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揭露一种变相的卖国行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94 次 更新时间:2009-02-05 10:16

进入专题: 卖国  

陶东风 (进入专栏)  

近些年来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报道:某某高官把大量非法所得的国家资产转移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或者其他西方国家,并早早的拿到了这些国家的绿卡,准备一旦劣迹败露即刻逃之夭夭。他们的子女则在此之前就已送到国外,准备那里生儿育女、永久居住。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还经常获悉,很多通过疯狂开采煤矿、森林、耕地等方式赚了大钱发了大财的“煤老虎”“林老虎”“地老虎”,也都纷纷把自己的儿女送到了国外,把资金转移到国外。窃以为,这些人的贪污行为、发财行为,和他们的“移民”计划之间存在着并非偶然的联系。

我们都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资源十分有限,随着人口的一再增长和现代化的步步推进,资源紧张状况一直在进一步加剧,大地母亲已经不堪重负,伤痕累累。如果继续疯狂开掘,人类将很快由资源危机陷入资源枯竭,面临灭顶之灾。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不断见诸媒体的事实。

在整个世界仍然划分为民族国家,联合国等国际社会仍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球资源的情况下,很多资源十分丰富的发达国家都十分珍惜、采取各种手段保护自己的国土资源(比如石油、森林、耕地等),不予开发;与此同时,尽一切可能购买、使用别国、主要是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资源,比如中东地区的石油。(美国是这方面的典型)发达国家此类以毁坏别人家园为代价的国家主义行径当然值得谴责,但更加不可思议的却是像中国这样资源本来极度稀缺的国家,也有很多人,特别是上面提到的那些贪官和暴发户,居然也积极“支持”发达国家的这种国家主义,疯狂出卖自己祖国的稀有资源以便换来一时的所谓“外汇”,或大量转移非法所得的国有资产。我就听说一些地方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老树大量砍掉,制成一次性的实木筷子出口到西方国家(包括日本)。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必须珍爱这个家园,人类才能长久存在下去。但迄今为止,地球上绝大多数可居住地区都被划分为各个国家的国土,人也被分为不同的国民居住在自己的国土。因此,每个人具体而实在的家园实际上是自己所在国家的国土。依据常识,一个人不会通过断子绝孙的方式来谋求发展,他即使不为自己当下的生存环境考虑,总要为子孙后代考虑,为他们留一个可长久居住的环境。正是这种对于后代长久生存的考虑,使得我们珍爱自己的国家资源,节制自己的消费享乐欲望,转而谋求可持续发展。但是,一个人如果早就有了“叛国潜逃”的准备,有了另一个家园作为后盾,他就会不珍爱自己祖国的生存环境,如果可能,就会采取疯狂攫取国有资源的方式来获取财富,同时又通过“移民”和转移资产的方式在别国建立自己以后的居住家园。正因为有了这后一个家园作为后盾,他们才会疯狂地榨取前一个家园,那怕它会因此而迅速毁灭。事实上,目前中国社会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大量国民缺少对于自己的公共家园的珍爱之情和责任意识,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私欲的无限膨胀与私利的不法获取正在一步步地摧毁大家共同的家园。眼看着自己的生存世界一天比一天糟糕,大多数人不是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也不是谴责别人的“卖国”行径,而是自己也积极地、甚至迫不及待地参与到对家园的毁坏之中,生怕晚了一步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想,在这样一个道德败坏的时代,我们很难寄希望于人的良知或所谓爱国心。至少在短时期内这种道德主义的思路是行不通的。我们所能做的恐怕只能是通过制度性的建设,一是彻底消灭腐败产生的制度性根源,切断侵吞和转移国有资产的制度渠道;二是认真反思、彻底放弃那种通过牺牲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己的永久家园为代价的断子绝孙的发展模式。

进入 陶东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卖国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460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