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52年10月生于台湾宜兰县,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71),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78),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82)。1986—1987年,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博士后。1987—1993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兼任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1994—2008年,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2005—2012年,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2008—2012年,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2012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2013-2022年,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2015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荣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荣获美英加法比和香港、澳门等地10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新结构经济学。代表作品有《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战胜命运:跨越贫困陷阱,创造经济奇迹》《超越发展援助:在一个多极世界中重构发展合作新理念》《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解读中国经济》《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等。
林毅夫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52年10月生于台湾宜兰县,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71),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78),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82)。1986—1987年,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博士后。1987—1993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兼任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1994—2008年,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2005—2012年,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2008—2012年,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2012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2013-2022年,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2015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荣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荣获美英加法比和香港、澳门等地10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新结构经济学。代表作品有《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战胜命运:跨越贫困陷阱,创造经济奇迹》《超越发展援助:在一个多极世界中重构发展合作新理念》《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解读中国经济》《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等。
论文
- 新冠肺炎疫情与中美摩擦双重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 以理论创新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 新发展格局是必然和共赢的战略选择
- 如何做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
- 胡雅淇 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振兴与金融支持:一个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 林毅夫 付才辉: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内涵与首要任务——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阐释
- 林毅夫 付才辉: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新发展格局与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 中国如何避免转型崩溃?
- 中国经济的重大新挑战与应对
- 关于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 林毅夫 张军:中国是如何通过国际大循环实现经济追赶的
- 林毅夫 付才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结构经济学分析建议报告
- 新结构经济学“药方”
- 新结构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的结构革命
- 中国的新时代与中美贸易争端
-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的影响
- 新时代中国新发展理念解读
- 新结构经济学、自生能力与新的理论见解
- 政府有为是市场有效的前提
- 照搬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是行不通的
- 中国转型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
- 为什么我们预测的正确?
- 中国学术界不能只引进
- 林毅夫 陈斌开: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
- 2020年有望成为高收入国家
- 新结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反思与重构(学科走向)
- 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发展之路
- 诊脉全球经济失衡
- 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
- 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
- 蔡昉 林毅夫 李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 林毅夫 龚强:发展战略与经济制度选择
- 徐朝阳 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
- 论政府干预的制度结构
- “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
- 林毅夫 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 林毅夫 余淼杰:我国价格剪刀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与计量实证*
- 林毅夫 刘明兴: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
-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 林毅夫 蔡昉 李周:国有企业产生的逻辑
- 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
-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
时评
- 中国式现代化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启示
- 林毅夫 王燕:“耐心资本”,新时代赋新意
- 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五大理念
-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性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 保持发展定力,实现逆势增长
- 激励企业实现绿色工业化
-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的三点建议
- 利用比较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 发展中国家可以向崛起的中国学什么
- 经济学家别辜负中国这个研究富矿[1]
- 为迎接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而做好准备
- 建构中国自主的发展经济学知识体系
- 激发潜在优势 实现高质量发展
- 新结构经济学新见解例说
- 比较经济系统的现状与未来: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 中国在过去40年间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之路
- 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工作的一条底线
- 中国经济增速新目标、增长法宝与共同富裕
- 2022年新开局 中国经济的未来与挑战
-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全球后疫情时代的工业化未来
- 快速发展仍是中国未来30年关键中的关键
- 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战胜命运与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
- “中国崩溃论”为何挥之不去?
- 林毅夫 付才辉: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中国第四极
- 为人民服务——中国政府的决策动机研究
- 本体与常无:有关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
- 中国经济有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两大优势
-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具有两大优势
- 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 中国医疗体系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探索
- 新形势下的全球治理体系
- “十四五”规划的三个鲜明特征
- 中国要理直气壮地支持和引领新工业革命
- 当前形势下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判断
- 从70年发展看经济学理论创新
- 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看起来逻辑清晰,用起来却屡屡失败
- 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经验与挑战
- 中国改革开放给非洲带来三大机遇
- 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如此迅速,还是有人很悲观?
- 发展经济学的反思与重构
- 林毅夫 刘培林:以高质量发展迈向高收入国家
- 中国民营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中国特色扶贫道路越走越宽
- 利益集团决定了改革方向?
- 中国仍是全世界经济的原动力
- 对于张维迎教授的若干回应
- 论有为政府和有限政府——答田国强教授
- 没有产业政策 国家必然不成功
- 中国经验对新兴经济体的启示
- 跻身高收入国家中国有独特优势
- 中国经济到底会不会“左右为难”?
- 展望“一带一路”——风物长宜放眼量
- “新常态”意味什么
- 雾霾并非完全因经济发展过快
- 发达国家都在推但推不动的改革是什么?
- 新常态下经济热点问题辨析
- 新常态下政府如何推动转型升级
- 新常态下三大经济热点问题辨析
- 认识中国经济存在三大误区
- “企业国际化”到“国际化企业”有多远
- 中国产业外移将带来全世界新工业化浪潮
- “一带一路”需要加上“一洲”
- 非洲国家是检验中国经验的最好地方
-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机会
- 六问中国的奇迹可否再续?
- 中国奇迹能否持续有待努力
- 为什么我建议增长目标下调至7%-7.5%
- 中国经济增长的合理目标
- 中国将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不会崩溃
- 邓小平的经济预测保守了
- 回到亚当·斯密
- 关于中国改革的两个“意想不到”
- 驳唱衰中国论 我是“客观派”
- 解读中国经济 明析增长潜力
- 对当前中国经济几个争议问题的辨析
-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路径
- 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下一站应转向非洲
- 中国应解决“结构性问题”
- 白沟城镇化的模式可以复制
- 从西潮到东风——以超主权货币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 金融改革要关注五个问题
-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正是理论创新的最佳时机
- 西方分析人士搞错了 中国经济正走强
- “三个自信”离不开理论创新
- 经济竞争力要重“结构性改革”
-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 “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改革
- 要走比较优势之路
- 经济转型离不开“有为政府”
- 经济发展需要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
- 到底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 基础设施投资如何超越凯恩斯
- 林毅夫 王燕:呼吁全球结构转型基金
-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 我为什么不支持资本账户开放
- 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是投资
- 探寻中国经济背后的逻辑
- 中国舍弃投资转为消费将陷入危机
- 实现“中国梦”的机遇和挑战
- 林毅夫 周其仁等:制度与变革——破局中国城镇化
- 市场经济改革不到位是腐败根源
- 中国经济能走好自己的路
- 中国需要“釜底抽薪”的改革
- 林氏药方保中国8%经济增长
- 如何才能做到“收入翻番”
- 我国收入分配逐渐恶化
- 中国可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 中国经济将在第四季度回升
- 林毅夫回应争议:新结构经济学的要义
- 林毅夫 王研:期待制造业“领头龙”效应
- 世界需要发展经济学3.0
- 中国增长的未来
- 林毅夫 艾普瓦·桑吉:灾难经济学
- 解密中国经济
- 我们做好迎接多极世界经济的准备了吗
- 农业产业化与“山东经验”
- 我国2006年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建议
- 关于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 启动存量需求,治理通货紧缩
- 应对金融危机:短期与中长期结合的思考
-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全球化
- 谁来挽救全球化
- “中国奇迹”的经济学解释
- 金融危机的第二轮效应
-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分析
- 全球金融危机正转为实体经济危机
- 奥运后中国经济不会萧条
- 中国独特的新经济现象
- 发展与转型的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
- 收入差距扩大主要症结在于改革不到位
- 以初次分配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 和谐发展釜底抽薪之策
- 机遇大于挑战,崛起不是梦
- 解读中国经济,没有任何现成模式
- 关于我国扶贫政策的几点建议
- 中华民族复兴与华商的未来
- 抑制过热是为了防止过冷
- 贫困、增长与平等:中国的经验和挑战
- 入世与中国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
- 林毅夫 刘培林:遵循比较优势战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
- 中国还没达到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 解决农村贫困新战略
随笔
演讲
- 北大人要“以天下为己任”
- 如何理解和应对“贸易碎片化”
- 中国经济的压力、潜力与定力
- 从西潮到东风
- 理清增长的逻辑,用好后发优势,保持开放创新
- 勇于创新,争当时代的引领者
- 新结构经济学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
- “因势利导”与“反弹琵琶”并用,发挥成渝优势
-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
- 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与新结构经济学的自主理论创新
- 如何理解新结构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结构革命
- 回望中国民企发展40年
-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何来
-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 抓住确定的大陆经济发展的机遇乘风破浪前行
-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 公共债务与国家发展: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战略
- 不要低估中国经济的潜力
-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世界意义——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 共同富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 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学逻辑与世界意义
- 从新结构经济学理解共同富裕
- 中国经济学家要知道,时代机遇是什么
- 经济学家的时代机遇和授人以渔的经济学教与学之道
- 教育的未来:一个南方国家的视角
- 新结构经济学的结构革命对现代经济学的意义
- 中国经济的新挑战与应对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机遇
- 中国何时能成为高收入国家?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
- 现代经济学的引进与自主创新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结构经济学自主理论创
- 中国经济的世界意义与世界表述
- 精英要以民富国强为己任,并深知思路决定出路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结构经济学
- 中国经济的前景与关键改革
- 正确看待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经济学家世纪的到来
- 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新挑战与应对
- 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 双循环的深意与落实中的关键点
- 21世纪,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在中国
-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 造成贫富差距,不是因为全球化
- 经济结构转型与“十四五”期间各地的高质量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 “倒弹琵琶” 充分发挥成渝比较优势
- 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 中国经济与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 从我国70年来的发展谈现代经济学理论自主创新的必要和方向
- 银行结构和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 世界经济新动向
-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与新结构经济学
- 林毅夫教授在北京大学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 发展与转型的目标、战略与绩效: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反思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
- 新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和现代经济学的反思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为什么能成功?
- 新结构经济学及其在产业政策中的应用
- 新时代金融如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 民族复兴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大的梦想也是最大的机会
- 新时代中国经济的不变与变
-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的复兴
- 迎接中国经济学家世纪的到来
-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北大建校120年:反思与前瞻
- 中国的担当——新结构经济学分享
- 中国经济学家正坐在理论创新的金矿上
- 从“资源诅咒”到“资源祝福”
- 林毅夫 张维迎:产业政策大辩论
- 中国施行的是超越凯恩斯主义的积极财政政策
- 追求GDP没有错,解决当下中国一系列问题都需稳增长
- 新结构经济学
- 供给侧改革不应照搬西方理论
- 寻梦要与祖国同行
- 中国经济奇迹有没有一般意义?
-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 欧美新常态等于低增长高失业率 中国不同
-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保持中高速增长
- 中国涨工资有利于世界发展
- 解读“新常态”
- 中国的腐败、收入不均和环境问题
- 转战非洲——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最后一站?
- 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判断
- 城市发展如何避免底特律情形
- 中国经济改革经验与反思
- 新结构经济学
- 单靠消费拉动增长是自掘坟墓
- 经济学将东移
- 超越凯恩斯主义与“新新常态”
- 应按比较优势发展经济
- 面对全球危机,中国应有自己的研判
- 为什么必须反思发展经济学
- 超越凯恩斯主义
- 西天取经和中国经济学的机遇与挑战
- 经济全球化与中俄经贸合作
- 商务环境建设与宏观经济发展
- 城市化、服务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
- 超越传统凯恩斯主义
-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 金融危机与发展中国家
- 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 金融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演讲简报
- 2008年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大国际MBA毕业典礼上讲话
- 中国经济学:机遇和挑战
- 中国经济学家面临千载难逢的机会
- 后发国家究竟是有优势还是劣势
- 网络时代与经济学科研究
- 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
- 信息产业与中国经济发展
- 林毅夫在首届中国竞争力论坛上演讲全文
- 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
访谈
- 如何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
- 理论的可靠性是化解经济挑战的关键力量
- 中国经验有助于世界消除贫困
- 林毅夫对话赫克曼:只有将不平等问题归咎于中国,美国人才会好受一些
- 现在是学习经济学的大好时代
- 我来大陆这40年
- 今年,我个人觉得会比较好
- 波兰借鉴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 效果非常好
- 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在哪?
- 中国经济学家非得到“西天”取经吗?
- 我是实事求是的客观派
- 对话中国的后发优势还很大
- 我从来没有反对过改革
- 凤凰卫视专访林毅夫
- “既要有效市场,又要有为政府”
- 林毅夫在2014博鳌亚洲论坛谈及台湾反服贸运动(文字实录)
- 探索世界经济全面复兴之路
- 中国发展模式及其理论体系构建
- 应把双轨制一律消除掉
- 四万亿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 国家有必要对资本进行管制
- 增强道路自信 把握经济转型机遇期
- 消费是目标不是手段
- 以“新马歇尔计划”带动全球经济复兴
- 重构经济学
- 林毅夫谈世界银行工作与经济危机
- “抄底”华尔街,中国没有优势
- 改善商务环境具有战略和现实双重意义
- 中国经济学何处去
- 建设中国新农村
- 中国经济已现通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