田飞龙,1983年生,江苏涟水人,法学博士(2012,北京大学法学院),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委员,郑州大学边沁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台湾法律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香港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Leslie Wright Fellow,2014—2015)。曾赴韩国成均馆大学和瑞士弗里堡大学从事学术交流与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与政治理论、行政程序法与公共治理、港澳基本法。出版有专著《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合著,2012)、《中国宪制转型的政治宪法原理》(独著,即出),译著《联邦制导论》、《人的权利》、《理性时代》、《分裂的法院》、《宪法为何重要》、《卢梭立宪学文选》、《美国革命的宪法观》(即出)等,发表宪法思想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法律与社会评论百余篇,荣获2013年度法律博客网(www.fyfz.cn)“十大影响力博主”称号,是国内“政治宪法学”流派的青年学术代表和杰出的公共事务评论家。
田飞龙
田飞龙,1983年生,江苏涟水人,法学博士(2012,北京大学法学院),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委员,郑州大学边沁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台湾法律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香港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Leslie Wright Fellow,2014—2015)。曾赴韩国成均馆大学和瑞士弗里堡大学从事学术交流与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与政治理论、行政程序法与公共治理、港澳基本法。出版有专著《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合著,2012)、《中国宪制转型的政治宪法原理》(独著,即出),译著《联邦制导论》、《人的权利》、《理性时代》、《分裂的法院》、《宪法为何重要》、《卢梭立宪学文选》、《美国革命的宪法观》(即出)等,发表宪法思想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法律与社会评论百余篇,荣获2013年度法律博客网(www.fyfz.cn)“十大影响力博主”称号,是国内“政治宪法学”流派的青年学术代表和杰出的公共事务评论家。
论文
- 粮食安全与霸权稳定性:《小麦战争》的历史启示
- 爱国主义教育与”一国两制”的精神更新
- 人大释法与香港国安宪制秩序的形成
- 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国两制”统一战线的规范建构
- 两岸内外与完全统一:二十大报告涉台论述的理论解读
- 历史决议的治理之要:党内法规的体系化和普遍化
- 香港国安法背景下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挑战与回应
- 田飞龙 秦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建构:中国-东盟关系新论
- 中美关系的新周期:战略竞争、战略相持和新关系规范的探索
- 美国国家统一观及其帝国法理逻辑的批判性思考
- 中国宪制秩序变迁及其新时代愿景
-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美新冷战、西方缺失与世界秩序重构
- 疫情防控、责任辩论与全球秩序反思
- 文明双峰之间的好奇与穿梭
- 多重风险治理大考中的民族复兴之路
- 多重风险治理大考中的民族复兴之路
- 钱穆的贤能政治论及其政制史研究的典范意义
- 大湾区与二次改革决断
- 中美新冷战的困境与出路
- 纪律处分条例与党内制裁的理性化
- 文明冲突与国家整合:“一国两制”的国家理性
- 台湾民主巩固、转型正义与两岸宪制危机
- 香港宣誓释法与违宪审查制度建构
- 立法者林肯的神话尺度
- 青年本土派胜选挑战香港管治基础
- 政改闯关与新香港治理
- 香港社会运动转型与基本法变迁
- 宪法序言:中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
- 法治国家进程中的政党法制建构
- 基本法秩序下的预选式提名与行政主导制的演化
- 网络时代的治理现代化
- 基本法秩序下的预选式提名与行政主导制的演化
- 宪制发生学的思想史进路
- 主权、制宪权与中国宪法的根本法结构
- 英国议会主权的思想史演变
- 亚当·汤姆金斯:政治宪法留下了什么?
- 共存而优先:一种常态政治下的政治宪法理论
- 反“拉布”的三个建议
- 施米特对魏玛宪制的反思及其政治宪法理论的建构
- 公众参与的时代标本——厦门PX事件的过程分析与模式归纳
- 大国宪政的异数:比较视野中的八二宪法及中国宪政转型
- 中国宪法学脉络中的政治宪法学
- 孙中山的宪政阶段论与旧政协的宪法意义
- 中国政府公开性的法律建构:历史、类型与制度创新
- 中国人大制度的代表性及立法权规范化的制度建构
- 乌尔里希·卡蓬:大学招生的宪法问题——德美比较研究
- 新参与式民主的理论建构——当代中国政治扩容的民主论准备
- 中国海外战略的文明与资本逻辑
- 长沙土地流转的“市场竞价模式”及其特点
- 中国宗教法律体系的缺陷分析与宗教法治化的路径探讨
- 邓联繁 新行政法与依宪行政
- 中国法治的现象解释与理性展望
- 民主之中与民主之后——评翟小波的“宪法民主化”研究
- 瑞士族群治理模式评说
时评
- 倒计时的涉华制裁立法:美国到底要做什么
- 解决南海问题,菲律宾等国要继续“去殖民化”
- 三中全会、新时代改革集结号与港澳机遇
- 美国这份涉藏法案,从标题开始就错了
- 关于新香港秩序与前途的若干思考
- 这份司法解释发布后,两岸完全统一的进程将由此加速
- 超越文明冲突论,文明对话是对西方与世界的道德救赎
- 「台湾牌」与民族复兴的终极考验
- 美国涉港报告的政治偏见与影响分析
- 大湾区:初心、成就与前景
- 中国式民主的过程正当性与功能优势
- 23条立法科学统筹香港发展和安全
- “台独”每“越界”一步,大陆就跟进一步
- 香港23条立法是补课式的重大制度建设
- 2023-2024:香港民主法治体系的变奏发展
- 印度与西方有共同的价值观吗?
- 新天下秩序——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路径
- 以融合发展探索两岸完全统一之道
- 为何说日本排污是对国际法与人类前途的“污染”?
- 两岸完全统一开启台湾和平发展新纪元
- 如何理解香港民主法治的新秩序?
- 警惕美国对台“经济殖民”又迈出一步
- 制裁国安法官是反法治的霸权冲动
- 区议会改革与「爱国者治港」的基层化
- 马英九“祭祖之旅”书写和平发展新篇章
- 中俄全面合作的性质、功能与新秩序愿景
- 再识香港:新秩序中重构自由
- 俄乌战争一周年:胶着、斡旋与安全稀缺性
- ChatGPT、机器文明与超人工智能的挑战
- 移民自杀与新BNO法律身份的空虚本质
- 香港2023:法治与发展的新篇章
- 香港国安法的原意释明与法理发展
- 人大释法强化香港国安委宪制角色
- 2022:“一国两制”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 爱国者治港,香港明天更好
- 通关与释法:香港向好的基本抓手
- 人大释法是化解国安风险的正当和必要之举
- 中国防疫的体制依赖与转型预期
- 让宪法真正回到中国的历史和大地中
- 中美互动规则出现关键性变化
- 不断丰富发展“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 国际调解院动议彰显“一国两制”新制度使命
-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
- “一国两制”的完善之道与发展策略
- “一国两制”的完善之道与发展策略
- 从二十大报告看“一国两制”的时代意义和制度价值
- 二十大时刻:新时代、民族复兴与新世界秩序
- 合法性与核威胁:乌克兰战争升级再思考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论辩中的“一国两制”话语之争
-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童话与冷战的继续
- “佩洛西风波”后,新时代两岸统一进程的新常态如何塑造?
- 佩洛西访台严重损害中美关系 暴露美内部危机
- 佩洛西风波与中国的反制理性
- 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困境、转型与前景
- “一国两制”香港实验的得失与前景
- 为什么说“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里程碑?
- 布林肯演讲与霸权的“毒瘾”波动
- 香港由乱返治的经验与启示
- 俄乌战争安全挑战与启示
- 香港特首选举的民主合法性与发展前景
- 新冷战、软脱钩与21世纪秩序模式
- 香港抗疫是“爱国者治港”的关键测试
- 香港抗疫的艰难时分与脱困之道
- 乌克兰战争的国际法纠缠与出路
- 东西民主之辩与中国民主的正名化
- 历史走到这一步了,中国开始“平视”世界
- 粤澳深度合作开辟“一国两制”新境界
- 立法会选举是香港民主精神的大考
- 这场全球民主大辩论,是人民民主与霸权民主之争
- 全球民主大辩论中的香港选举民主
- 台湾问题的地缘困局与法理纠缠
- 美台极限互动,大陆如何破局?
- 《政学私言》中的钱穆法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 教协解散与「爱国者治教」的兴起
- “一国两制”方案,不能只想着怎样给台湾更高的自治权
- 国安法一周年的回顾与反思
- 香港的民主习惯正在改变吗?
- 在历史观竞争中重塑「一国两制」话语权
- 选举安全与香港民主的新秩序
- 选举修法,香港民主如何是好?
- 爱国者治港:香港民主的新生
- 2021:香港政经新秩序的四重亮光
- 黎智英保释案与香港司法的“节制转向”
- BNO法律变质之争的源起与终局
- “勤王”动员令是一场美国民主的911
- 2021:振奋于不安的年代
- 民主失范、DQ升级与香港政治的再造
- 特朗普主义、拜登时代与中美关系的回调预期
- 民法典、权利时代与规范调适
- 香港国安法的制度保护逻辑
- 传染病是全球化特定风险
- 尽快恢复香港法治和发展基础
- 香港反修例运动因暴力而解体
- 大湾区引领“一国两制”新方向
- 韩国瑜登陆的分寸与启示
- 法治与发展成为港澳新时代关键词
-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开启中国发展新征程
- 《美国对等进入西藏2018法案》中译本
- 九合一选举折射台湾政治理性回归
- 治理模式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
- 大交通枢纽推动湾区结构性整合
- 贸易白皮书的刚柔辩证法与新历史的展开
- 新香港的3个战略支点
- 大湾区是香港角色的历史性“升华”
- 居住证改革彰显“一国两制”国家理性
- “大湾区”成香港转型发展枢纽
- 接力改革开放,重塑全球新秩序
- 不安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 在新时代重思法治与人治关系
- 回归18年:一国两制港澳模式之比较
- 人口管理的异化与阶层正义
- 国家监察立法考验依宪治国承诺
- 一国两制是对台长期宪制方略
- 十九大报告开启依法治港和有序融合新时代
- 理解拉斯维加斯枪案的若干关键词
- 公投幽灵与激进民主
- 协商民主的中国经验
- 香港的校园民主现象学
- 中印洞朗对峙的战略随想
- 一地两检的香港痛点
- 占中“违法达义”的悖谬
- 中印洞朗对峙的战略随想
- 大国崛起的制度话语权内涵
- 政改是“一国两制”的一个坎
- 人大释法与香港新法治
- 人大释法遏阻基本法“中期危机”
- 特朗普能终结美国的自由民主吗?
- 香港迷惘——重启政改与本土自决
- 占中并不如烟
- 人大释法是反港独终端机制
- 杭州G20峰会开启全球治理新时代
- 青年本土派胜选挑战香港管治基础
- 新朝贡论、原民史观与两岸新思维
- 新朝贡论、原民史观与两岸新思维
- 迟来的正义与聂树斌们的幽怨
- 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和程序正义
- 两岸关系进入“战略缓冲期”
- 繁荣稳定以经济和法治为基础
- 陈仲伟与雷洋:社会资本和正当程序的双重失落
- 蔡英文时代的两岸关系变局
- 自决论无法为香港带来前途
- 香港“本土”异化及其域外治理经验
- 两岸关系无法回避宪制建构
- 制度性话语权的战略支撑与挑战
- 台湾民主巩固与两岸和平焦虑
- 旺角事件的政策正义与拐点效应
- 特首地位与香港管治
- 区议会选举凸显港日常政治转向
- 习马会推进两岸命运共同体建构
- 当占领已成往事——写在占中运动一周年之际
- 特首在基本法秩序内之“超然”地位
- 香港“行政主导”的制度现实与问题化解
- 一带一路与香港复苏
- 纪念抗战是为了守卫和平
- 网络时代的新秩序观与治理思维
- 政改闯关考验香港民主品质
- 香港政改闯关投票结果评析与前景展望
- 深圳对话带来政改闯关最后机遇
- 政改方案助推香港民主“普选之窗”
- 反“港独”是港人宪制义务
- 政改闯关成功为新香港发展奠基
- 自由行政策调整应重公平互惠
- 循序渐进仍是香港政改主调
- 繁荣的罪孽与企业家的犯罪治理
- 新反贪总局是反腐法治化重要进步
- 农村治理需法治与自治并举
- 基本法再教育重在凝聚法理学共识
- 国家公祭日重建历史认同
- 司法公正:法治中国的生命线
- 道路自信难解诺奖焦虑症
- 占中当以“守护法治”的名义退场
- 作为政改中间模式的治理现代化
- 依宪治国需强化机制
- 从刘丁宁事件看央港高校之争
- 占中运动失败的八大原因
- “四点倡议”实质开启政改二次咨询
- 四中全会公报法治亮点解读
- 燕京学堂事件与北大公共传统
- 分离主义的幽灵
- 滥“拉布”折射港式民主危机
- 有胆无识的“赌商”人生
- 政治语言的文明转向
- 院士行政化,容易折断创新的翅膀
- 金融与实业的华晨轮回
- 一代企业家的集体阵痛
- “占中”无法获得“民意许可证”
- 白皮书进一步厘清中央与特区关系
- “622”是不折不扣的假公投
- 白皮书波澜:央港关系的法治转型和中国人史观重建
- “共同基础”夯实“一国两制”宪法保障
- 港式民主畸生无底线“外援模式”
- 同意原则:垃圾焚烧场决策困境的破解
- 民间金融试水者的悲剧
- 中国证券教父的启蒙功过
- “占中”低龄化突破政治道德底线
- 私营经济复兴史上的傻子商道
- 官员喜欢扫大街吗?
- 个别艺人言论折射地方性“尊严焦虑”
- 民主法治的容量
- 纪委暗访是对明查的必要补充
- 功能界别对“港式民主”的意义
- 简政放权的法治逻辑
- “小政改”定位与“公民推荐”改进
- 窝案复查, 以法治平等破“虎蝇联盟”
- 近代普通法学者的政治成熟
- 克里米亚:自治与自决
- 京津冀一体化的法律之维
- 负能量拆迁,法律当如何规制?
- 诉访分离如何从“我有冤”到“我有权”
- 法政的自主性——关于新一轮文化热的冷思考
- 将收容制度送进法治的“收容所”
- 新文化热的思想结构
- 保外就医缘何成特权绿色通道?
- 东莞涉黄, 保护伞难题如何自解?
- 项目制的治理逻辑
- “晒”出腐败:网络反腐新题
- 控烟法治化重在公众参与
- 财产申报 如何应对“掖着不说”
- “大信访小复议” 格局亟待扭转
- 思想的云端与历史的大地
- 司法区划改革或现跨省司法大区
- 政策与权利之间
- 一国两区两制——未来两岸宪政沟通的法理思考
- 家哲学与家的重建
- 权利“泡沫化”的化解之道
- 司法改革的中国困局及其反思
- 一个刑辩律师的职业成熟
- 党内立法法:依法治党的标志性举措
- 网络时代的言论自由与政治理性
- 法理容情: 法治细节的探寻
- 拆迁与反拆迁的逻辑博弈
- 法官招嫖: 中国法治不能承受之重
- 极端刑罚的历史还原——《杀千刀》读后
- 司法公开:一场新的法律革命
- 田飞龙 :律师与社会转型
- 待业大学生: 有刺的雄锋?
- 国家安全委员会与美国总统制的扩展
- 转型之痛:资本与尊严的赛跑
- 公平与通识:中国高教改革的精神救赎
- 公平与通识:中国高教改革的精神救赎
- 李朝卿复职案彰显台湾地区惩贪力度
- 法制的重建应选何种模式?
- 公众参与:由制度原理到制度细节
- 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三个层面与三个时刻
- 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历史考察与修改展望
- 修宪者查韦斯
- 最后的人道:死刑与注射死刑
- 申请公开,铁道部并非第一主体
- 以人查房争议折射私法偏见
- 世界历史的西方时刻: 德国与美国
- 还户籍以平等:城乡与地区的“纠缠”
- 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还需向前一大步
- 人大代表选举与代表性的纠缠
- 网络举报激活反腐冷寂
- 财产公开,广东“样本”有戏看
- 异数与自我:八二宪法的定位
- 八二宪法中的政治宪法结构
- 社会史视野中的大学选美潮及其反思
- 图什内特的政治宪法观
- 双独生育被征案凸显官民法律互动障碍
- 钓岛风波几时休
- “两岸一国论”开启两岸关系政治议题时代
- 中国权力公开性的演进逻辑及其辨思
- 高全喜 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
- 百年共和与政治宪法学的雄心
- 农民公民化的政法逻辑
随笔
- 大阪G20和解的意义与限度
- 特朗普“否决政体”的宪制危机
- 法治协调为大湾区提供规范保障
- 台独是两岸和平统一之癌
- 犹记香江论道时
- 从校园诗人到青年法学家
- 特朗普“复数双边主义”背叛国际法
- 贸易战的本质是全球治理权之争
- 改革开放迎来“中国时刻”
- 党政融合成为政改新思路
- 美国战略定力的丧失
- 圣诞正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 西方民主的异化:威权与民粹
- 中共在港台社会的形象变迁
- “中国+”时代与香港反对政治的“疲态”转型
- 2017:香港的一国两制机遇
- 以法治矫正香港校园民主失范
- 文化台独是一种文化自残
- 特首选战与香港民主发展
- 新列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 精英共识助港重回秩序正轨
- 特朗普能终结美国的自由民主吗?
- 民法典编撰应充分体现传统和民意
- 党规是中国法治转型的要害
- 脱欧公投:检讨直接民主的历史契机
- 文化台独、新南向与分裂政治
- 脱欧公投的裸奔姿势与错失
- 十年重回首,接力青春史
- 徘徊于西方和非西方之间的“法治”——《法律的规则》译后记
- 重启政改只能重走第三步
- 法治开启中国新三十年改革
- 法治决断如何接入地气?
- 宪法的美好与纠结
- 法治的时代精神
- 从“死磕”个案走向普遍正义
- 法盲书记的悲剧
- 悲歌不悲:王安石变法新意
- 不放假的乡愁
- 宋教仁案与国民党的转型失败
演讲
- 主场统一是民族复兴的理性选择
- “一国两制”回归初心
- 一国两制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杠杆
- 12点看法:彭斯讲话折射中美关系质变
- 香港殖民地身份的迷思与破解
- 香港的21世纪历史密码
- 一国两制的国家理性与未来发展
- 台湾式转型正义与去中国化迷思
- 特朗普时刻、寡头政治与民主衰退
- 国家发展的世界潮流意识
- 地方自治的核心原理及其中国化
- 儒学在中国政治新发展与人类和平秩序中意义与作为
- 潘恩、激进人权观与左右政治话语
- 统一战线、联合政府与抗战政体建构(现场版)
- 以行政审判改革推动公法治理
- 宪法序言的规范叙事
- 田飞龙 :网络媒体的公共治理之维
- 通识教育的文明承诺
- 儒家宪政:重新公共化的思想筹划
-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美合作治理
- 反宪政的误识与中国宪法科学的进取
- 教育公平是一个原则问题与立法问题
- 宪法科学的逻辑
- 田飞龙 等:中国宪法学脉络中的政治宪法学
- 中国换届政治中的元首制问题及其反思
- 儒家如何支撑新法理学?
- 面向中国问题、具有世界理想的中国法学前景
读书
- 《黄花岗外》的革命钩沉与道义重估
- 亚太共同命运的历史溯源与规范建构
- 从思想上调解中美“战略竞争”
- 廉学研究深化廉政法治规范基础
- 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制裁的理性化
- 基层协商作为民主政治新动力
- “一国两制”的国家理性
- 香港,那漫漫的“归航”
- 三居其一与2049的中国
- 治理秩序的扩展与异化
- 贤能、代表与大众民主的悖论
- 香港政治文化的公共性危机
- 民主的历史生死线
- 观念之争与中国法治的方向感
- 论民主的民粹化
- 过早综合、表面创新与党国纠缠
- 马尔科姆的国家理性钩沉
- 立法者林肯的神话尺度
- 青春法学的一株新苗
- 大国发展的法政思想溯源
- 小组政治的理性演化与问责难题
- 政法视角与法学溯源
- 柏克的教诲与新改革的方向感
- 重温柏克保守主义的多重意义
- 法治进步的意识形态密码
- 两个宪法世界的比较与穿越
- 中国法治的改革言说与规范前景
- 追问宪制发生学的思想苦旅
- 律师是自由的燃灯者
- 美国革命与麦基文的宪法心智
- 在理念中穿行的法律——《法律的理念》读后
- 新君主制与中立性权力
- 立法者的肉身与道义——《大变革时代的立法者》读后
- 洗冤是法律人的社会责任——《你好,真相!》读后
- 立法者卢梭——《卢梭立宪学文选》编译前言
- 超越普通法的先例哲学——《先例的力量》之启示
- 司法误伤如何了?——《错案》的启示
- 田飞龙 :为什么大法官说了算?
- 道德本体的置换与宪政体用的重构
- 不惑者的疑惑:任剑涛的《建国之惑》
- 公民潘恩的权利哲学与科学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