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石 丁东:国民党是如何失掉大陆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128 次 更新时间:2013-04-27 20:29

进入专题: 国民党  

杨天石 (进入专栏)   丁东 (进入专栏)  

【要点1】国民党丢掉大陆原因之一:丢掉了农民,中共之所以得到政权、得到农民的拥护,是因为满足了农民求温饱、求土地的基本要求。

【要点2】国民党丢掉大陆原因之二:丢掉了民族资产阶级。抗战胜利后,民族资产阶级在外资和官僚资本的挤压中艰难发展。

【要点3】国民党丢掉大陆原因之三:大打内战,物价狂涨,经济恶化,丢掉了全民。上海商店每2-3小时就要换一次标签更改价格,上海解放前夕,物价较1948年上涨11万倍。

【要点4】国民党丢掉大陆原因之四:贪污腐败,惩治无力。蒋介石国民政府曾经想反贪污,也想惩罚一些贪污的官僚,但碰到孔祥熙和孔令侃,反贪污就反不下去了。

【要点5】国民党丢掉大陆原因之五:一党专政、个人独裁。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与其被人家骂,蒙上一党专政的恶名,何不开放党禁,让各个党派合法竞争?但这只是昙花一现的认识,终其一生,蒋介石未能突破一党专政。

【要点6】国共之争,当时至少是五个方面的博弈:国民党、共产党、美国、苏联、还有处于国共中间的其他党派。苏联方面支持毛泽东,但美国人支持蒋介石却有点半心半意。

【要点7】为什么在大陆土改不成功,在台湾成功了?国民党中央对台湾当地来说是外来户,是从大陆过去的,跟当地的地主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改革台湾地主的土地,国民党不心疼,所以土改在台湾搞成功了。

【要点8】蒋介石早年学过马克思主义,但后来反对共产党、走到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跟蒋信仰基督教有关系。他在日记里讲,基督教讲的要“爱人”,马克思讲的是“恨人”。二者间蒋介石选择“爱人”,当然,蒋介石将马克思主义简单的归纳为“恨人”,是不对的。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什么从如日中天到败退台湾?

杨天石: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很荣幸能够和著名的口述史专家、民间思想研究专家丁东先生一起来做这个节目。国民党为什么丢掉了大陆,50年代开始美国历史学家就很热烈的讨论这个题目,腾讯网发布消息后我注意到网上有3000多个网友关注这个题目,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也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今天只能够从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从国民党方面来分析为什么国民党丢掉了大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那时应该是中国国民党和蒋介石威望最高的时期,如果我们用一句中国成语语来说的话就是——“如日中天”。那时的国民党、那时的蒋介石就好像太阳到了中午的天空。但就在国民党蒋介石如日中天、威望最高的时候,3年多不到4年,蒋介石和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我想这是历史学家也是广大读者、听众愿意思考、研究的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抗战胜利,蒋介石的威望提升。罗家伦(北大学生,后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官僚)写了一首诗《凯歌》:“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祝捷的炮像雷般响。满街炮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向东望,看我们百万雄师,配合英勇的盟军,浩浩荡荡,扫残敌,如猛虎驱羊。踏破那小小扶桑,河山再造,日月重光。胜利的大旗,簇拥着蒋委员长。我们一同去祭告,国父在紫金山旁。八年血战,千万忠魂,打出这建国的康庄。这真不负我们全民抗战,不负我们血染沙场。”罗家伦这首诗写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写的是当年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而欢呼的场景。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蒋介石的威望,蒋受到全国人民拥护和歌颂的情况。

我想介绍一下蒋介石在1945年12月北京之行的情况。1945年12月,蒋介石到北京受到热烈欢迎,那时天安门城楼挂的是蒋介石的肖像,他在故宫太和殿前做过一次演讲。1945年12月16日蒋介石的日记:“北风凛冽,今午为甚。到太和殿对北平全市中学生以上学校学生训话,约二十分时,训毕先往场中巡阅,先时学生尚有秩序,与其数人握手以后,其他学生皆离队来前围住,不能前进。余仍登坛答礼,正向西阶步出时,未下阶而学生拥挤上来以后,围匝时紧,一时乃至不能吐气。侍卫心慌,拥余向外而愈不能出,余欲立定亦不可得矣。如此拥进拥出,拥在一圈之内,足有一小时之久。此为从来所未有试尝之滋味,青年之狂热有如此者,能不为之感奋乎!”这段日记讲的是蒋介石在太和殿前对学生讲话后受到学生包围的情况,蒋介石在人群里被包围得几乎喘不气来,在侍卫的帮助下,他“奋斗”了一小时后才走出人群。

下面是1945年12月18日的日记,这一天蒋介石离开北平,他当时住在北京交道口附近,他说“回寓已十一时半。沿途见小学生已鹄立道旁,心甚不安,乃展早出发,自安定门起,直至正阳门前之天桥,人民夹道欢送,重叠拥挤,其狂热情态不减于前日之太和殿也。余何人斯,受民众如此爱护,能不自勉以感谢上帝乎?”蒋介石很感动,能够受到民众如此爱护,“能不自勉以感谢上帝乎”?

这两个日记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受到欢迎被人民所拥护的情况。

国民党丢掉大陆原因之一:未能满足农民求温饱、求土地的要求,丢掉了农民

第二个问题,国民党失掉大陆的原因。国民党丢掉大陆的速度很快,三、四年的光景。其原因很多,可以做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这里只能从国民党的角度来做一点考察。

一是丢掉了农民。中国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求温饱,另外一个是求土地。蒋介石和国民党想过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想过减租和土改的问题。“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是孙中山提出来的,“二五减租”是在1925年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中央和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的决定。1927年国共分裂后,国民政府曾颁布了一个《佃农保护法》,规定佃农向地主缴纳的地租不能超过总量的40%。1930年6月,国民党政府又在《土地法》中规定,地租不能超过千分之375,在历史上通常称之为“三七五减租”。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底,浙江省曾经打算执行“二五减租”政策,然而城乡地主们群起反对,省政府主席张静江也建议取消,国民党中央派戴季陶调解,结果不了了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5年10月通令,减免佃农应缴地租的四分之一,但实际执行的仅江苏吴县等少数县份。国民党也曾经设计过各种土地改革的方案,例如蒋介石曾设想在全国成立土地银行,用“按揭”的方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所有一切都只能停留在计划、停留在空谈的领域。

想学共产党给农民分地,但遭地主反对,不了了之

1948年8月,蒋介石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部队打仗很勇敢,不怕死,而且每战必胜。蒋介石读毛泽东的著作,读的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蒋介石说他明白了,共产党的军队为什么打仗很勇敢,不怕死,是因为共产党给农民分了土地,农民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就勇敢作战。蒋介石觉得国民党也可以学,所以蒋介石提出来要实行“耕者有其田”,要在收复区(这个地区原来被共产党掌握,现在国民党打回来了,收复了)学共产党的做法,承认共产党分给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承认共产党给农民分地的成果,争取农民。蒋介石不仅下了命令,而且在江苏的苏北选择了几个县做试验,做承认共产党土地改革成果的试验。但试验区刚刚成立,地主们就群起反对,这个试验区很快就不了了之了。

我们再看1949年2月3日蒋介石的日记,这一天蒋介石从南京下野回到故乡浙江奉化,日记里说:“昨游览城乡,可说乡村一切与四十余年以前毫无改革,甚叹当政廿年,党政守旧与腐化自私,对于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毫未着手,此乃党政军事教育只重做官,而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也。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为基础,亡羊补牢,未始为晚也。”到1949年蒋介石下野回老家看,发现奉化乡村跟20年前没有变化,这时蒋介石才反省他当年由于国民党的守旧、腐化,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相反中共在农村重视农民要求,满足农民要求,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提的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继续进行土改。由于共产党采取了这些政策和方针,所以农民参军、支前,保卫胜利、翻身的果实。解放军实际上是穿上了军装的农民。

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广阔一点,在中国2000多年历史里,中国历代强大的王朝大都是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被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西汉王朝被绿林和赤眉(起义军把自己的眉毛涂红)农民起义推翻;东汉王朝被黄巾军起义推翻;唐王朝被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推翻;元朝被红巾军农民起义推翻;明朝被李自成、张献忠推翻。历史上秦、西汉、东汉、唐、元、明都是强大的王朝,但都被农民起义推翻,只有两个王朝不在此列,一个是宋王朝,败于北方少数民族,清朝亡于革命党。所以国民党失权丢掉大陆的第一个原因是丢掉了农民,共产党之所以得到政权、得到农民的拥护,是因为满足了农民求温饱、求土地的基本要求。

国民党丢掉大陆原因之二:丢掉了民族资产阶级

是丢掉了民族资产阶级。抗战胜利后,民族资产阶级在外资和官僚资本的挤压中艰难发展,战后中国资本总值约142亿元,国家包括官僚资本占54%(抗战之前只占32%)。在产业资本里,官僚资本占64.13%,民族资本占24.66%。刚才讲到在战后资产里,一种属于官僚私人资本,我们可以称为豪门资本。例如宋氏家族的孚中公司,孔氏家族的扬子公司。还有一种是国家资本,如资源委员会所属各企业,在生产量方面,电力占50%,石油占100%,钢铁占80%,中国纺织公司下属的85家企业棉布产量占全国74%。从这个数字来看,抗战胜利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是外国资本,另外一种是官僚资本,中国民族企业是处在被挤压的狭小天地里。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讲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国家资本‘糟的很多’,效能两字谈不到的更多。推其原因,各种恶势力支配着,豪门把持着,于是乎大体紊乱着、荒唐着、僵冻着、腐败着。”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也讲:“我们应该查一查,党内的官僚资本家究竟有若干?他们的财产从何而来?”在这种情况下民营资本困难,当时有这样两句话:“生产不如投机,投机不如囤积。”到1948年,上海工业长期下降。

国民党当时有一个政策——限期收兑人民所有的黄金、白银、外币。国民党政府规定老百姓包括资本家在内,私人不能够保存黄金、白银,也不能保存外币,所有保存的黄金、白银、外币都要卖给国家。这个政策首先打击的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比如陈光甫,陈光甫在中国近代近代史上创办了两个非常有名的企业:一个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第二个是中国旅行社。这两个民族企业都是陈光甫创办的。我们也可以看陈光甫的一段日记,1949年4月21日,国民党官员谷正纲受蒋介石委派到上海,召集上海资本家开座谈会,那时国民党政权已风雨飘摇,所以谷正纲提出“拼命保命,破产保产”——要求资本家拿出钱支持国民党,挽救国民党政权的溺亡。陈光甫日记写道:“今日之争非仅国民党与共产党之争,可以说是一个社会革命。共产党的政策是穷人翻身,土地改革,努力生产,清算少数分子——所以有号召,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反观国民党执政二十多年,没有替农民做一点事,也无裨(没有帮助、没有好处)于工商业。”陈光甫总结国民党执政二十多年没有替民族资产阶级做一件好事,所以这个会开得很冷清,说话人不多。这是第二个原因,国民党把民族资产阶级也丢了。

国民党丢掉大陆原因之三:大打内战、经济恶化、丢掉了全民

三是大打内战,经济恶化,丢掉了全民。第一,滥发货币,由于要打内战所以发了大量的货币支持军费的支出。如果说1947年军费占国家计划60%的话,到了1948年就发展到68.5%,这还是一个虚假的数字,实际军费占到80%。所以到1947年国民党法币发行额已经是战前的3430倍。

第二,物价狂涨。上海商店每2-3小时就要换一次标签,更改价格。上海市议长潘公展说:“开了十天会,上海物价波动极大。十天比过去三个月涨得令人惊心。如米价,过去三个月涨了四倍,而这十天就涨了1/3。”上海解放前夕,物价较1948年上涨11万倍。1949年6月金圆券5亿元才能兑换1块大洋。(官价)

第三,增加税收。有人讲:“物质方面的生活,简直是无一不捐,无一不税。现在大家都说:中华民国万税,我想即使没有万税,千税是有的。”所以由于经济上的恶化,把整个社会、全民都丢掉了。我们看一段蒋经国的日记,蒋经国说“一般的中产阶级因为买不到东西而怨恨,工农因为小菜、蔬菜涨价而表示不满。现在到了四面楚歌的时候,倘使不能坚定,很快就会崩溃。”《中央日报》的社论说,“国家弄成这个样子,老百姓仍然装着一肚子闷气,人心丧尽,如何得了!”

国民党丢掉大陆原因之四:贪污腐败、包庇豪门、惩治无力

第四个原因是国民党的贪污腐败,惩治无力、无效。从抗争中后期开始,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情况就越来越严重,国民党、蒋介石对这个问题不是完全没有认识,也提出来要反贪污,甚至于也惩罚过一些贪污的舞弊官员。我们来看蒋介石的一段日记,在1942年8月16日的日记写道:“晚见清泉、希圣与蔚文,批斥林世良(孔祥熙的亲信)与许性初(与孔祥熙有关系)舞弊判决文,改重其刑,非此不足以昭信与立国,庸之(孔祥熙)只知包庇所部,而不知政治与法律之重要,可叹之至。”结果,蒋介石把林世良枪毙了。从这个事情看来,蒋介石、国民政府曾经想反贪污,也曾经想惩罚一些贪污的官僚,但碰到两个人身上蒋介石的反贪污就反不下去了:

其一是孔祥熙(孔祥熙美金公债舞弊案)。抗战中期(1942年左右)孔祥熙是行政院的副院长,财政部的部长,他发行一种公债叫美金公债,就是说你可以用当时的法币(货币)买,将来还本用美金来还。在发行美金公债的过程里,有人检举孔祥熙有舞弊行为,蒋介石知道后命令军统查,命令国民政府行政院查,蒋介石自己也查,查的结果确实证明孔祥熙有贪污舞弊行为,当时的检察官表示,像孔祥熙这样的贪污舞弊行为一定要惩办,检察官向蒋介石表示:我愿意出面提起公诉,把孔祥熙交给法庭审判。蒋介石日记里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话:“晚检讨中央银行美债案,处置全案,即令速了,以免夜长梦多,授人口实,惟庸之之不法失德,令人不能想象也。”孔祥熙的贪污舞弊的严重情况是蒋介石想象不到的。最后是怎么处理的?第一,让孔祥熙自己辞职,他当时是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是国民党的高官,蒋介石让他辞职,把他所有职务都免了,但并没有把孔祥熙交付检察院去审查、审判,也就是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从重庆大南京、上海,搞“五子登科”,分别抢五样东西:房子、车子、条子(金条)、票子(钞票)、婊子(女人)。当时民间有一个民谣:“盼中央、想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在这种普遍贪污、腐败的形势下,蒋介石把他的儿子蒋经国派到上海解决经济问题。

当时,孔令侃(孔祥熙的儿子,用今天的话说是“太子党”)办了一个扬子公司,有人告状告到蒋经国那里去:你不能光打苍蝇不打老虎。孔令侃是大老虎。在这个情况下,蒋经国派人查封了孔令侃的仓库。查封当天,蒋介石在北平得到宋美龄的电话以后,就匆匆忙忙跑到上海。当晚也写了一段日记:“对于孔令侃问题,反动派更借题发挥,强令为难,必欲陷其于罪,否则即谓经国之包蔽,尤以宣铁吾机关报专事攻讦为甚。余声斥其妄,令其自动停刊。”宣铁吾是蒋经国的亲信,当时的淞沪警备司令,他支持蒋经国打老虎,所以他的报纸也在那里揭发孔令侃。蒋介石很生气,把宣铁吾找来大骂一通,而且让报纸停刊。

孔令侃案件揭发后,国民政府监察院派监察委员到上海调查,蒋介石给上海市长吴国桢打电报:“关于扬子公司事,闻监察委员要将其开办以来业务全部检查,中正以为依法而论,殊不合理,以该公司为商营而非政府机关,该院不应对商营事业无理取闹。如果属实,可嘱令侃聘请律师进行法律解决,先详讨其监察委员此举是否合法,是否有权,一面由律师正式宣告其不法行动,拒绝其检查。并以此意约经国切商,勿使任何商民无辜受屈也。中正手启。”这就是说,监察委员要调查孔令侃囤积的不法案件,但蒋介石给上海市长打电报说,不能查,为什么不能查?因为孔令侃不是公务员,不是政府机关人员,监察院没有资格查。蒋介石这个电报实际上是抗拒监察院的监察,是在鼓动孔令侃对抗监察院。

一个是孔祥熙的案子,一个是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的案件,这两个案件都被蒋介石压下来了。当时,《中央日报》曾发表殷海光执笔写作的社论《赶快收拾人心》,批判“豪门”贪财横行。社论说:“享有特权的人享有特权,人民莫可如何。靠着私人政治关系而发横财的豪门之辈,不是逍遥海外,即是依势豪强如故。”孔祥熙当时在美国,孔令侃在扬子公司被查封后不久也经香港去了美国。社论指认“豪门”为“人民公敌”,斥责国民党和政府“甚至不曾用指甲轻轻弹他们一下”。社论说:“革命与反革命的试金石,就看是走多数派的路线,还是走少数派的路线。如果走少数派的路线,只顾全少数人的利益权势,那么尽管口里喊革命,事实上是反革命。”《中央日报》是当时国民党的机关报,从刚才的社论里,很难分清楚这些话和当时共产党批判国民党的言论有多大区别。也就是说,由于国民党的腐败、贪污情况得不到制止,特别是豪门受到包庇和保护,国民党就把人民的希望、人民最后一点希望丢掉了。当时北平国民党的高级司令官傅作义听到这个消息后,讲了两句话:蒋介石爱美人(宋美龄),为什么孔令侃得到包庇?因为孔令侃是宋美龄非常喜欢的一个孩子,在这个过程里,宋美龄打电话把蒋介石从北平调到上海赶快处理这件事。所以傅作义讲“蒋介石爱美人不爱江山,我们替他拼命干什么?”

国民党丢掉大陆原因之五:一党专政、个人独裁

第五个原因是一党专政、个人独裁。早年蒋介石(1923年)曾到苏联做过考察,考察的结果让他得到一个结论:革命必须由一个党专政和专制,所以蒋介石开始致力于一个主义、一个党的宣传和努力。1926年6月7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演讲,说“俄国革命所以能够迅速成功,就是社会民主党从克伦斯基手里拿到了政权”“什么东西都由他一党来定夺,像这样的革命,才真是可以成功的革命。我们中国要革命,也要一切势力集中,学俄国革命的办法,革命非由一党来专政和专制是不行的。”所以蒋介石在他的一生里始终坚持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

944年1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派了一个特别代表,叫赫尔利,到延安跟共产党谈判,毛泽东和赫尔利签订了一个协定,叫《延安协定》,其中一条是:“现在的国民政府应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和无党无派政治人物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并颁布及实行用以改革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新民主政策。同时,军事委员会应改组为由所有抗日军队代表所组成的联合军事委员会。”当年美国人为了把共产党力量调动进来参加抗日战争,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就跟蒋介石讲:你们中国政府绝对不是一个现代化的民主政府,你们中国应该改造,改变成为联合政府,要允许共产党参加政府。这是当年罗斯福的希望。所以罗斯福的代表到延安后签的协定里最重要的一条是建议国民政府变为各党各派的联合政府,建议国民党的军事委员会成为各个抗日军队的联合军事委员会。协定的五条是毛泽东起草的。

文件中,“中国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中正”下面,留下了空白“()”,让中正签字。下面一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我曾在台北的档案馆发现了这份英文原件,毛泽东在这个地方用毛笔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也就是说毛泽东同意这个协定。“北美合众国大总统代表”赫尔利在见证人一栏也签了字。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成立各个抗日军队的联合军事委员会,美国人和共产党都同意。可当赫尔利离开延安到重庆后,要请蒋介石签字时,蒋介石不签。所以说这个空格始终没有填上。

蒋介石对“一党专政”是否有反思?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40年代曾长期尖锐地批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同盟的民主人士)也尖锐的批判国民党的一党专制,蒋介石是不是完全无动于衷?不是,他在1944年12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如现在不死不活之党务,只居一党专政之恶名,而使党政皆受恶劣滞钝之影响,则不如早开党禁,使其他党派公开成立,如此,或使本党在竞争中求得进步与发展也。”从这段日记来看,蒋介石在被骂为、被批判为专制、独裁、一党专政后,受过影响,他想:与其被人家骂,与其蒙上一党专政的恶名,何不开放党禁,让各个党派合法?这样大家一起竞争,还可以求得进步与发展。但这种想法只是昙花一现的认识,终其一生,蒋介石始终未能突破一党专政的体制。

由于以上五个原因:丢掉农民、丢掉资产阶级、丢掉全民、贪污腐化、一党专政个人独裁,这五个原因是国民党丢掉大陆比较重要的原因,我还是引用傅斯年(著名历史学家)一段话:“古今中外有一个公例,凡是一个朝代、政权要垮台,并不由于革命势力,而由于它自己的崩溃。”傅斯年认为,古往今来有一个共同的例子,一个政权一个朝代要垮台主要不是由于革命势力,而是它自己的崩溃。所以国民党丢掉大陆,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国民党和蒋介石自己。这是我今天讲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国民党丢掉大陆也是美国与苏联的博弈

主持人(杨子云):谢谢杨老师!杨老师讲了国民党是如何失掉大陆的五个原因,从战略层面、宏观层面分析得非常到位。回到新出的这一套史料书,这一套书的反思很多在战术层面,比如沈阳市的市长董文琦反思为什么东北会战败,胡宗南的参谋长盛文反思为什么陕北会兵败,丁治磐反思山东为什么会失守,他们会有具体的思索。从这里来看,当事人可能身在水中不觉水流,看不到方向。下面请丁东老师做一个评议和提问。

丁东:今天有幸听杨天石先生就“国民党是如何失掉大陆”这个专题进行演讲,我深受启发。杨老先生在文革前就是我的老师。近些年杨先生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国民党史,特别是研究蒋介石日记,成果非常丰硕,使我受到很大启发。今天杨先生的演讲,引用了蒋介石日记等一手史料,从国民党蒋介石方面的内部和深层,挖掘国民党失掉中国大陆的原因。我觉得他的分析非常深刻,他的结论有十分扎实的史料依据。

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大家可以多方面探讨。我今天想跟杨先生讨论的是,共产党如何战胜国民党,不只是两介方面的博弈。当时至少是五个方面的博弈:国民党、共产党、美国、苏联、还有处于国共中间的其他党派。五个方面实际在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起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作用。现在我们还原这段历史,蒋介石在1945年抗战胜利时如日中天,但在3年多时间就兵败如山倒,失掉大陆,原因到底是什么?作为一个读者,一个晚辈,我过去接触共产党是怎么胜利的方面的信息比较多,能够看到很多著作和文章。但对于国民党方面为什么失败,我们过去了解得很少,台湾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的口述历史丛书中有不少第一手材料,探讨国民党方面的失败原因,涉及到一些苏联、美国方面的因素。对于共产党战胜国民党过程中的苏联因素,这些年披露出来的史料越来越多。过去曾经以为斯大林不赞成毛泽东的夺取全中国的军事战略,毛泽东也有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实际情况不是那么简单。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抢占东北,根据地才和苏联直接连通。在抗日战争以前,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军事努力,派遣过西路军,始终没有成功。抗日战争结束时,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感到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装备水平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军事装备水平,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苏联因素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个问题想先请杨先生谈谈。

杨天石:丁东先生提的问题很好,也非常重要,一开始我就讲对于国民党为什么丢掉大陆可以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我今天主要是从国民党自身讲了5个原因。丁东先生把视野放得更加宽阔,要求从国际背景、更广阔的角度,从美苏两国的竞争关系来考察,这是我没有讲到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次大战以后,美国和苏联最初都希望世界和平,打了那么多年了,不要再打了;美国和苏联也都希望中国不要发生内战,所以在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美国劝国共两党要和平谈判,要互相合作,苏联方面也希望国共两党要谈判,要合作。这就牵涉到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情,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曾打电报给在延安的毛泽东,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家大计。毛泽东最初不知道国民党蒋介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毛泽东最初的回答比较冰冷,不想去。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连续给中共中央,给毛泽打了两封电报:说中国不能再打内战,如果中国打内战的话,中华民族就会毁灭。毛泽东看了斯大林电报后很生气,但由于斯大林长期以来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者,毛泽东还是听斯大林的话到了重庆。所以内战并没有马上打起来,这跟当时战后美苏两国都希望和平、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的愿望有关。

美国支持国民党三心二意

但真正打起来了,苏联方面还是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大家知道抗战最后时,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投降了苏军,苏军从日本人手上取得大量的大炮、坦克、弹药,苏联方面把从日本关东军手上取得的武器基本转移给了林彪部队。所以在后来的内战里,苏联方面还是坚决支持了共产党。本来蒋介石有美国人的支援,蒋介石很多部队在缅甸战场上打过仗,是美式装备,比如杜聿明部队、廖耀湘的部队、孙立人的部队,都跟日本在缅甸战场上打过,这几位将军都被派到东北战场、跟林彪部队作战。从武器上来说,好像国民党的军队占优势,但苏军把日本关东军的部队全部转移给了林彪部队,所以在东北这个战场上,林彪部队的准备、武器的先进程度并不比国民党差。双方武器都先进,双方的武器都差不多,为什么作战的结果是林彪的部队打胜了?这就要回到我刚才讲的第一个原因:解放军部队得到农民的支持、老百姓的支持。而苏联方面始终支持共产党,也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一个原因。从美国方面来说,美国也是支持蒋介石的,美国人派飞机、军舰,把国民党军队从西南运到上海、南京、东北,所以美国人也支持蒋介石反共的。但美国人支持蒋介石有点半心半意,比如派马歇尔到中国来调停,希望国共不要打,马歇尔说如果打,就休想美国人的援助。大家知道有一个著名的东北四平街战斗,这是国共争夺东北战场的一个重要战斗,开始国民党部队占优势,林彪部队打败了,按照国民党的想法是乘胜追击,把四平街拿下,进一步把哈尔滨拿下。这时候马歇尔给蒋介石施加压力:你不能进一步追击林彪部队,你要追击的话,我就不支持你。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下令停止对林彪部队的追击。前一段时间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先生出了一本书《父亲和民国》,讲四平街战役时就说到蒋介石没有听他父亲的话,进一步打下哈尔滨,如果打下哈尔滨,共产党就不能立足。当然白先勇这本书为他父亲摆功,不过也说明美国人在支持蒋介石的问题上是动摇的、不坚定的、三心二意的。一个总体上坚定的支持共产党,一个是三心二意的支持国民党,这两者是有差别的。

蒋介石爱“遥控”指挥也是失败原因

丁东:我读了《董文琦先生口述历史》,其中也提到马歇尔不让国民党军队进攻哈尔滨,是国民党在东北战场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国民党方面的看法。其实,当时在共产党方面,不管是东北战场,还是全国其他战场,也曾面临各种可能和选择,也有战略和策略的调整,东北最初的最高领导人是彭真。但林彪、陈云、张闻天、高岗等不同意彭真的方针,向中央提出不同意见。其实,彭真的意见也不是他个人意见,他执行的是党中央毛泽东的意见。但是,毛泽东并不因为彭真执行的是他的意见,而不采纳其他人的意见。毛泽东还是把彭真调离了东北,让林彪、高岗、陈云、张闻天他们主导东北的工作,实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这成为东北转败为胜的重要原因。

其他战场也有这样的情况。三大战役,林彪指挥了两个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还有一个是淮海战役。最初粟裕的意见和毛泽东的设想不一致,毛泽东还是听取了粟裕的意见。粟裕不如刘伯承、陈毅的资格老,但毛泽东还是重用他,让他在淮海战役的指挥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

反过来看国民党这边,蒋介石不能发挥一些军事将领的才能,他对不是黄埔出身、不是嫡系的军事将领不放心,哪怕你是军事天才也不肯放手让他发挥作用;蒋介石还有越俎代庖的习惯,越过高层直接干预到中层,弄得很多高级将领无所适从。中研院的中述史也探讨了很多国民党军事指挥上的失误。我也想请杨先生从这方面讲讲。

主持人:我看国民党的王牌军长丁治磐的反思,是比较否定蒋介石指挥到团的。他在讲山东失败原因时,认为主要是战略原因,当时济南的指挥官王耀武,他觉得王耀武做军事防御工程时还架高垒深沟,觉得那是冷兵器时代的布局,根本不是现代战争的工程和战术。另外,我看胡宗南的参谋长盛文回忆陕北失败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是共谍的因素,他提到有一个人叫刘斐,刘斐出一个战略解围了毛泽东。后来刘斐投诚,毛泽东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的大救星,情报工作做得不一样,这是不是一个原因?

杨天石:丁东先生谈的问题牵涉到蒋介石的军事指挥问题,蒋介石在指挥战争里喜欢“遥控”,这是一个事实。蒋介石这个人有很大的毛病就是自我迷信,别人干的事他都看不上,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做才放心。1944年指挥河南战斗,蒋介石在重庆的防空洞里打电话给河南的部队指挥作战。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你在千里之外的指挥者怎么能够适应战场上不断变化的形势?“遥控”历来是军事学上的大忌。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有这个毛病,在解放战争里他也这个毛病,至于哪一个战役是他把指挥打得团长、营长那里去了,可以再查,但“遥控”是一个事实。

丢掉大陆根本原因:民心向背

丁东先生谈到淮海战役问题,淮海战役,共产党军队打胜了,国民党军队打败了,最根本的原因我觉得还是我讲的:农民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所以大家看电影,看到老百姓推着小车、推着粮食、推着弹药的状况,没有人民拥护是做不到的。蒋介石日记里曾有一个感慨:根据飞机驾驶员的报告,解放军冲锋一往无前,不怕死,我派飞机去炸(那时候共产党没有空军,国民党有空军优势,所以在淮海战役时国民党派很多空军去轰炸解放军的部队),怎么轰炸都没有用,解放军还是勇往无前的作战。所以根本原因还是人民支持和拥护的问题。具体谈到丁东先生的问题,淮海战役之所以失败,除了民心所向、人民的拥护和反对问题之外,还跟蒋桂矛盾有关系(也就是蒋介石和李宗仁、白崇禧的矛盾)。在淮海战役时蒋介石设了两个指挥部,一个指挥部在徐州,蒋介石把他的亲信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刘峙派到徐州,当徐州剿总的司令,把白崇禧派到武汉,当华中剿总司令。同样是对共产党部队,却形成了两个指挥中心,一个在徐州,一个在武汉。有人提出这个不行,两个指挥中心怎么能打好胜仗?蒋介石不同意,什么原因?关键在于蒋介石对桂系白崇禧不放心。白崇禧当过国防部长,在淮海战役前夕本来应该是白崇禧继续当国防部长,而且李宗仁那时也提出希望白崇禧继续当国防部长,但蒋介石坚决不同意,其原因在于蒋介石对桂系,对白崇禧、李宗仁不放心,他形成不了一个团结一致的指挥中心。所以这也是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当然,主要原因我已经讲了,还是一个人民支持和反对的问题。

解放军“用兵真如神”是因为“情报工作”做得好

主持人的问题很细致,情报工作在作战领域起的作用有多大,这个问题可以讨论,有不同意见。当年杨奎松教授和我一起写国民党史,他写中共情报工作有作用,但作用多大?我当时提过一个意见:你恐怕对中共情报作用的估计不足。首先看胡宗南,胡宗南指挥国民党军队去进攻延安,国民党的部队在山上行军,共产党部队在山下行军。国民党就像瞎子,不知道共产党在哪里。相反共产党对国民党的进军路线和进军目标一清二楚,为什么?因为熊向晖,熊向晖当年是周恩来安排在个民党军队里的一颗闲棋,需要你时再出来。熊向晖是胡宗南的机要参谋,把国民党的路线、目标、人数通通汇报给延安的中共中央。后来国民党有些人讲,由于共产党对国民党的路线了如指掌,所以毛泽东指挥起来必然“用兵真如神”。陕北是这样,淮海战役也是这样。淮海战役失败以后,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跑到国民党国防门口大骂:你们中间一定有共谍!在军事会议上,杜聿明(淮海战役重要指挥官)对蒋介石说,我的意见不能在会上讲,我要跟你个别谈。蒋介石说好,个别谈。后来杜聿明把他的作战方案个别跟蒋介石讲了,就是担心有“共谍”。当时国民党军人里有没有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当然有,很有名的是郭汝瑰,有一本书是《郭汝瑰回忆录》,就讲怎么把国民党的军事情报告诉共产党。还有一个相当于国防部参谋次长的人物刘斐,他也是跟共产党关系很密切的人物。他到底什么时候参加共产党,我现在还是不清楚,但刘斐当时也可能给共产党提供了军事情报。至于山东孟良崮战役,国民党王牌师长张灵甫,他抗战打日本时很英勇,几次重要的战役都是张灵甫打胜的,但就是这么一个打日本经常胜利的将军到了孟良崮时打败了,而且最后死在孟良崮的山洞里。为什么孟良崮战役是国共战场上一次具有转折意义上的战斗?国民党从原来的进攻路线改为只能防守,为什么?就是因为当时国民党的一位将军叫韩练成,他也为共产党工作,把国民党的军事情报传递给共产党。在这方面应该承认,共产党的军队在掌握国民党的军事动态上、情报工作上大大优于国民党。

主持人:我从白先勇写的《白崇禧传》里看到,抗战结束后由于美苏协调,国民党按照要求裁军,国民党裁掉的军人一转身就戴上了解放军的帽子。

杨天石:我想国民党部队转身一变成了为共产党冲锋陷阵的解放军战士的情形是也的,裁军以后,对国民党不满所以投降解放军,这种情况有,但是少数,更多是战场上的转变。解放军的兵源补充一靠人民参军,共产党给你分土地,下面紧接着的就是保卫翻身果实。所以当时解放区的许多农民是为了保卫翻身果实,保卫刚刚到手的田地,踊跃参军。这是一个情况。还有一个重要的来源是俘虏兵,共产党把国民党的兵抓过来,国民党兵成了俘虏,然后开控诉会,因为国民党的士兵大部分不是官僚子弟,而是农民出身,家里都有一本被压迫、被剥削的账,所以只要控诉会一开,这些国民党的兵很快转变立场,成了解放军,成了冲锋陷阵跟国民党作战的士兵。很多解放军、士兵就是这么转变过来的。

蒋介石也想争取农民,曾把国民党改名为中国劳动国民党

主持人:谢谢杨老师,讲了国民党怎么失掉大陆的核心,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来形容,则是“民心向背”。下面时间交给听众。

网友1:杨老师好!丁老师好!我觉得国共两党对政权争夺的胜败之别,是不是还有一个因素和两党的党员构成有关系?国民党从领袖到普通党员,从立法者到政策制定者大多数都受过完整教育,出国留学归来。共产党大多数是草根阶级,这样的对比是否说明精英政治在当时社会是脱节的?换句话说是草根政治战胜了精英政治?

杨天石:从国民党的党员构成阶级基础来分析有道理,国民党的党员也很复杂,恐怕是以官员、知识阶层或者社会的中上层为主。共产党党员也有知识分子,但是我想主要构成是农民,蒋介石在抗战时对于国民曾经有过一个改革计划,想把中国国民党党名改一改,不叫国国民党,叫中国劳动国民党。什么人可以参加?第一种人是农民,第二种人是和农民有联系的人,第三种人是革命军人。可见蒋介石并不是没有认识党员构成成分的重要,他认识到了,可做不到。国民党有一个重要的特征:纸上的文字可以很好,但执行力、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极低,尽管蒋介石想改党名,但做不到。到台湾后,蒋介石做的第一件事是党的改造,蒋介石在台湾搞了一个党的改造运动,你看党的改造运动的计划,讲得很清楚,说要以吸收工人农民为主,这样很好,可执行力很差。一直到现在,台湾国民党也做不到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前面还讲到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想反腐败,如果看蒋的日记,多数讲到必须反腐败,而且要开展反腐败的运动,可说归说,实际执行力、实际效果几乎没有人去做,这是国民党的一个特征——许多想法停留在计划、停留在空谈、停留在纸上,做不了,执行不了。

丁东:我补充一点看法。共产党方面,也不能简单说成就是草根。因为共产党的领导集体,作为一群职业革命家,他们每个人的家庭出身和本人成分,需要具体分析。在这个领导集体里边,家庭成分和本人出身是工人、农民的,并不是多数,而是少数。有很多人家庭比较富裕,本人是知识分子,在法国,在苏联或其他国家留过学。毛泽东没有留过学,但他是长沙第一师范毕业生。中国共产党早期有过把工人出身的党员推上最高领导岗位的情况,比如向中发。但从领导能力、革命坚定性方面,他都不行。他在总书记的位置上,决策能力也很有限。被捕后也不坚定。从共产党的社会政策取向来看,说偏向草根有一定的道理。但真正起决策作用的领导人来看,最后战胜蒋介石的关键人物并不是一般的草根。他们的家庭出身多是在社会中、上层,本人也多是知识分子,这样认识问题,可能比较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

国民党改革台湾地主的土地不心疼,所以能搞下去

网友2:1945-1949年的内战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两党的命运,国民党在吸取内战失败教训后,到台湾有什么样的改变或者进步?

主持人:我想追问一个问题,在大陆时他们做土改一直不能成功,为什么在台湾做成功了,而且奠基了现在的现代政制。

杨天石:蒋介石在撤退大陆时就进行反思,撤退到台湾以后当然要更多的进行反思,反思的结果他写过很多条,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认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贯彻民生主义,所以他说要把台湾建设成为贯彻民生主义的模范省。蒋介石到了台湾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党的改造,蒋介石想改变国民党成员的阶级构成。做的第二件事是土地改革,应该说蒋介石在台湾做的土改是成功的,台湾土改的成功给后来台湾的经济起飞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你的问题在于为什么蒋介石在大陆想搞土改始终没有搞成,到了台湾去为什么搞成了?原因很多,有的原因是浅层次的原因,例如可以讲蒋介石1927年上台以后不断的战争环境,开始跟共产党打仗,后来跟日本人打仗,这是浅层次的原因,最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的上层,国民党的主要骨干是地主、官僚、社会上层人。也就是说国民党的大官们、国民党的骨干们本身是地主,或者他的亲戚是地主,要土改必然会侵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我刚才讲过蒋介石在1948年读毛泽东的《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想到共产党的兵打仗勇敢,是因为共产党给他们分了土地。蒋介石说我也可以学,所以他曾下了一个命令,凡是收复区要承认共产党的土改成果。而且我还讲了蒋介石以苏北的四个县作为试验区,也就是怎么样承认共产党的成果,原来是地主的,共产党来了,把地给农民,国民党来后继续承认这个地是农民的。可这个试验区刚刚成立,地主不干了,我在台北档案里看到许多地主给国民党请愿上书:我们这些地主,八年抗战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抗战以后我们又饱受共产党斗争之苦,现在国民党回来了,还要承认共产党的土改成果?宪法怎么写的?宪法写承认保护私有财产。地主这么一叫,试验区当然搞不下去。

所以国民党在大陆土改搞不下去,一个是国民党构成本身是地主官僚或者跟地主官僚、社会上层关系很密切的人,要土改必然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不干。为什么他们到台湾能做成功?大家不要忘记国民党对台湾当地来说是外来户,是从大陆过去的,跟当地的地主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改革台湾地主的土地国民党不心疼,所以能搞下去。我顺便讲一句,民进党一直是国民党的反对党,民进党最初成员很多都是地主,蔡英文家就是大地主,所以国民党在台湾搞土改,受到冲击和损失的首先是台湾地主。不过国民党在台湾搞土改非常温和、和平,怎么搞?你是地主,你地多,把你多余的地交出来,国民党当局把国营公司的股票交换,你交地,我把股票给你。所以台湾地主不是无偿的,而是拿到股票的。拿到股票后也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我称之为傻头傻脑的地主:股票是废纸一张,扔了、送朋友了,贱卖了,等到台湾经济起飞,股票飞涨,这部分地主就亏了,就觉得上了国民党的当,吃了亏。还有一部分地主把股票留下来,等到经济起飞以后,股票大赚特赚,所以台湾地主里一部分拥护国民党,另一部分反对国民党的,反对的很多人是在台湾土改中利益受到损失的一批人,民进党最初发起者有很多是这种人。话说回来,国民党在大陆想土改没搞成,在台湾搞成了,这是环境的不同。

主持人:可见根子在土地上。

蒋介石失掉大陆与他是基督徒有关系吗?

网友3:我有一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我,国民党失掉大陆与蒋介石的基督教信仰有没有关系?共产党是无神论,可以搞阶级斗争,可以搅起民族的仇恨;蒋介石有反思精神,天天写日记,做自我谴责,好几次可以杀掉周恩来但没杀。

杨天石:蒋介石是一个基督教徒,而且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虔诚到迷信的程度。比如东北战场失败,国民党的兵吃了败仗,惨败,蒋介石找原因,找来找去就想:坏了,我参观绍兴大禹陵时曾对着大禹的像鞠了一躬,一定是上帝惩罚我。为什么?因为基督教有一个规定:不拜偶像,偶像不能拜,一拜偶像就违反教规。所以我说他虔诚到迷信的程度。那跟他的失败有没有关系?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我得进一步思考、研究。在这里就讲一点:蒋介石早年学过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他读过,但蒋介石后来反对共产党、走到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我想跟讲蒋介石信仰基督教有关系。他在日记里讲,现在基督教讲的是爱,要爱人,马克思讲的是恨人。一个讲要爱人,一个讲要恨人,蒋介石选择爱人,蒋介石在爱和恨两者之间选择了爱。当然要特别强调的是,蒋介石将马克思主义简单的归纳为恨人是不对的。但这是蒋介石选择基督教的一种认识、一个考虑,这对他有影响。

主持人:非常感谢!因为时间问题不再提问。研究我们的历史,是一个祛魅的过程,抛弃掉党派的历史观、英雄史观,看历史会更丰富。2005年抗日战争60周年时,官方对抗战史有了一个正面的回应,在史学界可以给抗战史真面目,国共战争史更需要从多角度看。谢谢杨老师、谢谢丁东老师,也谢谢各位网友!【全文实录】

来源: 燕山大讲堂

进入 杨天石 的专栏 进入 丁东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民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41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