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田多敦:首里城正殿大龙柱朝向篡改问题及其历史含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64 次 更新时间:2024-11-19 10:32

进入专题: 首里城   琉球  

后田多敦  

后田多敦,神奈川大学国际日本学部教授。本文为后田多敦教授提交给2023年北京大学第四届“琉球·冲绳前沿学术问题国际研讨会”的论文。翻译:姚亦鹭

序言

“首里城正殿大龙柱篡改问题”,指的是“日本”蓄意篡改旧琉球国王城国殿前大龙柱朝向一事。琉球国时期,两根国殿大龙柱正向而立(位于国殿前楼梯两侧,面朝御庭,背依国殿)。大龙柱由“龙”盘旋缠绕自身构成,是极具琉球特色的造型外观,也是王城和国殿的象征之一。相比直接改变物品的造型外观,改变大龙柱的朝向反而更具有更深远意义。本报告将从空间结构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琉球王城大龙柱朝向篡改背后的意义[1]。

“琉球处分”后,首里王城被日本接管,驻扎此处的日本士兵将大龙柱折断,使其变得更为短小。国殿被充当冲绳神社时期,两根大龙柱被改为相对朝向。冲绳战役期间,首里城遭彻底破坏,国家组织的修复工作“平成复原”宣称将以1776年国殿重修记录中的插图为依据,修建朝向相对大龙柱(参考图1“大龙柱的形状及朝向变化”)。2019年首里城大火后,根据1877年法国人朱尔斯·雷维特加特(Jules Revertegat)在琉球王朝末期时拍摄的照片可确定,大龙柱原本是面向前方建造。但日本在大火后的修复过程中,没有出示任何依据,直接将大龙柱修建为相对朝向。针对这一做法,许多人提出异议,表示大龙柱在历史上“原本的样子”应该是正朝前方。

大龙柱的朝向,在“昭和修复”(1928-1933年)、“平成复原”(1992-2019年)以及令和火灾修复中,三次成为日本“案板上的鱼肉”。“昭和修复”和“平成复原”时,针对大龙柱的朝向问题曾展开过史实讨论。但现今的“令和复原”,即使有朱尔斯·雷维特加特拍摄的照片为证,日本却仍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直接将大龙柱修建成相对朝向。这又将朝向问题推入新一阶段,即大龙柱的朝向不是依据史实决定,而是依据国家政策决定。这表明日本对大龙柱的朝向篡改是有意为之。

因此,探讨大龙柱朝向及其意义之前,要先探讨琉球与日本的关系。[2]

一、琉球王国的王城——首里城

1.琉球国概要

1372年,琉球国察度王应明太祖朱元璋的诏谕,派遣其弟泰期出使大明。(参考表1“首里城关联略年表”)。这是文献上对琉球国最早的记载,也是琉球国最早派遣使者进贡的记录。继察度王后,中山王武宁王又继续接受中国的册封,这便是琉球国最早的册封。之后大约五百年间,到琉球最后一任国王尚泰王为止,琉球与中国明、清两朝一直维持着册封、进贡关系。1609年,琉球国遭日本岛津萨摩番入侵,被迫割让奄美群岛地区。1879年,琉球国受明治日本的“琉球处分”,琉球作为冲绳县被纳入日本。1945年,冲绳战役后,琉球开启了美军占领统治时期。1972年,琉球再次受日本统治。

2.王城概要

首里城原本是琉球国中山王的王城。该城最早约建于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具体建造时间尚未明确。中山王的大本营最初位于浦添城,约15世纪初迁至现在的首里城。琉球现存最古老的石碑“安国山树华木之记碑”(立于1427年)上有记载,当时的人在王城外围修建庭院,将挖龙潭的泥土堆砌于安国山[3],并用于栽种植物。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王城被日本政府接管。

1879年(明治12年)春,琉球国王被流放出王城,琉球被置为冲绳县后,首里城成为日军驻扎地,之后又多次被作为学校使用。1920年代,首里城被作为神社用地,冲绳神社在此创立,“正殿”因成为神社朝拜大殿而得到大规模修缮,但在随后1945年的冲绳战役中遭到摧毁。二战后,该地曾一度作为琉球大学教学用地使用。1992年,作为冲绳“归复日本”二十周年的事业企划,日本宣布将从正殿开始修复首里城(平成复原),此次修复工作以18世纪后的首里城为参照进行。2000年12月,首里城正殿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正殿发生火灾,遭到彻底烧毁,现修复工作仍在进行当中。[4]

3.作为祭祀礼仪场所的王城

琉球国曾将传统的民族宗教祭祀制度化为国家祭祀。祭祀以文得大君为最高神,由派置全国各地的女神官,向当地的火神和御岳神祈祷国王长寿、国家安泰、五谷丰登以及航海安全等。王城也是国家祭祀的场所。18世纪写成的《琉球国由来记》,在第五卷“王城都内祭祀抜”对城内外的“岳神”和“火钵”进行了如下说明。[5]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封内山川。古之礼。不可欠也。虽然祭神以诚为本。若诚不立。则祭不足观焉。故云祭神如神在。敢不敬乎。琉球上古之世。风俗淳朴。人心笃实。祭神如在。故神常为之护卫。有祷必応。有感必现。至今王城内外。所有火钵岳神。皆斯神也。至后世。风俗日下。人心日薄。临祭懈怠。神亦不应。天降灾厄。(后略)[6]

“岳神”指御岳神,“火钵”指火神。他们是琉球民族宗教信仰的主要神明,供奉祭祀他们的场所几乎遍布全国。“御岳”是连接琉球城内外民族宗教信仰的祭祀空间,各地女神官每年都会在此主持各种祭祀仪式。《琉球国由来记》第五卷中记载,琉球国王除在“御日御月之御前”进行过礼拜外,还在供奉国之火神的“御火钵之御前”(王城正殿二楼有祭祀该“火神”的场所)、供奉厨房火神的“御高台火神”等十处御岳进行过礼拜,这些地方又被称之为“十岳”。

王城不仅是国王等人的生活、政治空间,还是接待外国使节,举行国家祭祀的重要场所。琉球国王通过国家祭祀和册封典礼维持王权正统性,王城则为两项重要仪式提供活动空间。“日本城堡”则不具备举办上述两项重要仪式的作用。首里城是最早拥有上述公共功能的王城,不仅招待外国使节进行外交活动,还为国家祭祀提供活动空间也是其最大的特征。是形成琉球独特文化的要素之一。

二、琉球国王城的特征与风水

1.皇帝的的都城——北京

明清两朝时期,琉球人经常到访的北京是皇帝的都城。城市围绕宇宙中心——天子的居所设计,运用“坐北朝南”理念,由南至北划出一条坐落于皇城的中轴线,城市以此左右展开进行对称建设。都城是皇帝、王朝、国家的权力机构,象征着权威、权力与统治的正统性。

北京城整体呈正方形,四面各设三个城门,城内大道纵横交错,朝廷位于城市中央偏南(南面),后方(北面)有市场,朝廷左前方(东)为太庙,南方为社稷坛。所有建筑均是“坐北朝南”。[7]

2.琉球的地理限制与首里王城

相比于在广阔空间上设计出的北京城,琉球国的王城与首里城的建造则受到更多地理上的限制。首里城位于平原稀少的丘陵地带,四周被蜿蜒的城墙包裹。城池以东西为轴,面朝西方,沿东西方向的曲轴而建,这是其一大特征。

中国北京城的建造过程虽不同于琉球国的王城与首里城,但其作为都城,对定期前往北京的琉球人还是造成了影响。琉球接受了中国的风水思想,并从风水学上对琉球王城和首里城进行了评估,进而又在空间上进行了一番调整。当地的地形与其独特、自有的风格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了琉球王权与国家的正统性。稍微偏离东西轴线,面朝西方的正殿;与背靠正殿,睥睨前方御庭举办各种仪式的大龙柱,都是体现王权的正统性与权威性的造象。

首里城是在各种地形制约之下建立起的城池。与北京城主要有以下不同:

(1)建立在丘陵之上,被蜿蜒的城墙包围。

(2)建筑物轴线为东西方向,正殿朝向偏离正西方9°。

(3)城池正面朝西。

(4)被设计用于迎接中国皇帝的使节,举行册封仪式。

(5)作为琉球传统的祭祀空间。

 

琉球岛屿社会中所有被称为“Gusuku”[8]的城堡都与琉球王城有着相同的特征。王城分为内郭(内侧城郭)与外郭(外侧城郭),内郭完成于15世纪初,外郭完成于16世纪中期。城内建筑沿东西轴线分布,坐东朝西。建筑朝西而建是琉球王城的特点之一。

明清两代时期,琉球人亲自到访北京,并由此接触了相关知识,其中就包括风水思想。也因此,琉球王城才能在有限的地形上,融入风水理论进行设计。

3.正议大夫毛文哲与都通事蔡温等人为国庙及玉陵相地

在福州学习风水,后成为国师的蔡温(1682-1761)等人,对王城的风水判断被记录在琉球国正史《球阳》尚敬王元年(1713年)[9]中。据蔡温的判断,首里城所处位置似乎不是很好,但他评价道:1、王城处藏风聚气之所。2、国殿朝西甚好。3、殿前辇道方向与正殿方向不同,十分绝妙。4、广福门、漏刻门、瑞泉门、欢会门等,曲线设置而非直线排列,处理甚好。琉球正史《球阳》中记录的上述内容,可说这是官方对风水的理解。

蔡温虽没具体说明大龙柱的朝向,但他认为王城的建筑、辇道、门的朝向与位置等,都对琉球积蓄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琉球人学习中国风水,并将其运用在不同于大陆的琉球岛屿,在有限的空间地形上灵活使用,建立起了琉球的王城与王都。

夫地理之大,莫先于建都立国,是故古之圣王蒋営都邑,罔不度其可居之地,以审其吉凶。尝稽历代建都之地,得正龙之所钟,而合天星之垣局者,则伝代多历年久;其非正龙而不合星垣者,则皆隋建隋灭,可不慎哉?按我首里城,其地也窄狭,其势也峋嶙,或低或昂,形如辺坐,而无寛阔平夷之可取焉;登临则大海洋洋,亦如无拱卫眷変之砂,若以俗眼观之,则首里城何足称焉?然龙之来历、气脉所钟,诚有可取焉,况夫国殿立向甚好,殿前辇道,其向与殿不同最妙,且広福、漏刻、瑞泉、歓会等门,左廻右転曲折不直,皆能得其法矣。(中略)

国殿能用外盘,坐甲向庚,殿前辇道却内盘,从卯横酉,而二者立向不同最妙;山川林壑四面拱卫,永足为王城者,唯此二者之力也,决勿改向。城内诸门左廻右転曲折不直,最得其法,若一直开门,则资财耗散必有不虑之忧,决勿改开。(后略)[10]

三、“琉球处分”后的首里城与大龙柱

1.“琉球处分”与日军的驻扎

日本政府于1879年,向琉球国派遣军队接管琉球王权,国王尚泰被驱逐出首里城,琉球国遭日本吞并,被驱逐的尚泰被押送至东京。日本将此事,即“吞并琉球”称为“琉球处分”。日本接收首里城后,随即将此处用于军队驻扎,直到中日甲午战争后的1896年,日军才从此撤离。

2.日军对正殿大龙柱的改变

日军驻屯首里城时,对大龙柱进行了破坏。日军先将右侧(面朝正殿方向)龙柱折断,使其变得更为短小,再将左侧龙柱折短为同等长度,结果是两根龙柱变得比原来更为低矮。

积极参加琉球救国运动,反抗日本“琉球处分”的龟川盛栋(汉名“毛有庆”,1861-1893)曾在诗中如此写道日本士兵折断大龙柱的事件[11]。

对于日本兵破坏大龙柱事件,战前的琉球美术研究学者比嘉朝建(1899-1945)在美术杂志《工坊》[12]中如此写道。据1926年比嘉写下的文章所述,大龙柱遭破坏是因日军宪兵队长想将其运回自己的故乡,后宪兵队长突然死亡,大龙柱才没被运出琉球。残破的龙柱虽被重新接上,但因为破坏,还是变得较之前更为矮小。

(前略)

回顾过去,自从那龙柱雕刻完成至明治十二年废藩为止,龙柱在长达一百六十八年的时间里,既是王廷的镇守神物,也是重要的饰宝。在西海落日余晖的照映下,那龙柱宛如双龙冲天般显露出庄严。然而,明治十二年,琉球被日本废藩,国内舆论一片哗然,日本为镇压局势向琉球派出宪兵队。这绝海孤岛、弹丸之地的小国,早已忘记兵器为何物。宪兵队来此之后,无所不为、肆意掠夺。又或偷金盗铜,又或窃柱凿板,甚至有人剥下壁板,使得王廷瞬间秋风萧瑟,一片凄凉之景。王廷的地砖被坚硬的靴底踩得粉碎,国殿的圆柱成为刺刀的练习对象,周围的栏杆也成为士兵们跨栏的好去处。野蛮的宪兵队长利欲熏心,竟命人将龙柱送回自己的故乡。龙柱的柱身被那以武为生的无知士兵破坏。据说为使两柱长度相同,另一根龙柱也遭到损坏。

如今那不足六尺的龙柱残骸,哀然地依附着一旁的栏杆,原是因宪兵队长已意外死去。我们每次看到此等景象,都禁不住黯然落泪。

3.冲绳神社对首里城的使用与大龙柱朝向的改变。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的1896 年,日军从首里城撤离,城内建筑使用权阶段性下放,被用作政府、博物馆以及学校等设施的场地。“正殿”因老化严重,便仅作为冲绳神社的拜殿保留。1925年,冲绳神社在城内正式设立,城内的土地和设施成为神社的配套物,设施的位置和作用也随之被重新调整。因“正殿”成为冲绳神社的拜殿,又被指定为“特别保存建筑物”(之后成为国宝)。“冲绳神社”被准为“无格神社[13]”,允许供奉包括琉球国王在内的五柱神明,后又被升为县社。

成为“冲绳神社”拜殿的“正殿”在修复时(1928~1933年),大龙柱由面朝前方改成对面相向,拜殿正面楼梯入口两侧放置灯笼,殿前右侧建净手池。昭和修复时期,正殿内部按照拜殿形式重修,拜殿正面台阶入口两侧大龙柱,同样被改为对面相向。这与大龙柱成为冲绳神社拜殿时(A时期),遭到朝向的更改有直接原因[14]。

4.冲绳战役之后

1945年冲绳战役时,冲绳守备军第三十二军将司令部设于首里城地下,冲绳神社——即首里城遭受毁灭性破坏。战后,该地曾一度被琉球大学使用。冲绳“归复日本”二十周年时,日本公布将从正殿开始修复首里城(平成复原)。此次复原过程中,大龙柱并未恢复至原来的面朝前方,依然是按照相对朝向“复原”。这又是一次以“复原”为名义的改向。关于大龙柱面向而对的问题,许多市民出示资料表示抗议(B时期),但龙柱仍按面向而对修建。2000年,首里城正殿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战后,冲绳神社也在首里城东之丘的弁岳位置重建。

2019年,“平成复原”完成首里城修复工作,同年全域对外开放。这一年正殿突发大火,烧毁包括正殿在内的九座建筑。

现在修复过程仍在进行当中。尽管被指出修复不符合史实,但大龙柱依旧被设置成面向而对[15]。这是第二次以“修复”为名义,篡改大龙柱的朝向(C时期)。

结尾

日本政府和日本军为何要改变正殿大龙柱的样子?而如今,“日本”又为何仍以“复原”的名义篡改大龙柱的朝向?又为何执着于将其改成违背史实的面向而对?日本接收首里城后,数次改变大龙柱的样子。作为冲绳神社拜殿修复时(1928-1933年,A时期),与冲绳“归复日本”二十周年的“平成修复”时(B时期),日本曾两次篡改大龙柱朝向。如今还要加上这次的“令和复原”(C时期)。

日本改变大龙柱朝向的A、B、C三时期,都有其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点在于,三个时期都是琉球作为冲绳被纳入日本的时期;差异点在于,A、C时期,首里城属于国家拥有。B时期,首里城所有权被国家交至首里区(市),即不属于国家。也就是说,A和C时期,大龙柱的朝向是由国家决定。尽管B时期的首里城不归国家所有,但首里城的“正殿”被指定为“国宝”,大龙柱的朝向仍由修复“国宝”的国家决定。即所有改变大龙柱朝向的决定都是由日本做出。

“琉球处分”后接收琉球国王城的日本,不允许象征王城的大龙柱睥睨前方的御庭。大龙柱睥睨御庭的样子,象征着王权的正统性与权威性,可视化地呈现出了琉球国及其王权在历史上的存在。换而言之,大龙柱原本的朝向(面向前方),象征着琉球国不属于日本。

现在,日本已无法将首里城作为历史遗产,改造成日本的“空间”。简单来说就是,很难再像战前一样,把首里城改造成冲绳神社。现今日本不想明确承认自己“接管了琉球王权,吞并了琉球王国”。冲绳或琉球必须要是日本的一部分。对日本而言,他们不接受超出日本国家框架下的冲绳和琉球。

大龙柱的朝向具体地反映了日本与琉球冲绳之间的关系。日本不接受代表琉球历史文化,面朝前方的大龙柱。相向而对的大龙柱是为暗示“日本已吞并琉球,且至今仍对其拥有统治权”。现在,决定大龙柱朝向的是日本。日本绝不会允许大龙柱被还原成历史上的面朝前方,这也是大龙柱朝向被篡改的原因所在。大龙柱相向而对的状态表明,首里城和冲绳任在日本统治框架之内[16]。

注释:

[1] 现在首里城中被称为“正殿”的建筑,是球王国时期的“国殿”。更多关于大龙柱变化的相关文献,请参照,後田多敦「首里城正殿大龙柱の向きの検讨-近代における大龙柱『改変』史から-」(『非文字资料研究』23 号、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非文字资料研究センター 2022 年、https://kanagawa-u.repo.nii.ac.jp/records/14490)、後田多敦「首里城大龙柱の本来の向きと『寸法记』イラストの検讨-相対説はなぜ根拠イラストを误読したのか-」(『非文字资料研究』26 号、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非文字资料研究センター、2022 年、https://kanagawa-u.repo.nii.ac.jp/records/2000120)

[2] 参照:後田多敦「日本による再并合としての<1972 年>」(『「冲縄 1972 年」考―返还?复帰?并合―』(琉球馆、2023 年)

[3] 怀机奉中山王之命建造首里城。他挖掘龙潭、建安国山,并将大量从中国带来的花卉栽植在安国山上。挖龙潭时的泥土被用于堆高安国山,使首里城建于更高处,以曾王城威严。

[4] 相关内容可参照:当间嗣一『琉球王国の象徴 首里城』(新泉社、2022 年)、麻生伸一?茂木仁史『册封琉球全図』(雄山阁、2020 年)。後田多敦「大龙柱の受难史とその背景」(『「时の眼―冲縄」批评志 N27』9号、N27 编集委员会、2021 年)

[5] 当间嗣一『琉球王国の象徴 首里城』(新泉社、2022 年)、麻生伸一?茂木仁史『册封琉球全図』(雄山阁、2020 年)。後田多敦「大龙柱の受难史とその背景」(『「时の眼―冲縄」批评志 N27』9号、N27 编集委员会、2021 年)

[6] 日文对中文的翻译已被译者省略。

[7] 後田多敦「首里城炎上から考える空间の意味と再编」(『非文字资料研究センター News Letter』44 号、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非文字资料研究センター、2020 年、https://kanagawa-u.repo.nii.ac.jp/records/13500)。外间守善?波照间永吉编着『定本 琉球国由来记』(角川书店、1997 年)151 页。呉海宁「『琉球国由来记』にみる「天」の観念」(『冲縄芸术の科学』第 33号、冲縄県立芸术大学附属研究所、2021 年)117-133 页、135 页以下。後田多敦『琉球の国家祭祀制度―その変容?解体过程』(出版社 Mugen、2019 年)

[8] “グスク”(Gusuku)为在琉球语中意为“城堡”“堡垒”。该词指琉球特有的石造城堡。

[9] 球阳研究会编『球阳 原文编』角川书店、1982 年、688。『球阳 読み下し编』688。洼徳忠编『冲縄の风水』(平河出版社、1990 年)。

[10] 日文对中文的翻译已被译者省略。

[11] 上里贤一「资料绍介 毛有庆『竹荫诗稿抄』」(『日本东洋文化论集』第5号、琉球大学法文学部1999年)。

[12] 杂志原名为《アトリエ》(Atelier)。

[13] 社格制度是近代日本(1868年~1945年)创造的神社等级制度。地位上,府社=县社=藩社>乡社>村社>无格社

[14] 前田孝和「近代冲縄神社神道史における御岳?拝所の神社化の背景」(『非文字资料研究』24 号、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非文字资料研究センター、2022 年 2022 年、https://kanagawa-u.repo.nii.ac.jp/records/14907)。真栄平房昭「廃城と祭神―首里城の冲縄神社创设と为朝伝説について―」(『うるまネシア』23 号、21 世纪同人会、2020 年)。

[15] 後田多敦「首里城复元で大龙柱の向きは相対と暂定决定-国の『検讨委员会』报告会の报告-」(『非文字资料研究センター News Letter』48 号、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非文字资料研究センター、2022 年、https://kanagawa-u.repo.nii.ac.jp/records/15253)。

[16] 参照:後田多敦「歴史资料としての図版と写真、イラスト—首里城大龙柱の向き「改ざん」问题を事例に」(『歴史と民俗』40 号、平凡社、2023 年)、後田多敦「大龙柱向き改ざんを止められるか!」(『「时の眼―冲縄」批评志 N27』10 号、N27 编集委员会、2022 年)。

    进入专题: 首里城   琉球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琉球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671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