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路浚:左与右:五十步与百步之间 (二十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08 次 更新时间:2012-06-15 09:51

进入专题: 往事追忆  

曲路浚  

众所周知,毛泽东那代人始终坚信 社会主义在中国,有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半”社会主义再到“全”社会主义的完整的链条。新民主主义是以“农村包围城市” 为载体的。多年来,我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

——这个“农村包围城市” 是否不仅含有链条的笫一节——“新”民主主义,而且含有从“新”民主主义到“半”社会主义再到“全”社会主义的完整的链条的信息呢!?

历史前进到毛泽东那代人的时代,毛泽东那代人首先从他们的先驱者那里继承复兴国家与实现工业化这一时代的宏观走向的目标,不同的是,毛泽东那代人最终舍弃了他们的先驱者为复兴国家与实现工业化这一时代的宏观走向的目标的具体道路而另外开避道路。这条道路,规定着毛泽东那代人在近现代化的历史舞台上跳得多高走得多远。从笫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毛泽东那代人的历史实际进程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国家主义(新新民主主义)——复归新民主主义(这个说法是考虑到毛与邓是同一代人)。如果按照毛泽东那代人生前心目中的工业社会标准,当代中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而且赶上了发达国家的——GDP一直是笫一“任务”,GDP已坐上老二位置了。令人费解的是,我们所走过的道路既非社会主义又非资本主义!?这个结论同样是令人吃惊的,因为人们的头脑中一直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二者必居其一的“理性” 的选择!

在前面十几篇文章中,我不止一次重复写道:

——在中国近现代化过程的清王朝(1840——1911)、中华民国(1912——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三个时期的国家与中央政府,都在围绕着复兴国家与实现工业化这一时代的宏观走向,企图在农业文明 对接工业文明的过程中,锻造一个伟大的国家以承载社会的历史大变迁,也企图驾驭社会锻造一个对接传統与近现代的有机有效的社会载体。

如果毛泽东那代人的先驱者们既复兴了国家又成功地建立了现代工业经济,那么按照“国际惯例”, 中国近现代化过程,可能会走上不会发生革命的“后来者” 或保守非激进的道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与追求。我们这一代人能干些什么就是历史的难点与转折点。1942年版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有一句话——什么叫做新民主主义?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在我们特殊的国际条件下和国内条件下发展一百年的资本主义。这说明,毛泽东那代人不是一个神仙集团。他们的思想基点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干些什么,而不是“想” 些什么,因为,我们已经有“大同”,也已经有“桃花源记”, 另外,笫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国人有了一个欧美参照系,笫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笫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人又有了一个苏俄参照系。也就是说,“想” 些什么能干些什么,都不是一个纯学术层面的东西,而是广泛社会实践了。也就是说,在延安时代,社会主义是毛泽东那代人的一个理想追求,新民主主义是毛泽东那代人的能干些什么而不是“想” 些什么的什么!说得直白些,毛泽东那代人始终坚信 社会主义在中国,有一个从“新”民主主义到“半”社会主义再到“全”社会主义的完整的链条,而作为第一步必须走新民主主义道路,复兴国家与实现工业化。而这条新民主主义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为载体,是一条既与一切马列本本上的或实际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一切近现代化过程中的资本主义激进或保守道路相反的道路。

现在的问题是,因走的是“相反的道路”, 这条以“农村包围城市” 为载体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是吻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康庄大道,还是因走“相反的道路” 而相反了!?

这个问题,要放到《南京条約》之后陷于自战国以来中华民族最为混乱与苦难的“全方位开放” 的百年这一近现代中国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去探讨,而不能放到当代相对“和平与发展” 的历史时空中亊后诸蔼亮点评。

那么,什么是《南京条約》之后陷于自战国以来中华民族最为混乱与苦难的“全方位开放” 的百年这一近现代中国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呢?这里,我想讲点达尔文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从这个侧面去认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

 1859年出版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热情关注,他们迅速地读完这部巨著,并给以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最大规模的尝试,(恩格斯1859年12月11(12)日给马克思的信。《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9卷,第503页。)并且“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马克思1860年12月19日给恩格斯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3l页。)

《物种起源》的全名为《论借助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是自然选择,而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被看成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撇开达尔文深澳的理论不说,其深刻的思想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扩张时代的现实。达尔文的生卒之年为1809-1882。他的青少年时代,正英、俄、普鲁土、西班牙等组成的反法联盟,与拿破仑的军队发生了一系列残忍无情的战争;他的成年时代,目击了工业革命时期“弱肉强食” 的生存竟争和适者生存,以及英国进行多次的议会改革。当时的现实就是“弱肉强食” 的生存竟争和适者生存,“社会的种种弊病,会压迫人,伤害人的身体和心灵”〔 高尔基《意大利童话》〕,而远非是人们希望的和谐与幸福。英国,19世纪,从20年代开始直到60年代,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竞争选民” 与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成为他们的选择。此间进行的议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打破以前贵族在议会中一统天下的积弊和腐败之风,要求取消“腐败选区” 的议会席会,分配给新兴城市,体现“优胜劣汰”。 到19世纪80-90年代,英囯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巩固了自已的统治地位之后,对外则加强了扩张殖民地政策。1888年(光绪十三年)英国发动的“侵藏(中国西藏)”战争,即是“弱肉强食”的典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律哲学——序言》中有句话是,“只让思想迫近现实是不够的,应该是现实迫近思想。”应该说1840年代至1950年代这100年的现实是迫近达尔文主义与当今新达尔文主义的。

我在笫十九文中写道:

——在我看来,从马克思到莫里斯-迈斯纳等想用“现代化” 的历史时空来套用近现代以至于当代中国的历史的西方学者们,统统忘记拿破仑的“东方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 的告诫!拿破仑生前曾告诫西方世界中他的继承人们,要主宰全球,主宰人类,就要使东方中国这头雄师永远沉睡着!事实上,拿破仑的继承人们,一边向世人宣示着东方中国国民的劣根性,用达尔文“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的丛林原则驱逐中华民族,一边又害怕传统中国的那个大惯性力量。几乎从马克思以来的大多数西方学者惯常彻底否定传统中国——因为中国是“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并以“反传统”为中国近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本文说达尔文主义的目的是再提醒大家,在《南京条約》之后陷于自战国以来中华民族最为混乱与苦难的“全方位开放” 的百年这一近现代中国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西方强者包括俄国,一边釆用拿破仑战略——限制中国发展戓让中国有限发展,一边向世人宣示着东方中国国民的劣根性,用达尔文“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的丛林原则驱逐中华民族。

下面讲讲马克思主义。这里,不谈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及实现内涵的途径,而从类似于发生学的视角来谈马克思主义。

在前面讲到,马克思思格斯对达尔文主义给以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最大规模的尝试”, 并且“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之所以有这个极高的评价,是因为马克思思格斯达尔文都处于一个共同的时代现实,正因为如此,他们都“迫近”某一共同的思想。作为本原的马克思主义,如同达尔文主义一样,是19世纪资本主义扩张时代的现实的产物。马克思思格斯达尔文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现代主义的沿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中心——边缘” 的路径,推广“普世价值” 的思维方式。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但历史的亊实是,1848年以后,欧洲大陆普遍存在着对共产主义的仇恨和疑惧,只有在具有长期革命传统的法国比较宽容。大多数职业历史学家既不懂又不想去弄懂马克思主义原理或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这可能同19世纪资本主义扩张时代的现实有关,因为这时的资本主义已越过它的幼年少年,正步入青春的年华

直到19世纪90年代,德国俾斯麦的反社会主义者法被废除后的十年,是欧洲社会主义史上第一个重要发展时期。随着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原理才得以广泛传播。但是,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学家思想所发生的真正影响直到笫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开始。1913年出版的论19世纪的史学的经典性概述甚至连马克思的名字都没有提到。1917年的俄国革命迫使俄国以外的历史学家开始认真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所作的解释。即便如此,他们的反应本质上是敌意的。促使这种状态开始真正转变的事件是1929-1930年的世界性大萧条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危机。马克思的历史判断的正确性这时看来得到证实。1929-1930年的世界性大萧条结束了无视或蔑视地排斥马克思主义时期。1930年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广泛扩展,即使那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解释的历史学家也不得不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重新思考自己的观点。这个时期的大多数历史学家不是简单“否定”, 而是用积累起来的而马克思却完全不知道的关于过去的大量证据,对马克思的历史解释进行新的分析。至此,马克主义的对历史学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它既反映又促进了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的事件,转向对社会和经济的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

——使历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把工业关系当整体的而不是孤立的现象,并且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促进了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研究,尤其是他们在社会和政治动荡时期的作用;

——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结构观念以及阶级斗争的研究,不仅对历史研究产生广泛影响,而且特别引起了对西方早期资产阶级社会中阶级形成过程的注意,也引起了对研究其它社会制度,尤其是奴隶社会、农奴制社会和封建制度社会中出现的类似过程的注意。

上述观点来自20年前,我读过一本书叫做《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原英国历史协会主席、牛津大学教授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出, 1987年2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广泛扩展时期界定在1929-1930年的世界性大萧条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危机以后。1930年代,周谷城曾写过《中国社会之结构》、《中国社会之变化》、《中国社会之现状》三本书。我读了周谷城的这三本书后,切切实实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在1930-1940年代对中国史学界的影响。更不要说马克思主义在1930-1940年代对毛泽东那代人在延安时期的影响了。

记得,1989年北京《经济学周报》被取缔前,曾发过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本名沈月熙,字端轩,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 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事进步电影工作。历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的一个专访稿。那时,夏衍直言,俄国十月革命送来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列宁主义。这个说法隐含的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不等于列宁主义。还延伸出一个逻辑推论,新民主主义以列宁主义为指导。当时,持这种观点者大有人在。而列宁主义又被简化为《帝国主义论》。1980年代,对《帝国主义论》议论得最多的是认为这部著作的主要结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等等),历史的发展证明并非如此,因此这部书是有错误的。1980年代,还有一个说法,“文化大革命” 是封建主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五四” 是一场没有完成的反封建启蒙运动;建国以来的一些重大失误是照搬苏联模式的结果等等。人们几乎忘却《南京条約》之后陷于自战国以来中华民族最为混乱与苦难的“全方位开放” 的百年这一近现代中国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将新民主主义同外来的错误的列宁主义以及内生的封建主义挂上钩。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错了吗!?

列宁曾说,“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该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垄断和自由竞争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对它们的研究的历史都很长。早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就有专门对垄断和自由竞争的论述。而关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的发展问题,早在《哲学的贫困》中也有专门的论述。但是,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新的历史发展趋势,却是19世纪末叶显示出来的事情。马克思1883年逝世后,经过一段时间,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的著作和他自已的著作作补充。1891年7月1曰,恩格斯给施米特写了一封回信。施米特写信给恩格斯,说他准备写一部关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著作。恩格斯就以资本主义生产的情况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为由劝他暂时不要写。恩格斯写道:“我劝你,放它九年,先不拿出!这是目前存在的所有问题中最难解决的一个,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每隔十年,进攻的目标也会全然不同。”1895年恩格斯逝世。在他逝世前最后的岁月里,突出谈论的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恩格斯逝世后20年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基本思想,应该说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已经有了。只是在列宁那里的论述大大地展开了,不但在对内关系上,而且在对外关系上也作了重要论述,从而把恩格斯的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论述大大推进了一步。

从逻辑演进看,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没错!?

从20世纪发生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及1939年到1945年发生的曰本对华的超级野蛮、欧洲的犹太人被灭绝、纳粹在东欧的兽行使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流离失所被迫作大规模的新的民族大迁徙、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大屠杀等等事件中,责问你的良知,看看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对还是错吧!?

本文将达尔文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一并“论理”, 目的是想说,任何一个理论,之所以“正确”, 是因为 “思想迫近现实”。 “正确” 只能同特定的“现实” 吻合。后人绝对不能忘记前人创造理论时的特定的“现实”! 现在再回头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律哲学——序言》中的话——“只让思想迫近现实是不够的,应该是现实迫近思想”, 应该明白,在后人的特定的“现实” 中是易于发现前人的“正确” 理论的局限,不应轻易地简单地“支持” 或“否定”, 相反要为着彻底实现前人的理想和追求!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我们才可以说,要把达尔文主义送进历史博物馆!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我们才能发现一切本本上的理论过时了,但他们留下了理想和追求!

本文原想回答这个问题,即“农村包围城市” 是否不仅含有链条的笫一节——“新”民主主义,而且含有从“新”民主主义到“半”社会主义再到“全”社会主义的完整的链条的信息呢!?但,写着写着,文章又太长了,还是留给下文回答吧。

2012-06-09

    进入专题: 往事追忆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往事追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439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