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生:尹锡悦政府时期半岛局势走向与中韩合作紧迫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00 次 更新时间:2023-02-16 16:19

进入专题: 中韩关系   朝鲜半岛  

王俊生  

韩国尹锡悦政府执政后对朝政策以施压为主,与美国对朝政策越来越趋同。朝鲜半岛局势出现新的紧张与韩美两国对朝政策密不可分。中俄两国明确反对一味对朝施压。各方当务之急在于积极利用相关国家政策中的对话动力,积极营造氛围推进合作,同时有效遏制消极因素,减少对抗,否则半岛局势有可能发生更大震荡。中韩作为半岛局势攸关方和当事国,可通过积极合作稳定半岛局势,并积极推动相关问题解决。中韩两国需加强多层面沟通与交流,互相尊重彼此核心利益,阻止东北亚地区走向阵营化与新冷战化的趋势。


一、尹锡悦政府对朝政策与美国趋同


(一)韩美对朝政策以施压为主


尹锡悦政府对朝政策以施压为主,这与美国拜登政府对朝施压政策趋同。5月10日尹锡悦就任总统后,对朝态度有所软化,表示对朝对话的大门是打开的。8月15日,他宣布对朝采取“大胆计划”,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尹锡悦政府对朝政策实质仍然以施压为主,这主要表现在联合美国针对朝鲜频繁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韩美两国还运用经济手段加大对朝施压力度。美国拜登政府执政首年就对朝鲜进行制裁,2022年初再次对朝鲜实施制裁。2022年10月14日,韩国政府决定将与朝鲜研发核导和规避制裁有关的朝鲜第二自然科学院与连峰贸易公司的共15名个人和朝鲜相关政府机构与贸易公司的共16家实体列入制裁名单。这不仅是韩国时隔5年对朝鲜实施单边制裁,而且在韩国历届政府中罕见的执政首年就对朝出台经济制裁措施。


因为外交理念相似及对朝政策趋同,5月20日,拜登访韩创下了韩国总统就职后韩美首脑会晤最快纪录,这也是美国总统近29年来首次在韩国新总统就任后先行访韩。通常韩国总统就任后会先行访问美国。拜登访韩达成的针对朝鲜的相关政策共识体现在以下方面:(1)将扩大联合军演。(2)美国暗示时机成熟时,将把核潜艇、轰炸机等有可能部署在韩国。(3)暗示将强化韩美日三边安全合作。拜登最后一站是同尹锡悦去了位于京畿道的韩国空军作战司令部,该中心是韩国应对朝鲜威胁的“三轴作战体系”指挥中心,其中包括对朝先发制人打击。


2022年9月16日,两国在华盛顿举行了“延伸威慑战略协商机制”会议,再次对在韩国部署美国战略资产进行协商。这也是两国自2018年1月以来首次举行此类会议。9月29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访问韩国,尽管时间只有一天,但她还是专程赴“三八线”观察朝方一侧,对朝鲜发出强硬威慑信号。


(二)韩美对朝政策趋同原因


尹锡悦政府对朝政策与美国趋同,原因既有作为保守派政府一贯的立场,也有通过美韩高强度施压迫使朝鲜改变行为方式的意图,还受国际与地区因素的影响。


1.出于韩国全球抱负以及外交理念考虑。尹锡悦政府执政后致力于将韩国打造为“全球枢纽国家”,认为实现该目标需要和美国保持更紧密关系。


2.受俄乌冲突影响。尹锡悦与韩国保守派将俄乌冲突爆发原因归咎于乌克兰未和美国结盟以及没有与美国保持紧密一致。他们认为,血淋淋的事实表明,与美国形成铁杆同盟是保障韩国国家安全及国际地位的根本基础。


3.受地缘政治影响。尽管中国为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巨大努力,但韩国还是有观点认为,与美国合作对于实现半岛无核化更重要。这与韩国常年“反共理念”及相关宣传也有密切关系,导致其政界尤其是保守派在与中国合作上缺乏信任基础。


二、尹锡悦政府对朝政策同中俄分歧加大


(一)中俄不赞成对朝一味施压


长期以来,中韩两国均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以及通过对话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尹锡悦5月10日就职后,中韩在处理朝鲜半岛相关问题上产生了明显分歧。针对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的僵局,中国多次表示,“问题根源在于朝鲜面临的外部安全威胁长期得不到消除,朝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俄罗斯的半岛政策同中国基本一致。2022年5月26日,中俄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否决了美国关于加强对朝鲜制裁的决议草案。


(二)韩美同盟强化制约了中韩合作


尹锡悦政府执政后尽管多次强调重视对华关系,但是与美国强化同盟关系的某些举措已经影响到了中韩间信任与合作。


1.在2022年5月底拜登访韩时,双方联合声明中提到,保持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对于维护“印太”地区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直接将台湾问题与美国“印太战略”挂钩,触及中国核心利益。


2.韩国毫不犹豫地以创始国身份加入“印太”经济框架(IPEF),并明确表达加入四国安全对话机制(QUAD)的兴趣。美国“印太”战略主要目的在于打压中国。“印太”经济框架与四国安全对话机制是其两个核心支柱。


3. 2022年6月底,尹锡悦参加北约峰会并在北约总部设立常驻代表团,谋求与北约建立针对亚太地区的定制型战略伙伴关系。此次会议出台的北约峰会公报妄称中国“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和与北约安全相关的领域构成了‘系统性挑战’”。


三、朝鲜的反应与半岛局势走向


(一)朝鲜释放出强硬与对话的信号


2022年6月,朝鲜劳动党八届五中全会上,在军事安全方面,朝鲜大幅更换了相关负责人,强调保障力度,继续增强战争遏制力。2022年1月,金正恩表示,“及时研讨重启暂停过的一切活动的问题”。这些暂停活动,即指朝鲜的核计划和洲际弹道导弹计划。4月25日,金正恩再次指出,“朝鲜决定继续以最快的速度发展本国的核武器”。


在对外关系方面,朝鲜外务省长期负责对美工作的第一副外相崔善姬被任命为外务相。曾经访问过韩国、长期处理对韩事务的原外务相李善权转任中央统战部部长。这就形成了崔善姬负责对美工作,李善权负责对韩工作的格局。这两个关键人事任命表明朝鲜在“强对强”的总体框架下,也在寻求局势缓和。


朝鲜释放的双重信号表明,其在核导发展以及在对韩和对美政策上最终采取什么样的举措,与韩美对朝政策有密切关系。


(二)疫情使得朝韩分歧进一步加大


2022年5月12日,朝鲜报告首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病例。8月10日,朝鲜宣布抗疫取得胜利。朝鲜多次拒绝韩国援助。2022年8月10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在全国紧急防疫总结会议上,将朝鲜此次疫情大规模传染的起因归咎于韩国恶意发传单进行病毒传播,进一步在国内树立了尹锡悦政府不顾同胞之情极其恶毒的形象。在朝韩关系对峙的背景下,朝鲜短时间内实现抗疫胜利表明其完全有能力应对疫情蔓延。疫情因素促使朝韩间的敌对状态及信任赤字进一步加大。


(三)朝鲜半岛局势不确定性增大


韩美两国与朝鲜都已释放出强硬与对话信号,但由于韩美对朝政策的本质在于施压,以及朝鲜政策规划中的核导因素与“以强对强”对外政策逻辑,造成双方对话动力逐步消减,对峙逐渐形成并升级。这是2022年下半年朝鲜半岛局势出现新的紧张态势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果美国、韩国、朝鲜不改变目前政策,未来几年朝鲜半岛局势很难通过对话缓和。一方面通过朝韩近一年隔空喊话与互动后,双方会发现政策针锋相对,将逐渐失去对话动力与信心,进一步表现强硬态度,不可避免地形成对峙;另一方面拜登政府进入最后两年执政期,有可能加大对华战略打压,其借助朝鲜半岛局势服务于大国竞争的一面将更加明显,大国合作管控半岛局势的动力下降。但总体而言,鉴于朝、韩、美都不愿意爆发冲突,紧张态势将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发生战争可能性不大。


四、中韩应尽快合作稳定朝鲜半岛局势


考虑到拜登政府外交政策优先选项不包括朝鲜半岛事务和借助半岛局势紧张服务于大国竞争目的,以及俄罗斯受制于同乌克兰的冲突无暇顾及半岛局势,中韩两国作为半岛问题利益攸关方与当事国,需尽快通过积极合作稳定半岛局势,并积极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在政府间立场分歧较大背景下,还要发挥两国智库的积极作用,尤其要对朝鲜半岛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联合研究。当前,半岛局势和平解决停滞不前,凸显共同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双方智库间可以进行先行联合研究,进而带动两国政府以及其他有关国家的智库参与其中。


尽管美国拜登政府战略目标在于遏制和打压中国,并试图利用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服务于这一目标,但是朝鲜在核武器与导弹技术方面的迅速发展既不符合美国利益,也不符合中国坚持的“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中美具有合作解决朝鲜半岛相关问题的基础。韩国应多做一些有利于中美合作的事情。韩国正在积极推动正式部署美国“萨德”反导系统,并请求美国在韩部署战略资产,不仅会极大刺激朝鲜进一步发射导弹和重启核试验等,造成半岛局势再度紧张,而且不利于中韩合作与中美合作解决半岛相关问题。


(作者:王俊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本文摘自《东北亚学刊》2023年第1期)


    进入专题: 中韩关系   朝鲜半岛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77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