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柱:空洞的“励志”忘了什么前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09 次 更新时间:2011-07-07 21:28

进入专题: 毕业  

孙惠柱 (进入专栏)  

《文汇报·文汇时评》2011年7月6日

又到了毕业生吃“散伙饭”告别母校的时候,当老师的对他们说点啥好呢?从纽约回来之前,美国大学的毕业典礼此伏彼起,回来后又赶上中国的毕业典礼,耳边、网上都是对毕业生的祝福和感言。说来也怪,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很不相同的这俩国家,这时候却常有一种十分相似的“理想主义”话语:追随你的梦想,坚持你的理想,你一定会成功的!这个听起来十分自我的美国式口号,在中国也流行好些年了。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却唱起了反调:“追随自己的梦”这个“美国文化的主旋律”在任何方面都是在误导年轻人!那文章的题目就叫《别光想你自己》(2011年5月30日)。有趣的是,政见相反的美国两大党在这一点上很是一致,迷信个人主义的力量——民主党特爱讲个人的政治权利,共和党特爱讲个人的经济权利,都忽略了人的自我设计和成功的必要前提——认识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自我中心、无视社会的空洞“励志”忘了这个前提,会让天真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大失所望。

如今我们真是和世界接轨了,毕业生的处境和美国十分相像——如果不说更困难的话。大学扩招的效果正在接近峰值,找工作越来越难,“被就业”和“自创业”让人发懵,“潜规则”和“明申请”何去何从?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临别赠言能对毕业生有点实际意义?

我选择不给毕业生任何笼统的赠言,那太容易滑进空洞“励志”的陷阱——不是“追随梦想、有志竟成”之类的空话,就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之类的口号。还有一种就是“不当贪官、不做假账”之类的负面警告,很是煞风景,也未必真有效。如果要给毕业生一点实质性的帮助,就需要帮他在社会中寻找合适的舞台和适合他扮演的角色,这就要对周边的环境和他的兴趣、能力做细致的研究,提出具体的建议。

年轻人有理想当然是好事,这个时代太缺理想主义了。然而对面临就业的毕业生来说,“理想”常常混同于梦想,譬如学了艺术就想拍大片演一号,哪怕漂它多少年也无所谓,这样的理想要不要鼓励呢?

要看和你谈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真有潜力的人才当然应该鼓励,即便还要坐上一阵冷板凳——在此期间社会应该给他们提供支持;但这样的人才一定是很少的,大多数人应有自知之明,去寻找社会更需要、他们也更能做好的角色。对学艺术的来说,稳定的专业职位肯定大大少于毕业生的人数,但这并不说明他们学的就没用了。按传统的说法,绝大多数艺术专业大学生只有“改行”才能谋生;其实,他们还可以在专业艺术和其它行业的结合部开出新的天地,如画画的搞实用设计,弹琴的当老师或音乐治疗师,演戏的搞主持、培训、推销等社会表演,艺术的多面手最适合组织社区文化活动,那是少数在国际上打得响的中国品牌之一,还有政府的铁饭碗。

而对那些一心要在大城市蜗居下去,特别是希冀从逼仄的公务员阶梯爬上去的毕业生,我会问一句,那真是“你的理想”吗?还是周围的人都在说必须这么做?与其窝囊地挤在罐头里做凤尾,何不去能给你更大天地的地方当鸡首?对那些才气和心气更高的毕业生,我会说,忘了那“迷你”铁饭碗,学学当年略萨打七份工的劲头,只有在亲身体验、认识了真实的社会以后,你才会在“灯火阑珊处”发现并实现那个“众里寻他千百度”的TA——你真正的理想。

进入 孙惠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毕业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02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