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我的愚蠢,并不是在恋爱方面,而是在虚荣心方面。开头刚刚认识他们两位的时候,一个喜欢我,我很高兴,一个怠慢我,我就生气,因此造成了我的偏见和无知,遇到与他们有关的事情,我就不能明辨是非。我到现在才算有了自知之明。
——《傲慢与偏见》中的主人公伊丽莎白
本文精读《傲慢与偏见》,续论前文《论“有分寸的傲慢”与“非理智的虚荣”》,以释伊丽莎白“虚荣的气概之争”心性。
读小说之法,在发现作者布置表现之关要灰线,提要钩玄。今人多已放弃精读,文学遂不存矣。此实一大遗憾事也。
一.愤怒的气概引发的“报复”
让我们直接从小说的关键部分开始分析:
当达西带着激动的神态走到伊丽莎白面前说:
“请允许我告诉你,我多么敬慕你,多么爱你。”
伊丽莎白说不出的惊奇,瞪眼,红脸,满腹狐疑,闭口不语。出于对他根深蒂固的厌恶之心,她的意志不曾有片刻的动摇。
达西在倾诉深情蜜意的爱情以外,也把其他感想和盘托出。他觉得她出身低微,自己锺情于她,是迁就了她,家庭方面的种种障碍,往往使得他的见解和他的心愿不能相容并存。
这些说话在伊丽莎白听来是那么傲慢无礼,霎那间引起了她的怨恨和愤怒。
伊丽莎白断然拒绝:
遇到别人的求爱,理应产生感激之心,可惜我没有这种感觉。我从来不稀罕你的抬举,何况你抬举我也是十分勉强。
达西问,为什么我会遭受到这样无礼的拒绝?
伊丽莎白反问道:
“为什么你明明白白存心要触犯我,侮辱我,嘴上却偏偏要说什么为了喜欢我,竟违背了你自己的意志,违背了你自己的理性,甚至违背了你自己的性格?”
伊丽莎白的态度决绝狠辣:
“我很早就厌恶你,对你有了成见。从认识你的那一刹那起,你的举止行动,就使我觉得你十足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看不起别人,我对你不满的原因就在这里,以后又有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使我对你深恶痛绝。像你这样一个人,哪怕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愿意嫁给你。”
达西礼貌地辞谢,走了。(傲慢与偏见,第三十四章,引文出自王科一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9,以下同)
为什么伊丽莎白说达西的求婚是“触犯”和“侮辱”呢?
小说开始,女人们议论达西,都说他骄傲,伊丽莎白表态说:
“要是他没有触犯我的骄傲,我也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P21)
对“触犯”的“不原谅”,和高调宣示“我的骄傲”,可以作为解读伊丽莎白性格和气概之争的钥匙。
这部小说的中心词是“骄傲”,骄傲遂产生偏见。將“我的骄傲”和“他的骄傲”对举,表示伊丽莎白的天性是,遇到他人的骄傲触犯及她,她必展示自己的骄傲,以示气概之争。但读者须用心,两者的骄傲是不同的。
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情有可原:
a,在第一次聚会時,达西远远地看了一眼坐在舞场似乎被冷落的伊丽莎白,冷冷地议论过她:
“她还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到能够打动我的心,眼前我可没有兴趣去抬举那些受别人冷眼看待的小姐。”(P12)
说她不够漂亮,受人冷落,对她来说,就是“触犯”了“她的骄傲”。虽然之后达西再也没有轻视过她并且不断向她释出善意和寛容,但伊丽莎白自第一印象之后,一直抱着反感和找茬心理与达西相处,记仇的气概之争,使她完全没有体会到达西渐入佳境地表现的深情柔意。
旧恨未消。現在说不管她的家庭有多少缺陷,也那样爱她想要和她结婚,这让伊丽莎白怀疑达西在玩弄她的感情。
伊丽莎白回敬“抬举”一词,就是对达西轻视言辞的照应,亦表示了怀疑的态度。
b,在伊丽莎白看来,求婚的人怎么能够不讨好对方反而直接数落她的家庭缺陷,这坐实了达西傲慢无礼的性格。
这说明不同阶级层次和不同思想性格的人之間之沟通壁垒。
家庭的缺陷就是伊丽莎白最虚弱的软肋,是她需要虚荣心支撑的空白。
这段情节表现出:伊丽莎白并非是理性主导和头脑清晰的女子;当一个人受过别人轻视、或者别人在讨好你的同时亦坦率指出你的缺陷时,绝大多数人顷刻间都会失去理智和冷静,陷入气概之争的陷阱。
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同义词强调她当时的情绪状态:
她的厌恶之心根深蒂固…引起了她的怨恨…化成了愤怒…更加激怒…我还有别的气恼…对你怀着恶感…气得非同小可…再也平息不了她的气愤…很早就厌恶你…愈来愈忿怒…对你深恶痛绝…
被逆反心理驾驭了的伊丽莎白:
1,记仇的反击心理控制了全部意志和理智;
2,低下的地位激起愤世嫉俗的情绪,常常活在争强好胜的气概之中。(P218)
这是全书最有趣的“生气勃勃”的反讽:
伊丽莎白是所有年轻女子中最没有結婚欲望的唯一人物,故其最清醒冷静、潇洒独立、嬉笑怒骂、无拘无束;但其中融合着她的逆反心理,气概的心性经常主导了她的心理状态。
无论她自诩多么有自知之明和优越理性,但竟被愤怒厌恨的情绪控制了。假如她真是理性和清醒的,应该产生好奇的探究心:既然他之前看不起我,为什么現在要向自己示爱呢?既然他对她的家庭有深刻的不满,为什么还要求婚呢?
这很值得探究。伊丽莎白就是我們每一个人,我們无论多么聪明有理智,都会无意外地被情绪带到气概之争的云霄。
何为“气概之争”呢?
霍布斯指出:
“每个人都会认为朋辈也应该像自己一样评估自己。不管什么事情,一旦感觉到有被轻视或低估的征候,就会去危害轻视自己的人,并让其他的人警惕,想借此让他们对自己评价更高。”
人的本性中,有三个战斗的主要原因:竞争;不信任;荣誉。(1)
这就是“要求获得承认的欲望”。希望被承认为一个同等的人,同类的人,有尊严的人,和一个有价值的人。
在千万年进化过程中,荣誉的欲望深刻地积淀在原型基因里。
柏拉图在《理想国》最早提出“气魄”,相当于“自尊”。气魄就像人天生具备的正义感,人们都相信自己有价值,如果别人认为我的见识荒谬,精神卑鄙,我会非常生气。
黑格尔认为,愿冒生命危险,从事追求纯粹声名之战乃人的最基本特色。
即使一个底层的人物,(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 吕嘉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虚荣 气概之争 傲慢与偏见 心魔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最新来稿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991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