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用新闻手法做学问

——关于领导学研究影响力的突破与创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20 次 更新时间:2018-01-25 15:41

进入专题: 领导学  

晨曦  


如果把1983年第一本学术著作《领导科学基础》面世作为标志的话,中国领导学诞生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30多年来,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中国领导学虽然在基本框架、学科体系上快速成型,但理论范畴、学术范式、研究规范上至今却多存争议没有定论,理论创新艰难爬坡缺乏建树,被学者们形容进入“高原期”。


其实这是所有边缘学科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不仅仅为领导学所独有。我认为中国领导学的最大短板在于,从政治和社会意义上看,“领导”本是我们国家最为抢眼的热词,按说这方面我们有条件也有可能引人注目,但三十多年来,领导学研究除了在圈内吆喝,外人基本不知,社会影响很弱。尤其是作为应用学科,中国领导学至今没有把案例分析纳入体系范畴之中,这如同学医的不学临床,缺乏大量案例作参照,无疑是领导学的先天不足。


这才是中国领导学的硬伤,也是最大缺憾。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来自四点:一是研究领域有偏差,多年来,不少研究者把精力放在一些“宏达叙事”的说明上,不太重视与实践关联密切的问题研究。二是研究方法有局限,由于学界更注重研究规范与概念表达这些技术性的东西,忽视了领导学由于综合性、社会性的特点,可以在方法上借助更多式样出彩出新的可能。三是研究队伍有短板。中国领导学研究人员里,早期有不少来自党政机关,其中不乏官员,他们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践感受,因而出来的成果接地气也耐看。这些年许多研究型干部日渐退出,新成员进入不多,研究骨干基本以高校、党校和相关机构人员为主,由于大家习惯象牙塔里做学问,加之远离官场缺乏直接感受,因而一些成果看似立论高远,但细致琢磨却似雾里看花比较模糊。四是表达阵地过于单一,研究成果基本依赖传统媒介传播,速度慢且范围窄,制约了影响力的形成。


本人是我国较早从事领导学研究并坚持至今的行政干部,从198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算起,至今已满30年。中国领导学研究的上述硬伤我有观察也有感受,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十余年来,我把一些新闻理念和方法移入理论研究中,有一些案例引起了预期反应,为扩大领导学研究的社会影响做了一些尝试。下面从四个方面分述:


一、选题上多用新闻眼光捕捉问题 以领导特质研究为例


领导特质是领导者和领导集体在心理、行为、方式、作风等方面所特有,并且表现显著而又稳定的性质或品质。领导特质研究上,本人曾以高层领导集体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观察点,写过一组研究性文章,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关于新任领导集体工作变化研究。2002年11月,十六大选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新世纪初上任的这届领导班子,其工作方式有什么特点、与以前相比有哪些不同的东西,这些不仅令世界瞩目,也让国内干部群众非常关注。定下这个研究课题后,经过几个月观察,我总结出四个看似不大却首次出现的行为,很能体现新一届领导集体工作上的变化特征。这四个首次是:2002年12月,首次出行考察,总书记前往西柏坡,“两个务必”含义深;2003年3月,首次研究宣传,政治局出台新措施,“三个贴进”顺民心;2003年5月,首次出国访问,领导人取消送迎制,礼宾改革显新政;2003年7月,首次夏季办公,“五大家”改变老习惯,于细微处见精神。四个首次反映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工作行为上低调、务实、开明的新特征,切入点看似很小,可引起的社会反响决不亚于“大事情”,在效果上完全达到了以小见大抓根本的目的,2003年10月,我以《小节显新政:新一届领导集体工作行为的变化与特征》为题,把上述观察思考撰写成文发表在《领导科学》上,不仅赢得社会对新一届领导集体工作新变化的赞同和好评,还引发人们对以前新闻宣传远离群众,对官场礼仪层出不穷等问题的反思。


《我国报刊治理领导方略分析》,则是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了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从报刊发行过滥、群众不堪重负的问题入手,在全国范围开展力度空前的治理工作的总结。报刊摊派发行此前社会多有微词、多次整治但收效甚微,2003年7月,中央“两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同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根据“两办”通知精神,进一步制定出实施细则,至此,全国一千多种报刊被纳入治理范围。我对新中国力度最大的这次报刊治理,从领导工作角度总结出四句话:治散治滥控制总量,在领导目标上减负为先;党委挂帅政府参与,在领导力量上多方联动;无情关并有情操作,在领导方法上刚柔相济;分层实施稳步推进,在领导措施上周密有力。2004年3月,文章发表以后同样获得社会肯定。


二是关于温家宝领导特征研究。在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温家宝同志是谙熟中国传统文化,言行举止风格鲜明的一个人,他的儒雅、谦和、亲民等等,无不对人产生强烈的吸引作用。这种非权力性影响力在领导特质中极具光彩,值得研究。2003年至2008年间,我在温家宝的公开活动中广泛搜集资料,通过分类汇集,从亲民作风、语言特色、外交风采、领导特征、情感表达等方面分别撰写了多篇文章。在此基础上,我把这些特质归入“魅力领导”范畴,提出了现代领导者如何有爱好、懂情趣、讲究行为举止,注重用非权力性影响力影响和感染下属,进而改善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效能,引领领导新风尚的问题。


这一组文章开创了把高层领导与众不同的特质纳入研究对象的先例。由于选题新颖、事例充足、分析有理、时代感强,文章不是被刊物作为头条或特稿,就是列入封面文章推出。文章发表后收到要求编入各类丛书的信件不下20封,推动了领导素质研究成为新世纪初引人关注、成果较多的一个亮点。


二、传播上巧用新闻平台制造热点 以领导行为研究为例


过去发布信息或成果表达都是依赖纸质媒体,这些年现代传媒的发展,使平台选择不仅更多,而且更便捷,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在领导行为研究上,利用互联网形成热点,利用互联网引导研究,这是本人近十年采用的一种主要做法。


“华南虎事件二次聚焦”是这方面的首次尝试。2007年10月初,陕西省镇坪县城关镇文彩村农民周正龙,自称用相机拍下了野生华南虎的存在,消息经陕西省林业厅发布后迅速引起全国关注与质疑。质疑焦点一直围绕照片是否有假,陕西林业厅以官方身份公开力挺周正龙是否妥当展开。事情辩论持续一年,后来的结局人所共知,在舆论的不懈追问下,周正龙终于承认造假,2008年11月被陕西省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缓刑),此前,13个不同级别的官员或免职或受到不同处分。


我当初是从一般新闻角度去关注华南虎事件的,后来随着质疑的深入,尤其是省县有关领导数次发表不当言论混淆视听,我感到这里面反映出的问题值得研究,就是从这时,我开始更多从领导角度去看待和思考这个问题。2009年5月初,发现陕西林业厅网站刊登有被免职官员继续以领导身份参与某活动的报道后,我立刻在网络发出《华南虎事件问题官员疑似复出》的消息,很快被众多媒体转载引发全国关注,紧接着,我在光明网发表《问题官员的新“官场现形记”应该治理》一文,引出问题官员复出如何讲程序透明的问题,文章再获广泛转载,“华南虎事件”二次聚焦由此形成。借此契机,我又撰写发表《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这篇理论文章,通过举一反三,引发更多学者从更大视野上去探讨,使行政问责成为当时领导学中的一个研究热题。


高官行为聚焦是利用互联网形成热点的又一实例。有两个典型事例:一个是发生在2008年的一条新闻。这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撤销了一位正部级领导的中央委员职务,确认了中央政治局当年9月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由于当时所有报道中没有这位领导因何遭受处分的介绍,为了让大众了解这方面情况,消除社会猜疑,我连夜从数个渠道搜集信息,形成《XXX的两面人生》一文,次日在国内一家著名学术思想网发表后,当日就被南方一家报业网一字不落地全文转载出来,接着另一网站把标题做了更换后,内容同样是全文照搬,随后就是全国数十家媒体相继转载,“XXX的两面人生”迅速成为当时那几天众多媒体追踪的一个热点新闻。


再一个是发生在另一位正部级领导身上的“诗歌门”。2009年7月上旬某天,我偶然在中国青年报上读到《心在哪里安放》这首诗歌,作者署名引起了我的注意,当即查阅相关资料赫然发现,他竟是我国煤炭大省的省长!一位高官用这种方式表达个人的政治抱负和去职心情,而且媒体能公开发表,这无论如何是一种社会进步。于是我很快配发一篇短评,与诗作一起发在光明博客及一家网络媒体上。没有想到的是,一家国家级新闻网很快就转发了我的短评,并引起后续广泛转载等连锁反应,其中,某省一位青年作者还为该诗专门制作了配乐朗诵,被一家著名门户网放在醒目位置,点击超百万,该省一位政协委员还为此撰写了《心在这里安放,答XXX》在网络形成呼应。这样,“XXX写诗抒怀”很快成为了新闻热题。


“表哥”杨达才落马是现代传媒发挥作用的直接例证。2012年8月26日,陕西省包茂高速安塞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张新闻图片拍摄到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的杨达才面带微笑出现在事故现场,引发网友愤怒声讨,随后这位“微笑局长”在不同场合佩戴多块名牌手表的图片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8月30日,陕西省纪委对外称已对杨达才进行调查,如确有违纪或腐败问题,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后来经进一步调查审理,杨达才确实存在严重的违纪违法问题,于2013年9月被依法判刑14年。在这个过程中,外人不知的是,媒体广泛引用的线索中,有两条就是来自本人微博,这直接加速了杨达才落马的进程。


借用现代传媒形成热点的目的,不是满足于新闻曝光,而是为了通过对案件的关注,引发人们对领导行为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比如官员如何加强作风建设问题、官员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基本权利问题、官员能上能下问题等等,通过检索可以看到,这三个案例过后,都有一批较为集中的研究成果出现。


三、研判上会用新闻方法多管齐下 以用人问题研究为例


聚焦是做新闻最常见的表现方法,研判聚焦“多管齐下”,是说在对问题的切入方法上,要注意调动多种表现手段,从不同角度准确定位。中央抓用人整治之前那些年,用人问题社会一直多有争议,“争议”表明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引起社会对这类问题的关注,为深入讨论奠定基础,必须多管齐下形成聚焦态势。我尝试的基本做法是:先从新闻角度切入,再从评论理论深入。


新闻曝光评论跟进是聚焦手段。学历至上是新世纪我国用人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某市2002年安排近60名博士进入县处级领导岗位后就有学者调查,发现“90%的从政博士认为难以完全融入部门领域,遭遇了‘排异’反应”,可后来全国不少省份却竞相仿效,2006年6月,我为此在光明网发表《博士越位做官违规》的文章,直接指出这种做法的制度弊端,为引导舆论怎样看待这类问题起到了一定帮助作用。唯年轻化与学历至上有联系,十年来这类案例不胜枚举,要为社会重视关注,更需使用新闻加评论这种“轻武器”。比如对某省一位年轻干部大学毕业后,在不满六年期间三次提拔三次违反条例规定的情况,我采用这种方法发表的文章获全国多家媒体转载评论;对“23岁副局长”现象的讨论,我则直接选择在网络社区参与,一天就吸引读者4万人。另一次对用人不公问题做报道,我把数个案例综合起来有叙有评,在某网一个星期显示的阅读量,竟然接近63万人!


理论分析提出建议是聚焦目的。如果聚焦只停留在制造舆论上,是达不到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目的的,这里,理论分析乃至提出意见建议至关重要。还是以用人问题为例,十年来我在撰写大量时政评论的基础上,还同时撰写发表了不少理论分析文章,如《我国用人上的年龄歧视当警惕》、《我国干部选用的制度缺失在哪里》、《我国干部选用的“三不”弊端及其矫正》等等,在此基础上,大胆提出工作改进意见,2013年6月全国组工会议做出的一系列工作改进中,就有本人提出的改变学历至上和用人年龄层层递减、修订用人条例等建议。还有,2014年我提出对用人工作进行专项治理的建议也得到高层肯定,这年7月中南海某部门曾直接打电话给我,高度赞扬这项建议的合理性,2015年6月,光明网还以加编者按这种少有形式,刊发了我对这件事情的纪实回忆,获全国总多媒体竞相转载,其中,人民网不仅全文转载,还加发了其它媒体对此事发表的热情评论。


可见,聚焦上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比只采用一种形式研究问题影响力更大、效果更好。这里面,前者是手段或方法,后者是效果或目的。总结我国当今对用人工作的改进,可以发现没有一个不是紧贴案例,通过舆论呼吁—理论跟进—意见完善综合发力去实现的。这种做法与一些只注意探讨学理意义的方式方法相比,无疑更有针对性,更有“战斗力”。


四、效果上善用新闻理念甄别整合 以实践感受为例


领导学研究必须紧盯领导实践,一刻也不能脱离现实问题,这是它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最大不同。这些年的研究实践使我深切体会到,树立和养成“四种意识”,对于推动领导科学研究影响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新闻意识。注重观察善于发现,像捕捉新闻线索那样去捕捉领导活动中带有倾向与规律性的问题,这是领导学研究出成果的重要前提。显然,出成果的技巧之一就是敢于把学问当成新闻做,在形成一定关注点的基础上,努力探究本质问题。这样,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现实针对性会很强,社会影响力也就应运而生。


2.整合意识。边缘学科至少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有密切联系,领导科学就是如此。因此这里的“整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研究方法不要自我束缚,而是合理借用其它学科的概念和方法为我所用;二是表现手段不要“单打一”,而是新闻、评论、理论多套路齐头并进形成合力。本人在多年用人问题的研究上,对介入案例无一不是采用我称之为“杂糅”的这种方法。实践证明,杂糅的传播性更强,影响力更大,效果更好。


3.甄别意识。领导问题纷繁复杂,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政策法规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甄别意识,有正确辨认的眼光,哪些能够曝光、哪些可以上网、哪些适合宣传、哪些应该深挖,一定要理性判断,谨慎选择。这里有一个可以用来说明的典型例证是,江苏省前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从2007年10月进入舆论视线,到2014年被中纪委宣布违纪违法,我用了七年时间跟踪了解,七年中为他共计写过9篇文章,从不同侧面披露他领导轨迹中的一些弊病,最后2015年4月发表在《领导科学论坛》上的《李连玉的“七年之痒”》一文,全面总结了他“七年之痒不医成疾”的为官轨迹,七年跟踪不断甄别,最后从领导学角度总结出“从问题官员升迁看当今用人之弊”这样一个社会性问题。


4.传播意识。这里的“传播”,特指有关领导研究的各类文章,不能局限于只在传统纸质媒体上刊发,而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去扩大传播渠道。目前我国专门刊发领导科学的正式期刊,只有河南省《领导科学》、湖北省《领导科学论坛》、上海市《现代领导》等几家,由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主办的理论月刊《中国领导科学》,2014年4月才创刊,影响力还很弱,全国其它设置有领导科学栏目的综合性期刊也不多。专业阵地少直接导致我国领导科学成果数量少、传播速度慢、社会影响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充分利用网络、微信、手机等现代工具作传播平台,领导科学的成果影响只会更加弱小。何况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如何与互联网充分融合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以研究领导行为为己任的领导科学,没有理由落后于时代,没有理由不积极利用互联网去加速传播、扩大影响、展示自我。


    进入专题: 领导学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实务新闻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806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