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国奇迹”的经济学解释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64 次 更新时间:2010-03-14 13:16

进入专题: 中国奇迹  

林毅夫 (进入专栏)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非凡,只有用“奇迹”才能描述这一成就。30年中,2000多万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就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我想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自1979年改革以来,能取得这样非凡的成就?为什么在改革前的30年里中国没能取得类似非凡的成就?为什么其他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经济体或非社会主义经济体,无法实现类似的成就?我们能否从中国的发展和转型中归纳一些经验,供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参考以实现类似的经济发展?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自工业革命以来,任何经济的持续增长都依赖不断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中国1949年开始进入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后发国家,具有后发优势。观察中国在1979年后的增长轨迹,能看到中国是利用了后发优势,降低了创新成本,并逐步实现了目标——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社会与经济体制升级。

那问题在于,中国的这种后发优势的潜力1979年以前就存在,为什么1949年至1979年中国经济发展那么低迷?我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不知道如何利用这种潜力。因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是革命家,希望将中国迅速转变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试图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与高收入国家相似的资本密集型行业或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农业经济的禀赋是劳动力富集但资本稀缺。所以,政府想要支持发展的行业恰好违背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一个开放与竞争的市场中,这些行业不具自生能力,所以政府通过各种各样的价格扭曲手段,保护、补贴它们,这些扭曲产生了短缺,政府又利用各种行政分配手段为这类企业动员资源。通过这些手段,政府的确可以建立起优先发展的行业,但是整个经济的资源被错配且激励机制被抑制。

那么为什么其他的改革经济体、转型经济体经济表现不佳呢?在许多国家改革的初期,它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些价格扭曲是内生的,因为这些手段是为了保护优先发展行业里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并且,如果立即把这些扭曲手段取消,那么这些优先发展行业很快就会瓦解。这样无疑会加剧失业与社会不满、GDP的衰减。一些国家为了避免这些社会问题,就继续通过更加隐蔽的手段来补贴这些企业,而它们的效率也就越来越低。但中国认识到了这一点,采取了一种“双轨制”方式。一方面,中国继续给重点行业中不能自生的企业提供过渡性的保护。另一方面,中国在自己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如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里放开行业准入。因此,中国能同时实现稳定与强劲的增长。增长又逐步为中国改革那些没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创造了条件。这样中国逐步迈向了市场经济。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其他发展中国家能不能实现同样的成就?答案显而易见,每个发展中国家都有同样的机遇。中国在这方面能够提供一些经验:即一种渐进、双轨的方式。私营企业的进入与外商直接投资会带来一个动态进程,来逐步改革那些老行业。我认为它们也能够在转型过程中取得成功。我希望,这就是中国能够贡献给世界的,那就是对现代化挑战的理解,对转型与改革挑战的理解。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进入 林毅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奇迹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233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