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搭建学术进步的阶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11 次 更新时间:2021-08-26 15:19

进入专题: 王邦佐  

徐勇(华中师大) (进入专栏)  


8月24日上午8时10分,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政治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邦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7岁。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仍然不愿意相信王邦佐先生与世长辞。先生是我国政治学恢复重建的开拓者。先生的离去,是作为奠基者时代落幕的又一标志,但先生这一代人为中国政治学所作的奠基性贡献会永世长存。

我于1980年代开始便有幸与先生结识。当时,复旦大学与我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有紧密联系。1980年代初,复旦大学在中国政治学恢复之际,走在全国前列。先生是主要贡献者之一。

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我校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起步和见长的,政治学相对较弱。复旦大学的政治学发展较快,科学社会主义相对较弱。两家在学科专业上可以互补,而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便是先生。

先生是我们湖北汉阳人,是大孝子。在工作繁忙之际,不时回老家探亲。通常的情况下,来湖北后,先到湖北大学作学术讲座,然后到我校作学术讲座或者参加博士生论文答辩。那时,我属于年轻老师,主要负责从湖北大学将先生接到我校。在接待先生和聆听先生学术讲座过程中,收益甚多。

特别是先生与同时代的奠基人一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有自己的政治和学术定力,同时又思想解放,能够与时俱进,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先生总结其人生格言为8个字“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对此,我有切身感受。

政治学恢复重建的一代奠基人,其主要贡献:一是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包括编写教材、大型工具书、进行师资培训等,二是培养和提携后进,使得学术事业得以传承。这些工作对于本人没有什么标记,甚至难以署名,但对于学术事业的发展却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是为后人搭建前进的阶梯。

进入21世纪之初,先生与潘世伟先生主持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卷》的大型著作,对20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我读后深受教益,并专门发表书评。

我在书评里说:“任何学术研究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现在强调创新,但创新的前提是对已有成果的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超越前人,有所前进。当下政治学研究尚不尽人意,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功利主义影响,人们急欲出‘成果’,追逐‘量化’指标。不是认真了解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寻求一些‘旁门左道’以出人头地。这使得我们的研究只能陷入简单的重复和没有学理支撑的‘膨胀’。如果说以往的政治学发展主要受外部环境的制约,那么,制约当下政治学发展的因素则主要是学界自身。所以,当下政治学研究尤其需要有一种潜心于学术,对学术研究的成长历程有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的精神。《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卷》一书则为新世纪的政治学搭建了继续前进的阶梯。”

先生为后人搭建学术阶梯,特别注重提携后人。在中国政治学恢复重建的过程中,上海无疑是学术重镇,有浓厚的学术氛围。

先生担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后,希望吸纳全国的中青年学者,推动政治学的发展。先生也希望我去上海。那时,北京的一家单位调我而未去,对于先生的好意我也没有如先生之愿。

当时,有学界朋友不理解,为何北京、上海都不去,要一直呆在一个“大县城”(当时的武汉比较破旧,被人称之为全国最大的“县城”)?我想,主要是一种乡土学术情怀。在“大县城”里距离乡下更近。这种情怀是长久从事某一事情形成的偏好和感情。

先生后来也理解我的这种情怀,并从各方面对我的学术工作给予鼓励。先生在《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1期发表《政治学的繁荣和发展需要理论创新》一文,列举了理论创新要关注的九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提到“要关注基层现实”。

文章提到:“政治学不仅是关注政府、 政党等组织的运作,它同样要关注市场和社会;政治学也不仅仅关注上层社会, 它同样要关注基层和边缘群体、弱势群体。因为, 任何政治体的运作,政治活动的展开, 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基层,基层的政治状况、政治关系和执行能力的强弱直接关涉到政治的大局。近年来, 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是基层民主政治研究, 众多政治学者对基层倾注很多的热情,所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由于政治系统、 经济系统等方面的关系都在基层交叉汇合, 各种关系盘根错节, 各种矛盾也层出不穷,所以,基层的变数很大,出现的问题也非常多,这些都为政治学的创新提供了现实支点。”

正是在先生等老一辈学人的关心、引导和激励下,我一直坚持做基层政治领域的研究,再由基层的点扩展到更广阔的面。这一路径得到先生的肯定。

前些年,先生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我得知先生的身体有恙,于2017年10月30日在玉成仁兄的陪同下,专门看望先生。见面后,先生还是如过往一样特别豁达开朗,洞穿世事且极具政治智慧。这是后辈学人受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进入 徐勇(华中师大)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王邦佐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822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