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金融改革要关注五个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92 次 更新时间:2014-03-17 20:48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林毅夫 (进入专栏)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日前表示,未来金融改革应重点关注利率市场化、债市发展、金融结构、现代技术、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等五方面问题。林毅夫在参加新华都商学院,北大商业评论和哥伦比亚大学资本与社会中心共同主办、诺峰汇承办的“第二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时做出上述表示。

林毅夫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金融领域改革是很关键的改革,金融改革怎么来改?主要关注五方面问题。

第一,利率市场化。

林毅夫表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但是在放开利率,尤其是贷款利率的时候,必须了解金融业的特性,这是一个很容易造成系统性风险的行业。

由于金融业的特性,对金融行业、实体经济当中某些主体的特性要给予高度的关心,尤其是借银行的钱买股票、投机房地产市场的。

林毅夫讲到,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先生在他的《非理性繁荣》一书中讲到,如果允许大量的资金进入股票、房地产这两个市场,就容易形成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在泡沫上升时期,如果他愿意付很高的利息,你愿意把钱贷给他的话,会加速泡沫上涨,而泡沫没有不破灭的,等到泡沫破灭的时候就是系统性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

第二,债市的发展。

“这几年,我国债市发展较快,尤其是在存款利率还未放开情况下,公司债的发展给储蓄者提供了获得较高回报的机会。但目前,在我国债市发展当中也出现了一些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林毅夫说。

地方政府的债是准公债,所以基本上是隐性担保,没有风险。这就出现,地方投资平台的债在利率和风险上都胜过公司的债,公司债的利息有时候不能像地方投资平台付的那么高,而且公司债也有风险。导致的结果是,本来发行债市,利率市场化的目的是让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经营效益比较高的民营经济去流动,但在这种扭曲状况之下,通过过去这一两年我们看到的情形是,更多的钱通过债市转向了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

林毅夫指出,在这种状况下,在金融改革的方向上必须深化。地方政府发展地方基础设施上面所需要的资金,应通过地方政府债而不是投资平台的公司债来发行。地方政府的债由地方担保,所以它的利率应该是低的,因为它风险低。和公司债务分开,公司债有风险,利率高,这样在风险和利率当中有一个平衡,不会形成像现在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不管在风险还是利率上都胜过公司债,导致资金不是往预期方向流动。

第三,金融结构。

林毅夫表示,目前,国内有关金融改革、利率放开的讨论比较多,但金融结构改革,实际上比利率放开更重要。

他说,现在70%的就业和60%的国内生产活动是由农户、微型、小型、中型企业从事。而目前这些企业从银行、股市、债市上是借不到钱的。

怎样解决他们的资金和金融服务的需求,一方面鼓励现有的大银行或中型银行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应该发展适合地区性的农户和微型、中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地区性的中小银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下一步在发展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时候,只要他的投资者是合格的,在资金上、在信誉上合格的民营企业都可以来开地区性的中小银行,这个要真能落实的话,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农户和微型、小型、中型企业的贷款需求。

第四,现代的技术。

现代的技术就是互联网。因为金融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资金使用者和资金拥有者信息不对称,以及时间不对称,给的是现金,你给的是承诺,一年后还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增加信息的拥有度,减少贷款的风险。网上拥有大量企业和个人信息,因此就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众筹和众贷变成可能。基于这样的发展,对现有银行和现有的金融机构会产生竞争作用。

基于互联网为基础的金融我们还是应该大胆地尝试,在避免可能出现风险的同时也应该创造一个合理的政策环境,让它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五,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金融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但在目前经济活动中还有很多有用的信息,包括银行所拥有的客户信息,税务部门、民政部门拥有的信息。如果能把这些信息集中起来,提供给银行和金融机构做参考的话,那么在贷款各方面,在融资各方面就可以把好的贷款者和坏的贷款者区分开。 (经济参考报)


进入 林毅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308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