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健:错觉-幻觉的膨胀与自恋的满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634 次 更新时间:2023-04-17 23:31

进入专题: 认知错觉   自恋幻觉  

吕嘉健 (进入专栏)  

      我們至少身处两种幻觉中。一种是关乎“意识自我”的本质,我們以为自己对事物的掌控力比实际情况要强。另一种幻觉关乎我們到底是怎样的人,即我們的能力和品德。你可以將这两种错觉称作“关于自我的幻觉”。

                                        —— 罗伯特٠赖特:《洞见》



从自恋的内在结构来看,唯我中心以唯我万能的优越感+自我崇拜情感这两翼支持来维系。万能的优越感是一种错觉-幻觉,通过错觉-幻觉的膨胀而获得自恋的满足。


1,进化选择设置的自恋幻觉机制


赖特指出,人类生来便陷入了很深的幻觉。佛教认为,幻觉以微妙、更普遍的方式渗透到我們日常的感知和思考中,发挥着强大而看起来合情合理的作用。(《洞见》,P14)幻觉是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设计下大脑的自然产物。

人们生存在幻觉中,幸福感是幻觉,焦虑、绝望、仇恨、貪婪等情感都具备幻觉的性质,我們信奉的信念、种种想法和感知,它们所展示的并非真实世界,大脑最大的特点就是欺骗我們,让我們沉浸在自我构造的幻觉中。不同的追求与不同的幻觉相连。

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自然选择將幻觉的适应性心理机制植入我們的大脑。人真正获得满足在于对快感的期待和渴望,期待的快感比实际所得带来的快感更强,这是幻觉效应。自然选择的設計是使快感易于消退,不满足会驱使我們追求更多的快感,人必会陷入周而复始的不满足,追求更多的目的是固置对快感的强烈渴望心理机制。

我們至少身处两种幻觉中。一种是关乎“意识自我”的本质,我們以为自己对事物的掌控力比实际情况要强。另一种幻觉关乎我們到底是怎样的人,即我們的能力和品德。你可以將这两种错觉称作“关于自我的幻觉”。(《洞见》,P90)

人并没有一个意识自我,只有进化形成的各种模块,每个模块里积淀着适应性的集体无意识和经验法则等认知工具,对应着各种社会情境和经验感知。专门的模块对应着特定的情境感知作出迅速的反应,产生情感和调动内隐的法则工具去作出判断和决策。

内隐的集体无意识和经验法则与现实情境的感觉经常在各种错觉-幻觉状态中互动合作去处理問題。家长制的观念(集体无意识)+在控制型环境成长的经验+处身于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使你产生一种错觉-幻觉:个人独立自由的思想性格是极其有害的,并且你会不假思索地赞成大一统。你对自己的孩子会无意识地采取控制型教育法,你在社会环境中会成为一个服从型的角色。

自恋是痴迷于自我的本性。人无法摆脱路径依赖的惯性,惯性于本性息息相关。一事当前,人几乎不由自主、忘乎所以地进入惯性轨道,全由惯性心魔主导因循,其时即本性毕现。若无高级训练而能跳出本性的自然轨道、而取一高级理性达观,则必重复自恋心魔的路径。

每一个大脑模块都带着不同的幻觉。幻觉与感知紧密相连。

心理学家通过催眠来研究一个人的“恍惚傾向”。在恍惚倾向中人们如白日梦一样幻想,思绪进入了一种“如果…將会怎么様”的思维模式。人们经常娴熟地使用这种假设推理去猜疑他人,阴谋论就是假设推理的偏执产物。芝加哥大学研究员埃里克٠奥利弗和托马斯٠J٠伍德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的美国公众始终如一地赞同至少一种阴谋论…。人们极有可能因为愿意相信看不见却刻意策划的力量而支持阴谋论,而且他们喜爱善恶相斗的故事。阴谋论属于有恍惚倾向的心态。

要解釋这种错觉,可以参考俄罗斯伪造情报的技术。俄罗斯情报机构运用虚假情报非常老道,这是他们“操纵游戏”的一部分。目的就是让人们將虚假信息当作真信息来接受。

在面对反驳一个阴谋论的事实时,相信这个阴谋的人往往会扩大这个阴谋论的范围。“阴谋论是你信奉的一个理论,无论有多少反驳的证据摆在你面前,你都会以某种暗示將那些反驳证据变成阴谋的一部分。”(玛丽安٠卡琳奇:《真相》,P14-18)

在我們的大脑中,有一个“信仰发生”的地方,真相实际上并不是由事实本身决定,而是由我們特别的“信仰大脑”决定,它是真的或者是假的,你的内存会自动地运行那种“如果…將会怎么样”的推理,因为相信,所以感觉到的就是事实,在你的信仰相信引导下产生的感觉就是你不自知的错觉-幻觉。信仰推理也是自恋错觉-幻觉的一部分。

注意两个事实:

其一,万事万物有很多复杂的侧面,且时刻错综复杂地变化着,许多隐藏的侧面可能是永远沉默的秘密,任何人认知到的都是整体世界相对的一小部分。没有人可以认知到整体系统和完整过程的真相,但人们错觉-幻觉自己每次看到的都是真实的。

其二,人的意识与及身的现实互动影响,错觉却以為自己的意识是现实刺激的产物,人由此忽略了行为、判断中的主观性。

因此人下意识只根据自我幻觉的膨胀去追求自恋的满足。

不破自恋幻觉,人无法摆脱过度自恋的心魔。幻觉是错觉的前提,凡自以為是的都是一种幻觉。


2,因痴感迷情而发生的错觉-幻觉


情感是人的根本动力,情感具有程度加倍的纠缠性(痴迷自己而导致忘记、排斥、否定和攻击别的一切),情感是一切认知偏誤(偏见)、極端思维和文化相对主义的渊籔。而且,由情感产生错觉和幻觉,错觉和幻觉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情感心理的需要。

需要回到希腊神话的本文去阐释。

纳斯索斯一刻不停地沉迷于自己的美丽倒影这一意象,包含着四个启示意义:

其一,他没有认识自己本相的能力,不能够悟出倒影只是自己的投射,他只能通过投射自我的本性来获得一种假性认知;

其二,他只能爱一个幻影即“假性自我”,而不爱事实真相;

其三,他始终沉浸(自困)于一种幻觉里不能自拔,幻觉困境使他产生持续不断的错觉;

其四,他唯一的解脱是在追逐幻像时掉进水里淹死(死于幻觉)。

这个神话对于认识人的本性有深刻的意义:自恋情结爱着一个唯一的“假性自我”,而凭藉着膨胀的错觉和幻觉来支撑。自恋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自我夸大。自恋人格障碍的九个标志里有:“对自身的重要性有恢宏的幻想”,“对功名权力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深信自己独一无二、鹤立鸡群、超凡脱俗”,都是夸大极致的表现。夸大就是一种膨胀的错觉-幻觉心理机制。

很有意思的是:自大型妄想(Grandiose delusions)者包括2/3的躁郁症患者、1/2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大部分的物质滥用障碍病人,显然,他们都是被妄想幻觉操控而致,也同时具有强烈的自恋性。自大型妄想的特点是拥有梦幻般的信念,相信自己是有名气的,无所不能的,富有的,或拥有很大的权力。

当一个人在某方面取得了成就,往往容易因为自恋那点成就而开始产生自大狂妄想(膨胀),于是产生万能幻觉,这时候就容易出现“跨界表现”的现象。跨界表现使他获得自恋的满足,当全世界都注视着他而发现他错误百出时,可是他丝毫不知道自己的荒谬,因为他处于幻觉之中。你能够唤醒他么?不可能。

一个人的主观绝对性源于自闭在自恋心性中不能自拔,不能跳出自恋的池井而从世界看自己,永远站在自己的特殊立场说自己的话,只能在自己迷恋的经验、学识、趣味、文化和思维习惯范围内,凭着自以為是的态度以為在讲公道话。自恋情感將自我认同美化和神圣化,于是进入错觉和幻觉状态。

分析“自恋”的“恋”即更加明了。恋爱本身就是一种膨胀的错觉-幻觉:將对方天仙化或白马王子化,將完美理想的模型投射到对象身上,然后痴痴迷迷地陶醉在幻觉里。夸大的错觉-幻觉將对方的缺点看成可爱的性格。弱智的“恋爱脑”,感情杀死理智。

无论是爱情、物恋、钱迷、崇拜一种伟大理想,或者是自恋,都是沉醉于极致的幻觉中,并夸张此对象到至高无上的、唯一的地步。

“如果一种感觉引导人走入歧途和不利的处境,那么这种感觉就是假的,或者是幻觉。”(《洞见》,P31)

以下一段可作为自恋心理幻像较好的象征,它出自乔治٠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

一位哲学家表演过一个不易察觉的简单事实。一面穿衣镜,或者一大块光滑的钢板,擦拭了一遍,就会出现许多方向不一的细小而多样的纹理,把一支点亮的蜡烛,作为发亮的中心放在它的面前,那些纹理就会形成一系列同心的圆圈,环绕在那个太阳周围。产生这种同心圆圈的惊人幻像的,只是你的蜡烛,它的光构成了决定视觉变化的唯一根据。这个现象是个比喻。那些纹理是各种事件,那支蜡烛则是現在并不在场的某一个人的自我主义心理。(P314)

艾略特的意思是:人们都有一个唯我中心的自恋,从这个中心会产生向各个方向放射的幻觉,形成在各种事件中的幻像。这个放射性构型的象征,表示幻觉的膨胀。

自恋问题归根结底是沉迷于自我本性中出不来,在痴迷本性中陷入心魔而无法觉醒。


3,认知错觉与自恋幻觉


人的认知总是会被固有的信念、观念所歪曲,这是认知被信念和观念控制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所产生的认知就一定是错觉-幻觉。

自我存在着许多观念妄想、道德妄念、情感妄念和经验妄念,它们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中国人过去认为女人小脚才美,男女授受不亲,女人也认同这些观念。一旦女人被陌生男人触碰,自己就会产生猥亵的认知错觉,时刻被肮脏念头纠缠,有些极端者宁愿用刀劈掉自己的手臂。这种畸形信念认为美和道德圣洁的理想可以伤害身体,它以道德妄念和美感妄想去平衡自我的内在冲突。

人的情境感觉带着很大的“无意识歪曲性”,你顺其自然地在错觉-幻觉中默認-确认它们是正觉,否则你会产生自我否定的信念崩溃,除非你养成了对所有输入的观念和感知批判性审查的习惯。

一个宏大的误判往往由无数个认知错觉-幻觉层累地生成。前面的错觉-幻觉积淀成为后面推理的前提,每一个错觉-幻觉与各个小结裹组织成血肉相连的信念-认知系统,构成抵制解构新观念、新知识和事实信息的防火墙。因为我們的错觉-幻觉出于本性,在认知失调的状态下,它们由更顽强强大的影响力指引我們在原生路径一直走完它的命运之路。

人非常困难于否定自己的内存,除非你在大脑里建构了一个对自我批判性思维的模块。当你没有对自己的内隐经验法则和集体无意识时时进行批判性审查,而每天非常信任地使用它们去认知和决策时,你的这种接纳情境感知和调动内存去决策的“思考”,就总是在自我正确的自恋幻觉中运作。

所有人时刻生活在错觉潜意识主导的状态中而不自知,最好的证据就是:我們以為我們每一个反应、每一个判断和决策都是正确的,但我們却在与人、与事件情境的互动中不断调整我們的反应,不断修改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們需要与人讨论,互相交换意见,争辩,冲突,我們在犹豫,在沉默,在不知所措,在麻木不仁,我們的想法要说出来,要根据各方面的反应然后矫正,我們无暇又无知自己之前的反应和想法的歪曲或错谬。

真正的思考者和写作者的一大特征是处于“不断推陈出新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就是对之前每一个想法进行批判性思考。由此可见我們不断产生的想法都是相对性的不同层次的错觉-幻觉,换言之都是一种猜想。

修改出新的想法之质量,取决于你在思考过程中是否以系统实证、广大视野和高端思想做杠杆,是否严谨地用逻辑审查自己,是否采取证伪模式。传统修改思想的模式是推敲文字之文人悟性方式。

后现代媒体时代的思维堕落表现在:人们將“神判断幻觉”发挥极致,几乎所有人都以即兴表态和快餐议论为常态,极少修改自己的想法,文字处处错谬不通,遑论思想反思证伪。得意洋洋于自己即时反应的高明就是一种糊涂的自恋,却毫无知觉自己的头脑处于浑浑噩噩之中。

另一个愚蠢的错觉是,我們习惯了道听途说而信以为真,即使你是谨慎的,但当你听了更多的人说着同一件事和传播同一个意见,你看到各种媒体都郑重其事地说着同样的语言,你就会逐渐深信不疑。只要有人说某某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了,经济崩溃了,他们的疫情造成尸横遍野了,诸如此类的,你就会庆幸自己得其所哉,可能会产生居高临下的俯视心态。

这是一种不求其所以然的轻信错觉-幻觉,特别在相对性的处境关系中,它曲折地使你自居于优越感之中,你会自觉地在潜意识里用这种幻觉的优越感,对自己及你的族群之缺失性自卑感加以掩饰性补偿。它归根结底是自恋的膨胀错觉-幻觉。

自恋心性即唯我中心面对外部世界种种现象产生投射、移情的幻像,自恋者无法认知客观现象的事实,因为唯我中心的缘故,他们没有确认事实的意愿,并因为情绪和错觉幻像而阻碍了自己确认事实的能力。“要确认事实,我們必须绕过观念直接观察外部世界。”(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P9)

欣賞自己的观念是人的天性,而错误的观念即对客观事物偏离本源的错误反映,它不能提供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但反映出产生错误观念的人的精神状态,即可能是应该全神贯注观察客观现象时却麻痹大意的产物,或者是我們对客观世界做出一厢情愿的假设之结果。(《简单的逻辑学》,P11)故过度自恋者的认知是在唯我中心心理投射移情下产生的忽略了客观事物现象认知的错觉幻像观念,就像穿衣镜里被烛光映照的幻像。

认知错觉的四种局限性:

其一,纷繁的社会生活和匆忙紧张的节奏使人无法对每一件人事情境做认真详尽的探究,除了据有充足高质量的资源依靠权威媒介、广阔的视野辅助者,绝大多数人只能凭着可得性印象感知来作出即时反应和判断,旣浮浅又闪变,你无法不生活在盲目的断片认知状态中,本质上你不会怀疑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结论。只要没有人随时随地批判你,你就会怡然自得。

其二,我們内存的经验、信念、知识,习惯、方法和逻辑都是没有经过严格审查反思的堆积物,但却被周而复始地反复使用,即使它们在交流和应用时遭遇到他者的批评反对,但是我們却会將这些抵制解读为对方对自己的人身攻击,我們將不同意见想法之争大多转化为气概之争。我們將这些鱼龙混杂的知解内存幻觉为自己的自我主体意识,从中经常生长出错误的想法。它们最终成为自己的心性人格。

其三,我們的内存肯定会有不少真实的经验,但是在充满权力意志的社会情境中,在从众、奴性、利益和气概之争的动力下,我們真实的经验往往只能被封存起来,不自覺地跟随着控制性的带节奏的影响力而被裹挟前行。我們的自我意识和经验、信念、知识甚至思想,大都是一些错觉-幻觉,我們实际上都是“未知的无知者”而已,但不妨碍存在着“都知道”的自恋幻觉。

其四,因为自恋情结,我們在唯我眷恋的情感状态中,错觉着、幻觉着我为自己而努力,而思考,而执着,我們随之进入一个更大的错觉-幻觉中:因为眷恋着“自己的思想”而无法离开自己的立场,可是这立场并不属于一个独立自由思想者的你自己,你无法产生一个超然的、清醒的、严厉的他者眼光来审视所谓的自己,因为自恋而將自己的错觉-幻觉当成真理。


4,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自恋是人的本性,没有错觉-幻觉的膨胀,自恋就不会扩张,人就会觉得生活不够刺激。满足了自恋,才可以继续前行。幻觉的膨胀和自恋的扩张就是“狂痴心性”在作怪。

人人皆以错觉-幻觉苟活于世,故处世中充满了误解、争拗,默契极少,意气之争大于利益之争。只有不那么自恋的人会较为清醒。过度自恋者更多错觉-幻觉,但其本人不认为是错觉-幻觉。

特洛伊人有种种理由怀疑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但他们没有依着怀疑的思路谨慎行事,他们太需要这个战利品作为庆功的见证了。他们得意于特洛伊城固若金汤,希腊联军围城十年,无功而退,证明希腊人灰心丧气了。胜利的幻觉冲昏了头脑。

卡尔十二世(又译查理十二世,瑞典18世纪初国王,被誉为军事天才和伟大英雄)、拿破仑和后来的希特勒,根本无畏于俄罗斯无比辽阔的领土,后来者根本没有从先驱们的覆辙中汲取任何教训,还是一意孤行入侵俄罗斯。

他们全都深陷自恋幻觉的陷阱中,在势如破竹的进行曲之前半段,他们在错觉-幻觉的膨胀里处于自恋满足的高潮。

佛教里说的贪嗔痴慢之“痴”,就是狂热的幻觉,当迷幻控制了头脑时,没有谁可以幸免解脱。自恋成了心魔,这是一种高峰体验的享受。

这个世界常常玩弄聪明人。他们自以为知识广博、阅人无数、曾经沧海和掌握方法论,有一些成功者自诩自己很有理性,可是,“有些骗局设得如此巧妙,只有傻子才不会上当受骗。”(科尔顿)聪明人不是被人骗而入局,是自欺欺人而致。罗杰斯说:“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就是既不欺人,也不自欺。”自欺的问题出在“狂痴”。

一狂一痴,傲慢,虚荣,狂热,理想主义,极度自信,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和胜算,痴迷而沉醉不知归路,就是着了自恋心魔。骗子不用给你洗脑,对手不必用力,你自己就误入岐路了。社会心理学告诫道:人是社会情境的受造者。除了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还要有洞察情境之清醒。

在一个社会情境中,有很多潜在的情境势力和因子在潜滋暗长地影响着你,甚至控制着你,你却沉浸和运行在自我激动和自我迷恋的动力状态中,你对情境的制约处于无知状态。结果变成了自恋狂痴于情境对决的陷阱。

人无法认知到真相却错觉自己认知了真实,这是对自我认知幻觉的自恋,此其一。

人只是凭藉对现实的感觉和信念而判断、行动,因而形成自我可以决定现实后果的意志,这是自我决定论的认知幻觉自恋,此其二。

人们痴迷于自己的信念和想法胜于痴迷美貌。每一个人每一次都认为他的想法是对的,而别人的见解是错的。正因为有认知幻觉和自我决定论的自恋,人们才会有自我万能的自恋。

人不可能认知到超出他的认知能力之外的事物,但他却以自己知道。他没有超越事物范围的工具、条件和能力,却凭什么知道?他凭直觉、间接的类比、想象和推测,就完全相信自己推测的准确性。人的意识可以影响及身的现实,却无法决定现实,但错觉以為自己具有无所不能的本事。可见自恋是多么膨胀。

人们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自恋狂热心性,与人类进化形成的思维模式有关。我們每一个人潜意识里的认知工具箱储存的经验法则有一个自我中心闭环,它是确认性地自我封闭的,它看似不斷与外在的網络衔接,却没有动力和能力频繁地更改内存,更改意味着颠覆-重置。

你只要自动产生了一些代表性启发法、锚定启发法和情感启发法的感觉,它们就开始产生强有力的环绕效应和自恋效应,以使自我获得满足的自信心,整个意识环绕着它们旋转,它执着地团结着整个大脑围绕着已經形成的想法和情感进行认可式加强版联想和体验已得的成就感,并附加洋洋自得的虚荣感觉,自我成就感与自我欣赏、自以为是与自信心共生,由此形成优越感;反之,隐蔽的自卑感会产生替代性补偿或逆反的气概之争,同样在维系自恋闭环。自以為是若得到外来的恭维逢迎,就会加强虚荣心的满足。

这个“自恋型确认思维”本能,即“狂痴心性”的渊薮。它禁止对自己进行证伪推导,却不斷加码对自己的想法确认证实,甚至自证预言:自己对自己预言,然后按照自我心理暗示的路径去做,又以走不出其魔法的结果为自己的预言和推导证实,生成循环自证。这种痴迷于自己感觉、情感、想法和计划的方式有几乎垄断式的控制力,成了一个难以走出的魔圈。

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事情,而陶醉在膨胀的错觉-幻觉中却很享受,这是自恋的心理学本义。不斷向外寻求新信息和新思想,会导致对原有信念和想法的整个系统的否定,会对自我情感和自信心无情打击。人既没有动力去否定自己,也尽力避免看到自我否定的结果。优越感下的虚荣心是一种美感幻觉,自我证伪后的感觉是一种悲剧感和自卑感。证伪了自己,人可能会失去继续努力的勇气和动力,除非有强大好奇心的求知者。人依靠着优越感的虚荣和气概之争的意气获得努力奋斗的动力。何况向外求索是一个很艰难的劳累工作。这两件事是与人性违逆的行为。

错觉-幻觉的膨胀是人性不可或缺的需求。膨胀首先是想象力的扩展,伴随着幻觉的膨胀,自我专注的情感和你所期待的假想会在幻觉中实现,这就是你幸福的时刻。这就是自恋的满足。痴迷若狂,迷失成魔。

《楞严经》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菩提即觉悟,指人忽如睡醒,顿获彻悟,明心见性,超凡脱俗。它的唯一前提就是当自恋幻觉的狂热消退之后。可是世间又有几人能够在滑铁卢前自动的“狂心若歇”呢?


参考书籍:

罗伯特٠赖特:《洞见》,宋伟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12

安东尼٠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方文译,三联书店,1998-5


进入 吕嘉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认知错觉   自恋幻觉  

本文责编:lvjiaj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最新来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97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