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臣 韩博:云南咖啡怎样走出“大资源、小产业、低价值、弱品牌、濒危机”的困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70 次 更新时间:2021-06-26 07:31

进入专题: 云南咖啡  

赵俊臣 (进入专栏)   韩博  

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咖农咖企及各方的持续努力,云南省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最重要的咖啡豆生产基地、贸易集散地和出口地,云南咖啡产业逐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发展格局,成为独具特色的“云系”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云南咖啡长期来客观存在着“大资源、小产业、低价值、弱品牌、濒危机”的尴尬状况,特别是自2013年来生豆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咖啡产业发展的危机信号明显出现,而现有应对措施效果并不显著。如应对不力,将使“把云南建设成为全球精品咖啡重要产区、亚洲最主要的咖啡精深加工基地和亚洲影响巨大的咖啡交易服务平台”的规划目标最终落空。


一、云南咖啡“大资源、小产业、低价值、弱品牌、濒危机”的表现


(一)低价格造成的种植面积锐减的危机

咖啡市场种植、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利益分配占比分别为1%、6%和93%(约为17.1元/公斤、83元/公斤、1567元/公斤),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游环节,几乎成了免费劳动力。现阶段多数国外生豆收购商看准云南市场销售比较原始的商机,利用国际期货价格咖啡市场压低云南咖啡豆价格,以每公斤低于国际咖啡价格20美分以上的价格从云南收购,然后到国外中转、贴标或加工后返销中国。2013年,咖啡豆价格下跌至每公斤14元,逼近成本价,一直延续至今,2019年4月24日云南本地咖啡豆的收购价格:星巴克为13.5元/公斤,雀巢略高为13.8元/公斤,仅略高于12.5元/公斤的成本价。受此影响从2015年开始,处于微利状态的咖啡产业引起的咖农的“砍树风”,咖啡种植面积累计减少了近20万亩,造成云南的咖啡连续多年减产。据调查,目前已有一部分咖农大户转产或计划转产,云南咖啡产业危机信号已经明显出现。

(二)总量大精品少的困境

2018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180万亩,占全国98%以上;产量15.12万吨,占全国产量的98%以上。无论是从种植面积和咖啡豆产量来看,云南咖啡稳坐中国国内的主导、主体地位。但是云南咖啡种植除雀巢基地等少部分外,基本上都处于粗放阶段。据云南咖啡协会负责人称,云南商业咖啡豆占总量的85%,高级商业咖啡豆占10%,精品咖啡豆仅为5%。

(三)加工业“小、散、弱、乱”的现实

云南咖啡加工业“小、散、弱、乱”的主要表现是:一是企业不少,实力不强。2017年云南有咖啡企业1000家左右,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而精深加工能力才5万吨;二是目前云南从事加工、收购的企业仍以个人为主,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很少;三是云南咖啡初加工环节还处于“来料加工”阶段,或者基地自建的初加工环节。在加工工艺和技术方面,又是最基础的初加工,只是为中、下游提供咖啡生豆原料。

(四)销售市场几近空白的窘境

在销售市场,云南咖啡所占份额很少,以至于国际权威咖啡统计部门没有单列。据“前瞻经济学人”APP的统计,中国即饮咖啡品牌市场份额:雀巢占68%,汇源占5%,统一占4%,可口可乐占4%,顶新国际占3%,其他占16%。在速溶咖啡领域,外资品牌的国产产品在中低端细分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雀巢、麦斯威尔等咖啡巨头市场份额超过80%。在现磨咖啡领域,外资品牌的进口产品仍然主宰着高端细分市场。在咖啡连锁领域,以上岛咖啡为代表的咖啡企业凭借其先入优势和渠道优势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依靠其品牌形象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后来居上,在“一线城市”和“意式咖啡”这个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表1:中国市场主要速溶咖啡品牌、来源及价格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


表2:中国主要现磨咖啡品牌、来源及价格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


从上表可以看出,云南小粒咖啡的均价,和国产雀巢、麦斯威尔分别低一倍还多,即使是后谷咖啡,也比国产雀巢、麦斯威尔分别低的多,和进口的比则更是相当于人家的零头。处于“1公斤咖啡豆难换1杯咖啡”的尴尬境地。


(五)品牌弱缺乏行业竞争力的难题

云南占据中国近90%的咖啡产量,但国际份额仅为1.7%,主要为星巴克、雀巢、麦氏、卡夫等国际品牌供货,只能作为速溶咖啡原料,以最低价格卖出,至今未形成高价格、高认知度的自有品牌。咖啡豆市场,我们长期自信并宣传的优质地理标志产品“云南小粒咖啡”,也存在“有其名、无高价”的尴尬境地,尤其是与国际市场的均价相比存在巨大价格反差。至于成品市场, 号称本土咖啡“中国第一民族品牌”的 “后谷咖啡”,虽然具备一定的品牌实力,但离国际驰名品牌仍有较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公司屡屡出现的资金链危机情况下,公司能走多远尚为未知,其余品牌小而散,缺乏竞争力。


二、云南咖啡“大资源、小产业、低价值、弱品牌、濒危机”的原因


(一)咖啡豆整体品质偏低

一是品种品质不高,有待提升。云南种植的咖啡品种99%为卡蒂姆,风味一般,加之整体加工水平低,导致成品豆瑕疵较多,是全球唯一一个咖啡价格低于期货价格的阿拉比卡产区。二是整体管理水平不高。长期来,云南绝大多数咖啡企业和咖农将经营重点放在了面积和产量的扩张上,对规范种植、精品种植、采摘、晾晒等采收后处理技术投入不足,导致咖啡豆的风味不足,品质不达标,很大一部分都不符合收购商的标准,勉强合格的拿去做速溶咖啡,甚至成为废果,陷入了“质量低、价格低、赚不了多少钱、更不上心”的恶性循环。三是诸多不诚信行为造成信任危机。违约事件层出不穷,如新闻多次报道的普洱有的咖农将劣质咖啡豆掺到优质咖啡豆中,导致贸易商们不敢大规模采购咖啡豆。外加国际咖啡市场供大于求,咖啡价格低迷,最终造成普洱咖啡豆滞销。

(二)没有市场定价主动权

我国产量只占全球产量的 1.5%左右,在全球咖啡市场占有的份额太低,难有任何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对国际咖啡市场影响有限。同时,由于国内尚未形成“内产内销”的稳定机制,也没有市场占有率足够大的自主品牌。这就导致在咖啡豆收购过程中,咖农也没有任何话语权,常年遭低于国际期货市场价格的压价。国际高端咖啡的定价权在纽约、伦敦和东京交易所,云南咖啡只能和巴西、哥伦比亚、印尼等大规模咖啡园进行价格竞争,在成本上毫无竞争力。

(三)行业整合难度大

立足我省实际,以现有企业为主,通过资产联合重组、企业兼并、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建立企业集团实现抱团取暖,产生规模效应,创出优质品牌是咖啡产业提质增效的最佳途径,但现阶段困难重重。一是技术竞争力不够,目前云南的加工技术跟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还是较大,依靠国内力量尚生产不出与雀巢、麦氏等相媲美受消费者喜爱的高端产品。二是龙头企业缺失,省内咖啡加工企业没有一家可以达到挂帅龙头的标准,不能对整个行业起到引领作用,达不到成立集团的水平,同时由于种植园地分散在几个州市,原料统一调控的难度也非常大。三是消费市场不成熟难以整合,咖啡属竞争性行业,整体市场份额有限,而且国内市场主要是海归、城市白领和青年一代,而这几类群体对咖啡的选择更倾向质量高的国际品牌。

(四)行业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多

多渠道筹集咖啡建设资金,是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的资本利器,但是目前在我省的推进情况不是很理想。一是地方政府每年都在积极补助扶持,而且逐年在增多,但受财力限制不可能扶持更多,特别是那些贫困市州、县财政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社会资本看到咖啡一产难以赚钱,二产加工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大且风险高,投资意愿并不强。三是失去了前些年引进国际巨头的有利机遇,由于咖啡行业存在一定的口碑效应,培育一个大品牌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难以快速打造出一个国际名牌,故吸引国外先进的设备与技术的能力也收到制约。

(五)缺乏完善的产业标准化体系

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起咖啡产业标准化体系。云南咖啡产业从农业生产到工业加工,尚处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境地、政府处于质量技术监管缺位状态,执行标准各从其志,有执行国际咖啡组织认证标准的,有执行欧盟认证标准的,有执行美国、日本认证标准的,可谓五花八门。咖啡技术标准认证体系的不统一,导致原料产地认证、产业生产经营资格认证、产品质量认证混乱,产业发展“失章失志”现象突出。


三、解决云南咖啡“大资源、小产业、低价值、弱品牌、濒危机”困境的建议


咖啡产业作为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重要棋子,振兴云南咖啡势在必行。实现咖啡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做好咖啡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以往数量扩张转向以质量为核心的战略转变。

(一)加快咖啡豆品种更新换代

省里已决策由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和国际咖啡品质学会(CQI)、世界咖啡研究中心(WCR)及云南德宏热作所(农业部咖啡种质资源圃)合作,计划用8—10年的时间,在云南咖啡产业实施国际品种研究项目,即从世界咖啡研究中心(WCR)在全球的三十多个咖啡农场中引进品种,最终筛选出适合云南特点的咖啡品种,实现云南咖啡产区50%的新品种转化率,使云南咖啡品种结构趋于合理。建议进一步鼓励国际采购商以雀巢为榜样,在云南建立原料基地的同时,出资出力帮助云南尽快筛选出自己客户喜欢的优良品种,加快云南咖啡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同时完善与世界行业联系的机制,确保不再掉队。

(二)落“实”规范种植技术水平

要认真推广雀巢思茅公司扶持咖农的经验和褚橙栽培经验,打造优质咖啡豆,按照绿色精品咖啡要求,从品种、种植模式、管理、采摘、鲜果色选、脱皮脱胶等环节着手,按绿色精品标准建设示范基地,对咖企、咖农进行示范、培训和推广,特别注重农艺师长期驻守和实地传授农民咖啡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将推广国际公认的咖啡科学种植技术落在实处,如“乔—灌—草”立体栽培,在高海拔(1400m以上)地区推广核桃与咖啡间套种植,在中海拔(1000—1400m)地区推广澳洲坚果或芒果等作物与咖啡间套种植,在低海拔(1000m以下)地区推广水果间种模式,尽量既确保咖农增加收入,又保证咖啡豆品质。开发打造以咖啡园或基地为依托,建立集咖啡种植、采摘、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体验和休闲等为一体的咖啡观光休闲庄园,促进旅游产品开发和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延长产业链。

(三)注重与跨国公司和新平台的合作

解决云南咖啡加工企业数量多、分布散、实力小、品牌弱、濒危机的现状,唯一可行的措施是整合,而整合道路的上策是加入跨国公司。国际市场拼的是领先技术、高水平人才、雄厚资金、消费者认可,而这些,恰恰是国内企业不具有、跨国公司才有的强项。跨国公司可以收到难以估量的好处,国际大公司合作后必然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带动了咖啡种植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国际著名咖啡公司的经营管理等先进经验。

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的引领作用,如“拼多多”就咖啡产业开发合作与云南省保山市政府达成一揽子计划,合作后即为当地政府、咖农提供产业链系统化改造方案,包括种植品种与方式的更换,田间管理、产品筛检、品控的标准化以及营销推广方案等。这种电商涉农投资,相比传统零售业,优势在于通过高频次的创新加速缩短用户的购买距离、购买时间和使用时间,售卖到消费者的打包价只有超市的四分之一,一方面抬升云南咖啡的销量,从销售端反向倒逼咖啡产业,促使云南的咖啡种植业形成标准,另一方面能将市场利益留在农村,实践中培养了一批新农商人才。

(四)想方设法打通筹措资金渠道

咖啡加工业和销售业资本金回报率一般在25%左右,高的在30%以上,远远高于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多年来资本金利润率10%左右的平均水平,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当前吸引社会投资主要靠发行云南咖啡建设债卷、组建风险投资公司、组建上市公司“云南咖啡”等方式,我们建议云南咖啡发展应该学习借鉴国际上通过发行股票而举办新企业的成功做法,将“云南咖啡”作为上市公司打造,如果成功将成为云南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突破,会对全国行业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效应。组建上市的云南咖啡集团公司,一种方案是以雀巢思茅分公司为主,吸收思茅地区供销社、农垦、热区办、各种植区咖农大户为发起人,如若股本安排为5亿股,其中现有资本按1亿股设计,募集4亿股,按1:5溢价可得20亿元,一举解决云南咖啡种植与加工等所需资本金。

(五)加快制定与执行产业技术标准认证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少认证陷入了商业化歧路,云南咖啡认证一定要防止认证的商业化。提高我省正在制定的《云南有机咖啡标准》和《云南绿色咖啡标准》的标准等级,做好与国际咖啡生产技术标准认证体系接轨。在执行认证时,我们要严格执行认证标准,尽量杜绝国际上诟病的很多标明“有机认证”的咖啡,实际上却不符合规定的现象,做到诚信立品牌。

(六)研究把咖啡协会改造成咖啡产业联合会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宣传云南省咖啡产业的优势与品牌,着力提高云南咖啡的知名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协调能力弱的问题。建议学习云南发展花卉的经验,把协会改造成咖啡产业联合会,在整合科研开发能力、提高生产种植技术和市场开发能力等几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云南咖啡业与国内、国际间的交流及合作,通力打造现代化的咖啡种植、生产、销售产业链,为我省咖啡品牌更深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一个优质的服务和支撑平台,提高云咖在全国的竞争能力。

             

(原载《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要报》2020年第17期)



进入 赵俊臣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云南咖啡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71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