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生:关于“一带一路”的新型国际合作建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03 次 更新时间:2018-09-05 16:06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  

滕文生  



(一)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其在国际社会引起的热烈响应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合作建设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同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

这一倡议提出后,就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非洲、欧洲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与支持。现在已顺利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一大批国际合作建设项目陆续启动;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型,沿线产业合作形成良好势头,各国政策协调不断加强,各领域的国际交流正在深入。2016年11月17日,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在通过的决议中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

世界上许多媒体、政要、学者和各方有识之士,对“一带一路”这一新型国际合作建设给予了热情赞赏与高度评价。德国外交政策网站发表文章对“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作了一个总的描述。文中说:“新丝绸之路”被正式称为“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重大的经济—战略项目。“一带一路”一条是陆路,经中亚、俄罗斯、伊朗、土耳其至欧洲;另一条是水路,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至东非再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至欧洲。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它们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涵盖人口44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一半。“一带一路”将给参与国带来经济繁荣。西班牙的一家网站发表的署名文章,对“一带一路”也作了一个总的分析。文中说:这条现代丝绸之路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路线组成,包括几大走廊,分别是: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东南亚,中国—巴基斯坦,中国—孟加拉—印度—缅甸。该倡议的主要内容是强调政策协调、基础设施和设备连接、消除贸易壁垒、实现金融一体化、密切各国社会联系。虽然倡议的主要对象是亚洲、欧洲和非洲,但也欢迎拉美国家积极参与。这一倡议具有改变世界经济版图的潜力,也是一种全新的全球化模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国际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提供了新思路,并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远见卓识,它不仅有利于国家之间实现联通,而且使各国人民之间民心相通,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并着力解决全球性挑战,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俄罗斯总统普京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倡议非常及时而有益。这已经不是中国的倡议,而是今天所有与会者的倡议。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球化旧模式的危机给国家间关系和国际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总的来说,旧模式的逻辑已无法解决当代问题,需要新鲜的思想。“一带一路”建设是全球化和国际合作新模式的雏形。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对本世纪全球面临的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危机所提出的及时的解决方案,它的成功落实将为世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指出:中国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推动多边合作,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中国的长远目标和对时代需求的把握对于世界发展大有裨益。在一个将以创新为标志的世界中,我认为中国有一张了不起的王牌,就是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计划,是一个需要创新、需要建设、需要分享的伟大计划。中国在世界发出的声音,是平衡之声、多边合作之声,也自然而然是进步之声。捷克总统泽曼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创举,是现代史上的一项重大倡议。智利总统巴切莱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根植于古“丝绸之路”,不仅可以帮助亚洲、非洲、欧洲和南美洲实现互联互通,开辟新的市场,促进投资和旅游,也有助于各国加深相互了解,推动建立公平、包容、和平的世界。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说:我们所需要的全球化必须是有文化理念基础的全球化,它必须能够提升所有人的生活质量,能够使得人们相互理解、和平共处,而并不是相互敌对。“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当前全球需求的响应,其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求同存异,这就是重要的文化理念基础。印度前外交官穆库尔·圣瓦尔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潮流,塑造了全球化合作的新模式。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主席莫雷尔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路径,它是一个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切实可行的倡议。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诺兰认为: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是在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道路。“一带一路”建设对西方来说不是威胁,而是真正的合作机会,这就是中国说的“双赢”。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发展的一个方向,其最大的不同寻常之处是让各国和各国人民都获益,而不是只惠及少部分人群。非洲国家已经在中国支持下发展基础设施并从中获益,这比照搬西方的民主体制更行之有效。南非学者库布斯·范施塔克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新的全球化表述,其内涵远远大于一个发展倡议。这一建设计划将给非洲东部地区带来所急需的发展,也将给整个非洲大陆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未来,相比非洲与西方的关系,这至少是一种不同的未来。阿联酋学者贾米勒·玛塔尔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像是来自东方的使命,它不掺杂殖民主义以及政治干预。这一来自东方的使命是服务和关照世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因而,一个新的时代,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合作模式或将开启。俄罗斯学者格里高利·特罗菲姆丘克认为:“一带一路”是一项长期的、卓越的、互利共赢的伟大构想,其主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巴基斯坦学者阿萨迪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作为一种“新的全球化形式”为国际社会创造新的机遇。印尼学者苏尔约诺说:“一带一路”建设是向世界提供的最好的公共产品,蕴含了“以和为贵”、“共同发展”、“和谐共处”的中国智慧,必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东方文明的复兴,对促进东西方文明平等交流具有重大意义。加拿大印度裔学者阿米塔·阿查亚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将引领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模式。这一新型全球化将不同于以往只关注贸易的全球化,而将更多关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共同发展。投资和基础设施的全球化更适合发展中国家。这是不同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的。包括中国等东方世界的国家,会更加尊重主权并遵循不干涉原则,他们主张确立的“天下体系”,是一种让各国实现“和而不同”的世界秩序。

上述各国媒体、政要、学者和有识之士的论述,对“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产生的由来及其基本宗旨、发展前景和深远影响,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评价。这些论述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在国际社会已经广泛地形成了一些重要共识:一是“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继承了“丝绸之路”历史交往的优良传统,适应了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在总结“丝绸之路”互学互鉴的历史经验和当今国际交往的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为实现新型国际合作开辟出的一条新的前进道路;二是“一带一路”倡议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又注意克服以往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弊端,为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模式和治理原则;三是建设“一带一路”,绝不仅仅是倡议国也不仅仅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以从中受益,而且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和促进世界上所有国家,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南方国家还是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可以从中受益,使世界各国能够和平相处、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四是“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发展成果,不会只是让少数社会人群享有,而是要力求惠及各国各地区的广大人民,以利逐步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这也就是要在世界范围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史无前例的探索和实验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案;五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因而具有不可限量的光明前途;六是“一带一路”倡议所体现的智慧和价值,不仅属于中国、属于东方,也属于西方、属于全世界和全人类,因而国际社会各方都应珍惜它、维护它,都应力所能及地积极参与并提供支持,努力做出各自的贡献。


(二)“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出新的全球治理观

贯穿“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本质要求和基本原则,就是共商、共建、共享,这也是全球治理应该遵循的新的治理观,这也就明确回答和解决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怎么建、谁来建、为谁建的重要问题。

所谓共商,就是对于合作建设的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项目,不是合作建设的某一方说了算,而是要充分听取合作建设的各方意见,尊重各方愿望,关切各方利益,相互多商量,集思而广益,多谋而共断,共商而后定。而且在共商中要注意务必使各种合作项目符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把合作项目制定和实施得稳妥可靠,才能有利于真正做到互联互通互利互惠。

所谓共建,就是合作建设的各方,对于共同建设和发展的项目,要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策献策、有技献技的共建精神,切实做到同心协力、同舟共济。而且在共建中各方都要明确,不仅要共享发展机遇,还要共同应对挑战和共同克服困难、化解矛盾、承担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共建必成。

所谓共享,就是合作建设的项目所形成的一切利益、所取得的一切成果,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合作各方共同分享,使之各得其所、互利互惠。合作各方是平等的伙伴,而绝不能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以致造成利益和成果的分享不合理不公平。如果那样,就违背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宗旨和原则,其合作也不可能成功。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一国一方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各方共同参与的“交响乐”;不是一国一方的利益独享之带之路,而是各国各方的利益共享之带之路。一句话,“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和要害,就在一个“共”字上,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而这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同以往国际社会合作中存在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合作体制机制的最大不同之处。

可以坚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只要坚持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遵循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利,共商发展大计、共建发展平台、共享发展成果的法则,就从根本上与国际社会交往中长期存在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区别了开来,就必将有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将有利于开创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生面。大家所说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当今世界的发展,为改善国际交往和全球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方案新模式,其“新”也就新在共商、共建、共享上。


(三)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是对“天下为公”“世界一家”等自古以来的东方智慧和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智慧的创造性继承、运用和发展

在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在刚刚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呼吁:各国人民要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其核心要求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这一构想是在顺应历史潮流、回应时代要求、体现世界人民共同愿望、凝聚各国有识之士共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为改善全球治理、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指明了方向。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联系空前紧密,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日益频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同时也要看到,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在增加,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各种摩擦、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恐怖主义、网络安全、人口激增、道德滑坡、跨国犯罪、资源紧张、环境破坏、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显,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依然任重道远。面对深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各国人民只有同心协力,不断发掘、利用人类已经积累和正在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启示、智慧与经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有效应对并化解挑战与难题,才能开创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未来。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中国文明中很早就形成了一个重要思想理念,也是一种美好社会理想,这就是“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中国先秦时期的历史典籍《礼记·礼运》中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所谓“天下为公”,就是说天下不是一人一家一国一民族之天下,而是所有人所有民族所有国家共有之天下。基于“天下为公”的要义,中国的古贤们还提出了又一个重要政治思想,就是“民惟邦本”“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所谓“以民为本”,就是倡导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事务和治国理政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天下民众的共同利益,实现“安民”“富民”“乐民”。中国西汉著名的政论家贾谊就说过:为政者应“以富乐民为功,而以贫苦民为罪”。当然,历史的事实已表明,在中国历史上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贯彻“天下为公”的思想,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实行“以民为本”的原则,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安民”“富民”“乐民”。但是,“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和“以民为本”这种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规律,体现人民性民主性的先进政治思想和美好社会理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一直为致力于社会进步的中国志士仁人和劳动人民在不断追求和长期实践斗争中传承下来。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理念,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文明所共同主张和倡导的。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人类必须互相保持和谐而生活”,到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倡导的“世界一家”;从中国与印度、缅甸等亚非拉国家共同倡导的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关系,到世界各个地区建立的这样那样的共同体,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范围、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思想理念。由此可见,“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理念,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创造的共同历史智慧和思想精华。

如果说这些历史智慧和思想精华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历史启示和历史依据,那么,当今国际新形势下形成的世界各国人民要求维护持久和平、践行合作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时代潮流,则是这一倡议和构想产生的重要现实依据和现实动力。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凡属历史的必然产物,一经产生就会以所向披靡的气势和力量,不断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直至到达成功与胜利的彼岸。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完全可以这样说,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壮举,标志着当今世界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已经开启和到来。


【本文节选自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滕文生2017年12月1日在“国际儒学论坛——科伦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212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