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杨氏之“癫”:一段关于乡村养老的故事

——基于鄂中Z村的个案分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77 次 更新时间:2013-02-27 19:54

进入专题: 乡村   养老  

刘晨  

杨氏本是鄂中地区一个普通家庭的老者,她迄今已经八十多岁,但身体安康。本文之所以要将其作为我们分析乡村社会保障(养老)的切入点是因为,她身上所发生的这段故事,有两个特点值得我们去关注:(1)其本身其并不是没有人(儿女等)养老;(2)在有人养老的情况下,其不但不理解子女的心意,还在外到处败坏其媳妇的名声。说媳妇不给她吃的。对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乡村社会的社会网所引发的婆媳关系,当然也包括“儿子—媳妇—老人”的三维关系,究竟是如何造成了这段“离奇”的养老故事呢?

在鄂中地区的这个村庄里面,这样的老人并不多见,大多数的老者都为自己的儿媳说话,并且将自己毕生的能量都奉献给儿子的家庭,而其目的只有一个,“死的时候有人送终”。当然,这并不是说,老者不给儿子的家庭劳作就不能得到送终,而是老者在奉献之后会得到更多的照顾。同样,我们也常常在中国的传统话语中得知“养儿为养老”的生活逻辑,只是在有的家庭当中,当儿子过多,因为财产分割等问题,就会导致老人奉献了却得不到该有的回报,最后也不得不含泪而死,留给活人们“谈资”。

我们所面对的这段故事,并不是这样的“悲剧老人”,但是其不悲剧的背后又隐含着一种不可忽视的悲剧,那就是老者对儿媳的态度,在乡村人看来都是“不对的”。但是,老者依然我行我素,不加反思。最终导致这样的“博弈”继续发生。

故事的梗概大致如下(老者是如何“坑害”儿媳的):

在腊月二十几的时候,杨氏老者就拿着一个碗在同村人中开始“要饭”。村里人大多都是抱着同情心给其一碗饭吃,然后急忙的就打发她走。关键是,当有人给她饭的时候,杨氏却说,这是我家的儿媳妇不给我饭吃,坏的很,故此我才出来讨饭。而就在正月十五左右,杨氏再一次拿着一个碗四处要饭,理由同样是杨氏之媳不给其饭吃。而且在这段故事之前,还有另外一个让全村人都非常气愤的事件。

“中国农谷”举办第四届油菜花节的时候,这位老人去了举办此节的主会场。当地媒体J电视台在受到老者的请求之后,驾车来到其家中进行采访报道,此事件被J电视台在电视上曝光之后,村支部书记W非常气愤,直接找到当事人询问此事,后来才知道是杨氏自己在“捣乱”。进一步说,W之所以气愤是因为其主政的这个村庄居然在中国的这个年代没有饭吃,还需要去讨饭。如果这个事件属实,那么W的乌纱帽难保。而就在这样的“闹剧”一幕幕上演,得不到遏制的时候。杨氏的儿媳和儿子开始了“救火行动”。

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去给杨氏饭吃的人家中“做工作”,直接说就是“不要再给她饭吃”。他们还声称,又不是自己没有饭给她吃。这样一种干预所起到的效果就是,村里人在见到杨氏的时候,都会急忙的将家门关闭,以防止其进去要饭。值得商榷的是,其儿子和儿媳在村中还公开声明,谁把杨氏撞死了,坚决不找他/她负责。并且还去感谢。这样的一种极端性的声明,在村里人看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基于法律意义上的思考,如果真的撞死,并非如杨氏儿女所说的不需要负责,而是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而这段声明的背后足以让人们看到,其儿女对这位老者的“厌弃”程度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那么是什么让杨氏的儿女有这样的想法呢?基于乡村家庭中的关系学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判断:(1)杨氏可能认为,其养育的儿子就这么被儿媳夺走,心中不平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家庭中的矛盾不是这段故事能够完全概括的,据村民口述交代,他们之间的矛盾历来就有。只不过,杨氏采取这样的羞辱性的方式来做出抵抗。(2)杨氏并不接受这个媳妇。故此需要一直采取排挤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排挤的背后就是这样的羞辱性的举措。不养老,在当地可谓是“不尽孝道”的罪名,故此,如果有儿女不养老,那么只会被村里人辱骂或谴责。(3)儿女本身就对杨氏不好,所以杨氏采取这样的举动来表达意见和不满。但是根据现实的观察来看,村民都认为杨氏的子女对其可谓是“好的不能再好”。比如说,老者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杨氏的儿媳还会想办法回来给她做饭。如果在外面走亲戚,还会从亲戚家带好吃的回来给她。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真正的矛盾并不是“有没有饭吃的问题”。而是儿媳与婆婆之间的矛盾本身存在,现在只不过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爆发出来,问题的背后还需要去关注婆媳矛盾。众所周知,婆媳之间很难相处,虽然有很多说法,但是都未能完全理解其中的逻辑和内涵。婆媳之间究竟是怎么一种关系,他们之间的化解之道又该谁来负责?儿子可能在其中会充当很重要的角色和做出有用的努力,不然很难保证说婆媳之间不发生矛盾,毕竟不是亲生的。

假如我们再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典型的个案。养老在农村,依然由家庭来负责。这对于农村的老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多大的难题,特别是对于农村家庭来说,都会去养。只是一个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我们来关注这样的养老故事,可以得到,关于农村养老的背后,并不是按照老者所言的“不养老”或“不给饭吃”,而是背后又有更为深层次的矛盾。也并非完全是儿女的错,老者往往也有“糊涂”的时候。所以说,我们在进行农村养老考量的时候,需要从两个侧面来进行关注,而不是听信老者之言,做出不正确的判定,这样只会给我们的农村养老政策带去错误的“智力支持”。我们也更需要关注“有没有饭吃”背后更为深层次的矛盾所在。

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作于武汉

    进入专题: 乡村   养老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发展社会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158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