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钰民: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28 次 更新时间:2024-09-09 11:37

进入专题: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课  

顾钰民 (进入专栏)  


[摘  要]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必须转变观念,克服“新技术恐惧论”和“新技术万能论”两种倾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在高度融合上下功夫。一是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大规律”,二是遵循把大学生培养成符合“四为”目标的人才,三是遵循把学生当亲人,和学生做朋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基本原则。处理好把握“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关系、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教育效果得到真正提高。抓住几个核心切入点,实现提高教师价值的获得感和使用新技术满足感的双赢。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优势;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1]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政治要求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和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对人才培养的基本思想和要求,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上下功夫,为高校立德树人这一立身之本打下扎实基础。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按照总书记的要求,遵循规律,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深化改革,思政课建设呈现出新气象、新局面,进入新时代发展的新阶段。


一、新时代思政课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必须加快转变观念


新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已经成为时代标志,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政课领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用还是不用新媒体、新技术首先是观念问题、态度问题,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手段问题,不用新媒体、新技术是落后于时代、背离新技术,至少离开了新媒体、新技术,就缺少了一种展示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手段和方式。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教师、辅导员需要加快转变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这是站在新时代新媒体、新技术发展大势的高度指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带有时代特征的现象。用不用新媒体新技术,是否努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关系到是否适应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要求,是否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接受新事物,并勇于实践。不实践只凭主观判断得出这样或那样的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实践才能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


在使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过程中,要克服“新技术恐惧论”和“新技术万能论”两种倾向。现在新媒体、新技术已经相当普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许多并不需要从头学起。许多四五岁的孩子,菜场里七八十岁老人都用新媒体、新技术,并不用专门的人教,就能够玩得很好,甚至让人感到惊奇。在我们接触的年轻人中,许多新媒体、新技术都不用教,自己在实践中就学会了,关键要靠自己的实践。新媒体、新技术并不可怕,怕的是思想观念落后。远离新媒体、新技术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做法,只有真正用了才会和新媒体、新技术真正成为好朋友。高校思政课的不少教师现在已经成为新媒体、新技术的专家,在思政课领域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方面的水平和技术远胜过其他文科课程的教师,甚至一点不比理科课程的教师差。思政课新媒体、新技术发展正在迈上新台阶。


但是,新媒体、新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解决存在的所有问题,并不是一用就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上下功夫,在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上下功夫,力气必须花在高度融合上,离开了,就失去了新技术依附的载体,新技术就成为没有根基、没有意义和内容的单纯技术手段,这时的新技术就是一个技术标签。不和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相融合的新技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来说,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如何做到二者高度融合,有不同的层面,用于教学管理是一种,这也是融合,是和教学管理的融合,但这只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相对容易做到,还没有深入思想教育的层次,还不是真正意义的高度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是一个方面,不是全部,要从更根本的视野来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也讲得非常清晰。他说“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做到了这些才是高度融合。


二、新时代思政课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原则和形式


怎样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和新技术高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突出了这样几个原则:


一是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大规律”。我们的改革建设基本的依据是以遵循规律为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就是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的特殊规律,这些规律的共同特点是不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多地看重思想教育功能。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必须遵循“三大规律”,把着力点放在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点上。这才是落实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上。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的培养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符合“四为”目标的人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这样的人才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符合大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和伟大事业发展目标的需要的,这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培养目标上。


三是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和学生密切接触,把学生当亲人,和学生做朋友,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规律是对长期实践的总结,是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的认识,大量优秀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就是通过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课外,花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上,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遵循“三大规律”、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和学生做朋友,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既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又体现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结合点。


同时还必须高质量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深刻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实现高度融合并不是单一的事情,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细致的做人的工作,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轰轰烈烈一定不符合做人的思想工作的规律,做思想工作的特征一定是润物无声,走心而不走形。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内容,按照“三因”“三而”的理念把教学内容集中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把握上。总书记说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际上总书记讲的就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问题,离开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教学。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所在,面对面的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形式,离开了这个主渠道,也就丢掉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当然也就不能实现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教学主渠道传授的是主体内容,信息技术是使教学活起来。从教学的角度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是教育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内容和形式二者是统一的,任何内容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任何形式也一定有具体的内容,没有离开内容的形式,也没有离开形式而存在的内容。但是,同一内容可以由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所以,重要的是处理好不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们经常说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内容为王”,就是说明内容是实质性的,形式是怎样更有效地表现内容的。但是,形式并不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有些场合形式也能够更深化、更有效、更生动地表现内容,使内容更有效地被人们接受,使同样的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来认识内容和形式各自的重要性。从这一意义上说,不知道重视形式是不对的,新媒体新技术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不用多说,它会改变人们的观念,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更符合青年学生的特点。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教育教学效果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教育者来说,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必须依赖于教育者丰富的学识和扎实的学术功底,但如果光有学术知识,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有人用这样的数量关系来进行分析。把教学内容比作1,把教学方法也比作1,那么,二者的结合教学效果就是内容加方法,效果是2。如果把教学方法看作乘数关系,这时的效果就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之间的乘数关系,如果更进一步说把方法作为指数,那么二者之间的效果就是几何级数的关系。这是从重视方法的角度来说的一种比喻。但如果没有学术水平的提高,比如始终停留在1,那么,无论是多高的指数,结果也始终是1。内容和方法的关系上,我们的改革需要把内容水平提高,同时需要运用新方法,使教学内容更符合新时代需要,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现代化,实现二者的高度融合,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使效果得到真正提高。


学术水平是基础,打好基础是根本,新技术是手段,用好新技术是关键, 困难在于实现二者的高度融合,不融合就没有难度,就像不改革也能上课,但这不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在一次研讨会上,有一位老教师上台发言说,我不用课件,也不带电脑,上课就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三尺讲台,通过深刻的理论分析让学生接受和掌握应该把握的知识和道理,效果也很好。我不能以个人的主观判断去得出结论说这样好还是不好,在教学问题上,没有一个统一不变的模式,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内容设计和方法。在这一问题上不能说我的最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能够发挥自己优势和特长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教学方法的问题是需要不断探索总结的,永远没有止境,不要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大家的探索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对任何一种方法都要留有余地,不要说得太满,因为事情总是要向前发展的。


复旦大学的思政课青年教师陈果,可能大家都看过她上课的视频,她的教学效果也是得到公认的。她也上慕课,但自己并不用新技术,就是以自己的学识、生动的表达、深刻的哲理和语言艺术,甚至是形体语言来展现她的教学魅力,学生说她的课堂就像春运时的高铁票一座难求。我们不妨总结一下,她以什么取胜?这也许是一个个案,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但从教学效果上说是否可以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呢?教学是由各个环节构成的一个整体,首先要有整体设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教学的思路、架构、理念、方法,也包括案例等。我发现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上,一个不足是缺乏整体性,好的思路、架构、理念、方法却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某一环节上处理不够细致、精准,结果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德治和法治的关系是一个重点,有时候不能为了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举例的时候就忽视了法治的主体地位,虽然这不是有意的,但客观结果会造成这样的影响。道德重要性不能否认,但也不能过头,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的内容,德治是在法治的前提下更高层次的治理,法治是有明确标准的,是刚性的,必须实行的,德治没有明确的标准,是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公共规范、多数人共识来维系的,德治的标准比较软,必须和法治相结合,才是有效的,或者必须是德法共治,德与法的位置不能颠倒。不同学科的老师,往往因为自己专业的关系,会自觉不自觉地偏爱自己的专业,但无意之中就出现了学术把握上的不周全。


三、新时代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要把握的几个切入点


实现高校思政课同新媒体、新技术高度融合,不仅要在具体操作上解决技术手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解决理论指导问题,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上就会更有效果。基于此,以下几个问题必须认真思考。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必须继承和把握。要考虑这一优势是否能够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如何进行融合,要找到这个高度融合的点在哪里。我认为优势在于把握规律,掌握理论,和学生做朋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这就是优势,有了这一优势就具有了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所以和学生做朋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是不能改变的,任何时候离开了这一条,思政课就没有学生感,辅导员就没有对象感。没有了学生,没有了对象,教师的存在也没有了意义。教师心里有学生,学生才愿意和教师交流思想、谈心,才愿意和教师说心里话,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效,传统优势才能得到发挥。


二是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不能替代的。能够替代就不是规律了,问题是如何把规律性的东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这是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是从发展的趋势说又具有必然性。我们必须知难而上,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这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与慕课改革初期相比我们已经不是在零起点,教学内容改革在不断发展,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在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日益发展、不断成熟和普及,人们对它的适应性越来越强,这些都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和社会环境,需要深化研究的是如何用信息技术来表现规律性的内容。


三是“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是教学的一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无论是继承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还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大规律”,都是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载体的,教师的形象和魅力也在这一主渠道上得到体现。有些老师的课堂充满生气、学生聚精会神,有些课堂教师没有激情、学生低头玩手机,这是对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最直观、最客观、最准确的判断。主渠道的吸引力是对教师价值的最充分的体现,是对教师这一神圣、崇高职业付出的辛勤劳动最好的认可和褒奖。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信息技术的科技作用高度融合就能够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好起来和活起来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离不开教师主体的作用,忽视了教师主体就离开教育的本质,这是遵循客观规律的体现;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是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是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的关键。这两方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也是我们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1).


进入 顾钰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课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901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