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龙力:“强基工程”是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第二个阶段——推进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小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849 次 更新时间:2025-02-07 23:17

进入专题: 强基工程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涂龙力 (进入专栏)  

一、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两个阶段

2020.12 中央深委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税务执法方式的意见》和2021.3两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揭开了第四轮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第一阶段的序幕;2024.7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揭开了第四轮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第二阶段的序幕。二个阶段的特点不同:第一阶段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以推进金税工程(四期)为主线,旨在建设智慧税务;第二阶段以实施数字化转型为条件、以推进强基工程为主线,旨在建设效能税务。两个工程的突破口或切入点不同:金税工程(四期)以技术变革即数电票为突破口,强基工程以业务变革即税费申报为切入口。智慧税务和效能税务的目标都是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推进税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5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了第二阶段改革。会议指出,在“税务数字化转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税收大数据体系持续优化”的基础上,“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推动税费征管基础全面夯实,并以此为抓手促进效能税务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二、深刻认识实施“强基工程”的客观必然性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有其客观必然性。国家税务总局征科司司长练奇峰认为,实施“强基工程”是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变化、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是建设数字政府的要求;是适应税费征管基础状况的需要。广东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江武峰认为,实施“强基工程”是推动税收管理方式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现实之需;是化解税费征管领域顽瘴痼疾和风险漏洞的破题之策;是实现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强基工程的基本框架设计

三年要达到全面夯实税费征管基础的目标,需要总体规划设计,在设计基本框架时应当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

(一)处理好与深化税收三大改革的关系

本轮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包括技术变革、业务变革、组织变革。其中:技术变革是引领、业务变革是核心、组织变革是保障。因此,“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强基工程其实质就是以技术变革的强基工程引领业务变革与组织变革的强基工程,这是本轮强基工程的前提和主线。当前的任务是,在技术变革(金四工程)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业务变革、组织变革,强化基础业务规则、岗责体系建设,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二)处理好与技术变革的关系

数字化转型条件下技术变革的核心是“数字”治理问题。数字治理的质量与效率决定强基工程的质量与效率。当前处理好技术变革的强基工程主要包括:一是完善“供数、要数、管数、用数”的税收大数据体系。二是融入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三是以建立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制度为切入口,加强平台经济税收征管;四是加快完善和推进数电票的“三全”设计与运用。五是进一步优化新电子税务局“三化”功能。

(三)处理好与业务变革的关系

业务变革包括税收三大新体系建设,强基工程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三新”体系。

第一、税收执法新体系强基工程目标是构建征管新模式

推进税收执法新体系的强基工程是业务变革的核心。总局提出以优化税费申报管理作为推进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切入口。主要包括:一是完善数字账户功能。包括自动算税、全量查税、自动预填、自动风险提醒,自动审核等业务。二是尽快设计间接算税向直接算税的规则和技术难点的突破,达到两办《意见》要求的“全面改进办税缴费方式,逐步改变以表单为载体的传统申报模式”。三是完善纳税申报场景设计,包括优化三种申报方式、扩大纳税申报应用场景等。

第二、税收服务新体系强基工程目标是构建服务新方式。全国税务会议对服务新体系的要求是优化营商环境、维护法治公平,切实提高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和遵从度。当前主要举措是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继续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进一步优化新电子税务局功能。纳税服务强基工程应当在坚持依法治税框架下包括:一是处理好两度关系即遵从第一、满意第二;二是明确界定税收服务的性质与边界;三是完善纳税服务绩效考核标准。当前,纳税务服务强基工程的宗旨:一是引导纳税人缴费人合规经营;二是引导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合规执业。

第三、税收监管新体系强基工程的目标是构建监管新机制。

如果说,数据共享是实施‘强基工程’的前提性问题,那么,数据标准则是实施‘强基工程’的基础性问题。税收监管新体系中的数据标准应当包括建立涵盖全面、业内领先、规范统一的四大标准体系,即业务标准(基本业务流程);岗责标准(人—事—权”的科学配置);数据标准(数据产品标准、数据元标准);技术标准(四大平台建设);违法违规数量标准(行政标准、刑事标准)。

(四)处理好与税收三治关系

打造效能税务的基本方法是“税收三治”即依法治税、以数治税、从严治税。‘强基工程’与税收三治的关系是:以数治税是核心工程,这是前提;依法治税是生命线和基本要求,这是依据;从严治税是保障。因此,强基工程与税法三治的关系应当是:强依法治税之基、强以数治税之基、强从严治税之基。

(五)处理好与税收三效关系

全国税收工作会议指出,要以高水平建设效能税务为目标,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效能税收包括提升税费征管之效,提升便民服务之效,提升风险防控之效等“三效”。强基工程与税收三效的关系是:强征管效能之基,强服务效能之基,强防控效能之基。

四、组织变革与强基工程.

组织变革是技术变革、业务变革的保障。“金税四期”的智能化、自动化改革必将引发岗责体系和人员编制变化。当前,因技术、体制机制等原因引发的双轨运行给组织变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应当关注组织变革与强基工程关系:一是创新业务岗责与目前组织架构的适配问题;二是统筹好人工和机器权责边界划分问题;三是技术与业务融合的人材适配问题。

五、《征管法》修订视角下的“强基工程”

全国税务会议指出,积极推进税收征管法修订。《征管法》是税收征管基本程序法,是税收征管强基工程之本。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凡属重大改革的强基工程事项,应当在《征管法》修订时明确界定,比如明确税务机关在涉税信息共享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共享方、合作方的共享程序、义务与责任是当务之急。

六、推进“强基工程”的八个切入口

详见第18期

七、小结

老朽用了8期(12-19)梳理、分析了当前税务机关最热点的话题与工作“推进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有几点感悟与君分享:

第一、本轮即第四轮(前三轮分别是1997、2012、2017)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分为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任务(工程)不同:第一个阶段(2020-2024)主要任务是推进技术变革(基本完成金四工程);第二阶段(2025-2029)主要任务是在继续推进技术变革基础上推进业务变革和组织变革(基本完成强基工程)。为第五轮改革即2030-2035年基本实现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强大基础。

第二、强基工程与税收征管与世俱来,深化税收征管必然要求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基础工作。DeepSeek是这样表述的:税务强基工程是为了提升税务系统的整体效能,强化基层税务管理能力,优化税收征管流程,确保税收政策的有效执行。该工程旨在通过信息化建设、人员培训、制度完善等多方面措施,夯实税务基础,提升税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DeepSeek的表述有一定参考价值。强基工程是本轮征管改革的第二个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是建设效能税务。

第三、强基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三大变革和三大新体系建设。因此,应当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切入点,方可事半功倍。另外,强基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切忌九龙治水给基层增加额外的压力与负担。

第四、当前强基工程包括内外两个层面:一是内部税务干部的尽快适应与融入,包括对技术、业务、组织三大改革数字化转型的适应;二是外部为纳缴人的服务,引导纳缴人对征管数字化转型的适应与融入。一言以蔽之,强基工程一是对内强数据治理之基;二是对外强数据服务之基。

第五、强基工程对基层税务机关来说,重点是根据总、省部署,落实好“人、事、机”的有机融合,取得两大税务效能:一是国家税务效能,实现提高遵从度,应收尽收;二是纳缴人税务效能,实现提高满意度,应免(减)尽免(减)、不收过头。

第六、推进强基工程,基层最有发言权。各地基础性条件不同,存在问题不同。DeepSeek认为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一是信息化系统仍需优化。部分信息化系统的用户体验有待提升,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培训覆盖面不足。部分基层税务干部的培训机会较少,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监督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监督机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漏洞,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DeepSeek的建议值得参考。需要说明的是,推进强基工程不必千家一律,应当允许各地探索具有当地特点的、可操作、可复制的推进方式、方案。

第七、以上 8篇短文作为参与各地税务友人讨论当前税务热点工作,春节期间匆匆赶出,仅从政策层面作了简要剖析,来不及细研,加之水平所限,谬误难免,仅供友人设计本地区三年规划时参考。至于更具体的操作层面的内容,因各地情况不一,只能讲座时交流。

进入 涂龙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强基工程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930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