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乃蓤:美修正派学者柯恩逝世,曾屡批美对俄政策失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92 次 更新时间:2020-10-28 09:23

进入专题: 柯恩   俄罗斯  

周乃蓤 (进入专栏)  

史蒂芬·柯恩(Stephen F. Cohen)是美国著名的俄罗斯历史学者,先后在普林斯顿及纽约大学执教。他以强烈人文情怀叙述百年来俄罗斯人民忍受过的战争摧残、政治迫害以及经济困境。他同情俄罗斯的立场经常与美国主流思想相抵触,遭到过无数的谩骂诋毁。他于九月十八日因肺癌在纽约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柯恩学术领域涵盖了一九一七年布尔什维克革命、斯大林暴政、苏联崩溃,以及俄罗斯的转型,代表美国在冷战解冻时期培养出的俄罗斯专家,形成所谓的“修正派”,批判西方反苏强硬政策,主张以建设性的对话来支持苏联领导层中的改革派,从而缓和冷战冲突。他的成名作是布哈林传记,曾任苏共中央《真理报》总编的布哈林主张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过程,来达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列宁去世后,他曾与斯大林共同掌权达四年,遭诬陷下狱,于一九三八年被处决。《布哈林传》在八十年代翻译成俄文,轰动一时,书中的历史分析给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派提供了正统性。柯恩与妻子在一九八九年应邀站在红场主席台上,观礼五一节阅兵。



柯恩出生于一个犹太富商家庭。在大学期间游学伦敦,偶然看到一则三百美元游览俄罗斯的广告,在好奇心驱使下去了莫斯科,从此定下了他的人生轨迹。回国后他投身学习俄罗斯历史,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以研究斯大林著名的罗伯特·塔克教授,一九六八年取得博士学位。柯恩使用了许多斯大林去世后公开的档案,挑战传统对苏联制度形成的看法。美国传统学派认为苏联从列宁开始就有极权的倾向,强制性的乌托邦演变成斯大林的恐怖及导致最终的崩溃。柯恩论证早期的布尔什维克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托洛斯基的理论有深度,而布哈林承续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则更有操作性,不幸被斯大林个人风格扭曲,造成历史悲剧。


苏联解体后,柯恩惋惜叶利钦断送了俄罗斯社会主义发展,走上了贪腐资本主义路径,他反对以美国模板来改造俄罗斯,痛批美国的顾问提出来的“休克治疗”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经济混乱,以及指出美国操纵俄罗斯一九九六年总统大选,要不然极不得民心的叶利钦不可能连任。他认为冷战后西方外交政策应该尊重俄罗斯的区域大国地位,北约东扩逼近俄罗斯边境,威胁国家安全,种下日后欧洲地缘政治的动荡。在柯恩眼里,二零一四年乌克兰独立广场动乱,导致俄罗斯出兵占领克里米亚是西方逼出来的俄罗斯自卫行动;至于俄罗斯在美国总统选战中搅局是无稽之谈。这些立场招来“普京代言人”、“傻瓜”、“白痴”等人身攻击。


科恩家境富裕,他的妻子继承了 MCA唱片公司创业人留下的庞大资产,又是左派《国家》周刊的总编。经济独立及掌握有影响力的媒体传播渠道,使他超脱于一般学者争取经费或走穴讲学,难免遭到同行眼红。


由于美国大学冷战后削减高校研究俄罗斯的经费,他提供资金成立了一项俄罗斯历史博士论文奖学金,以他及导师塔克共同冠名。这项善举却引起美国斯拉夫东欧及欧亚研究会内剧烈争吵,反对他的人指责这将令左派倾向影响地区研究,多人公开抗议甚至退会。最后这项奖学金保留了原名,但风波显示出学界心胸狭窄。



九十年代研究苏联的新范式是以佛兰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做底色。要点是:西方在冷战胜出标志着自由民主是人类社会演化的终点;所有的国家无选择地要以美国制度做榜样,认同美式普世价值,并接受美国引领的世界秩序。美国对俄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点是基于俄罗斯要甘心情愿接受自由民主及美国霸权。现实派的学者指出巩固西方胜利成果不仅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更是回应东欧国家的要求。这些国家的人民经历过共产主义,他们没有西方左派人士的幻想,把整个冷战看成两边隔阂产生的误会,只要用双边削减军事武力和从事对话就能解决一切。柯恩的出发点是:俄罗斯的历史经验和西方不同,要用俄罗斯自身的标准来判断当事人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如何做出选择。当冷战东西对立时,他的分析方式有助如何提问题,而冷战结束后,胜负分明,以往的讨论就显得多余了。


客观的环境也限制了多元化话语的产生。苏联骤然解体给俄罗斯研究的发展带来严重打击:九十年代初期刚出道的学者感受到学科地位一落千丈,辛苦获得的知识立马变成无关紧要,除了少数人“华丽转身”,下海进入做俄罗斯生意的跨国能源公司或风投基金,其他学者面临严峻安身立命的考验,背离主流话语是自毁前程。网络空间的开放并未促进百家争鸣,反而更加单一。目睹柯恩受到攻击,多数学者即使有不同的看法,宁可噤声,不找这个麻烦。柯恩过世后,多元辩论将更加稀缺。


进入 周乃蓤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柯恩   俄罗斯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330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