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知常:珍贵的回忆——悼念敬爱的乐黛云老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5 次 更新时间:2025-06-16 23:25

进入专题: 乐黛云  

潘知常 (进入专栏)  

惊闻乐黛云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内心非常难过。

我不是乐老师的授业弟子,跟乐老师的接触也不多,但是我始终都是十分十分敬重她的。因为我始终都觉得:她是我的老师!最早见到乐老师是在1992年左右。那一次,她到南京师范大学讲学。有天晚上,南大中文系的杨正润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乐老师到南京了,她问我是否有空去见个面。乐老师是我素所敬仰的名师,她喊我去,我当然求之不得。第二天下午,我就去了南师大的南山宾馆。那一天具体说了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是主要的内容是两个,我却始终铭记:第一,乐老师跟我说:中西比较诗学、中西比较美学的研究很有意义,希望我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第二,她给了我一张表格,让我加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这无疑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当然求之不得,立刻就把表格填好了。而且,因为乐老师就在身边,因此她也就在介绍人一栏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在此之后,跟乐老师的接触就稍微多了起来。如今回忆起来,最为重要的是两次。一次,是乐老师跟文津出版社合作主编“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她给我机会,让我也参加撰写。一开始,我心高气盛地提出要写鲁迅。乐老师考虑了一下,说鲁迅研究的人多,我不容易写好,建议我选鲁迅之外的人。后来,我选了王国维。这就是我2005年在文津出版社出版的《王国维;独上高楼》。

还有一次,是乐老师主编的《跨文化对话》要出一期庆祝中俄文化年的专辑,对300年来的中俄文化交流做一个历史性回顾。她跟我联系,交代我写一篇关于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的文章。我当时“吓”得一再推辞,我不是研究俄罗斯文学的、我也没有专门研究过帕斯捷尔纳克……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说了很不少。但是乐老师却始终不改初衷。始终就是一句;你肯定可以写好!后来,我就“咬牙”接下了这个光荣任务。写了长文《爱的审判——帕斯捷尔纳克与他的<日瓦戈医生>》,2006年发表在《跨文化对话》第20辑。而且,后来我发现:这一辑一共三篇文章,除我之外,还有著名的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李明滨先生、高莽先生。尽管这已经是事后,得知之后,我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当然,关于这篇文章,还有一点小小的插曲。当时我交稿之后,乐老师立即就回我说:不用修改了,可以原文刊登。但是,因为篇幅有点长,她建议我马上做些删改。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乐老师为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竟然面露难色,一再推脱,迟迟不忍下手。幸而乐老师没有怪罪于我,转而又去找了其他人,帮我完成了这一次的删改任务。其他的接触,就大多都只是偶尔的见面了。例如,开会的时候跟乐老师当然有所接触。我记得有一次开会的间隙,她还专门找了几个学者晚饭后去她的房间交流,我也被喊了过去。乐老师的家,我也跟天津师大孟昭毅教授一起去过。还有一次,2016年8月24日,乐老师在上海图书馆讲座,我因为此前正好也在上图讲座,就有幸先知道了这个信息。于是,回到南京以后,我就先给乐老师发了邮件,说我也想去聆听。乐老师很高兴,立即回邮件,约了在上海见面。于是,我专门去了一次上海,去听乐老师的讲座、去拜见乐老师。

印象十分深刻的,还有几次邮件的交流;一次是我把自己的演讲稿《爱的圣女:林昭》发给乐老师审阅。作为林昭的同学与当时患难与共的“右派”难友的她,给我回邮件时说道:看完之后,吓出了一身冷汗!还有一次,她突然在邮件里评价说;我有点魏晋风度。我知道自己那些年中坚持不申报科研项目,也不参与评奖,对种种头衔也不感兴趣,也不参加学会选举……但是,这应该也算不上“魏晋风度”吧?后来我想,很可能是想起来那次让我删稿子,我竟然“抗命不遵”?因此顺便批评我一下?总之,从此“魏晋风度”这几个字就总是萦绕于我的心中,每每要去体味乐老师话中的深意。再一次,跟乐老师主编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有关。因为“丛书”需要一个序言,于是乐老师就写了一个。她通过邮箱发给我学习,我却不知道当时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提起了“浅见”。我回邮件说;序言中有几句报纸社论上常见到的话,不如把它删去。因为政治术语经常变化。乐老师是大家名师,没有必要把这类流行术语放进自己的序言。因为,只有乐老师的文字才会不朽!后来,乐老师立即给我回了邮件,回应说:言之有理,我已经把那几句话删掉了!又一次,乐老师在写一篇关于王国维的文章,其中有一个外国学者的名字,因为当时翻译的术语跟今天不同,一时判断不出来是那一位外国人。乐老师当时手头在忙别的事情,就命我帮她查一下。我查好后发给乐老师。乐老师很开心,对我提出“表扬”。其实,最开始的应该是我,因为终于可以为乐老师尽一点微不足道之力了,荣幸之至!当然,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多年前我遇到了一点“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的事情,兵荒马乱,乱云飞渡……但是,乐老师当时给我发了一个邮件,却犹如定海神针!邮件中只有短短几个字:“风雨过后见彩虹!”遗憾的是,而今乐老师已经驾鹤远去。以后再想看到乐老师、再想向乐老师求教、再想跟在乐老师身后学习、再想突然收到乐老师的邮件……都已经成为一种奢望。但是,我真想,真想还能有一次,还能再接到乐老师的邮件,还能再安排我写一篇文章。这将是我的极大荣幸。而且,如果乐老师还会要求删改的话,这次我一定会无条件地立即接受,并且准时完成。因为,那一次的“抗命不遵”,已经成为了我一生中的一次难已忘怀的遗憾!敬爱的乐黛云老师千古!

2024年,7,27日,南京卧龙湖,明庐

进入 潘知常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乐黛云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和文学学人与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6390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评论(0)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