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著名政治学家、法学家,我校资深教授徐大同先生铜像落成仪式在天津师范大学兴文楼前举行。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王浦劬教授作为学界代表发言。
尊敬的天津师范大学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聚天津师范大学,共同见证我国著名政治学家、我们敬爱的老前辈徐大同先生塑像落成。
徐大同先生的一生,是与中国国家命运与政治学学科命运紧密相连的一生。先生少年参加革命,青年立志教育与学术,先后在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学习和任教,最终在天津师范大学扎根教坛并开枝散叶。
徐大同先生的学术与著述,彰显了一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者的使命与担当。改革开放以后,徐先生以极大的热忱投身于我国政治学的恢复与重建。1981年他组织编写了改革开放后首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1982年他受教育部委托主持举办了全国“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师进修班”,并受邀为“全国第一期政治学讲习班”授课;1985年他主编的教育部统编教材《西方政治思想史》出版,这本教材影响了中国数代政治学人;2005年他又领衔出版了五卷本《西方政治思想史》,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无论是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与传统政治文化的研究,还是对西方政治思想的研究以及中西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先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中国研究西方,为现代研究传统”,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并为之奋斗终生。在耄耋之年,他亲自主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修订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徐大同先生的教育生涯,诠释了“大先生”立德树人的教育家精神。他始终坚持“教学问、教做学问、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荣誉称号,是对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教育家精神的高度肯定。
徐大同先生的政务活动,展现了中国政治学者“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他曾长期担任天津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并曾担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天津市政协委员等职务,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专业知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咨政建言献策,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淑世精神。
徐大同先生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政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政治学的恢复、重建、发展与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学术造诣、育人成就和宽厚品格,赢得了学界同仁的广泛敬重和赞誉。
今天,先生的塑像在此落成,这既是我们对他个人的缅怀,更是对他所代表的为学求真、为师重德、为国担当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我相信它将成为天津师范大学,乃至整个中国政治学界的精神地标。
先生虽去,风范长存!让我们以徐大同先生为榜样,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继续努力奋斗!
徐大同先生千古!先生精神永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