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存:在“2016中韩海洋合作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054 次 更新时间:2023-10-12 23:56

进入专题: 中韩关系  

吴士存 (进入专栏)  

10月21日,由中国南海研究院和韩国海洋战略研究所(KIMS)共同主办的“2016中韩海洋合作论坛”在韩国首尔召开。吴士存院长率中方学者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应在开闭幕式发表主旨演讲。现将演讲全文附录如下:

今天,由韩国海洋战略研究所和中国南海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6中韩海洋合作论坛”顺利召开。作为长期研究海洋问题和南海问题的学者,有机会在此同学术界的各位朋友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向在座各位,向致力于中韩海洋合作的学界同仁,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2014年,韩国海洋战略研究所与中国南海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迄今为止,双方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中韩海洋合作论坛,取得诸多积极成果。韩国海洋战略研究所与中国南海研究院的交流与合作在促进海上合作、管控海上分歧和推动中韩海洋划界等方面正发挥着日益显著的智力支撑作用。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海洋合作基础逐步巩固,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逐步加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4年7月,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决定正式启动海洋划界谈判。2015年12月,两国代表在首尔举行首轮中韩海域划界谈判,并建立起外交部谈判代表团、司局级谈判工作组、技术专家工作组三级机制,就海洋划界进行谈判磋商。

中韩两国不存在领土争议,但在黄海南部海域和东海北部海域存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重叠问题。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主张“中间线原则,而中方主张“自然延伸”原则。在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采取“ 中间线” 原则, 中国则主张“公平”原则,考虑沿岸国的海岸线比例、人口、历史传统等因素。

由于中韩双方尚未达成海洋划界协议,两国于2000年签订《中韩渔业协定》作为临时安排,但渔业纠纷仍时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韩方在中韩渔业联合委员会框架下不断限制削减中方入渔规模,与中国渔民赴韩方一侧水域捕捞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二是尽管中国渔业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打击“三无渔船”等非法船舶,但此类非法船舶仍然存在,并在相关海域开展非法捕捞活动;三是韩国对其认为的所谓“非法捕捞行为”处罚力度不断加大,在执法活动中暴力冲突仍时有发生。

关于南海问题,各位学者也有诸多关心。事实上,自上世纪70年代南沙争端产生以来相当长时间内,南海问题主要是中国和有关声索国围绕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领土争议和海洋权益争议。然而,自2010年以来,美国等域外国家不断加大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域内部分国家借机强化其单方面主张,南海问题逐渐向资源开发、海权争夺、航道管控等领域拓展,同时也被域外国家赋予过多的地缘政治色彩和军事安全考量。在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大背景下,美国为其亚太盟友和伙伴国提供了充分的政治外交支持、军力部署和军备援助,也要求包括日韩菲澳在内的亚太盟友提高声音、公开介入南海纠纷、配合其南海联合巡航活动,这不仅进一步加剧南海紧张局势,也会对东海、黄海地区形势产生溢出效应。

2016年7月12日,应菲律宾阿基诺政府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于作出裁决,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虽然中国对裁决表明“不接受、没有拘束力”的正式立场,但裁决对南海局势发展的影响不容低估。未来,南海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法律博弈将有增无减,军力博弈将成为南海地缘政治竞争中的显著特征。裁决改变了南海博弈的游戏规则,同时导致有关各方调整利益诉求,南海行为准则达成共识的难度有所增加,有关方面围绕南海的博弈恐将更加剧烈。南海是重要的海上通道,韩国90%的海上贸易活动要经过南海地区。事实上,南海争端产生近半个世纪以来从未发生有关争端国干扰正常商业航行的事件。中国主张,南海的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南海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和协商的方式解决。

中国正在建设海洋强国,世界范围内的辽阔海洋对中国发展和全球合作愈发重要,中国的海洋视野和海洋利益注定要超越南海。对于中韩两国来说,如何正确认识海洋问题,合理管控海上分歧,突破现有合作瓶颈,推进海洋划界协商,不仅是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外交议题,也是两国智库、学者需要不断加深学术交流的重点研究领域。

第一,在双边关系方面,两国应维持高层交往,提升政治互信。近年来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和各领域合作正是建立在双方良好的政治互信基础上的。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和朴槿惠总统实现会晤,强调中韩应扩大合作积极面,抑制消极负面因素。明年是中韩建交25周年,双方可以此为契机,为深化合作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第二,在海洋政策方面,应加强两国在海洋政策上沟通与协调,建立、巩固两国间智库交流的机制化平台。

在亚洲地区,目前虽有APEC海洋部长级会议等政府层面的海洋合作机制,但其作为多边机制,对于中韩两国推进海洋政策交流的作用有限。特别是在目前东亚地区海洋争端日趋紧张和海上安全局势复杂化的背景下,中韩两国仅依靠官方渠道和媒体渠道进行海洋政策沟通,这对加深彼此了解有一定局限性。今后,应加强两国智库的交流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其作为沟通平台的作用与功能。

第三, 在海洋权益方面,两国应重视推进彼此间存有利益冲突和权益纠纷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海上危机管控,探讨制定海上执法行为准则。

渔业纠纷和海洋划界是中韩两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海洋划界解决前,两国间渔业纠纷恐将持续存在,如果处置不当,也会对两国关系产生负面影响。2000年《中韩渔业协定》针对渔业问题作出临时安排,在这一框架下,双方可借鉴中越在北部湾联合执法的经验,加强海上执法交流,探讨海上联合执法,以中韩渔业联合委员会为依托,共同维护渔业生产秩序,避免海上执法中暴力冲突发生。

第四,在海上安全合作方面,两国应努力排除可能影响到海洋安全合作深入发展的外部因素。

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韩国因萨德系统布署问题再次站在了美中两国战略博弈的前台,美韩军事同盟的巩固与强化是深化中韩海洋安全领域合作的主要障碍。两国可从低敏感领域入手,以联合执法为基础,促进海上搜救、污染防范、灾害预警、航道安全等领域合作,建立和完善海上危机管控机制,逐步扩大东亚地区海上公共产品供给,进而带动中韩海事与海上防务合作。

第五,在海洋划界问题上,两国多年来在海洋事务上的磋商与沟通,为海洋划界谈判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两国应努力克服外部消极因素影响,缩小分歧,稳步推进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张重叠海域划界谈判,争取早日就海洋划界达成一致。同时,也可借鉴中越北部湾划界经验,在划界的同时对渔业问题作出妥善安排,以确保划界后正常渔业生产秩序和中韩间海域的长治久安。

当下,东亚地区秩序面临深刻调整,地缘势态更加复杂多变。中韩互为东亚善邻,有史地人文之缘、和平繁荣之需,但也有消极因素不时影响两国战略互信。中国南海研究院和韩国海洋战略研究所作为两国重要的涉海智库,应加深在学术交流、人员互访、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中韩海洋合作论坛的影响力,提出政策建议,解决实际问题,构筑紧密的海洋合作关系,推动地区海洋的和谐发展。

进入 吴士存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韩关系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63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