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54 次 更新时间:2023-01-04 23:54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史志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在疫情的催化下,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发展赤字与治理赤字加重,世界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在此背景下,中国坚定不移地通过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方式建设美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国协调与世界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凸显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经验与对外交往原则,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性问题的中国答卷;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具体成果,体现了人类共同价值与共同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面对治理、信任、和平、发展四大赤字及解决全球问题的中国有效方案。

以对话协商持续推动大国的协调与良性互动为重点,构建持久和平的共同体。现阶段,随着全球化持续推进,部分发展中国家逐步接替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发展助推器。国际秩序在朝多极化迈进的过程中,也因部分国家实力的变化从而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多极化的世界需要更多元的参与主体,进而要求全球治理的权力体系采用更为民主化以及更为平均化的分配方式。在全球秩序的重构阶段,大国之间非良性互动与相互对抗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面对各国的利益问题,中国一直坚持只有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协商才是推进和平的正确方式。面对大国之间的矛盾,中国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来实现大国之间的协调与良性互动。

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践中,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自身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为世界的持久和平提供锚点。面对大国矛盾,中国强调对话协商以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为前提。主权与领土不仅是各国的核心利益也是各国进行交往的基础,只有在尊重他国主权与领土的前提下,对话协商才可以达到和平的目的。面对大国矛盾,中国推动对话协商是实现各方平等对话的关键因素。在国际秩序演变中,参与对话的成员国情况各不相同,即便是大国,实力也有所不同。若以国家实力作为谈判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对话协商也只能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只会加剧矛盾、造成冲突,无法正常推进世界和平。面对大国矛盾,中国推动的对话协商关注具体事务的是非曲直,不针对任何国家。目前,全球成为更为紧密联系的共同体,面对各种事务,大国的态度非常重要,对话协商不应脱离事实地以对象决定态度,而应该基于事务本身进行评价并决定对策。

以全球安全倡议为引领,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安全规则,构建普遍安全的共同体。随着大国关系急剧调整,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快速崛起,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与其所作出的贡献不相称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方面缺乏话语权,原有的全球权力框架并不符合现阶段的国际现实。这种权力与现实的不匹配是全球局势动荡的根本原因,在疫情影响下,矛盾冲突激化。全球安全秩序遭遇挑战:一方面,全球安全规则逐步失效,使得全球安全局势恶化;另一方面,全球权力结构与现实存在冲突。短期内,在全球安全现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对全球安全规则进行重塑就是稳定全球安全格局最为重要的抓手。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 全球安全倡议为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指明了方向。要以全球安全倡议为抓手,构建全球安全共同体,推动全球的安全与稳定。全球安全的持续稳定需要构建以安全规则为主的安全体系,而规则的有效性成为关键。只有推动共同建设才能使得安全规则被各国所承认,进而让各国遵守。安全规则的导向与目的应该是平等与和平,平等是安全规则制定的重要导向,和平是安全规则塑造的重要目的。以平等对话作为手段促进和平,坚决反对未经联合国决议的单边制裁决定。

以全球发展倡议为动力,通过合作共赢的理念构建普遍繁荣的共同体。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全球商品的自由流动以及自由贸易是现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让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禀赋承担全球原料、加工、消费和设计职能,从而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扮演相应的角色。虽然各个区域通过经济连接,形成了实质性的全球生产网络共同体,但是全球化也进一步加剧了各国发展水平的差异化。特别是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南北科技创新上重大差距带来的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了南北差距。全球不均衡复苏正导致南北差距明显增大,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加。

基于中国发展经验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主要是为了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构建普遍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是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对象。全球发展的本质是全球各地区共同发展,而不应在任何情况下让任何国家任何区域掉队。现阶段,由于南北差距的增大,有必要对全球发展逐渐出现的盲区进行“查漏补缺”。全球发展倡议关注全球发展盲区,致力于推动全球的共同发展,促进合作共赢。面对全球需要帮助的国家,应该授人以渔,通过项目帮助这些国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其发展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在帮助他国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进而实现共赢。以人民为中心是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导向,全球发展倡议关注的项目是对全球人民切实有益的项目,包括减少贫困、保障粮食供应以及发展筹资等直接关系世界人民切身感受的项目,从根本上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一带一路”的软联通,以文明交流与互鉴为载体,构建开放包容的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多样性是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上不同文明都为世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同文明的交流交汇、相互学习,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种族的人交流互动,他们所代表的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种频繁的接触既带来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带来了大量的摩擦。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国家的内部,不同文明之间的摩擦都成为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国际形势越是错综复杂,加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工作就越是迫切。因此,促进不同文明之间正常的良性交流,凸显文明交流互鉴的益处,合理调节文明冲突,成为现阶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任务。

构建开放包容的共同体是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核心思路,体现了中国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大国担当。历史经验表明,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是促进人类文明持续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丝路精神推动民心相通,进一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谋求民心相通的最大合力,是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根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是构建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不同文明都值得尊重,并且只有尊重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而也只有平等的文明交流才能互鉴,才能实现文明之间的良性互动。求同存异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核心思路,不同文明之间有极大的差异性,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双方的差异上,会导致双方分歧扩大,只有关注相同点和合作点,才是不同文明的相处之道。相互包容、相互尊重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关键,最终才能达到和而不同。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不移地坚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就可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者:史志钦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博导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池昊涵、田长丰博士以及复旦大学蒋绍澄同学对本文亦有贡献)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83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