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冬芳 王静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意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48 次 更新时间:2019-07-01 13:07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郑冬芳   王静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在国内国际引起极大反响。在国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党章”和“宪法”,体现了中国把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统一起来的全球视野和世界胸怀。在国际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获得不少国家的广泛关注与认同,联合国多次将其写入联合国文件,显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10页)人类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个的民族历史到整体的世界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9页)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演进是生产力发展和交往普遍化的产物,是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

在资本主义社会前,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生产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人们相互间的交往范围仅限于一定区域内的简单交往,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以封闭分散发展为主,人类历史处于相对封闭的民族历史阶段。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同上书,第194页)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分工也逐步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走向世界,相应地,交往由民族国家内部的交往转变为世界性的交往,人类社会逐步迈入了世界历史时代。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同上书,第168页)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各民族国家或主动或被动地都纳入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各民族国家内部的生产方式无不受到世界范围内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和制约。

世界历史是一个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历史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不断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源、技术、信息、人员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已成常态,各民族各区域之间的利益依赖和相互依存进一步加深,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无法分割的共同体。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世界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的调整时期,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和前所未有的全局性困难和问题。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页)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处在一个共生共存的共同体中,共同利益和面临的共同问题决定了共同理念形成的必然。“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是中国首次提出的,但并不只是代表中国的利益,而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现实境遇的观念反映,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联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当今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加速了民族问题向世界问题的转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内部”事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极易呈现跨区域和交互影响的特征,引起域外连锁反应,进而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世界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全球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前所未有突出。

出现这些世界性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寻求答案和解决之方,但不同国家给出的回答和解决方案显然不同。一些曾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利颇丰的发达国家,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尤为引人注目。有的发达国家认为,当前出现的世界性问题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不只国际问题,甚至其国内所面临的经济增长乏力、收入下降、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等问题,也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在这些国家,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卷土重来,反经济全球化运动不断出现,有些国家甚至因此变多边主义为单边主义,变开放为保守,对全球治理采取消极甚至抵制的态度。

但现实是,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人类不可能退回到封闭割裂的时代,反对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改变世界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总趋势;另一方面,反经济全球化思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些国家面对世界性问题的无力感。

不可否认,当今世界有些问题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而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既不能因为经济全球化带来一些问题就否认经济全球化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和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不能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时一味采取回避态度,问题是回避不了的,关键是如何直面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对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必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通过完善全球治理来解决。因为世界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处于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体”中,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仅靠一己之力得到发展,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自成功应对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唯有摒弃冷战和零和博弈思维,携手合作,以共同之力才有可能成功应对。

应该看到,世界上国家众多,各国社会制度、发展阶段、文化传统和面临的具体问题并不完全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有些国家不但没有享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而且还在各方面受到另一些国家的排挤甚至欺压,导致不同国家间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秉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理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平等状况,致力于建设国家间的平等关系,为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不论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发展程度有何不同,每个国家都有平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权利,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应该在平等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在平等基础上构建兼顾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模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同文明之间没有高低和优劣之分,只有地域和特色差异,通过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人类不仅可以减少相互猜疑,增进彼此理解,还能在对话和交流中找到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方案,推动世界文明更好的向前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改变那种只关注某些国家某些人发展的发展模式,不能为了某些国家某些人的发展而牺牲另一些国家和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使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的不均衡发展继续存在,必须消除国家之间发展的鸿沟,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全球化发展的红利。当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要否认民族国家的特殊利益,而是在承认并尊重特殊利益的前提下,强调妥善处理人类共同利益和国家特殊利益的关系,在照顾各国利益的同时,寻找不同国家利益的交汇点和最大公约数,每一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发展诉求,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例如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要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实现不同国家间共赢的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建立多边主义的全球治理模式。当然,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多边主义,不只是指简单的数量的“多”,而是将“多”上升为一种理念,是一种基于各国平等的全球治理理念,强调各国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和精诚合作。同时,多边主义,也不只是全球治理的手段,更是全球治理的目的,强调全球事务要由各国人民协商处理,建立和完善由联合国主导的、规范有序的全球治理体系,实现全球治理的民主化。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极强的未来指向性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多样的世界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类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世界人民对人类未来的担忧。“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但为解决当今世界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更着眼于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现,具有极强的未来指向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10页)当然,“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现”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人类的不断奋斗。

为了世界的美好未来,联合国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可持续发展界定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全球进一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议程”在保证“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同时,强调“满足今世后代的需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现,首先必须建立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离开了经济的发展,“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6页)经济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单纯的经济发展并不等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是包括全球经济、全球民主、全球安全、全球生态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所以,当有的国家宣布退出世界上第一个旨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气候协议——《巴黎协定》时,中国明确表态,“《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须担负的责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481—482页)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满足当前的需要,在关注人类今天生存的同时,必须关注人类的未来。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那些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破坏人类生态家园的做法,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最大限度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交往的进一步扩大,人类的相互依存会越来越紧密,世界的一体化程度也会更高,但不同国家间的分歧并不会自动消除,这些决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而必然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恩格斯在谈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时说,“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06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同样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合力,需要世界各国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指出的那样:“各国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694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2019/12,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