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智宏:致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800 次 更新时间:2008-11-15 12:11

进入专题: 北大  

许智宏  

今天,周其凤院士重返母校,接替我出任北大校长,我也于今天正式离任。从1999年11月24日国务院任命我接替陈佳洱校长的职务,到今天,我在北大担任校长已经九年。对一所大学而言,九年并不算长,但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而言,九年也不算短。如果说北大在这九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首先要归功于国家的发展,归功于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归功于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北大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也要归功于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校友对北大的关爱和支持。正是由于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力度,我们才能够获得国家长期稳定的重点支持;正是有了30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有了近20年的社会稳定,政通人和,我们的同学才有了一张如此安静的书桌,我们的老师才能踏踏实实的做学问。

我1959年考入北大,三年困难时期是在北大度过的,那段经历令我终生难忘。是北大培养了我。九年前,在离开母校34年后,我带着一种北大学子特有的情感回到母校任职。过去九年,作为校长,与全校师生一道目睹了北大的变化。我们共同经历了前后两期985、211工程的实施;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原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合并;我们共同度过了非典时期的困难;共同为新世纪的到来,为奥运的成功而狂欢,我们也曾为失去像王选、孟二冬等这样一批优秀的教师,为山难中陨落的年轻生命而黯然神伤。我只能说,九年中为了北大尽我所能,担当起这份责任。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有很多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广大师生、各级领导给予了我最大的宽容、理解,支持和帮助,对此我深怀感激。

我首先要感谢可爱的同学们。我已经亲手送走了九届毕业生,他们是中国最优秀的青年,他们聪慧勤奋,理想远大,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同学们对北大的爱真诚而热烈,他们对我的拥戴、批评甚至指责都是我努力作好工作强大的动力。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九年前我到任时对同学们说过的话,请大家时时问问你未来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

我要感谢北大的老师们。他们有的年富力强,站在科学的最前沿,有的已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淡薄名利,教书育人。有老师说,大学的精神传统就体现在一代一代师生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真实的,有的被后人演绎成了传奇,就是这些故事在上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才汇聚成一所大学的精神传统。我们的老师就是北大精神的缔造者,他们是北大——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中辛勤耕耘的园丁。

我要感谢全校的干部职工和医护人员,他们大多常年在平凡的岗位默默无闻的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北大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我要感谢校办产业多年来为我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所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也要感谢海内外的北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每当我出访在外见到他们,都得到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校友对母校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感受到社会各界朋友对北大的殷切希望。我们的广大校友在各自的岗位上所取得的出色成绩为母校赢得了声誉,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而当祖国和母校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慷慨解囊,不遗余力地支持我们。对此,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我还要特别感谢这九年来曾一起共事过的校领导班子成员。我们并肩战斗,同甘共苦。那些愉快的交谈,充满智慧的点拨,犹豫不决时的商量,互不相让甚至是拍案而起的争论,都将成为我最珍贵的记忆。九年来,曾经共事过的校领导中,有的已经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有的已经功成身退,还有两位我们尊敬的老领导,何芳川校长和赵存生书记,正当他们还可以为学校继续发挥作用的时候,他们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我深切地怀念他们。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今年我已66岁,已经完成了九年北大校长的历史使命,其中的功过是非就留给后人去评说吧。在此,我要向大家提一点希望,希望领导班子的各位同仁,希望全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能够像支持我一样支持新校长的工作,我也相信,在闵书记和周校长的带领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北大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今后还是生科院的教授,我们还会在校园里,在食堂,在教室和图书馆见面。只要北大需要,我也愿意为北大的发展继续尽我所能做些事情,并和大家一起亲眼见证北大真正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我们的北大今年已经110岁了,跨越了三个世纪,见证了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解放和谋求现代化的整个历程。不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北大人始终像爱护生命一样呵护着这个校园伟大的精神传统。愿北大精神,就像谢冕老师在《永远的校园》中所说,“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和北大永存的灵魂”,一代代永远传承并发扬光大。

再次感谢各级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进入专题: 北大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225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