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桥:马克思主义研究也要讲和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45 次 更新时间:2008-07-17 16:45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  

李树桥 (进入专栏)  

包容是青年马克思最热烈的追求和向往,我们应该增加对多元思想的亲和力,否则,动辄上纲上线,岂不是制造疏离情绪,破坏社会的和谐?

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向来处于核心地位。它的发展状态如何,直接影响思想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延安时期,毛泽东曾经提出过改造我们的学习。现在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很有必要对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工作进行改造。

第一,马克思主义研究要走进学术。如果对马克思主义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而非科学的态度,其结果必然损害马克思主义的形象,破坏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戕害国民的科学精神和政治道德,影响执政党的政治信用。前苏联就是一个非常沉痛的教训。斯大林当政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的玫瑰只有斯大林那种紫罗兰的色彩和香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权威转化成了斯大林的统治权威,以至于语言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无不要将斯大林的讲话和文章当成最高指令。这成了一种模式。结果,苏联人在斯大林当政时要表现出对斯大林版的“马克思主义”顶礼膜拜,勃列日涅夫当政时要表现得对勃列日涅夫版的“马克思主义”五体投地。用强力维护信仰,可以威慑人心,但很难赢得真诚,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应当提倡政治与学术的职能分开,让马克思主义研究进入学术,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本意是什么?怎样理解才更科学?这样的问题放手让学术界去讨论,党和政府择其善而用之,把全社会研究马克思主义最优秀的成果吸收到自己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运作中来,不是更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吗?

第二,马克思主义研究要走向未来。对于不同见解,动辄上纲上线,群起而攻之,这种风气直到今天还有一定市场,实在令人扼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者应该更加富有探索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摒弃敌我思维。探索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富有成果的探索需要创新精神,需要突破旧范式的束缚,求全责备只会破坏创新的环境,妨碍甚至扼杀创新的精神。马克思在《马恩全集》开卷首篇文章中就严厉抨击普鲁士的书报检查制度。他风趣地说:“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我是一个幽默家,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没有色彩就是这种自由惟一许可的色彩。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精神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欢乐、光明,但你们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惟一合法的表现形式;精神只能披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自然界却没有一枝黑色的花朵。”可见包容是青年马克思最热烈的追求和向往,也应当成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更何况,应该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加对多元思想的亲和力。否则,动辄上纲上线,岂不是制造疏离情绪,破坏社会的和谐?

第三,马克思主义研究要走向世界。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学说,至今在许多国家仍有相当规模的研究者队伍,我们应该尽可能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者的对话。为此,就要大力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和合精神,淡化“斗士”形象,强化“朋友”角色。要谦虚谨慎,充分尊重对方,切莫颐指气使,好像真理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在对外交流中彰显中国知识分子的儒雅风度。对外交往咄咄逼人,未免过于陈腐和可笑,有损中国人的形象,必须加以改造。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该与中外朋友一起努力,创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新成就。

总之,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新的转型期。我国理论研究工作者应当审时度势,跟上时代的潮流,努力使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火药味更淡些,和谐气氛更浓些,理论学术水平更高些。只有这样做,才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南方周末

进入 李树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675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