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冬:疫情防控检验着共同体的韧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19 次 更新时间:2022-03-29 14:12

进入专题: 新冠肺炎   共同体  

杨雪冬  


在最近这波疫情中,基层的一些防控做法引起热议。尽管已经有湖北武汉积累的丰富抗疫经验,似乎只要认真“抄作业”就可以应对。但是结果并不是这样的:有的地方不仅抄得准,而且答对了新题,有的则笨手笨脚,抄对了答案,丢了答题过程,还有的则层层加码,把答题过程弄得繁琐不堪,连老师都看不下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网络上已经有诸多的讨论,甚至掺入了地域偏见。在笔者看来,差异的产生大致有三个主要原因:

一是这波疫情发生在不同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冬季气温低本来就适合新冠病毒存活传播,在天气寒冷地区,公共场所、家庭等更为封闭,就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天气寒冷也增加了各项防控措施展开的难度,降低工作的质量,比如网络上热议的核酸检测、物资运输和派送,以及防控人员的集结和布置等。

二是各地应对疫情的资源也决定着应对效果的差异。所谓的应对资源,除了药品、医护人员等医疗资源外,还包括当地公共基础设施、市场网络、媒体和社会沟通网络、各类物资的自我供给能力、物资的流通配送渠道等诸多涉及到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类资源、条件。这些资源条件,反映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尤其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状态和基本条件,本来就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在平常时候,如果公共设施不完善,公共品提供不足,市场网络不发达,居民生活不便利,那么在应急状态下,居民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三是各地政府治理能力成为决定疫情应对效果的关键因素。疫情暴发后,相关地方进入应急状态,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开始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指挥棒运行,党政部门就成了指挥员、组织员和作战员,每一个决策,每一步措施,甚至每一个干部的言行,直接关系到疫情的防控质量。实践证明,治理能力低的地方,必然会在疫情暴发后手足无措,应对失当,即使有现成的答案,也会抄作业不及格。这也是这些地方的政府在网络上被诟病的原因。

疫情与许多灾难风险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所有人都身处其中,成为可能的受害者,无人能够幸免,全社会成为灾难共同体、风险共同体。因此,疫情防控考验的不是某个群体、某个组织的能力,而是整个共同体的韧性,面对灾难自我调整、自我修复的能力。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世卫组织把武汉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称为“全政府-全社会”模式,倡导各国要有效防控疫情,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以及每个人的参与、合作,共同提高风险意识、抗风险能力,发挥各自的优势,承担各自责任,共担风险,把预防工作做到日常,防控工作做到精细。

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共同体精神的塑造和共同体的维护。在各类风险和不确定冲击下,共同体已经不再是基于血缘、地缘、业缘等传统社会因素形成的封闭式生存发展共同体,而是基于生命健康的共同体,超越了属地管理、辖区责任乃至国别界限。因此,社会、政府、市场都是这个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承担维护共同体健康发展的责任,破除“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困境。

就当下而言,要提高疫情防控共同体的韧性,首先要补齐各种短板,包括资源短板、能力短板,尤其要从共同体的高度,继续发挥好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关注全国疫情中的脆弱地区、脆弱群体、脆弱部门,为它们提供资源、补强能力,避免地域偏见,更快更彻底地将疫情控制在当地,防止扩散。其次,要通过疫情全面检验整个共同体的健康水平,既要深入分析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存在的问题,也要系统分析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制约政府-社会-市场三者良性互动的因素。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建设强政府、好社会、良市场,真正提升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杨雪冬,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来源:环球时报


    进入专题: 新冠肺炎   共同体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组织社会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235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