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未 徐丽华 赵俊臣: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引入“民幸福”“幸福感指数”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21 次 更新时间:2025-02-10 23:02

进入专题: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民幸福   幸福感指数  

陈晓未   徐丽华   赵俊臣 (进入专栏)  

摘要  云南4060公里边境线上列入规划的374个幸福村建设三年计划圆满完成,两年巩固提升即将完成,标志着以硬件建设为主的建设目标结束,而后将进入以软硬结合建设的阶段,建议把“民幸福”列入现有“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建设标准之中,并引入幸福感指数加以度量。

关键词  边境幸福村;民幸福;幸福感指数

2021年11月以来,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全省规划的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全面推开、纵深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目前,三年计划圆满完成,两年巩固提升即将完成,列入规划的沿边行政村(社区)即将打造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的典范,全国稳边的示范、富边的样本,成绩惊艳世人!

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的宝贵经验过程中,觉得云南在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让沿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的要求,其中“获得感、安全感”做的非常到位,而“幸福感”由于内涵相对抽象,需要深入研究与结合云南边境实际制定具体标准、拟定出可操作性行动方案,并把“民幸福”列入现有“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建设标准之中,并用“幸福感指数”来度量。

一、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取得的可喜成就集中在群众反映强烈的硬件领域

云南省历来重视边境线建设,始终保持了边境稳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经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等,边境线上村寨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历史遗留的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教育与医疗落后、村居环境脏乱差、老百姓致富产业不强等问题一直有待彻底解决。自2021年11月以来实施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省财政多方筹措资金,到2023年底共下达统筹资金135亿元,每个行政村(社区)平均支持3610多万元,共实施建设项目13423个,完成6项19个指导性指标,还不包括扶贫攻坚阶段的投入,以及中央有关部门、上海对口帮扶以及社会各界的投入。巨额的投入使村寨面貌发生的大变化,老百姓对此都是非常满意的,受到国内外一致赞扬。

 

(一)村民们普遍对基础设施大变样非常满意。

官方宣布,三年计划完成时列入规划的374个边境行政村(社区)基础设施大变样,其中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3%,实现自然村100%通硬化路目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0%以上,5G网络覆盖率已达100%。预计未达标的指标在今年升级建设结束后将全部达标。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曼芽村就是典型代表。该村曾经是“交通靠走、照明靠油、喝水靠背、通信靠吼”,现在基础条件大大改善,不但柏油路进村,家家通电,喝上自来水,还新建或提升改造风格统一、具有布朗族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大棚、舞台、篮球场和文化墙,利用空余墙面打造布朗族浮雕、壁画,实施传统住房屋顶改造,拆除彩钢瓦、残垣断壁,铺设村内青砖路面,建设旅游厕所,因地制宜建起“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村民们对基础设施大变样非常感谢。

(二)村民们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收入逐年增多。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根据边境地区环境条件,曾组织发展茶叶、甘蔗、橡胶、南箹、肉牛、黑山羊等经济作物,使村民有了粮食外的经济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对头,这些传统产业普遍焕发了生机。特别是实施边境幸福村建设,在这些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还新引进一批诸如农家乐、夏令营、冬令营等乡村旅游,咖啡种植及咖啡庄园,澳洲坚果,牛油果等新兴产品产业,实现了“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特色产业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孟连县发展牛油果已达12万亩,每亩收入是现有橡胶、茶叶、甘蔗、粮食的3.5倍。此外,呈贡区帮扶西双版纳州磨憨镇龙门村种植人参果,户均增收1.5万元。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民族村寨旅游提升村340个、边境旅游示范村30个。如临沧市传承和发展佤族文化——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摸你黑”祝福、拉木鼓、织布、火塘烤茶、民族歌舞沉浸式体验风俗,仅 2024年春节期间,景区就接待游客2.3万人次。村民们钱袋子鼓了,生活水平上了新台阶。

(三)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边境村在规划时普遍重视村居环境改造,一方面治理脏乱差,创建卫生县城、卫生村,截至2023年25个边境县(市)已全部达标国家卫生县城,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另一方面创建民族特色村寨,吸引外地游客。西双版纳傣族州勐腊县磨憨镇尚冈村,在昆明盘龙区帮扶下,按照“醉美傣家”特色路子,打造成保护与传承傣族传统文化、边境地区最大的傣族民俗文化风情体验地。先后投入资金2799.66万元,拆除危房、硬化公路、建寨心广场、做雨污分流,村子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傣族传统干栏式建筑200余幢,其中190多幢都经过了房屋改造和屋顶换瓦,木构技艺和竹编装饰的运用,彰显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历史韵味,家家户户门前精心打造的小花园,一年四季绿植鲜花不败,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映衬出傣家人对生活无尽的热爱与追求。

(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向边境村倾斜。

在现行体制下,云南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等方面,已经适当地向边境村寨作了较大的倾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些方面的服务水平。

目前,已有334个具备建设条件的沿边行政村(社区)皆建有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园率和远程教育覆盖率均达到100%,使孩子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防止出现贫穷迭代。特别是还实行普通话和本民族语言双语教学,使孩子能够继承传承本民族文化。

昆明市卫生健康委组织昆明市延安医院托管磨憨镇中心卫生院,组织市属7家公立医院对口帮扶磨憨镇11家村卫生室,均派出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去传帮带,使这些村卫生室医生诊病治病防病水平明显提升。

二、当前需要继续努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云南在列入规划的374个幸福村建设三年计划圆满完成、两年巩固提升即将完成后,将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到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奔向“更加幸福”,这虽然只有一个词的变化,但是内涵将从硬件的物质方面转向以硬件软件并举转变,从评价指标体系到评价主体到国际传播都应有所调整,有必要将“民幸福”列入建设指标,同时构建“幸福感指数”加以度量。

在此,我们不但不是否定现有物质方面的硬件建设,而且认为硬件建设还应该继续加强,特别要防止松懈引起的麻烦,例如基础设施的维修保养不到位给村民带来的不便,政府巨额投资形成的经营项目移交后的经营不善给村民带来的收入减少等,都需要有应对措施。我们在此强调的是,补上过去重视不够的软件建设。

一是现有指标体系主要围绕物质方面的“现代化”,尚未系统考虑村民主观“幸福感”的测量。2021年7月云南印发实施《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同时制定印发了《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任务分解》,明确了30项具体建设任务和19项指导性指标,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边境防控现代化、思想观念现代化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现代化。截至2023年底,云南省已经完成6个方面19项指导性指标。2024年7月云南印发实施《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行动方案》中,确定了6个方面21项具体工作任务22项指导性指标,重点围绕沿边行政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发力。该指标体系本质上是围绕着此前六个方面的“现代化”进行夯实提升。遗憾的是,并未对“幸福感”没有进行专门测度。“幸福感”更强调以边境群众为主体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更加注重沿边各族群众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强调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和提升。

二是缺乏基于村民(社区居民)主体对于幸福感的评价。此前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解决边境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为出发点,着力补齐374个沿边行政村“水、电、路、讯、网”以及卫生设施和垃圾污水处理等短板,提供现代文明生活保障。这更多是从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层面对于幸福感的评价。由于幸福感是边境群众对生活价值包括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评价,现有指标体系尚缺乏基于村民(社区居民)对于幸福感的评价。

三是缺乏同国际标准接轨的幸福感评价指数。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已经成为中国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是中国展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全面振兴和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鲜活窗口。但是在国际传播中,由于尚没有与国际公认的幸福感指数接轨,难以让国外有识之士轻易认同,显著提升云南对外的良好国际形象。

三、若干对策建议

  • 科学理解幸福感

上面,我们分析了经过努力,云南边境村基础设施和村容大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方便了,支柱产业建立了,收入明显增加了,这都是从硬件建设方面来讲的,村民们通过与过去对比,获得感、幸福感随之而生。但是还应该看到,幸福是一种主观的生活状态与生命体验,包括愉快情绪、舒适感、满足感与成就感等主观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综合的积极心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在一些语境中也可以作为对生活价值的评价, 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俗话说,每个人情况不同,“大有大的难处,富人有富人的烦恼”。随着基础设完善、收入增加,边境村里的村民也会出现新的主观感受,也有个幸福感变化和进一步提升问题。

幸福感一般可以量化为测量的“幸福感指数”。“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当代世界公认用五个指标来评估居民幸福指数,包括社会活动、社会地位、财富状况、交际能力和身体状况。不丹前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的那句金句:“经济增长不是目的,而是幸福的手段。”这句话提示人们,人们追求应该关注更多的是幸福,而非仅仅是物质的积累。2014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国民幸福报告2014》,在健康、收入、婚姻、学历、职业等各个方面对构成幸福的密码进行解读,揭示当前中国百姓的幸福现状。但是,由于多种复杂因素,这一幸福感指数并没有被社会广泛认可和推广。

美国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曾提出过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按照马斯洛的划分,它从下至上分为五种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基本生理需求满足后,需要考虑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

将幸福指数作为一种政策目标,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在于幸福指数的内在含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共产党人的追求目标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首先,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往将GDP这类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作为衡量社会进步发展的核心指标的做法显然是不充分的,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导致社会政策选择上的舍本求末,这也正是人们试图对这一指标加以修正或补充的原因。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指标,恰恰可以弥补GDP指标的不足,用以衡量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其次,幸福指数是监测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重要指标,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良性发展。所以,研究与编制边境幸福村幸福指数,还是很有意义的。再次,幸福指数是社会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政策制定者所追求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因此检验我们各项政策的标准只能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是我们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的依据。

(二)组织力量研究与编制国际公认的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群众“幸福感指数”。

研究与编制反映边境幸福村村民主观生活质量的幸福感指数,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指标,用以弥补以现有基础设施何静优美、产业兴旺和收入增加为主要指标的不足,进而衡量和监测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全面进步与良性运转,建议当前考虑以下方面。

一是要考虑与收入、生存成本两个相关因素。因为幸福指数与收入成正比,与生存成本成反比。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收入越低,幸福感越差,生存成本越高,幸福感越差;生存成本越低,幸福感越强。当前,要特别注意边民子女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生存成本提而可能使幸福感降低的问题。

二是幸福感还来自于农户本人与周围人的比较:个人收入高于周围人时,幸福感更强;收入不及周围人幸福感就差。这种周围人可以是亲戚朋友,也可以是邻居、同事或所在城市城镇居民,主要是自己见闻所能及,且比较关注的范围。当然,还要关注周边邻国邻村的收入比较,要保持始终高于他们的状况。

三是幸福感还与未来预期有关,如果收入很高,而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稳定,那幸福感就会很差,如果未来有稳定的预期,那幸福感也会很强。为此,要帮扶村寨现有产品产业发展的风险,关注新经济组织经营者(乡村CEO)的经营能力的发挥,以提高村民的收入预期、安全预期。

四是幸福感还与健全的社会保障有关。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低保制度等,确保农村居民在面对生活风险时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和支持。为此,就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建立健全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紧急救助,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当前,要使村卫生室建立健全5G远程问诊系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县市甚至是省级医院专家的问诊服务。要建立孤寡老人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制度;开展失能老人照护行动,持续加强失能老人照护机构建设,建设医养结合示范中心,做到对失能特困人员照护“应护尽护”。

五是将幸福感指数作为投资项目绩效评估重要指标。省级财政集中投资以后,要对投资形成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必要管理维护,对形成的产业经营项目持续经营及其绩效进行评价,将幸福感指数作为重大的参考性指标补充到投资项目配置依据中,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有利于完善现有指标体系,避免项目资金配置上可能出现的“舍本逐末”,同时也决定了投资项目的可持续性。

六是幸福感还与基层治理社会和谐有关,就需要加强基层治理,提高村两委的工作服务能力,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还要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解决农村内部的矛盾和冲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七是幸福感还与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有关,就需要鼓励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决策、管理与监督的全过程,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在边境幸福村建设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主导”与“民众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让政策措施与群众的真实感受不发生脱节,是一个新的课题。

要明白,民众永远是幸福社会建设的主体,民意是幸福感的决定因素。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人们永远没有终点、没有上限,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

(三)借鉴并试用亚太经合组织“幸福指数”的在线测试工具

亚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1年5月24日在巴黎发布一项名为“幸福指数”的在线测试工具,普通民众可以根据个人关注度对物质条件和生活质量等11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得出的指数可以用来衡量民众对生活的满意度,并在经合组织34个成员国之间进行比较。

亚太经合组织“幸福指数”测试工具涉及的11个因素为:收入、就业、住房、教育、环境、卫生、健康、社区生活、机构管理、安全、工作与家庭关系以及对生活条件的整体满意度,每一项均有两至三项指标。每人可在经合组织网站上线测试,在11项内容中选取若干项,再根据个人关注度构建属于个人的参考指标,所得指数可体现出他本人对生活的满意度,进而再对经合组织成员国民众“幸福指数”进行排名。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在介绍这一指数时说,这个测算工具可谓一项“创举”,专家花了10年时间研究才取得这一成果,但指标还需进一步完善。物价也影响着幸福指数。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借鉴并试用亚太经合组织“幸福指数”的在线测试工具,这将体现出云南建设与国际接轨,创造良好国际形象,反过来有利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本文作者:陈晓未,云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所副研究员;徐丽华,云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赵俊臣,云南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

参考文献

1, 徐丽华、陈晓未、李娅、赵俊臣:云南边境幸福村村民是怎样接受并熟练掌握新产业业态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引种发展牛油果过程中外溢效应机制的案例分析,爱思想2025-02-05 22:13。

2, 徐剑:磨憨边境村展开幸福画卷,掌上春城2025-01-18 10:06。

3, 字强:云南“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四个样本,新华社客户端2022-09-15 08:39。

4, 韦浩然: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云南网2025年01月26日 21:12。

5, 曾智慧、欧阳义莹:边城喜事,民族时报2024年12月27日。

6, 陈慧君:在边疆,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民族时报2024年12月27日。

7,李明、张欣:经合组织发布新指数测幸福,新华网巴黎2011年5月24日电。

8,不丹:世界上唯一用幸福来衡量发展的国家的秘密?百度2023-04-24 18:25。

9,“幸福”,如何成为施政关键词,瞭望新闻周刊2012年11月11日15:24。

10,郝亚琳、费列娜:新闻背景: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新华社客户端2018-11-15 16:25。

进入 赵俊臣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民幸福   幸福感指数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936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