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明:关于曾国藩评价的三个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86 次 更新时间:2021-05-16 16:24

进入专题: 曾国藩  

郑佳明 (进入专栏)  


我为什么讲格局,而不讲事功呢?事功是个很好的词,既讲了事业,也讲了功绩,但是没有强调思想影响和历史意义。格局是我们现代人的说法,相当于古代人说的规模与气象。曾国藩在给他弟弟老九写信讲,“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重要历史人物的认识,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事功”,而且包括思想和影响,意义和评价。

历史人物的格局,可以分为人生格局、事业格局和思想格局三个方面。曾国藩在政治舞台上活跃的时间,不过二十几年,但是他对晚清、民国以及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很大。他的人生成为几代人的楷模;他的事业改变当时,影响后世;他的思想和方法,讨论延续至今。这个格局,不可以说不远大。不同寻常的是,他的读书生涯、知识求索与他的磨砺人生、事业开拓一直同步互动,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清政府对他的盖棺定论有8个字,“学有来源,器成远大。”讲得就是学问与格局的关系。器,就是格局。

1、对曾国藩和湘军集团评价的“两点论”

他的格局有多大?刚才大家说了很多,我想了几点,第一点就是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这件事儿呢,昨天在讨论,今天也在讨论,这是我们湖南人的一个心结,也是湘军评价的一个难点。如果简单一点说,对曾国藩,对湘军,对湘军集团的评价,在太平天国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两点论。为什么要有两点论呢?因为那个时代有两大矛盾,一大矛盾是阶级矛盾,一大矛盾是民族矛盾。在平定太平天国这个问题上,从阶级观点来讲,清政府腐败无能,阶级矛盾尖锐,民不聊生,农民起来反抗,在道德上是正义的。我们传统文化中,有“伐无道”的民本思想,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马克思主义认为,反抗剥削压迫人民的统治阶级,是正确的。所以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角度讲,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革命,是正义的。那么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就是反动的。这是一个逻辑,这个逻辑成立不成立呢?成立。

但是在这个逻辑之上,有一个更大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民族矛盾上升,中华民族面临着关乎危亡的千年变局,清王朝怎么办?西方列强携着新的巨大的生产力和军事征服能力,打开了我们的大门。清国与列强的矛盾迫在眉睫,即所谓“寇深祸急、危如累卵”。其实大家没太注意的是什么呢?太平天国本身也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一个后果。没有鸦片战争失败,没有鸦片和洋货大量的进入两广,这个时候两广的阶级矛盾不会这么尖锐,也许太平天国这场革命爆发的时间和规模就不一样了。太平天国借用的是洋教,它本身就是民族矛盾的一个产物。

曾国藩面临两个问题,洋人和所谓的“发逆”。这两个问题上,那么他做了一件事,什么事呢?挽救了大清王朝。挽救大清王朝这件事,符合在中外矛盾这个过程之中,捍卫中华民族的领土完整、主权和各民族团结的这样一个大方向,这是一个很大的逻辑。

复旦大学的谭其骧教授说,“所以明朝的时候中国又分成好几块了。没有清朝起来,这个分裂局面不知又要延续到什么时候。要是没有清朝从努尔哈赤、皇太极,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这六代200多年的经营,就不会出现18世纪的大统一局面。”清朝是历史形成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清政府是世界和中国各民族接受的合法政府。清王朝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的家长,共同的首领,如果这个时候垮掉了,我们会跟印度一样变成殖民地,而且是列强分据的破碎的殖民地。

康梁为了保皇,写了几十篇文章,讲如果中国把清王朝推翻,命运连印度都不如。他们讲中国不能够没有头,这个头只能谁来当呢?只能满族人来当。那个时候我们汉人能不能当呢?当不了。曾国藩算是搞得比较好的了,也只是个侍郎,副部级。汉人也有几个军机大臣,曹振镛、祁隽藻等人当了军机大臣。但是别人问曹振镛,说你当官当的这么好,你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6个字,“少说话,多磕头”。汉人在晚清那个时代是没有资格说话的。曾国藩如果不是打败了太平天国,他也没资格说话。大家看到咸丰是怎么收拾他的?怎么控制他的?所以那个时候清王朝要是垮掉的话,那是中华民族的必然分裂,万劫不复。

美国有一个历史学者叫芮玛丽,她写了一本书讲中国保守主义。她讲在十九世纪中叶五六十年代,如果有一天新闻报道,大清帝国垮了,谁都不会感到奇怪。北边有两次鸦片战争,南边有太平天国起义,清朝贵族拿不出办法,清朝官员一个比一个腐败,这个时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是这个时候湖南人站出来了,是曾国藩,是湘军,所以湘军挽救大清王朝这件事,是打败太平天国这件事的另一面,事物都有a面和b面。

哪一面大?随着我们向以后历史的发展方向来看,越看越清楚。我去年写了《湘军与晚清国家安全》这篇文章,我写了曾国藩在晚清大变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就是想讲这个看法。 我们今天在荷叶堂讲这件事,某种意义上是为湘军正名。

再说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这些人出来的时候,是叱咤的英雄,他们的理想,追求平等,他们希望学习西方文化,拜上帝教,都有某种积极意义。但是他们有弱点。第一个弱点,全盘反对中华文化,这使他们严重的脱离群众,特别是脱离中国的知识分子;第二点,他们封建化和腐败得太快。短短几年时间封了3000个王,每个王都在建王府,后来内部分裂,产生洪杨之变;第三点,从洪秀全开始,他们已经蜕变成地主阶级。洪秀全进了南京以后造了天王府,娶了80多个老婆,跟历史上皇帝比,他也是荒淫无耻的。所以太平天国的覆亡是必然的,旧式农民战争只能是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也没有走出这个局限

刚才那位老师他在讲,他说湘军造成了晚清和民初的军阀割据,这是一种说法。历史上历来有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成不成立呢?可以再讨论,至少有两点值得怀疑。

第一点,汉末,唐朝后期,军阀割据,那个时候并没有曾国藩,但军阀割据非常严重。军阀割据的根源是专制制度和专制文化;第二点,中国出现军阀割据是1911年以后,袁世凯死了,张勋复辟失败,这个时候军阀割据。这个军阀割据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辛丑条约》要向西方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我们财政总破产。怎么办?借钱。那个时候向帝国主义借钱,向西方借钱,谁去借?朝廷去借,他不借给你,因为你欠了他的钱。各个地方实力派去借钱,这就形成了帝国主义支持地方实力派,不同的帝国主义支持不同的实力派,这是近代军阀割据的根源。所以我们在大革命时期,打倒军阀,打倒列强,就是因为列强在支持军阀。

湘军的军事改革有局限性,导致军队私人化,这个呢,可以讨论。湘军中知识分子将领,大概占了湘军将领总数的百分之五六十,这是罗尔纲的一个观点。曾国藩那一批湘籍知识分子,受理学熏陶,是忠于朝廷的,继湘军之后而来淮军将领知识分子就少了,小站在练兵的时候行伍出身的就多起来,但是小站这批人,相当一批人在日本士官学校进行了学习。满汉关系的变化和理学传统的式微值得注意。后来清廷越来越僵化腐朽,镇压“戊戌维新”,鼓动义和团盲目排外,导致庚子事变,“东南互保”,满汉联盟出现分裂。清廷统治能力下降,地方实力派崛起,所以后来的军阀政治的形成,原因多方面。曾国藩是1872年去世的,他去世之后30多年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而且已经经过了三次军事变革,什么也因导致军阀割据不好下简单结论。

图片

2、曾国藩发起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

他的第二个大的功劳呢,就是发起了洋务运动。这一点,大家没什么争论,原来是有争论的。文化大革命前我们学历史,我们认为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富强了,也是清王朝富强。我们对历史的研究啊,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朝廷自救,也是中华民族自救。所以甲午战争后来失败以后,我们那么痛心疾首。谭嗣同听到甲午战争失败的消息以后,他说“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痛苦万分。不是只有地主阶级才痛苦,甲午战争战败,全中国人民都痛苦,我们想起这些事来永远痛苦。

洋务运动期间建了那么多的工厂,建了翻译馆,派出了留学生,湖南还培养了中国最早的大外交家郭嵩焘、曾纪泽,这都是曾国藩的功劳。没有曾国藩,我们对外开放,现代化,我们可能还要迟很久。他对外开放的思想非常的好,他的外交思想也很可贵,他不但要买外国的军舰,还要自己造,造了以后,他还要不但要“师夷技”,还要“师夷智”。如果他20年不死,那么实际上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中国的发展,可能会是另外的一个样子。

我们在考查洋务运动的时候,要考虑到它是一个历史的起点,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这个历史起点和转折点指引者后来的方向和前途。它是什么起点呢?是中国工业化的起点,它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起点。中国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化。这个历史的转折,方向是正确的,道路是正确的。后来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沿着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条道路前进的。

图片

3、曾国藩改变晚清政治格局

曾国藩和湘军的崛起,改变了晚清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三个大的改变。一是改变了满汉关系的格局。满汉关系是晚清最重要的国内关系。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力量这么弱,要统治这么大一个国家,所以对汉族采取了打压、利用、管理、控制这么一系列的措施。 汉族官僚一直到曾国藩集团崛起之前,都只是满族贵族统治的装饰和工具。但是由于清王朝逐渐接受汉族文化,特别是接受孔孟之道,接受理学、汉学,带来了汉族官员对清王朝文化上的认同和政治上的服从。

太平天国平定之后,曾国藩审时度势,急流勇退,这是他的格局远大的地方。朝廷给他以重要的报答。一是大批的湘军将领得到提拔和重用,形成“中兴将十九湖湘”的局面;二是对湘军发的“战争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作为湖南的第一桶金,这些财富促进了湖南的发展,教育、军事、文化兴起;第三,湘军崛起带动了湖南观念的转变,湖南人要出去,要读书,要当兵,要像曾国藩一样做人,做事。形成近代湖南人才辈出的大气候。湘军集团崛起, 并且忠于朝廷,为汉族官僚做出了榜样,形成了实际上的满汉联盟。

二是改变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清王朝中央集权程度一直很高。到了咸同时期,为了打赢战争,从湘军开始,中央的权力不断的下移,特别是军权,财权下移。地方实力派成长起来,中央的权力受到削弱,这对晚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是军政关系发生了变化,刚才讲到了,清廷为了控制制衡,地方人权、财权、政权、监察权是分立的。 但是从咸丰初年开始,曾国藩开了这个头,形成了财权、人事权和行政权高度集中。朝廷对湘系的官员非常之尊重,为什么?因为统治要依靠他们。

以上三点,是说曾国藩和湘军集团改变了晚清的政治格局。政治格局的改变,触动了清朝专制制度的根基。从这个意义上讲,曾国藩跟洪秀全是一样的。洪秀全是从外部打击,曾国藩他是在内部撬动,那个是有意的推翻清王朝架子,这个是无意的挖掘清王朝的根基。此时的清王朝是江河日下,处于中国政治制度改变的前夜,在做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准备。


进入 郑佳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曾国藩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6519.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