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健:当女人出色之后:盛女OR剩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25 次 更新时间:2016-02-13 13:00

进入专题: 现代女性   雄性化   自我认同   心理分析  

吕嘉健 (进入专栏)  



1923年12月26日,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作《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在演讲里,鲁迅的第一个结论是:“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他的解释是:“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于是发出了著名的感叹:“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接着鲁迅谈到妇女出走之后最大的难题:钱,即经济权。于是为女子设想:此后或者去读书,或者去生发,或者为自己去享用,或者为社会去做事,自己负责任。那时候鲁迅想到了女人独立的问题了。


时间过去得真快,离鲁迅做这篇演讲已经93年了,出走了的“娜拉们”现在怎样了呢?最简洁地回答是:出色了。并非如鲁迅预言的无路可走,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她们非但没有饿死,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熠熠生辉。鲁迅在思考了女人独立和自由的问题后,在演讲的末后还表达过第二个结论,以回答“当女人出色了之后...又怎么办呢”之问题:“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这是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的观点,也是更为深刻的预言。下面我们看看今天出色了的女人们是否获得了自由。



一、被冷落的盛女发现中国男人配不上她们


读过一篇“她生活”杂志CEO的演讲文:《47.94%的中国姑娘想要主动扑倒男人》,里面是关于中国姑娘性与爱心理和行为的调查感言。劈头就说CEO自己约炮的遭遇,开始时被各种异性纷纷点赞容貌身段如何妙绝,后来了解到她是女强人,无一异性愿意再和她聊天。她因此总结了三个观点:


1,他们对优秀的姑娘有心理障碍,会觉得hold不住;

2,对年轻漂亮的90后姑娘也有心理障碍,她们只是玩玩,也hold不住;

3,对主动热情的姑娘也有心理障碍,她们是随便的姑娘,还是hold不住。


然后CEO讲了一些故事,都是美貌、高学历的白富美主动扑进男子怀抱而遭遇拒绝的情节。接下来是10余家媒体在全国10个主流城市对50%以上85~95出生的中国未婚女性的社交行为调查,统计如下:


有64.79%的姑娘会通过网络约见陌生人;有23.38%的姑娘会主动向陌生人发出性邀约;有24.93%的姑娘会和性伙伴发展成恋人;有47.94%的姑娘想要主动扑倒男人;有29.16%的姑娘有多边关系。


CEO在演讲中概括道:中国女性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自己的欲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开始主动出击。先性后爱,多边关系,是这些被男性社会冷落的单身“盛女”的恋爱重要触发点。她们会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至少要和这个男性发生过一次性关系。美国脱口秀大王黄西的太太,她说,中国姑娘比西方女性更加开放。(2015-4-29她生活,作者:苏娟)


我欣赏“盛女”这个概念,比酸溜溜的“剩女”之说法要准确得多,一针见血,暗示了因果关系的意味。


2014年,“天涯社区”在头条推出题为“上海马路上,女比男明显高一个档次”的帖子,帖子选取了多幅在上海街头拍摄的年轻男女走在一起的照片,试图说明“现在的男的要么狗头狗脑,要么缩头缩脑,没一个看着舒服的,倒是女生都蛮有气质的”。这篇文章的立论当时得到了一致认同,跟帖者无论男女,基本认同“女性的外表已和国际接轨,而男的不健身,年纪轻轻就啤酒肚,仪态也差,好衣服都穿不出气质,还有谢顶的,满脸痘的”。


这一篇文章随即引起全国舆论对中国男人的不满之声,结论是:“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一般人显然喜欢这类轻率浮躁的结论,而且中国社会太多这类似是而非凭着感觉走的直觉观点。这个结论反映了荣格“阿尼玛斯理论”中的“女性心中理想化的男性形象”之失落感,通俗说,就是女性用心目中的理想化男性偶像观投射到现实里,发现“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


旁观者不应该说谁配不上谁,鞋是否合穿,只有脚知道。甲不是乙的那杯茶,或许是丙的香肠;你的毒药,可能是他者的蜜糖。女人有现代感,未必就有现代性的人品气质。


对中国男人的评价涉及到几方面的两重困境:一是经济适用男与审美欣赏男的两重性;二是历史进化阶段与文化类型男的理想落差;三是中国女人与中国男人的心性匹配问题。


我先解释前两个困境。第一个两重困境是后现代人的本质特征。这是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时代,也是审丑的时代,传统讲究内涵文化的修养,年轻人对此嗤之以鼻,时尚不流行这个,也就没有社会心理压力要求你去讲究优雅,批评他们不够斯文气质的,是把现代性气质误判为文雅教养了。


在21世纪,为了实用,教育和知识追求已经完全功利化,这决定于求职,专业化,和事业成功的制约,这里不需要修养和气质。知识已经从教育的内涵中剥离出来成为社会竞争和生存的手段。正如Newman所言:“知识越专业,越不成其为知识。如此训练出来的学生,只具有极强的职业意识和竞争力。但是他们平淡,索味,肤浅,单一,缺乏品味和典雅,没有个性和风格。”


今日,一个人学过许多高深的课程,而且门门满分,获得许多学位,只代表着他受过专业技术训练,并不意味着他受过良好的人文教育。除非他上过Newman型的大学。一个具备极强竞争力与生存手段的人,需要的是丛林社会竞争的心性,品味高尚,温文尔雅者反而会成为被淘汰者。现时期中国社会充斥着浓厚的暴发户气质,经济崛起,在人文文化方面是颠覆性退化:价值观混乱,丧失道德自律,社会心理焦虑浮躁,无视信义,伪劣泛滥,精英文化粗俗化,品味低下,迷失方向,失去自我。这个社会充斥金钱和高科技,但是不接受无用之用的软文化。所以气质修养变成多余的东西。


在第二个难题中,不能忽视中国人整体进化中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落差:以刚刚脱贫的暴发户气质,而直接进入后现代,还要以向美国文化模仿的标准,正像中国都市在景观上很前卫,但都市现代化品质和现代性软件却是前现代的。中国人目前不可能具备优雅的气质修养,包括女人。女人爱美,可以着重在外形上模仿,女人的优势就是审美性的,所以男女有差距,理所应当。日、韩、港、台社会经历了西化熏陶,都有殖民地的经历,台湾曾经在日本管治下50年。中国直接从满清帝国专制社会进入到激烈、混乱的战争动荡和革命运动的社会,再然后转型到经济暴发时代。一百年时间,传统的雅文化荡涤尽了,新的现代性雅文化来不及建构。



二、犀利的盛女


有历史感的人会一声叹息:风水轮流转,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啊。在传统社会被三从四德、“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观压迫得不见天日的女人,一旦解放出来,就迅疾奔上高峰,成了锋芒毕露的女强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是阴盛就是阳衰,这是中国革命逻辑之路径依赖,二元对立之两极相通原理,没有中庸状态可选择。


这不是很矛盾纠结么?一面是强烈地渴望情欲和家庭温馨,主动想扑倒男人,一面鄙夷中国男人配不上自己,你们怎么那么土鳖!这应该就是当下中国盛女的心理障碍吧!


应当承认,中国现代女性的确很出色。中国这块土地,孕育的女性基质可能是很优秀的,就算在男人的心性结构里,也是雌性基因(荣格精神分析心理学深刻地指出男人潜意识里有雌性基因阿尼玛,女人潜意识里有雄性基因阿尼玛斯)强于雄性基因。中国式的雌性基因精明灵活,既有胆魄也有手段,泼辣爽脆,冰雪聪明,没有心理障碍。中国文化的本质带着浓厚的阴柔气质,包括政治权术、人情世故、社会潜规则和文学艺术。中国男人充分发挥了本身的雌性基因而玩出极致的境界,甚至玩到积累了太多的负面素质。如今一旦被压抑的女性挣脱而出,成为社会生活越来越出位的主动角色,被解放的天才极度张扬,现在女人冲得飞快,敏捷机灵,毫无阻挡,回头一看,不再瞧得起有些女性化的中国男人了。


对此,香港两性专家何式凝认为:“在大都市中,女性跑得太快了,男人没有及时跟上,所以跑得快的女人找不到另一半。”——我对这个判断要认真提问:她们是在哪条道路上跑得太快?是所谓“现代性”的道路吗?首先,现代性人格心性的进化是需要“自慢”熏陶积淀层累的,并非跑得快就能够养成良性品质,跑得快可能会南辕北辙;其次,现代性本身具备着太多风险,现代性的生活并不是幸福的生活(参考安东尼·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是否跑得太快就需要放弃原来的良性品质?“短跑运动员”自己该当何责?我以为这些盛女短跑者自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当社会全方位开放之后,从来被圈养的女性决堤而出,一直压抑着的人往往憋了一肚皮的野心和爆发力,还有非常清晰的新鲜感,她们发现了自我精神状态中的雄性基因而爆发出精彩的能量,在现代性自我认同的康庄大道上迅猛飞奔。而很多男孩子还在懵懵懂懂的优柔寡断中徘徊呢。


都市现代女性的总体形象可以用“强势女性”和“过度功利女性”来概括。一步到位的功利要求很高,以急躁理想主义的现代性生活目标来要求男人为她们准备土豪的财富并且自身必须是成功人士,达不到这些要求的,自然避之唯恐不及;她们以气势凌人的态度看待要寻找的未来伴侣,如果他们缺乏咄咄逼人的傲气,她们就嗤之以鼻。她们明显看不起上海男人,认为他们太讲究生活质量和愿意伺候妻子,软绵绵的,不像男人。从女人所轻视的对象,可以看到她们心目中高富帅的理想性。


在《非诚勿扰》相亲一类节目里,往往牵手成功的是放下身段,低调愿意做一个普通人的温和的妻子,愿意两个人一起协商性地生活的中庸女子,她们对得起人类学意义上“女人”和“妻子”的本义。而嚣张或心性高昂的女子,一直站着成了被冷落的“剩女”。即使当作“女神”被选中,过后也会迅速遭遇分手的结局。


《非诚勿扰》节目的设计模式迎合了今日中国女权主义的要求:女性选择优先权。首先由女性阵营选择和评价男嘉宾,享有灭灯、留灯和爆灯等权利,以及24个女嘉宾人多势众审视一个男嘉宾的气场。在审视过程中,很多女嘉宾往往肆无忌惮、尖锐泼辣地臧否男嘉宾。诸如:


“你能不能睁大一点你的眼睛?”


“我看他手长,脚长,走路像猴子一样。所以我不喜欢。”


“我的印象,他猥琐,邪恶。”


她们的直觉反应是诚实的,无保留地表达了当时的真实感觉,也真实地表现了她们的心性,透露出她们待人处事的整体修养。她们秉持着二元对立思维:要么是我喜欢甚至激赏的,我热情洋溢投怀送抱;要么不是我喜欢的,我就厌憎他,觉得他很丑陋。相亲就好象判别亲人和敌人似的。


你不喜欢某人的形象(很正常),但是你应当尊重任何人,从心里面宽容各种风格的人,正如别的男子可能也会觉得你长得太奇芭太困难了。心胸应该开放和善良,不适合你口味的,可以用客观的眼光观察他的人品性格,用“描写性形容”来理解一个人,可以说:“你是一个内向平和的人,而我可能比较奔放,所以没有感觉,谢谢你的欣赏!”或者:“他不是我那杯茶。”你不能用侮辱对方的词语形容人。不必用刻薄和否定性的评论加之于别人头上。


还有,“我呼吁现场不爱吃米饭的女生一起灭了他的灯!”——一个上海男人只是表示希望找一个能够和他一起爱吃米饭的女朋友,就遭到了一个女嘉宾的愤怒反感,还要号召盛女们联合抵制他。


还有,“一定要舍得为女方和女方的父母花钱,要很听女方的话。”(婚前约法三章)——这类不讲理的话我们听得太多了:“这个家谁说了算?”当然不少男人也习惯了谄媚讨好:“当然你说了算。”实际上男人们心里并不同意让她说了算。这不是家庭专制么?由此知道“协商性妥协”在亲密关系中是多么关键。


还有,“我看你的底气不足,肯定罩不住我,所以我灭了你的灯。”还有,“他怎么能配得上我呢?我是硕士毕业,我看的是英文原版著作!”——她针对的是一个专门来向她求婚的厨师发出愤愤不平的蔑视语。


中国女人有一种恃宠生娇(骄)的坏毛病,这是由不平等的历史惯性造出来的不平等权力心性。古代女性被压制和圈养,地位低一等,不能参与社会事务,但凡有些天资,包括美艳不可方物的,聪明乖巧的,一旦得宠,便会将威风用尽,洒脱显出“娘娘派头”。尖酸刻薄还算是好的,有些会去到最无情专制的境地。这是物极必反两极相通的原理。现代女性继承了这种遗传,一旦自身条件优越一些的,或容貌姣好,或天资卓特,都会泼撒骄横惯性。中国男人对此深有体会,所以在婚恋关系上,习惯保持与女强人、女汉子和女博士一类“娘娘”的距离。男人一旦和这些娘娘有了亲密关系,大事小情必须听话,随传随候,在街上大包小包提着,还要帮她挎着手袋,娘娘甩着八爪鱼的臂膀,目光越过街市人群头顶的无阻拦空间,和她在一起的男人,憋屈得像狗一样。过去对女人的种种不平等,如今悉数回报给男人们。


她们充满好斗性和居高临下的挑衅性,意气风发,她们的心高气傲建基于势利层面上,《红楼梦》里叫做“拜高踩低”,并不是寻找惺惺相惜的知己。狠辣嚣张的人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己对他人的侮辱和心理伤害。有人说这是文革后遗症,可是文革已经过去了40年。这是古代史和革命历史的后遗症,也是非常功利性和残酷竞争的经济现代化过程的产物。



三、盛女认同怎样的自我?


我感兴趣的是究竟中国盛女们怎样看自己所需要的男人,同时也应当严格评估今日的中国盛女,究竟她们具有怎样的心性?当姑娘出色了之后,她们的心理究竟发展到怎样的状态?正如安娜·卡列尼娜心中被英俊的年轻军官渥伦斯基占据了爱慕之心时,回头再看到暮气沉沉的中年丈夫卡列宁时,就感到丈夫的耳朵为什么这么招风难看?从对中国男人外表的不满,可以知道姑娘们对他们内在精神的鄙视,背后暗示出她们的内心已被西方或日韩男人的理想模式所填满。心性被放大得自负和自恋了,充溢着好高骛远之心。外在成功的自负隐藏着类似传统男权主义的心性:她们渴望找一个比自己高出很多的权势成功的男性,她们看身边的普通男性,很多粘粘糊糊的屌丝,骄傲之心不再把自己看作普通妇女。如果心存平等观念,她会从身边同龄男子身上有意会的共鸣,觉得她和他是亲切的同一类人。可惜她们热爱的是“高富帅熟”。


李银河认为,现代女性的婚恋生态有点失范的感觉,“女人有独立经济收入之后,在社会上的行为规范也变了。都市女性的传统婚恋观念已经被打破,她们被裹挟前进,对新观念的理解还模糊不清,就有失范的痛苦和焦虑”。


“失范”的概括是精辟的。失范之后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重要的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才是合适的。在心理学上这是非常重要的意义:找到一个可靠的自我认同是确认需要什么的基础(吉登斯语)。如果自己失去了范式,你看待他人也同样失范。你怎么看都没有人合乎你的标准,因为你心中其实没有标准了。你贪婪太多,太多选择等于无从选择。失范的结果是失去了自我的角色定位,自己不知道自己应该是什么人之后,当然看异性也不顺眼。


今日的女人和男人有共同的目标,都要运用同样的手段争取最大化的利益,同时争取最大的享受和娱乐。今日女人说“小三没有错,错就错在经不起诱惑。”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他的名著《亲密关系的变革》里运用专业调查的报告指出:今日男女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女孩,她们模仿传统的男性性行为,而且是公开地、无所顾忌地模仿,女人们变得越来越乐于从事性活动,“她们丧失了温情,不知道如何妥协”,“今天的妇女不想当妻子,她们想要妻子。”今天,结婚5年后有婚外性接触的女人实际上与男人的比例相同。这种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发展,“在大多数西方社会里普遍发生,而在某种程度上,在世界的其他地区也同样发生。”“对女人来说,现在发生的变化是戏剧性的和颠覆性的”。(P13-17)


外表摩登,内里嚣张,比男人更傲气,更急躁,更算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人正是在男性化的道路上大踏步进化的,她们的犀利和无情,既是追随西方现代性女人亦歩亦趋的结果,也是向中国社会身边的男性模仿而来。其次,女性主义者批判中国男性质量低下,她们忽略了互动批判的反应,中国男性也会从女性理想化的内涵来否定中国姑娘。女生只是外表国际化和较有现代性风格而已,并不代表她们的人格品质和气质内涵有“女人味”,遑论用传统温润贤慧的标准来衡量了。如果男人们因为粗糙、庸俗和猥琐而被厌恶,那么他们也可以从物质主义、势利眼、猖狂狠辣来评价女性的异化。——毋庸置疑,中国现阶段还在数字化和形式格式化层面急匆匆进步的过程中,这个社会一天没有进入一个心平气和的好社会状态,就不可能营造出一个高雅的气场,自然无法养育出神清气爽的国民。我们都还来不及在精神心性上用心修养百年内涵。何况150年来动荡残酷、无耻卑鄙的历史负面影响根深蒂固,再过50年,也未必抹得平猥琐丑陋的气质。


姑娘们外表很优雅,但是盛女气势才是娜拉们出色的主要动力,如果她们不够泼赖,她们就不可能在学业、事业和经济上向男人们叫板。中国女人为了成功而冲锋陷阵、勇敢献身和咄咄逼人的气性,绝对比得上任何一国的女人。但是在雅致斯文、温柔贤淑的修养上,她们是不屑于的。以公主病的矫情掩盖着母夜叉的心气,变脸变得比川剧还快,多数都有甩手就给你一巴掌的脾气。


当中国女性出色之后,她们怎样和国际接轨的呢?她们真的有对得起自己优雅外形的气质和独立精神么?不正是她们甘心做权贵和暴发户的小三,一部分扑向异国他乡么?有些既不愿意投进外国人和官员的怀抱,又找不到比自己猛高出一头的优异男性之大龄姑娘们,举目四望,鹤立鸡群,你主动扑向一个普通人的怀抱,很容易就给中庸男子感到没有信任感。盛女OR剩女?这就值得研究:中国女性出色之前和之后,她们的自我认同是什么?


盛女心性很高,欲壑难填。她们大多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人要嫁成功人士”。过度计较外在条件,拒普通人物于千里之外,希望一步到位,得到完美结果,患得患失,攀比着找到更优秀的。结婚之后,鞭打着丈夫去追求更高的生活和事业目标。盛女的气场令人生畏,盛装、盛况、盛性与盛势,即使你献身,也未必让人愿意在高强度压力下与你共处一屋。


我想指出,盛女具有严重的“自恋倾向”。自恋在社会关系中是危险的,自恋会导致孤立,会产生两大冲突困局:一是过度自大,产生自己强势的错觉,忘记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人主义者,自恋的人只承认自己才是个人主义者,而忘记了他者与你一样也有强烈的个人主义,结果你只想让人家服从于你,而不能够尊重对方;其次是,自恋恰恰只知道自我,却不知道你也属于一种集体类型,例如自恋的盛女只自恋自己的“盛势”,却不知道自己还是一个女人,等到意识到自己的本性之时,会产生痛苦的自我冲突。剩女未必不是自恋的后果之一。


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剩女”的说法,这个称号充满了被遗弃被遗忘的酸溜溜的气息,在自负的外表下露出自卑的怯意。在西方,女人如果不想结婚,则同居,或单身而有性,无论男女,只要他/她想结婚,凭着单纯情欲的念头,并不会找不到对眼的partner,只要你愿意做一个普通人。西方人是害怕婚姻的责任不愿意结婚,自己不会感到被遗弃,不可能有“剩女”的哀叹。


荣格曾经讲述过一个盛女类型的致命问题。他首先讲有一类完全陷入自恋的病人,性格孤僻,像是把自己裹在铁甲胄里面,与周围处于隔绝状态,其实他们渴求人与人的接触,希望得到某个人的同情,但他们不主动采取任何行动来争取这种同情。由此而发生严重的转移。什么是“转移”呢?转移就是一种别扭的固执态度,一种胶着关系,转移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投射,它把主观内容搬运到对象身上,投射是无意识的,而且具有强制性的情绪性质。他们只有受够了自我煎熬,才会自愿走出个人的要塞。接着荣格讲了一个处于“自恋孤僻状态”的女病人的例子。


荣格说:你们知道,在美国有一类专为妇女而设的大学,我们的专业术语称之为“敌意孵化器”,这些“孵化器”每年生产出一大批不可一世的女性。那位女士正是这样一个自命不凡者。她很有才干,是一个心理分析医生。这个女病人结果陷入了令人不快的“转移”之中。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個女人!她的思维是男性的,她有天使般的纯洁,却没有女性的肉体,她根本不知道女性的情感生活。作为分析医生,她自然无懈可击,但与男人有关的一切,她却全然无知。她甚至纯洁到不知道男人的生理构造,因为在她就读的女子大学里只解剖女尸。


接下来,有一个求医的已婚男子狂热地爱上了这个女医生,正是因为这个女医生作为一个女人,却没有女人的感觉,作为女性的空缺,变成了引导这个男病人上钩的钓饵,受本性的驱使,这个男病人要去填充这一空缺,他要向她证明,有一个男人的存在,男人有要求的权利,作为女人,应该对这个要求做出反应。结果糟糕透了,这个男人不知道“她”并不是作为女人而存在的,她根本没有女性意识、女性情感!他以为女医生想嫁给他,只是耻于开口,于是他不厌其烦地送鲜花、糖果和首饰一类的,最后竟发展到用手枪威胁她。于是女医生只好逃到荣格那里求助了。


荣格只能够让她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经过六个月治疗之后,有一天,她终于突然喊叫起来:“我爱你!”随即一下瘫软了,狼狈不堪。这就是一个渐渐意识到自己本性的人所发生的从转移中清醒的例子。荣格说,我们经常发现美国人对自己极端无意识,有时,他们会突然意识到自己,于是会听到体面的淑女与中国苦力或黑奴私奔的一类故事。这个女医生也是这样,到了34岁才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女人,这是不好受的,才从自恋的孤僻状态中走出来,越烧越旺的感情之火终于烧穿了她的自卫的甲胄。(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P159-161,三联书店,1991-10)


现代女性自从解放以来,心中耿耿于怀的是“独立”问题,尤其是“经济独立”问题,甚至是经济暴发的主题。过去的女性将爱情、孩子和家庭看作是她们终生的事业,对社会漠不关心。一旦她们从牢笼里冲出阳光底下,她们变成了“野心型雌英”和“功利性女汉子”。她们不再需要男人来启蒙她们的性和爱,她们对男人的诱惑已然带着十足的警惕性,将男人看作是竞争对手或男权敌人,她们渐渐忘记了女人本质里温柔轻盈、多情善感的一面,或者说,已经将这些阴柔美的妩媚基因打包安置在一个不愿意启动的角落里。当然,功利化之后的现代女性,有可能会将这些妩媚感性变成温柔一刀的“工具理性”,以征服男性对手。还有一些现代女性,为了迅速暴发,过度聪明地将美貌和温柔作为筹码,与权势巨子做一场轰动性的市场交易。


经历过一个世纪的在解放大道上迅疾奔走的“娜拉们”,当她们出色之后,她们面对的已然不是来自男权压迫的问题,而是面对自我的纠结。对于女人自身来说,主要矛盾再也不是经济权独立和事业成功的情结压抑,而是来自本性的原型困扰。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女人的集体无意识,使女人天性具有强烈地渴望“亲密关系”的无意识,女人本性更离不开家庭。无论是小鸟依人的甜蜜感觉,还是情感殖民的移情享受,或者是母性成就感的高峰体验,都比其他的新鲜刺激要动人心魄。女人的精神独立和心理自由要比男人们更艰难。除了与男人合作之外,别无他途。


中国人今日需要学习的是从二元对立思维中解脱出来,而后学习互相对待的方式。盛、剩之间,互为因果。先有高傲,才有可怜。情欲与婚姻,需要两个人去掉张牙舞爪的东西,让对方直接感到亲近、温润和情欲。独立和合作正如自由主义里的责任和权利之平衡一样。强势者和势利者使温馨休息的家庭剑拔弩张,带着压迫感的人,想做爱也阳痿。除了成功和不差钱,他/她们没有合作的Partner(伙伴)。情欲与婚姻也是一场合作,在现代,只有“协商性妥协”的公平,才是所有伙伴持久合作的策略。这是现代性公共关系的核心要义。





进入 吕嘉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现代女性   雄性化   自我认同   心理分析  

本文责编:lvjiaj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7039.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