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功:民主不可能通过转型实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76 次 更新时间:2014-03-24 00:16

进入专题: 民主  

陈功  

 

民主有可能通过转型实现吗?

最近几年,"转型"这一词汇相当流行,很多人期待民主转型能够在中国实现。什么是"转型"?学术上花哨的说法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①,当然这是学者冠冕堂皇的解释,其内在而真实的意思,其实就是社会向民主转型。

说道社会转型,就不能不提及"阿拉伯之春"。埃及是在转型,突尼斯是在转型,利比亚革命是转型,整个"阿拉伯之春"其实就是社会向民主的转型,过去所说的发生于东欧的"天鹅绒革命"也是在转型,但这些转型并不成功。突尼斯的政治动荡还未有定论,埃及现在干脆又恢复了军政府统治,而利比亚甚至连个权威的、能够实施有效治理的政府都没有……。

在西方理论当中,土耳其勉强算是一个成功转型国家,但实际土耳其直到现在也未真正完成转型。土耳其军政府下台,埃尔多安的民选政府上台之后,国内政治动荡,权力斗争激烈,街头示威不断,贪污和腐败到处皆是,就在2013年,埃尔多安在街头政治示威的压力下,一次就因贪腐问题而撤销了一半的内阁部长职务。所以,从社会实践结果来看,"转型"其实只是西方理论界的理论和概念,更是西方政治家不成功的理想实践。

在转型问题上,关键之处在于西方理论家的一个错误。他们不明白的是,民主并不能通过转型来实现。事实上,不但西方政治家不明白,就连福山也没完全搞明白这个问题。所以,他才会态度反复。法兰西斯o福山这位学术大师级的人物,先是在《信任》一书中提出了重要的信任问题,阐述了信任这个社会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作用。但此后福山又在一篇文章中发出惊人的表态,美国需要民主专政,不需要党派斗争,需要进行"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②。

有的时候,民主的期待尤其是长期的等待,会导致歇斯底里的偏执,这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有的人就会争论说,即便是"坏的民主也比好的独裁要强",这其实是典型强词夺理的文字游戏。人们追求民主,完全不是为了更加糟糕的生活,更加混乱的社会,这种噩梦般的社会完全违背了梦想的逻辑,本身就抹黑了人们的美好向往,用理性缺陷代替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西方的民主是一种有序的民主,它提供了一种有序而自觉的社会环境。但很多西方政治家和西方学者,出于各种原因在享受着真正民主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却要求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冒着混乱和丧失发展财富的危险去追求他们自己其实也不太明白的所谓"不言而喻的真理"。一旦这种意图与社会愤懑相结合,所造成的危险和混乱是可想而知的。

民主是一种强烈的秩序,是一种明显的自我约束体制和理念,民主自古就是社会秩序的理想化身。"民主"一词本是源自古希腊,它本身就是民众与治理和秩序的一体化表现。民主的实现,与能否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信奉有关,而能否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信奉,以至形成共识,关键的关键,就在于民主的一个政治发育过程。任何一个讨论"民主"却没有讨论这个政治发育过程的人,都是照本宣科、一知半解的人。因为民主的政治发育过程以致民主政体系统的最终形成,它们与民主的关系是一个整体,虽然这不容易分辨,但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真实而充分必要的政治过程。

究竟什么是民主的政治发育过程?

所谓"民主的政治发育过程",是指一个复杂的、理性的、综合的社会运动过程。这样的一个社会运动过程,甚至只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超过人性的本能才具有实际意义。在这样的政治发育过程中,首先要有一大帮具有政治理想的政治家,去组织,去宣传,民主政体的好处。他们的鼓动和宣传,最终形成了整体社会的一个教育基础,民众不但由此了解民主的益处,并且愿意让自己的利益融入这样的社会秩序当中,而不会总是期待个人利益超越社会秩序。

事实上,仅仅靠这样的一帮政治人物也是不够的,这些政治家自己的信任度都大成问题,如何赢得别人的追随和信任?通常帮助他们实现政治理想的,还需要有外部和内部的社会环境。其中最主要是宗教环境和外部社会压力。以美国为例,宗教环境是很重要的,五月花号的人都是新教的信奉者,他们为此充满理想和追求,千里迢迢从英国来到美洲大陆。外部压力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日本走向民主政体,就与强大的外部压力有关,战争以及战败的结局,让他们痛彻心扉,利益横竖都会失去,残存的理性让他们的王室和强权才会低头,放弃部分利益,让渡于民主秩序体系。

最后还有普遍的教育和学习,这是大众知识和民主意识的培养和塑造系统。一律的无知,一律的自我,只会造就盲目的跟风和暴民,不会形成理性,更不会形成秩序。民主在这种情形之下,只是冠冕堂皇的一个藉口,是一顶掩盖各种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行为的虚假皇冠。所以,民主政治的发育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这是一项需要时间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还前途未卜的系统工程。

现在也有所谓"共识社会"的说法,号称这是"第三条道路"。问题是怎么来的共识型社会?共识不是天生的,共识的形成靠什么?还是威权和法制甚至独裁,中国的文革时期也有"革命"的共识,但与民主完全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共识型社会是一种结果,代替不了民主的政治发育过程。只不过有的人,搞不清其中的关系,但又认识到民主及其秩序的到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就搞出来这么个"共识型社会"的东西来。

与我们的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相比,西方的民主,不但拥有这样的政治发育过程,拥有一大批充满理想情怀的政治家,还有宗教、法律、市场经济以及教育、外部环境的支持,这些缺一不可的民主元素,西方国家大都具备,所以民主政体才能得以稳定实现并存在。事实上,在我们的世界中,民主政体的实现是偶然的,是我们这个星球的小概率事件,大多数国家现在不可能具备实现民主的社会条件。亚洲国家、农业国家或是封建国家,这样的国家可以转型为法制国家,但不能转型为民主国家,也许远期甚至超远期有这种可能性,但至少其中的政治发育过程也需要极长、极长的时间。

那么这样的政治发育过程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呢?

对于那些急切期盼民主社会到来的人,必然要问到这个问题。如果以香港为例,大概需要50年以上的时间。如果以土耳其为例来看,也需要同样的时间。香港社会,港英政府开始的时候进行的也是总督治下的独裁统治,维护的是英国的国家利益。后来在上世纪中期发生了各种社会运动,同时香港的腐败问题也很严重,于是港英政府开始更多的咨询民意,更多的利用香港华人社会来治理香港。此后的香港逐渐的步入法制轨道,但尚未完全实现民主选举。如果从上世纪中后期开始计算的话,那么迄今已经有50余年了。

土耳其的社会革命颠覆了国王政权,但长期以来,政权的实质没有改变,解决的实际只是国王的存废问题,换上一个个军长当国王,军队在土耳其政治生活中依旧保持有国王般的影响力③。如果从埃尔多安政府开始计算,土耳其稳定的民选政府,实际仅仅开始了11年的时间,而且治下的腐败问题所导致的社会动荡还有严重化的趋势,所以算起来土耳其的民主政治发育过程恐怕也需要50年的时间。民主的政治发育过程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还有经济因素在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个民主政治发育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社会重大利益的重组,这种利益重组的完美程度,决定了民主的秩序和结果。否则,只是提供了颠覆民主化成果的基石。

值得注意的是,民主的政治发育过程并非是线性的平滑过程,这总会涉及到不同的阶段,其中有进步,有反复,甚至有重大挫败。

不同的学者对民主发育过程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阶段划分,我以为民主的发育过程,可以这样分为五个阶段④,民生、民意、民法、民权、民主。其中,民生阶段,主要就是市场经济阶段,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造成普遍富裕,市场打通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培育了民主。民意阶段,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导致财富积聚,而财富地位将会导致各种意见的表达,社会意见渠道将会形成并互动,甚至相互打通造成社会舆论声浪,这个民意阶段的实现,也是需要时间,并不容易,很容易反复。民法阶段,主要是因为各种意见的表达,均具有不同的利益角度,需要一个权威的整合,用法律来加以体现,而法律是要靠有代表性的权威来制订的,所以这个阶段是威权与法律相融合的时代。民权阶段,是在前面几个阶段顺利达成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个阶段的民众意识和权力意识已经拥有了理性基础,权力格局已经趋于稳定,宪法得到共同的尊重。最后的阶段,才是真正的民主阶段,是理性政治秩序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民主的秩序,秩序的民主。

从这样的民主政治发育过程的阶段来看,香港已经处于民法阶段,正在向民权阶段迈进。台湾则仅仅在民意阶段向民法阶段迈进。中国这边尚只是介于民生和民意阶段,至于很多号称已经"转型"的阿拉伯国家,甚至连民生阶段都尚未达成。不过,我们还应该坦然承认的是,民主终究是一个"好东西",不要以为我们现在还难以品尝的东西,就一定是"坏东西",这样去想、去思考问题,甚至还这样去解释问题,那格局和气量就太小了,格调就太低了。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是不会错的,我们应该承认,民主的确是一个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好东西",它绝对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它代表着未来的大趋势,只是它只有在我们的长期实践基础之上才能真正而有效的实现。(注释略)


    进入专题: 民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326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FT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