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思想网
>
思想库
>
笔会
> 龙应台
所有专栏
龙应台,作家、社会批评家、思想家。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并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台北市文化局长等。现任香港大学传媒及新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著有《野火集》等作品多种。在欧洲、中国两岸三地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
3586
推荐
野蛮有没有限度
政策制定中的一路思索
给我们一个政治家
台湾未来,一块三毛?——四大问就教于总统候选人
路走得宽阔,人显得从容
我怎么上「陈水扁」这一课
注视一个古都的蜕变——我看北京奥运
不会闹事的一代——给大学生
中国公厕,形成舆论的公共场所?
没有民主,不会有马英九的鞠躬
你不能不知道的台湾──观连宋访大陆有感
走过的路
冷酷的政治盘算
民主陷阱
一个警察的背后
我就这样认识了广州
黑色玻璃罩
别把蚕丝当铁丝——我看马英九访港被拒
民间力量强大才是真正国力所在
呼唤公民运动的开展
想像人文港大
五十年来家国——我看台湾的文化精神分裂症
向核心价值迈进,超越台湾主义
为台湾民主辩护——与华人世界对话
盛满“中国中国中国”的瓶子
一个美国人死了
香港精神还在吗
谈《我的祖国》合唱一事
制度性教育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两件事情
2015年末维也纳的两天
如果你愿意去给河马刷牙
第一里路
新的“野火”,从哪里开始?
毒药
想念草地郎
祟洋或反洋,我们都是别人的奴隶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巨人之死 (外一篇)
《红灯记》在台北
罗素的一九二二
涌动
中国人也是有名字的
正眼看西方
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对立”又如何?
难局
我村
普通人的文明和野蛮
低调
纳粹
你应该学会不相信
一个没有墙的华文世界
寂寞
薄扶林
亡命之徒的救赎与绝望——我看《色,戒》
贪看湖上清风--侧记「色戒」
历史课
你来看此花时——爱情
一张考卷
你来看此花时——忧郁
(不)相信
十七岁
你来看此花时
谁的添马舰──我看香港文化主体性
我们记得谁?——献给冷战中所有的牺牲者
孟子和小科员
古巴——主义活标本、马列博物馆
两个世代的相互诘问——第二颗眼泪
在“仰德大道”上
你是有选择的
孩子,你喝哪瓶奶?
文化的“伪差异”
今天这一课:品格
栽培香港
向左走,向右走 地平线有多远
如果文化也能长荣
守在狭隘的现代里
在一个有文人的城市里
野象
满山遍野的茶树开花
咏儿和慧儿──文明小论
父亲的家乡
罗素,一九二零
玉兰花
阿拉伯芥
四千三百年
阳光照亮你的路
什么是文化?
2005幸福就是……
你不是一个“混蛋”
是野马,是耕牛,是春蚕
我能不能「叛变」?
十八岁那一年
在紫藤庐和 Starbucks 之间──对「国际化」的思索
如果你年轻却不清狂
面对大海的时候
我独独看不到香港
足球,少年,国家
当权力在手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栽培香港
论公共空间的必要
硫酸不能烤蛋糕——如何教孩子再相信
活过底片的世界
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
我有美丽的权利
青春迷惘后发现的十三件事
孙中山这个人
我的香港,我的台湾
龙应台演讲“1912”全文
我们的村落
百年思索
我怎么会没有中国梦呢? 从乡愁到美丽岛
“政治人”要有什么样的人文素养
心灵的X光
我离世界有多远?——谈大学生的文化“基本配备”
在墨尔本的演讲
大学,如果没有人文
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
政治人物的人文素养
百年大计,请从文化始
我希望在大历史的隙缝里找到个人史
国民个人史背后,才是最真诚的国家史
六亲不认,粉身碎骨——对话台湾“文化部”部长龙应台
民主和爱一样,就在屎尿中
辛亥百年——尴尬的纪念
我是一个永远的实习医师
任何人都无权说台湾人整体归属感是什么
谁欠了他们的人生
向“失败者”致敬
教科书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
学者要独立不是中立
稻穗丰满时,腰弯得最低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
Copyright since 2010,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爱思想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0786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