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从夹边沟到拉斯维加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34 次 更新时间:2014-09-14 08:55

进入专题: 高尔泰   寻找家园  

许知远  

他又见到了唐素琴。她有了三室一厅的公寓新家,她的丈夫亲手打的家具,儿子是个成功的个体户,“她本人当了政协委员,银发耀眼,目光清澈明净,好像又恢复了昔日的光彩。”

他们曾是江苏师范学院的同学,一个是固执保持自我的边缘人,一个是紧跟时代的模范生。但不管这差异多么显著,他们都被同样的革命所吞噬。在1960年代初,他们一个在西北的夹边沟农场,另一个在苏北的滨海农场,接受改造。当他们在1962年短暂相遇时,高尔泰发现这位昔日如羚羊般健美、思想一贯正确的姑娘,变得黯淡无光,她几乎被农场改造生活摧毁。

再见面时已是1980年代,中国似乎从毛时代的混乱与残酷中摆脱出来。当席间谈起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时,唐素琴又恢复了她的一贯正确——“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文化素质又这么差,一民主就乱,乱起来不得了。要是你当了领导,你怎么办?”

很有可能,高尔泰的《寻找家园》是我读到的他这代人的最佳回忆录。在这些记忆碎片中,你可以清晰的地感受到中国逐渐野蛮化的过程。江南的水乡风物被西北的风沙取代,那些性格各异的人物成了格式一致的同志,原本的人情冷暖变成彼此揭发……它一波接一波到来,批判者变成被批判者,在这历史洪流中人人残酷、又人人自危。它以人民与未来的名义摧毁了所有传统、创造力、高贵、温柔的情感。

他是无数受害者之一,自从21岁写出《论美》以来,他就被卷入无休止的政治迫害。他也比很多人幸运,他熬过了“古拉格式”的夹边沟岁月,在文革中幸存,更重要的是,还令人惊异地保持了敏感,他的叙事克制、柔情、充满细节。他的笔触仍是高度个人化的,动情、又带着淡淡的疏离感,似乎多年来的党文化从未真正入侵他的头脑与内心。

在他的回忆里,似乎没人比唐素琴的际遇更能表现这个政权与它的人民之间的关系。不管遭受了多少磨难,她都不准备质疑这套制度与秩序,她主动遗忘悲痛,热切地拥抱新生活。

这种感受因为阅读场景而更为突显。我坐在午后的Trump tower里,窗外的拉斯维加斯尚未醒来,正是昨夜的疲倦与今夜的狂欢之间的勉强休憩。

过去二十年里,高尔泰以一名流亡作家的身份居住在此,他不无自嘲的地说:“我这辈子,和沙漠有缘,青年夹边沟,中年敦煌,晚年拉斯维加斯”。《寻找家园》正是在此写作。

在与唐素琴会面几年后,这个政权再度暴露出它的本质,它再度吞噬了它最富理想的青年人,禁锢与驱赶它的知识精英。高尔泰以57岁之龄开始了新的流亡生涯。中国的辽阔疆域似乎已无法容纳他。拉斯维加斯的中国城中矗立着唐三藏、孙悟空的塑像,这似乎也是对他人生的奇异轨迹的提醒,1957年初当右派时,他和一众人翻阅李白诗选来占卜人生,他随手点到的两句正是:“徘徊六合无知己,飘若浮云且西去。”

从纽约一个流亡者的电话本上,我抄下高尔泰的电话。几番尝试,铃声响起,却无人应答。或许这个号码早已废弃,或许老先生的耳力不佳,北岛回忆电话上的高尔泰——只用话筒一端,听筒毫无意义。这耳聋保护了他,让他在错乱的时代仍保有个人清静,让他不害怕陷入孤立。

但他似乎从未逃离中国。中国不仅活在他的记忆中,而且以一种新的历史动力的面貌追随他来到这沙漠之地。

在拉斯维加斯,我闻到一种强烈的中国味道。巨大的广告牌、霓虹灯、音乐喷泉、充塞欲望的人群、伪造的巴黎与威尼斯风格,这一切都在中国随处可见。赌徒之心与放纵之欲,更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本质。倘若拉斯维加斯是被强加在内华达沙漠上的造物,此刻中国的繁荣景象,就像是耸立在人道灾难与精神荒漠之上的大厦,它的规模更为巨大、外观更为崭新。它们都只活在眼前,对过去毫无兴趣。

这些记忆和此刻有什么关系?昆德拉德声称“与极权的斗争,也是与遗忘的斗争”。历史不断证明,对被压制的记忆的集体追忆,会产生出巨大的历史力量,它令受难者达成情感的共同体,对抗极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对斯大林时代的谴责开启了苏联的变革。中国的领导人深谙其中的道理,毛泽东的暴政从未被清理,他们也强调“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

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确是对的。不管中国变得多么面目全非,这个政权的内在得逻辑却并未改变——个人价值从未得到尊重与保护,仍是这个巨大机器上的齿轮。但是人们有很多方式来逃避这个现实。这欲望上的放纵,常是道德上的无能、精神上的虚无的副产品。而这也是极权主义孜孜以求的结果。

在这样的情景下,记忆变得既脆弱,也更加重要。他人的苦难真的可以被理解吗?还是它常不经意地沦为一种观赏与消费?而作为一个回忆者,他是仅仅通过记忆来重构自己的身份,表达控诉与不满、进行自我治愈,还是要执着地为其赋予一种严肃的伦理维度,令记忆转化成一种深层的道德追问,进而催生出行动?

在拉斯维加斯的夜空里,这一切追问都显得无关紧要又无比迫切。

    进入专题: 高尔泰   寻找家园  

本文责编:gouwanyi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与文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784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FT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