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坛信步》(七)
2024年观点综述(六)
应对经济下行的战略与战术选择
形势背景左右改革时间表甚至影响改革的路线图,制度政策决定改革的效率与质量,这是研判改革的基本逻辑思路。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后,在2024年的九十讲中我用了较大篇幅去研究中央提出“新一轮”的历史背景与现实背景,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央政治局六次重要会议、二十届三中全会、新十大关系直至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年来一直顺着这一基本逻辑思路,试图分析经济下行背景下2025年及十五五规划期间“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走势。
一、战略层面
在历经了三年疫情的黑天鹅干扰后,2023年下半年我国又迎来经济下行的灰犀牛的肆虐。尽管总书记已明确提供给侧与需求侧并重、两个大循环以内循环为主,但执行决策层並未完整落实总书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不展开举例),错失调整的时机,以至到了2024年7月以后中央罕见的在三次政治局会议特别是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一个主题即提振内需以应对经济继续下行态势。(详见《税坛信步》〔四〕、〔五〕)
愚以为,在经济结构上,必须调整入世以来外贸依度逐渐崎高至70%的非正常结构;在内外关系上,必须量力而行、先富民后援外;在投资与消费比例上,必须两者并重,严防面子投资、形象投资甚至腐败投资,而当前必须加大消费投资比重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减负的比重;在产业结构上,必须强调平衡资本有机构成高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两类企业比例,在当前尤其应当扶持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企业以扩大就业;在分配结构上,必须提高初次分配比重,初次分配必须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劳动工资性比重,等等。
二、战术层面
战术是战略的落实。综观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教训,多数情况下战略是正确的(本文不探讨战略失误问题),我国经济运行的问题多出自战术层面。比如,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是926、129政治局会议以来,发改委、金融三巨头、财政部、住建部、人社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密度之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不展开)然后效果并不理想。何也?
病已切诊,中经会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九项任务之首,并提出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应当说战术方向明确。但提振消费专项行为的药方是什么?还是补贴以旧换新、甚至换到手机?我不否定以旧换新会产生一定效果,但这些小打小闹的举措是谓治标而非治本。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治本药方是什么?我在去年年终的几篇分析中经会的短文中,从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等不同视角再三强调,治本药方在分配,分配结构失衡已对再生产的周转与循环产生了巨大的制约作用,解决分配结构失衡的重点难点在于提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预期,当前最重要的是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灵活就业等三大群体的生存问题,在防止系统性返贫不仅在农村、已波及到城镇的当前,最大的风险领域是就业!这就是5月27政治局罕见地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的原因。
什么是预期?预期就是希望与信心!提振消费预期不是想消费,而是敢消费、能消费!敢消费、能消费的前提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提高支付能力的关键路径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劳动工资性收入和减轻中低收入群体“五座大山”负担!因此,当前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首先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和减轻大山负担!(具体举措建议不赘述)
当前国人最大预期是:三月两会能通过“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的切实可行的、史上力度最大的专项行动方案出台,并在“五一”前落到每位期待者身上!得民心者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