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国产业外移将带来全世界新工业化浪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77 次 更新时间:2015-01-26 21:51

进入专题: 产业外移   新工业化  

林毅夫 (进入专栏)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进步,“这与60年代日本和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型情况相似”,其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国家抓住了此次机遇,就有可能像过去30年间的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昨日在世界经济论坛指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进步,“这与60年代日本和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型情况相似”,其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国家抓住了此次机遇,就有可能像过去30年间的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发展。

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林毅夫强调,人才储备不足是最大障碍,此外,到海外投资一定要了解当地的文化、政治环境、法律环境,还有语言问题。林毅夫也建议利用国际间的投资担保组织为企业化解风险。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有利于世界

中国对外投资传统上有三种类型,一是获取资源,因为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并且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二是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国是有竞争优势的,而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基础设施。三是在当地市场投资,过去这三种经济活动是互利共盈的。

未来有两种新的对外投资越来越重要。一是到发达国家获取技术,因为中国要继续发展,一定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但在不少行业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通过到海外并购的方式或者用购买专利的方式把技术引进来,是有助于加快中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我们都知道,发达国家从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以后,经济上普遍比较疲软,也欢迎外国的直接投资。

除此之外,我还想强调一点,由于中国国内工资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像60年代日本的情况——因为工资上涨而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太市场,帮助亚洲市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80年代的时候,亚洲市场面临工资上涨,又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促使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内成为世界工厂。

目前的中国,与亚洲四小龙在80年代的情形相似,因为国内工资快速上涨,很多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正在转移。我要强调一下,这是一个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创造就业,增加出口,创造外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敞口经济期。从这点来讲,跟日本60年代,亚洲四小龙80年代的态势是一样的,但是有一个量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在60年代的时候,日本整个制造业雇佣的人数是970万人,80年代的时候,韩国整个制造业雇佣的人数是230万,这一次中国整个制造业雇佣的人数,按照去年第三次工业经济普查[微博]所公布的数字是1.24亿人,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时候,可能会带来新的全世界工业化浪潮,这是有利于世界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的,当然也有利于中国的发展,都是互利双赢的。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人才准备严重不足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三大外资提供者,将来可能还会更大。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讲,最大的挑战是心理准备严重不足,人才准备严重不足,因为在五年前,十年前中国讨论的可能还是怎么吸引外资,现在中国突然变成了到海外投资,有些企业不走到海外去根本就没办法面对工资上涨、定单流失的挑战。

拿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讲,我最近到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主要的生产地,像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去看,你可以看到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当中,80年左右代转移到中国大陆的那些港资、台资企业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大陆企业也发现工人难雇,利润不断消失,也想到海外去,但是不敢去,因为这个转变来得太快了。非洲有54个国家,每个国家的状况都不太一样,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企业过去实际上是在国内接定单,现在要把工厂转移到海外去,这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中国企业要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和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可是中国企业的人才储备不足,这是到海外投资的一个最大障碍。

无论怎么样,到海外投资生产经营一定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了解当地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还有语言问题。由于我们来得太快,大部分的企业还没做好准备。

中国产业转移将带来全世界发展机遇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是一个经济活动,是按照经济合理性来进行的,所以,我想对于投资接受国是有益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中国企业到非洲或者拉丁美洲国家去投资,当然有不少是在资源领域,但它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按照市场价格的。所以,这些资源富国接受企业的投资,对本国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比如过去这十年,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当中有七个在非洲,其中有很多是资源密集型国家,它为什么会发展得那么快?跟中国在非洲的资源投资是有关的,给它带来外汇,给它带来资金。

第二个是基础设施,我们知道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基础设施,没有基础设施交易成本就很高,由于交易成本太高,比较优势发挥不出来。中国不论是到拉丁美洲、南亚还是非洲做基础设施投资,这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但也能够给当地带来好处。中国企业进入到当地市场,会创造就业,提供好产品,高新技术,这对当地的产业升级是有好处的。

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情形普遍比较疲软,由于所属国经济发展不好,很多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濒临破产,在这种状况下,中国企业收购、兼并,对这些企业是有好处的。

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我想强调一下,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为止的250多年历史当中,除了少数几个石油资源大国外,人类社会从中等收入进入高等收入,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都是经历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便创造大量就业这样一个时期的,因为这样才能够把劳动力从农业人口变成现代制造业人口,从而建立比较优势,竞争优势,逐渐爬上产业结构升级的台阶,这是所有成功国家的惯例。

现在中国有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产业升级,这部分产业就会转移出去,这就会促使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入到一个可持续快速发展期,抓住这个机遇,很多发展中国家就会像中国过去三十年那样快速的发展。所以,中国在对外投资上面最大的贡献,就是按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开创一个全世界国家都共同快速发展的机遇。

利用国际担保机构分担风险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如果没有经济合理性的投资肯定是不能得到回报的,在此基础上如何控制风险呢?国际上有很多分担风险的机构,比如多边投资保险机构等等。经济合理性再加上必要的风险控制手段,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如果能给投资接受国带来更多好处的话,那么政策风险也会相对比较少一点。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进步,“这与60年代日本和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型情况相似”,其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国家抓住了此次机遇,就有可能像过去30年间的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发展。

对于所谓“腾笼换鸟”,是指加工产业里附加价值比较高的,比如品牌、渠道管理、研发可能在中国运行,而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转移出去,过去60年代的日本是这样做的,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也是这样做的,这是经济规律,有利于加工产业向服务产业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后,中国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可以刺激服务业的发展,因为收入水平提高后,跟消费有关的服务业需求自然会增长。

来源:新浪财经


 

进入 林毅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产业外移   新工业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312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