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龙力:推进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669 次 更新时间:2025-02-08 23:43

进入专题: 税费征管   强基工程  

涂龙力 (进入专栏)  

以优化税费申报管理为切入口,推进税费征管“强基工程”

一、为什么征科司选择优化税费申报管理作为推进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切入口?

第一、税费申报是税收征管基本程序中的关键程序。能够上承登记、发票等程序,下启确认、征收、注销等程序。具有牵引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深入实施的作用。

第二、税费申报是税费征管程序中的薄弱环节、短板,漏洞较多,特别是申报的质量决定税收征管质量,尤其是申报数据的真实、有效、及时、全面是税收数据管理的核心环节。

第三、推进金税工程的抓手是数电票,推进强基工程的抓手是税费申报,不同阶段、不同工程的抓手不同、作用不同、任务不同:前者是启动,后者是补课。

二、如何推进优化税费申报管理的强基工程?

推进优化税费申报管理的强基工程主要包括申报的数据管理、申报的程序管理、申报的风险管理等三个方面。

(一)申报的“三化”数据管理是强基工程的前提与核心

“三化”数据管理指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在税费申报中的运用,征管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优化税费申报的前提是申报数据的质量管理。

一是税费申报的数字化。将与申报相关业务事项简化成数据预填,

通过税务数字账户的智能“算税”服务(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业务自动算税),生成申报信息、以数据实现“票税一体”业务联动。

二是税费申报的智能化。包括税费业务的系统自动差异化处理、智能审核、智能申报、税费关联等,减少经验依赖、避免人工错漏。新电子税局已设计了8类460余个数据标签,3类600余项业务规则,并应用在211个业务事项中,让符合条件的纳税人自动化、专属化的办好各项业务,感受智能化服务体验。

三是税费申报的场景化。场景化让纳税人一次办完应办事。每个业务集成服务、监管、绩效、内控等多项税收工作,底层数据联通对外提供“场景化”服务。纳税申报场景是新电子税局“五大典型场景”之一。

数据管理“三化”的前提是业务数据化(非数据化的业务不能入围)。关键是智能化即数字帐户的运用包括以自然逻辑诠释税收业务活动,实现业务一体化;实现数据+规则驱动精细化管理;推动业财税一体落地,降低因税会差异调整带来的纳税遵从成本。载体是场景化,只有当所有税费申报业务全部纳入场景,才是税费申报的完全数字化转型。

数据管理“三化”属于技术层面的改革,由总、省部门主导,基层要做的是,完成配套性基础工作,比如人员培训、岗责设制等。

(二)申报的程序管理是优化申报强基工程的关键。

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申报程序包括数据提取、智能“算税”、数据预填、数据确认、生成申报信息等基本程序。其中智能“算税”和数据确认是两个重要程序。

第一、数字帐户的智能算税是税费申报的核心程序。

数字帐户实质是推进以申报表为中心向数据为中心转变的关键。数字账户包含“申报表预填”和“自助算税”两大核心业务,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票表关系的自动填报,通过归集发票信息要素,自助算税并预填申报,最后形成申报表;另一种是通过交易信息生成发票信息,同时产生税务端的复式记账账户,通过复式记账形成自助算税和申报预填,最后形成申报表。从发展趋势来看,税务报表将要把会计报表全部整合,形成税收、会计、统计的规则融合与分析。

数字账户是税费申报的核心场景;数字账户的算税流程是,算税、查税、确税。税费申报的数字账户功能,目前可以完成自动算税、全量查税、自动预填、自动风险提醒,相关的自动审核等。

数字帐户的两种模式:一种是乐企模式,给企业开放数据服务的接口,企业按照接口传数;二是是非乐企模式,即税务机关给企业提供前台的交易信息录入功能。

数字帐户是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的典范,需要两类业务人员的配合,一是需要懂全电平台以及前后端业务的人员,二是需要懂货劳、懂会计的人员,包括征税即征即退、留抵退税、出口退税等业务。

运用数字帐户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要站在税收监管和服务两个角度去运用税务数字账户。二是要还权于纳税人,清楚划分税务机关与企业的服务与责任边界。三是当前强调征纳双方互动,征求企业意见很有必要。

目前,税务帐户智能算税要突破两大技术难点:一是传统的用财务报表的间接算税转变成用发票数据(比如增值税发票)的直接算税;二是非结构化的数据(权责发生制的算税)向结构化的数据(收付实现制的算税)的转变。难点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的税会差异调整,因此,数字账户智能规则的质量,决定了算税预填申报模式的时间与质量,这是技术层面对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受体制、技术等因素制约以上两大难点难以短期彻底解决,故双轨制运行不可避免。

第二、数据确认即税额确认是关键程序。数据确认是还权还责于纳税人的重要路径。当前,税费申报确认程序采取根据纳税人办税需求分类及适配申报方式,有三种申报方式:一是“业务简单”标签的纳税人,适配确认式申报。纳税人确认关键数据,一键提交即可完成申报。二是“相对复杂”的标签纳税人,适配补录式申报。纳税人仅需补充填报少量数据即可确认提交完成申报。三是“非常复杂”标签的纳税人,适配填报式申报。为纳税人供数据预填服务,累计预填数据432项,关键数据高亮显示。乐企模式是还权还责于纳税人的最佳模式、这是强基工程在纳税申报程序中极待扩大推广的申报模式。

简易确认式申报是总局最早试点的新电局四大场景之一,在四川、重庆、上海3个省市首先上线试点后,税总纳服函〔2023〕72号要求扩大范围。“确认式申报”要求:一是企业基本账税合规,精细化记账,一旦发现生成的账务有误,则按实际业务调整。二是成本发票的取得必须完整 ,如果不取得发票,将不能在计算所得税时减除。三是企业提供业务票据要与企业实际业务逻辑匹配。当前,已上线试点的纳税申报场景主要有: 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小规模纳税人);居民企业(查账征收)所得税月(季)度申报;居民企业(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财产和行为税税源采集及申报;错误更正申报;等等。

第三、税费申报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

试点是个过程,过程中难免会有些问题需及时解决。比如,一是变更财务负责人和办税员纳税人的信息确认程序。二是全部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纳税申报的申报程序。三是自动享受“六税两费”减免的自动预填的申报程序。四是申报错误更正程序。五是申报模式的选择程序。六是查询企业税费种认定的程序,等等。

(三)加强申报的风险管理是优化申报强基工程的保障

税费申报的风险管理属税收征管的源头管理,包括:

一是涉税涉费信息源管控。获得高质量的税费信息源是管控申报风险的前提。当前,优化“供要管用”大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改进机制“用数”、激发合力“要数”、建章立制“管数”、广泛深入“用数”是主要的申报风险的强基工程。

二是加强税费申报风险的程序管理。比如,加强一体式全程风险防控体制机制:1、税费申报前,通过一户式吞吐量分析,上溯源头,下追去向,形成从采购、生产、销售、流通到消费、出口的全链条监控,满足分行业、区域、商品类型开展系统性、常规性分析的需要,为税务人员提供最基础、最实用、最简便的类似“体温计”式的工具,推动实现税务监管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深度融合、全面升级。2、税费申报中,一是通过一体式风险防控和人户穿透管理,打通稽查局、货劳、所得税等相关业务的网络通道,通过组合的措施,构筑开票、用票几道防线反馈至申报。二是积极推广“乐企”平台,为符合条件的集团企业创造条件接入拓展发票自用、他用、联用服务试点范围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数字化税费申报服务,将税费申报还权还责于纳税人。3、税费申报后,对违法违规行为,按全国税务会提出的“加大对涉税违法打击震慑力度,常态化加强典型案例曝光,厚植依法纳税、合规经营的氛围。”税费申报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管理要求实现风险统筹管理的规范化、风险运行机制的常态化和风险管控机制的智能化。

当前,全国税务系统都在紧锣密鼓地落实总局部署的强基工程。我又大胆妄议一次,正是前一阶段金四工程目标定的太高,而基础条件又不完全适配,才有第二阶段的强基工程即补课工程。

本轮强基工程与传统的基础工作又有典型的不同特征,这是征管数字化智能化条件下的基础工程,故强基工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提高征管数字化转型,离开了这一核心就不是强基工程而是基础工程。所以选择税费申报为切入口与4年前选择数电票为金四工程的突破口一样,是税费申报在征管全业务流程(程序)的地位作用决定的。由于体制、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强基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才有三年规划分步推进。各地基本思路应当与总、省局一致,但应当允许各地采用具有适应当地实际的不同方法。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人工智能DeepSeek可能引发征管数字化转型推出新举措。

税费申报强基工程有几项关键工程:一是申报数据质量管理的强基工程;二是还权还责于纳税人的强基工程;三是申报全过程风险防控的强基工程。

总之,老朽很关注税务友人又该忙了,希望事半功倍,更希望总局统筹一次性出台可操作、可实现的三年规划,切忌九龙治水,给基层赋能减负!诚然,冀期友人能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税费申报强基工程具体方案!

以上管见,仅供友人参考!

进入 涂龙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税费征管   强基工程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933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