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中军:战后初期的琉球与钓鱼岛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29 次 更新时间:2023-06-22 00:48

进入专题: 琉球   钓鱼岛  

侯中军  


一、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前并未放弃收复琉球

在1943年3月前,坚持收回琉球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蒋的此种心态在其个人日记中有过多次表述。但在开罗会议上,蒋面对罗斯福总统的询问,却表示愿意托管琉球,此一表态成为日后国民政府处理琉球问题的基调。

在是否应该收回琉球或托管琉球的争论中,国民政府内部虽然存在不同的声音,但主流意见认为,琉球属于日本应该剥离的领土,不应再划归日本。托管琉球虽然并未被国内主流舆论所认可,但已经成为最为现实的选择。琉球革命同志会被国民政府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其在琉球的活动,促使琉球最终回归中国。经过多部门的努力,1948年8月,国民政府就运用琉球革命同志会收回琉球事宜达成5点意见。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对琉球的政策并不是一条完全重合的路线,政府内部可以分为两派,而蒋在内心深处并不愿放弃琉球,这也是整个琉球政策的历史主线。总体而言,1940年代的琉球政策经历了一个由力主收回,到形式托管,再到策划独立的转变过程。琉球革命同志会是蒋介石在处理琉球问题上的一个变量,蒋介石希望借助来自琉球内部的力量,达成其收回琉球的长久心愿。

二、国民政府在处理琉球问题的诸种方案中曾提出钓鱼岛应划归中国

在战后处理琉球问题的同时,虽未明确提出钓鱼岛问题,但在所提出的琉球与中国划界方针中已经包括此项。在处理战后日本领土的各种提案中,曾有明确的建议,要求将钓鱼岛及相关岛屿划归台湾。此方针就琉球问题曾提出三个方案,在步步退让的基础上,钓鱼岛划归中国是最后的步骤。

建议首先明确,应争取将琉球划归中国或交与中国托管,如上述方案难以实现,将会发生琉球与中国的划界问题。琉球与中国划界问题焦点“在于八重山列岛及宫古列岛是否应划入琉球之范围”。“该二群岛与冲绳岛相距颇远,中间又无小岛连接,而距台湾甚近”,两群岛间“中间小岛亦多,且土著居民,向为台湾移植。语言亦属台。美格兰特总统调停中日琉球争议时,日本曾建议将此二岛割让中国”,建议根据此点要求将此二岛划归我领土。

如果八重山及宫古列岛未能划归我国, “则退一步可要求尖阁诸岛,及赤尾屿二地划归我国”。如此提出的理由在于:钓鱼列岛并未记载于琉球文献。日本出版的详细地图(如昭和十二年一月十日订正发行的大日本分县地图)虽载有二地,但并未将其列于琉球地名表中。钓鱼岛虽然“目下虽划入盟军琉球占领区,但究不能确认其属于琉球”。

三、195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琉球归属问题上的态度

退守台湾后,台湾国民党当局继续扶植琉球革命同志会,希望籍琉球人国籍问题,做为维持“中华民国”正统地位的筹码。但在台湾当局依赖美国援助的现实之下,琉人国籍或琉球归属问题沦为台湾与相关各方的外交交涉的一个砝码。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被无理排除在对日交涉之外,未能获得对日交涉的话语权,失去了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的先机。

1951年9月8日《旧金山和约》签订,台湾当局致函盟军总司令部询问琉球人民的国籍问题,意在表明,不承认日本保有所谓的剩余主权,否定琉球为日本领土。1952年2月,台湾当局与日本开始谈判双边和约,再次向日本提出:台湾虽然接受《旧金山和约》对琉球的处理,但不认可日本对琉球拥有主权的说法。台湾希望将琉球地位特殊化,从日本旧有领土变成美国暂时管理的特殊地区,“预留琉球归属讨论的空间”。

琉球一定不能归日,是战后国民政府的基本政策,虽然此方针存在种种弹性,但底线是清楚的。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的王世杰曾当面向琉球革命同志会做出此种保证。退台后,继任外交部部长叶公超亦曾作此努力。在与美方交涉奄美大岛归还日本时,叶公超得到蓝钦不将琉球群岛归还日本的保证。然而,后来的国际政治形势,并未朝琉球独立或回归中国的方向发展。

学界目前对琉球问题的研究,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国民政府及台湾当局。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民间有关琉球问题的态度,目前的研究尚是空白。以往人们想当然认为:在反美斗争中,中国是支持琉球人民的,支持琉球脱美归日。新近的研究已经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中国支持琉球人民反抗美国统治是一致的声音,但并非意味着全部支持琉球回到日本,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所特藏的一副地图,可以证明不同观点的存在。该地图在琉球部分的标注如下:“琉球群岛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被美帝霸占,应归还我国。”在尚未实行地图官方审定制度的当时,这一地图也许并不反映官方的立场,但代表了一些人对琉球问题的看法则是无疑的。


(侯中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进入专题: 琉球   钓鱼岛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琉球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63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战略与管理》2014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