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思想网
>
思想库
>
学术
> 潘维
所有专栏
潘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政治理论、比较政治、政治学方法论、中国社会与政府等。著有:《农民与市场》(Behind China's Economic Miracle)、《法治与民主迷信——一个法治主义者眼中的中国现代化和世界秩序》、《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华体制》、《信仰人民》、《士者弘毅》等。
579
推荐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人类共同价值的世界潮流
如何建设政治学里的中国学派
西来政治学重大概念的中国理解
论社会进步的标准
都市治理如何“不忘初心”?
多党竞争防止腐败是浅薄的判断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共产党的四个三十年
国际关系的新世纪与外交政策
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新路”
苏联解体二十年祭
依靠农民高速推进城市化
核时代的意识形态
中国问题:核心价值观的迷失
中国是失败的国家吗?——现行政体面临的五大问题
中国党政体制——现行政体的由来
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治理腐败的原理——兼论民主选举不能治理腐败
法治:未来中国政改方向
法治与未来中国政体
民主迷信与中国政体改革的方向
建立迫使官员守法的制度
百年中国共产党与政党制度及社会主义运动
建党百年,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中国化?
大型政治共同体的逻辑——读潘岳同志文章《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冰冻和平之战
中国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中外执政党比较
什么是人民的名义?
党为什么会腐化?党是做什么的?
社会治理危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屌丝们的胜利
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
世上没有永葆“善政”的制度
农村贫困的根源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正在崛起的“新型大国关系”
未来十年是中华复兴关键期
维稳之道,在于能办小事
“维稳”压力的制度性根源在哪里?
怎样判断中国政治模式的成败
特殊国情下的中国农地集体所有制
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农地集体所有制
农地“流转集中”到谁手里?
王绍光 2008:思想解放与中国复兴
评选举迷信
适时调整中国的国际战略
城市包围农村——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组织贫困农民建设新的大型城市——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一条思路
也谈“和平崛起”
中西文明的差异与国家安全
绿色中国与法治政府
乌克兰的选举与选举迷信
民本主义与执政能力
党管干部的方式需要与时俱进
中国农民为什么穷?
质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公务员的“铁饭碗”砸不得
地球上从来没发生过“和平崛起”这种事
什么是法治?
农民为什么卖掉自己的“神圣权利”?
慎评李慎之先生
二次海湾战争及德、法“反水”的原因
革命党与执政党
民主迷信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解决东北失业问题的一条思路
冻结统独问题,避免战争前途
高等教育领域的浮夸风
为什么大学要培养理想主义
“ 平民主义”是如何被译成“民粹主义”的?
中国模式是出色的利益平衡形式
跨越世纪的精神薪火——忆先师陈翰笙
高贵的精神
市场与政府之外,还有人民和历史
国家兴衰不取决于政制,而取决于政策
中国“新青年”与“全球治理”的方向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共产党
关于“中国话语”的几点思考
谢茂松等:人民共和国的文明内涵(二)
张志强等:人民共和国的文明内涵(一)
我眼中新时代的样子
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
为谁、为什么而奋斗?
论公正
世界的治理危机
维稳之道与新时期群众路线
理想主义与现实——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文化节闭幕式上的演讲
国际关系咏叹调
中国模式,人民共和国60年的成果
《大国崛起》——误导决策层和民众的成功商业运作
中日关系为什么恶化?
建设绿色中国
科学工作者的祖国
理想主义与现实
时事聚焦系列之——时事点评交流会
《激情、技艺与方法:比较政治访谈录》序
《再赶考:走向新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序言
寻觅平民与精英的共同体
国家强制——人民之治与科层之治之间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通三统”
制度自信不能变成制度迷信
古希腊与民主制度
研究先秦时代的国际关系
潘维对陶世龙批评文章的简短回应
执迷“C位”的西方中心主义者,为什么无法理解中国道路?
社会团结,国家才能富强
我们正在见证西方的衰落
中国未来30年的愿景与挑战
谈谈苏南模式
中国经济模式是走向成功的模式
中国模式不是为了顶礼膜拜
警惕资本下乡夺走农民土地
回归民本主义,重建中国的政治价值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
Copyright since 2010,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爱思想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0786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