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荃:说《论语》聊社会(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13 次 更新时间:2009-04-30 11:01

进入专题: 论语  

葛荃 (进入专栏)  

楔子:孔子一生做了三件大事

要开说《论语》,必须先说说孔子,订正两件事。其一,孔子本质上是个教书的;其二,孔子一生做了三件大事。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我们山东老乡。曾经一度在鲁国为官,也曾经周游列国,可都不能如意,只好放弃介入体制谋个一官半职的生涯规划,转而开门办学,自谋生路。后面的这大半辈子始终就是一个教书的——孔子一生的成就正是从这“教书”二字说起。

孔子办学,在那个时代是破天荒的。此前,只有贵族教育,谓之“学在官府”。凡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学习“六艺”。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政治学知识,射、御是军事技能;书、数是文化知识。自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于洛邑,周王室势力大衰,史称“王纲解纽”,诸侯们纷纷崛起而争权夺势,天下混乱不已。旧有的政治秩序和传统受到挑战,等级身份和“官学”的权威及其对社会的约束力也被削弱。于是乎才有孔子办“私学”,开中华文化教育普及之先河。

孔子办学,有教育目标、招生范围、收费标准、教学大纲、学习方法等等,虽是草创,却也相当完备。

由孔子起始,文化从帝王的殿堂走向了社会,分布于民间。私学之勃兴,自先秦而明清,二千多年,一以贯之。其后西汉武帝初设太学、又诏令设置郡国之学,汉平帝时,郡国学校制度已经齐备,唐宋时期又有书院盛行。中国传统社会官、私学校教育的普遍与发达,实为世界各个民族之仅见。孔子作为这一文化传统的开创者,荜路蓝缕之功不可没焉。

——兴办私学,推动教育普及,是孔子平生所做的第一件大事。

孔子教书,需要有教材。那年头儿,上哪“淘换”去呢?孔子就自己整理古代文献,做成了六种,是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史学界对这件事颇有争议,不过愚考察《论语》及诸家之论,思忖再三,以为孔子确实整理过文献,“六经”应为孔子所修订。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思想巨人辈出,著述、文献极为丰富,但是绝大多数都没有能够流传下来。其间经历了两把大火。其一是秦朝的焚书坑儒。李斯出主意,秦始皇拍板儿,收缴天下图书,付之一炬,致使民间藏书殆尽。不过,当时秦朝的国家图书馆、档案馆里面还有收藏。其二是项羽火烧阿房宫。刘邦出身泗上亭长,麾下尽是草莽。萧何虽然识文断字,却也只知律法。当刘邦大军率先攻进咸阳时,萧何只将天下户口、土地账册等等收集起来,以备将来治国之需。其他文献典籍则弃而不顾。项羽虽然出身贵族,却不好(音hao,四声)读书。叔父项梁教其兵法,他“不肯竟学”,终究是个半瓶子醋。进入咸阳后,愤恨秦皇暴政,竟然纵火焚烧阿房宫,附带将宫内器物图书等等毁灭干净。刘、项二人与李斯无别,实是中华民族的罪人。说到底,终是不读书,没文化之过!

到了西汉初年,不仅“百业凋敝”,而且朝野无书。鉴于天下无书可读,汉统治者于惠帝四年“除挟书令”,诏令民间献书。这时,孔子整理典籍、修订教材的功效方才显现出来。

当时有一伏姓老者,年九十余,幼年读书勤奋,能闭目成诵。幸亏秦朝二世而亡,楚汉之争不过五年,也幸亏伏生养生有道,耄耋之年尚能耳聪目明,老先生就将幼时读过的《尚书》一篇篇背诵出来,有写手以时尚的隶书誊录成文,共有二十多篇,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今文尚书》。看看,要是没有孔子修订教材,将文化知识普及到民间,就不会有这么多人读书,也就很难出现伏生这样出类拔萃的读书人了。先秦文化之一脉,依仗孔子而延传。

——整理典籍,修订教材,延绵先秦文化之一脉,为孔子平生所做的第二件大事。

时人评价孔子教书、治学,谓之“述而不作”。就是说,孔子只讲课,不写文章,不著书立说。大概夫子是开办民间教育的第一人,而那时的教育尚没有纳入体制,不像两千多年后的我辈,要著书、作文,挣“工分”,以谋稻粱,养家糊口。孔子一生淡泊,终老于斗室,可谓生不逢时;可是他能自由思维,游离于体制之外,教书半辈子却能“述而不作”,又何其幸也!那么,孔子这辈子都讲了些什么呢?概括言之,孔子讲的是儒者之道,讲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他将“儒”从一种职业提升为一个思想学派。

作为职业的儒,其职在“相礼”。据说当年周公“制礼做乐”,制度仪节颇为繁复。大类有五:吉、凶、宾、军、嘉,叫做“五礼”,涵盖了政治社会人生,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知晓这些制度仪节,需要专门学习,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那些掌握专门知识的人就来充当举行仪式的“司仪”或曰“主持人”,正如天津民俗红白喜事的“大了(音liao,三声)”一样。

孔子自称为儒,却以教书论道为旨趣,倡导道德修身,向往“有道”社会。提出礼义治国,仁政治民,推崇忠孝,规划的理想人生是“内圣外王”。这些主张被称为“儒学”。当时不能为统治者们所重视。其后,经由汉代大儒董仲舒的进一步阐发,被汉武帝立为“官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现在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以孔儒之学的“儒家思想”为主体而建构起来的。孔子为此而受到历代帝王的崇敬和加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

——创立学派,为中华民族文化提供了主体建构,是孔子做的第三件大事。

《论语》是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怀念老师,将各自上课的笔记汇集而成的。《论语》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隽永。愚不敏,却也诵读了二十多年,兹将自家体会一一录出,博海内才俊并黎庶公众们一哂,余愿足矣。

列位看官,愚先此谢过了。

(2007-12-4)

原发《知青小屋》

进入 葛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论语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6681.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