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思想网 > 思想库 > 学术 > 戴建业 所有专栏
戴建业
 
戴建业
 
戴建业,1956年4月生于湖北省麻城市。1977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1月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3月入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古代文学研究生,1985年1月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回母校华中师范大学任教,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组长、学术带头人,兼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台湾屏东教育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已出版学术著作《老子:自然人生》(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老子的人生哲学》(台北:扬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老子现代版——老子智慧的现代转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孟郊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等九部,编著《中国儒释道经典选编》(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主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八部,发表学术论文和译文80多篇。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无为:治国之道与处世之方
“学心”与“公心” ——论目录类序的学术品格
价值取向·知识消长·典籍分类——中古与近古文献学史撰写构想之一
买椟还珠——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
否定与新生——文化选择与价值重构论略
文化认同与文化转型
“人民性”在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的命运
返本与开新
从“中国诗的现代化”到“现代诗的中国化”
理性与激情的交融——论闻一多的学术个性
痛苦焦灼的灵魂——论孟郊的精神生活
生命的激扬与民族的活力——论李白的意义
“忧愤”与“激荡”——元嘉士庶的人生际遇及其诗歌的情感基调
论元嘉七言古诗的诗史意义
洒落与忧勤——论陶渊明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学术史的重构
由自卑到超越的心灵历程
入世愤世超世
玄学的兴盛与论说文的繁荣
论庄子“逍遥游”的心灵历程及其归宿
别忘了祖传秘方
辨体·辨义·辨人·辨伪
学术流派的盛衰与各科知识的消长
“类例既分,学术自明”
论郑樵文献学的知识论取向
“学术之宗 明道之要”——论《汉书·艺文志》的学术史意义

大吃货,戴建业
“我用尽了自己的洪荒之力,以不负你!”
普通话:我人生的悲喜剧
与偷读禁书有关的日子
端午可以说快乐
我的父亲
别把志向变成了桎梏
闲扯“躺平”
“叹气的是软骨头”
我是怎么从厌学到喜欢读书的
悖论:弃智则智,大巧无巧
坦然,是我的上帝
矫情
道:天地之根与万物之本
《老子》:何人所著?何年成书?
集部的起源与流变论略
青少年为什么要读古诗?
妻子永远是丈夫最美的风景
余光中先生走好
《浊世清流》后记
求学之方与治学之道
“碰巧”——大学毕业三十周年随感
家有名士——《世说新语》品读之五十八
最“养眼”的风景——《世说新语》品读之五十七
人生贵得适意——《世说新语》品读之五十六
咏瞩自若——《世说新语》品读之五十五
岂能长久——《世说新语》品读之五十四
憎不匿善——《世说新语》品读之五十三
岂以五男易一女?——《世说新语》品读之五十二
巧舌如簧——《世说新语》品读之五十一
名士风流——《世说新语》品读之五十
小时了了——《世说新语》品读之四十九
子敬首过——《世说新语》品读之四十八
活法——《世说新语》品读之四十七
华王优劣——《世说新语》品读之四十六
管宁割席——《世说新语》品读之四十五
器度——《世说新语》品读之四十四
年在桑榆——《世说新语》品读之四十三
木犹如此——《世说新语》品读之四十二
佳物得在——《世说新语》品读之四十一
新亭对泣——《世说新语》品读之四十
聪慧——《世说新语》品读之三十九
巾帼英豪——《世说新语》品读之三十八
慈母仪范——《世说新语》品读之三十七
家娶才女——《世说新语》品读之三十六
灵襟秀气——《世说新语》品读之三十五
雅与俗——《世说新语》品读之三十四
胖与瘦——《世说新语》品读之三十三
待客之道——《世说新语》品读之三十二
向秀入洛——《世说新语》品读之三十一
礼遇书生——《世说新语》品读之三十
东床坦腹——《世说新语》品读之二十九
血性男儿——《世说新语》品读之二十八
壮怀激烈——《世说新语》品读之二十七
王敦击鼓——《世说新语》品读之二十六
不卑不亢——《世说新语》品读之二十五
以貌取人——《世说新语》品读之二十四
真爱——《世说新语》品读之二十三
高僧养马——《世说新语》品读之二十二
从师之道——《世说新语》品读之二十一
“变色龙”——《世说新语》品读之二十
祖财阮屐——《世说新语》品读之十九
何必谦让?——《世说新语》品读之十八
大丈夫将终——《世说新语》品读之十七
兄弟道别——《世说新语》品读之十六
“持之以恒”——《世说新语》品读之十五
座次与面子——《世说新语》品读之十四
谢公畜妓——《世说新语》品读之十三
松柏之质与蒲柳之姿——《世说新语》品读之十二
学问的“气味”——忆石声淮先生
镇定自若——《世说新语》品读之十一
雅量与矫情——《世说新语》品读之十
乱世英雄——《世说新语》品读之九
善人与恶人——《世说新语》品读之八
官与财——《世说新语》品读之七
发现自我与发现自然——《世说新语》品读之六
车公求教——《世说新语》品读之五
南人与北人——《世说新语》品读之四
儿女:父母的脸面?——《世说新语》品读之三
身教与言教——《世说新语》品读之二
名士风流与语言艺术——《世说新语》品读系列小序
八面玲珑——《世说新语》品读之一
人间最美师生情
JB普里斯特利:鸭
JB普里斯特利:谈偷闲
WR英格:谈书信
阿伦蒙克豪斯:谈对作家的偏爱
托马斯伯克:时间、地点与书
真人——忆黄曼君老师
寄语《摇篮》

自然:大道的本性与人生的境界
老子:为什么不称“李子”呢?
《浊世清流——〈世说新语〉会心录》导言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三版自序
《老子开讲》后记
师缘与书缘——《一切皆有可能》自序
诚实——《假如有人欺骗了我》自序
诚实——《文化病象》自序
《儒道释经典选编》前言
名士风流与语言艺术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后记
《老子现代版》后记
《老子智慧心解》后记
《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编后记
《古诗佳品》序
《孟郊论稿》再版后记
《孟郊论稿》初版后记
《文献考辨与文学阐释——戴建业自选集》自序

美好的人生才刚开始
文本阐释的多样性与有效性
一切皆有可能!——在华中师范大学2013级新生迎新会上的致辞
专业精神与学术规范

画原来还可以这样看! ——章雪峰《名画中的隋唐史》序
“何曾料到”与“未曾做到”——写在十卷本“戴建业作品集”出版之前
论美国主流文化的全球战略
《柳宗元永州事迹与诗文考论》序
洒脱——阮延俊《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序
体制:施展拳脚与束缚手脚
理论批评:消解文化的等级观念
《澄明之境》再版后记
《竟陵八友考辨》序
罗素漫谈
翻译漫谈
读现当代散文杂感(四)
读现当代散文杂感(三)
读现当代散文杂感(二)
读现当代散文杂感(一)
《少年风华》序
《紫邑丛书》序
“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寄语
《道体心体审美》序
在兼善与独善之外

我想尽力做一个真人
珍惜汉字,热爱汉语——答《中国青年报》记者问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
Copyright since 2010,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爱思想网版权所有.京ICP备12007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