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8日,河南济源市清水源公司成立30周年暨上市十周年,笔者应邀作了“健康五大热点问题分析”报告。此文就是报告的部分片断内容。
一、社会健康直接影响个体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或病痛??。
健康不仅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还包括?社会健康?。即个体能够与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个体无论是适应或是不适应,都会陷入了一种悖论,都属于不健康。因而,只有一个健康的社会,个体的社会适应,才能显示个体的健康。也就是说,社会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个体的健康。因而,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一项重要的且基础性内容,就是推进整个社会的健康。
二、施思明对健康阐释意义重大
需要铭记中国人对健康定义乃至世界卫生组织创建所做的的贡献。这个中国人就是施思明——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施施肇基先生的儿子。
施思明1908年4月5日出生于中国天津,因为当日正好是清明节,故名“思明”。1945年下半年,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成立大会上,中国代表施思明会同巴西代表,提交的“建立一个国际性卫生组织的宣言”,为创建世界卫生组织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施思明定义了健康的含义,给出了全新的解读。并得到了广泛认可。
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最大且更持久
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甚大。WHO对健康给出的公式是:健康 = 60%生活方式 + 15%遗传因素 + 10%社会因素 + 8%医疗因素 + 7%气候因素。
在健康促进和维护中,医疗的贡献不足10%,主要取决于民众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而戒烟限酒、平衡膳食、科学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发生率。
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把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重中之重,对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具有持久的基础性的意义。
四、 人工智能将会提升健康的普惠性
人工智能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融入居民生活,并极大提升了医疗服务可及性?。例如,“互联网医院+数字乡村”建设,通过AI健康咨询、智能疾病筛查、5G+远程问诊和移动巡诊等手段,为乡村和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村民可以通过移动诊疗车进行常规检查、中医理疗,并通过5G网络与市内专家进行实时视频问诊,复杂病情也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AI技术也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通过智能调度和分配医疗资源,AI技术可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
五、重视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在迅速融入居民生活过程的同时,系统的安全性值得关注。一旦系统被黑客攻击或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加强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其稳定运行,是人工智能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六、中国正向健康公平迈进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实现健康公平。这意味着,中国目前还没有基本实现健康公平,目前正在向基本实现健康公平迈进。也表明健康公平是可以量化的。“实现”意味着以量的积累实现了突破。
七、居民的健康水平,受制于国家的制度文明
一国居?健康水平,不仅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也与一个国家的制度文明、社会和谐程度、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一国居民健康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公平在健康领域的重要体现。即健康公平实现程度的体现。
八、健康公平是一个政治问题
健康公平既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健康不公平将扩大不同社会阶层的健康差距。引发公众的不满,并导致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危机。因而,维护健康公平有利于缩小健康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政府公平地提供各项健康产品与服务,建立公平的健康保障制度,对于健康弱势群体提供适当的救助等措施。有利于缩小不同社会阶层的健康差距,提高整个公众的健康水平。
九、食品安全的考验,至今仍没过关
食品安全“大于天”。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虽然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中向好。但一些个案仍然触目惊心。食品安全的考验,并没有过关,至今仍在进行时。
关注食品安全,就是关爱生命。需要从我做起,以行动践行,从此时此刻,从生活点滴,凝聚起守护生命的磅礴力量。
十、对疫情防控的科学评判,需要宽松的条件
三年疫情防控,既有“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英雄谱,还有“经济停摆、百姓吃苦”的阵痛。对三年疫情科学的客观评价,还需要假以时日。只有当疫情的后果的充分显现,且具备宽松的条件,才能够对三年疫情做出较为科学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