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赵越教授编著,顾胜华博士、陈保邦作家、杨周伟研究员、夏玲教授等33位专家学者协力编写的专著《滇商》,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出版。我有幸拜读后,觉得是一部全面研究历史上滇商兴衰史、特别是贡献与精神的宏篇巨著。它的出版发行,必将对当前弘扬滇商精神,进一步推进云南改革开放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所谓滇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滇商,专指从事商品买卖的人员、商号等。广义的滇商,不但包括从事云南商品买卖的人员、商号,也包括从事生产的工厂企业、外贸、马帮押运、驿站旅店、文教、社会民生等领域。《滇商》一书采用广义之说,很有道理,也符合大多数滇商兼具商业、工业和金融事实。
一、全面研究历史上滇商兴衰的宝贵资料
根据本书的研究,滇商发展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滇商产生可以追溯至古代,但真正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商帮则是在明清时期,尤其是在清朝晚期。第二阶段是清代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修筑,成为云南主要运输线路,滇商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第三阶段是新中国建立后,历经探索,主要是改革开放后滇商引来了大发展的辉煌时代。从本书的叙述来看,重点放在第二阶段,而第一和第三阶段则用笔墨简略。
本书作者收集了包括滇商著名人物,著名商号,地域商帮,商源,商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铜马古道、锡马古道),商业历史文化名城镇村,滇商投资企业、金融机构,滇籍侨商,影响滇商演化的近现代重大事件,滇商的企业家特质、滇商精神,滇商文化,滇商经营之道,滇商组织,直到最近的滇商研究与学科建设。可以说,涉及到滇商的各个领域,资料详实,取舍得当,叙述简略,出处有据,文笔优美,具有中学水平的人都可以轻松阅读。而且,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与启迪。
当然,鉴于滇商及其事迹众多,不少的至今极少为世人所知,尚需要通过口述史等方式继续发掘,又加上一部书篇幅所限,以及编撰者人力时间所限,尚有一些没有编撰进去,例如众多的中小滇商名人名商号,就需要今后条件具备时编入。
再如南方丝绸之路上云南段的众多重要驿站、有名商铺,也需要逐步挖掘整理编入。笔者曾两次去过古驿道上保留完好的大理州弥渡县密祉镇考察参观,历史上滇商修铺的青石板街道,街道两旁木结构房子的二楼为马帮主人歇息房间,隔段配一间唱戏间供演出,一般是唱弥渡民歌。那首享誉中国、走红世界、常唱不衰,被誉为“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就发源于当地,讲述一个纯情少女,望着天上的明月、脚下的小河,心底油然而生对赶马帮远走他乡恋人思念,使人与自然达到了至美、至爱、至善的境界。2011年,以《小河淌水》、《弥渡山歌》、《绣荷包》、《十大姐》为代表的弥渡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历史上滇商对云南、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很大
长期以来,包括云南人在内的世人一谈到云南,脑子里的印象就是边疆、山区和贫穷落后。《滇商》一书的史料表明,云南虽地处边疆,但是历史上虽然贫穷但是并不落后,滇商的活动不但对云南、中国乃至世界贡献很大,而且创造了许多奇迹。特别是近代以来从抵御外敌入侵、兴办洋务的开埠通商到振兴实业、改良商货、自强求富的兴业工商,滇商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首先在经济上开创了无数个全国第一或前列。
一是开辟了南方丝绸之路,对外贸易交流走向了世界。长期以来,丝绸之路被认为是由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出西域,至中亚,而后抵达罗马帝国的唯一一条中西交流之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外学术界开始确认了三条丝绸之路:一条是包括长城以北的“草原丝绸之路”;第二条是由东海至南海经印度洋航行至红海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三条是从四川成都出发经云南分别至缅甸、印度,以及中亚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大大扩展了丝绸之路的内涵和外延。本书比较详细地叙述了滇商所开辟与经营南方丝绸之路的艰辛与贡献。
二是修建了全国第一座水电站。1910年,在时任云南商会总理王鸿图(王筱斋)主持下,与商会协理董润章、会董左日礼等人发起集股,作为公司的总投资。当年7月,在昆明市螳螂川上游的石龙坝发电厂基建开工,1912年4月建成发电。电厂安装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发电机两部,装机容量共460千瓦,可安设16支光电灯2.6万余盏。云南从此进入亘古未有的电力时代,宣告中国近代水电工业的崛起!目前这座“水电博物馆”仍在发电。
三是历史上的国家铜都。东川有2000多年的采铜史,一直是中国的产铜基地, 到清康雍乾时期达到了鼎盛,奠定了东川举世闻名的“天南铜都”地位。清朝的云铜政司就设在东川,70%的“清铜制钱”由东川铜所制。1883年9月,官督商办的云南矿物招商局在东川成立,1887年在东川成立官督商办的云南招商矿物局。1914年云南都督府成立官商合办东川矿业公司,开发会泽、巧家的铜、铅、锌矿,在会泽设精炼厂,出现了第二个鼎盛时期。
四是历史上的世界锡都。云南省个旧大锡开采始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宣统元年(1909年),改组为个旧锡务公司,其中官股100万元、商股76.95万元。从德国订购洗、选、冶炼、化验、动力及索道等设备,聘请德国人裴劳禄为工程师,所产锡须运香港精炼,方能行销国际市场。1933年,云南实业厅长缪云台聘请英国炼锡专家亚迟迪克先生试验提炼精锡成功,产品成色标准化,分上锡(99.75%)、纯锡(99.50%)、普通锡(99.00%),打上“YTC”的标志,经伦敦五金交易所化验给证,运销欧美。至1945年初,年产精锡1000吨,由政府统管,交资源委员会云南出口矿产品运销处收购。1947年,该公司由云南人民企业公司接收。
五是历史上的国家银都。云南多地产银,早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昭通的朱提银进行大规模开采,位于龙头山的乐马厂、金沙厂成为清朝最大的银厂,银矿的开采带动了昭通商帮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商人前来采矿或贸易,昭通成为云、贵、川的物资集散地和经济繁荣的重镇。两厂大旺时期,四川、两湖、两广和本地10多万商人和矿工在矿区采矿,随着银矿的开采、运输和人口的增加,昭通商业购销发展,客马店亦兴旺,当时昭通商户曾达2300余户。另有石屏商人吴尚贤,在沧源县所开的“茂隆”银厂盛产时的白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还多。《清史稿》有其传,《中华名人词典》有辞条记载。
六是抗日战争时期盟国援华物资公路大通道:滇缅公路。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又称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等。于1937年末开始修建,1938年建成。共动用民工20万人,工程师200人,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中华民国统计提纲》记载:滇缅公路三年运输物资45.2万吨,而当时所有的国际援助约50多万吨,九成以上都由南侨机工运到中国。1938年,腾冲、龙陵被日军侵占失守,保山多次被日机轰炸,滇缅公路被炸中断,前方战事吃紧,后方抗战物资运送困难,以巍山马如骥三兄弟为首的七支回族大马帮积极参加到运送战略物资的行列中。满载抗战物资的马帮冒着炮火,不断往返于滇缅公路上,直到抗日战争全面胜利,谱写了云南马帮参与抗战的辉煌篇章。
七是抗日战争时期盟国援华空中大通道:“驼峰”航线。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了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航线全长500英里,运输机时刻不停地从印度北部的13个机场起飞,向 6个中国机场之一降落,成为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场悲壮的空运。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共飞行了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多人,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损失率超过80%。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运来了对日作战的急需的战略物资,堪称中国抗战的空中生命线,对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
八是制造出中国第一根电线。1939年,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电工器材厂——中央电工器材厂在昆明马街建成,被誉为中国电工行业摇篮!当年中国第一根电线在该厂诞生,产品商标“昆电工”牌沿用至今。
九是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望远镜。1939年,民国政府兵工署第二十二厂(即今天的云南北方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出一台6×30双筒军用望远镜,这是中国第一台望远镜!
十是制成中国第一部220马力煤气发电机。1942年9月,由中央机器厂(今昆明机床厂)制成的中国第一部220马力煤气发电机。
十一是制造出中国第一架直升机。1939年,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中央机器厂等军工企业相继南迁昆明,经过精心研制,制造出中国第一架同轴反旋转式直升机“蜂鸟”号,填补了中国直升机制造业的空白,创下中国飞机制造史之最。
十二是制造出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辆煤气车。1940年,中央机器厂制造成功2辆“资源”牌货车,为国内自制汽车之始。同时期还生产出中国第一辆煤气车。也为国内自制汽车之始。
十三是制造出我国第一根拉磁钢。1941年,昆明钢铁公司桥钢分厂炼出第一炉钢水,之后生产出我国第一根拉磁钢。
十四是修筑和启用中国第三个飞机场。1922年,在唐继尧主导下,用富滇银行发行的滇币修筑了中国历史上仅晚于北京、杭州的第三个飞机场——昆明巫家坝机场。机场建成当日,飞机掠过云南高原上空,开启了中国至东南亚的空中航线。抗战期间,巫家坝机场是飞虎队的主要基地和驼峰航线的终点站。机场最繁忙时,每三分钟就起降一架飞机。
十五是修筑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1910年通车的中国昆明至越南海防的滇越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成为当时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滇越铁路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正是这条铁路,打开了云南的一扇门,把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工业革命引进来, 使沉睡千年的红土高原与近代工业文明对接起来。火车不仅带来了物资,也带来了对沿线人们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云南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十六是中国三大名腿之一的宣威火腿的加工地。宣威火腿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是中国三大名腿之一,是国优名特产品,因而,宣威成了著名的云腿之乡。
十七是腾冲人最先发现了翡翠的商业价值,并积极开发了翡翠加工的先河,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加工历史。2005年9月,腾冲被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中国翡翠第一城”称号。
我特别欣赏本书作者正确地评价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认为“商人是经济的核心”,并概括具体贡献主要体现,一是通过贸易和投资,推动了云南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产业的现代化和多元化;二是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加深了云南与外界的联系;三是许多滇商商人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支持教育、建设公共设施等,对当地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滇商的贸易活动对维护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经济手段加强了与邻国的友好关系。
至于滇商对云南当地经济发展贡献,本书有大量具体描述,我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举一人,即清末民国时期金融家、大企业家。富滇银行总行长,云南近代知名商业中心“玉溪街”主要创始人盛延龄(1868—1934年),他出资并筹资修建了昆明“玉溪街”,是民国年间昆明最繁华、规模最大的一个购物中心,演变成今天的昆百大,仍是昆明最繁华中心。
三、充分肯定滇商在其他领域的贡献也很卓著
滇商的贡献也还体现在经济发展外,他们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支持教育、建设公共设施等,对当地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滇商的贸易活动对维护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经济手段加强了与邻国的友好关系。还通过其商业成就、政治参与、举办文教事业等,对云南乃至整个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精神和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学习。在此仅举以下几例。
一是修建全国最早的电影院。1906年,昆明城就有了公开卖票的电影院“水月轩”,位置在翠湖中央的湖心亭,它是昆明最早开始正式营业的电影院,也是全国最早的电影院。
二是20世纪初,彝医曲焕章先生在博采彝汉等各民族民间医药经验的基础上,创制发明了云南白药,以其独特的疗效,成为家喻户晓、风靡海内外的著名药物,享有很高的声誉,至今仍在国内外普遍使用,之后在抗日战争中救治伤患做出了巨大贡献,1938年“七七事变”后,云南六十军和五十八军北上抗日。曲焕章出于爱国之心,为抗战尽力,曾捐献3万瓶百宝丹给两军全体官兵,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同时,在以后的解放战争、解放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百宝丹在战场上都发挥了救治伤员的作用。因其疗效出色,云南白药也受到了国民政府的高度赞扬。云南白药入围全球最具价值医药品牌25强,是云南民族医药在产业化和国际化方面的有力证明。云南白药集团痛舒胶囊获美国FDA批准开展Ⅱ期临床研究,标志着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有所突破。1979年、1984年、1989年三次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成为中华老字号产品。
三是1922年,云南都督唐继尧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云南航空学校,设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内,为国家培养了200多名飞行技术人才。
四是在日军侵华期间,云南接受内地高校西迁办学。人们最为赞颂的清华、北大和南开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极其艰苦条件下,聚集了一群学贯中西的大师,虽然只存在了八年,但培养了17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元勋、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0多位大师巨匠,可谓精英荟萃,人才辈出。他们中有中国政治学的奠基人钱端升、中国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叶笃正、中国矿床学的奠基人冯景兰、美国科学院120年来的第一位中国籍院士华罗庚、中国研制农药的第一人杨石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世界上开三大哲学传统课程的第一人汤用彤;还有邓稼先、赵九章等“两弹一星”科学家;国家领导人宋平、彭珮云、王汉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等。杨振宁曾在他的书中提到,他在西南联大本科和研究生学到的知识与当时美国最好的大学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除西南联大外,其他不少大学也西迁云南办学,不能忘记。如国立中山大学就在美丽的云南澄江抚仙湖畔,到1940年,在校学生人数达2340人,全体教职员人数达775人。再如同济大学在抗战时期历经磨难,跨越九省六次迁徙,第五次迁至昆明,校名从未更改,报国之志从未泯灭,培养了以吴孟超院士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才,在抗战期间学习的同学有20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概括的滇商精神值得代代发扬光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们开始讨论与概括各种文化精神,包括校训、企业文化、机构价值、国民精神等,出现了全面系统完整派,要求好东西一样不能缺,从而出现语句冗长,有的达上百字,使人难以记忆,并不能达到预设初衷,陷入了形式主义。其实,概括一种精神上升到文化,就必须精炼、简洁、明快,字数不能多。概括滇商精神也是如此。
本书回顾了云南对滇商精神的理解与概括过程表明,围绕滇商精神研究探索形成了如下多种表述概括:(1)坚韧、勤奋、诚信、包容、睿智、创新;(2)敢为人先,勇于拼搏,诚信为本,急公好义,富民兴邦;(3)勇担使命,爱国爱乡;敬天爱人,德行四方;包容和谐,共赢共享;创新务实,诚信久长;(4)植根滇土,开放包容;至诚至信,义利兼修;崇文尚教,爱国爱家;砥砺前行,百折不挠;(5)诚实守信、刚毅坚韧、开放包容、富滇报国;(6)开放包容、刚毅坚韧、敬业友善、诚信守法、开拓进取、爱国向党;(7)吃大苦耐辛劳不言败,性坚韧有闯劲尚开拓。人厚道讲诚信遵法纪,爱国家守初心跟党走;(8)开放包容、诚信守义、家国情怀、坚韧不拔。这些研究和表述,不管是来自官方还是民间、团体还是个人、学界还是企业界、专家还是企业家,都是不同群体对滇商精神探寻的真实反映,代表着不同的认知和角度、心声与期望。
“2016滇商论坛” 开创性地定义了滇商精神,形成的“滇商宣言”,其中表述的30句话、120字。云南财经大学滇商研究团队成立后,在赵越教授主持下,曾研究探索滇商成长历史脉络,贴近历史滇商的生存实际,力求以精准的文字概括表达,目的是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用严谨的学风提炼滇商要义,锤炼概括了滇商精神。表述为:”开放包容,友善实在,利家义国,百折不挠。” 2021年7月,云南首届滇商大会在昆明顺利圆满召开,明确提出新时代滇商精神,以“开放包容、富滇济世”为核心价值观,从而又简化了,方便记颂弘扬。
我还认为,虽然对于滇商精神,人们有许多理解,但是总有一些共同点。要概括滇商精神,必须掌握它的精髓,即它与其他人特别是其他商人不同的地方,他独有的精神。如果他有的别人也有,那他就是商人共有的品格精神。由此,区分滇商共有和独有的两种精神是必要的,特别是独有的精神更显得重要和宝贵。
在滇商精神中,我最感动的,是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这当然是滇商乃至中国、全世界上所有成功商人的品德。但是,相对于其他商人,滇商面对云南恶劣的地理地形和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练就了征服恶劣自然环境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更显得坚忍不拔。如本书中描述的马帮运输(那时没有公路、铁路),从商帮所在地到昆明、经昆明往北到成都、往东到贵州、湖南直到沿海,经滇藏线到西藏、经腾冲到缅北印度,经德宏到缅中缅南、经版纳到越南,全靠一步一步走出去,道路崎岖、风餐露宿、特别是防备不时的盗匪抢劫,更是提心吊胆。本书具体记述的鹤庆县女侠阿十妹,从马娃子苦到总锅头(总首领),鼎盛时有三百多匹骡马。每逢出发,她背一把大缅刀,腰插一支二十响,作为马帮的导引,总在队前带路,有危险她先挡,苦累她先上。她的路线分中途和长途,中途“口”从鹤庆起身,经北衙、大理、下关、楚雄、禄丰、安宁等抵昆明,单边路程需要18天,经36个大小站口;长途“口”从鹤庆起身至昆明后,再经“中转”交接货,又按货主之托,开赴各地,线路有二:一是“缅线”,从鹤庆起身,经下关、保山、腾冲、新街、曼德勒抵达仰光。单程42天、108个站口;另一条线为“夷方”线,从鹤庆起身,经下关、临沧、思茅到西双版纳,单程18天、38个站口。这样艰苦的赶马生涯她坚持了40年。这样的女侠,一生故事一定很多,需要挖掘,建议本书团队继续研究,例如先作口述史,为她立传出版,邀请作家们为她编写小说电影电视剧,上座率一定不会低。据我所知,文学作品中描写行侠仗义、从军打仗的女侠很多,但经商中女侠少见,是作家们不可多得的题材。
当然,几乎所有滇商都获得了与他们的行动事迹相应的群众口碑、社会评价和各种荣誉,其中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滇商,更是为国家为云南争了光,值得世人永远记诵。如本书记述的弥勒商人王炽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独一无二的位居一品的红顶商人,民间称为“钱王”,李鸿章称他“犹如清廷之国库”。英国《泰晤士报》在评选19世纪末全球最富有的人时,将王炽列为第四位,这使他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知名的富豪之一,也是名单上唯一的中国人。这是罕见的荣誉,表明了他在经济领域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方面达到了极高的地位。
五、滇商历史上的发展与兴衰与当时营商环境有直接关系
历史上,商人们要想在一个地方经商办企业,必须得到当地官府的支持,所以几乎所有的商人都特别注意和官府搞好关系。从做法上看,或送厚礼,或赠商号股份为其分红,或出资赞助政府的重大活动项目,其结果获得了许可证和众多优惠,从而为商号的生存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当然这些在当代是明令禁止的。
本书中客观记述了许多商号历史上都不得不官商一体的具体情况。如陆崇仁掌理云南财政长达14年之久。
几乎所有的滇商为了安全,不得不成立自己的武装自保,有的还军商一体。如书中记述鹤庆商帮“庆昌和”商号创始人丁槐,改经营“文华”商号,其分号设于鹤庆、下关、保山、昆明、汉口、北京等地。主要从事贩运贸易和进出口商业活动,在其历史的岁月中,被誉为“飞将军”,在中法战争中,丁槐扮演了关键的军事指挥角色;后被调至台湾,负责抗击法国侵略军。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成功组织防御,对抗法国军队的进攻。丁槐赞助共和,支持维新。辛亥革命后,追随北洋军阀。民国三年(1914年)被黎元洪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被袁世凯授予陆军上将、奋威将军等衔,在北京供职。1915年,蔡锷将军在北京秘密策划倒袁时,丁槐将军与蔡锷将军过往甚密,并资助其军饷。有资料记载,当年蔡锷逃离北京的前夜就是与丁槐、张绍曾、刘禺生借哈汉章祖母八十寿辰为掩护,在北京钱粮胡同聚寿堂打牌聚博终夜,以此麻痹袁世凯眼目后,第二天凌晨在小凤仙的帮助下逃离北京。
又如鹤庆商人蒋宗汉的一生演绎了一个从平民到将军、从一个贫苦娃子到官僚富豪的辉煌人生。因在平定杜文秀起义的战斗中有功,被提拔为腾越总兵。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中战功显著,升为贵州提督(调任云南提督),赐一品衔。1876年,蒋宗汉与腾越商人明树功、董益三合伙创建“福春恒”商号,并在腾越、永昌、下关、鹤庆等地开店。同时还在博南古道上开办马帮驿站,鼎盛时日进斗金,所设的商号、工厂就有40多处。所生产的狮球牌细丝、桃牌面粉的经营网点遍及西南、东北等地,以及东南亚地区,打破了日本的市场垄断,为民族工业的发展争得了一席之地。
当代官商、军商弊端很多,是被严厉禁止的,但当时确实普遍存在,也有其合理性,还保护了自己的商号商帮安全。可喜的是,史料中并未发现那些官商、军商有欺行霸市、坑害百姓的记录。
我完全同意我的同事云南省社科院经济所在《云南省情丛书 • 经济卷》的观点,即云南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生存发展的做法很多,最重要是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经验受到国务院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据《云南省情丛书 • 经济卷》一书作者的概括,云南营商环境的宽松,一是服务优化的政务环境,二是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三是活力十足的创新环境,四是保障有力的法治环境,五是和谐优化的政商关系。我最赞赏的是,为了保证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保证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云南司法机关实施“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慎用涉财产强制性措施、涉企“挂案”清理、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涉企生效裁判执行6个专项行动,并没有出现有的地方屡屡出现的有关民营企业家的冤假错案。
参考文献
1,杨正权:轻松读懂云南这部大书总序,云南省情丛书,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 年 10 月第 1 版。
2,赵俊臣:漫谈《云南省情丛书——乡村卷》的特点,爱思想2024-12-2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2024-12-24。
3,赵俊臣:一本让省内国内乃至世界了解云南的巨著大书——《云南省情丛书 • 经济卷》读后感, 爱思想 2024-12-30 23:1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2024-12-31。
4,这所仅存在8年的大学,“最穷”也最传奇,培养出中国近代最多的大师级人才,澎湃新闻2024-11-20 12:14。
5,国立中山大学西迁云南办学往事,云南网2024-12-25 16:54。
6,王立荣:抗战时著名高校同济大学跨越九省六次迁徙,第五次迁至昆明,新时代民族文化2023-07-15 07:08。
7,肖雄:护国战争时期云南都督府筹措军费之考察,军事历史研究2018年第2期。
8,寻着《小河淌水》邂逅大理民歌风物,新华网云南频道2024=09-26-
21: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