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鑫:行走岛屿:台湾这些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80 次 更新时间:2019-03-18 23:22

进入专题: 台湾问题  

唐德鑫  


唐德鑫,旅东南亚学者、作家



*1875年台北开府,始建承恩门,逾今144年。汽车急速驰过,背后是一栋陈旧和一栋崭新的建筑并存。唐德鑫/摄影


在台北的出租车上,60多岁的司机,愤愤不平的骂起蔡英文。司机自称是二代“外省人”,1949年,其父亲随大军从渡海赴台。“我父辈是大时代浪潮冲到台湾的。我在台湾出生,从小跟‘本省人’势不两立,小时候,我们‘外省人’群体较大,在学校一听到讲台语的,我们围上去就揍。”“一切都过去了。我们这代人,经历了‘白色恐怖’,现在呢,正在经历‘绿色恐怖’。我们都反‘台独’。”


1949年,蒋介石携百万军队渡海后,走向“戒严”;直到1987年,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走过了38个春秋的“白色恐怖”。此后,台湾政治大转舵,在寻求民主自由之路上,却又矫枉过正地走向“民主泛滥”。后30年,几度“蓝了又绿,绿了又蓝”,在熙熙攘攘中,眼看曾为“四小龙”之一的台湾,湮没在全球化滚滚洪潮中,无可奈何花落去。


有道是,台湾误民主,民主不误台湾;台独负民生,民生不负台独。这正是当前台湾欲说还休之窘状。



*70-80年代,台湾涌向了《美丽岛》、《八十年代》等一批开放的人文杂志


(一)戒严38年:“美丽岛”并不美丽


台湾,一个只有3.6万平方公里的美丽岛屿,“小岛焦虑”一直挥之不去,贯穿于历史和当下。


如同反映台湾早期的电影《悲情城市》、《风柜来的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50-70年代,台湾好像一切都是灰的,台湾的天空,沉闷而压抑。


1947年“二二八事件”,当时台北一名专卖局查缉员,用暴力手段查缉私烟,并开枪造成一死一伤,引发民众抗议。发生后,国民党调动军队,大开杀戒,在血腥镇压中,造成大量伤亡,让台湾人时至今日,仍然心有余悸。


1949年5月,蒋介石勒令颁布《台湾省戒严令》和《惩治叛乱条例》。随后,蒋介石黯然渡海,随员近200万人。是年11月4日,湾省防卫司令部发布牒文:“通匪或隐匿匪谍不报者,造谣惑众、煽动军心者,破坏交通与电讯者,皆处死刑。”


1950年,流年不利,杜鲁门元月即宣布,美国不会防卫台湾,国际形势令蒋介石岌岌可危。于是乎,“白色恐怖”,愈加猖獗。


从50-70年代,整个“白色恐怖”时期,以“匪谍”、“叛乱”、“台独”之罪名罗织的政治案件,不胜枚举。台湾的大街小巷,四处活跃着保密局、台湾省保安司令部、调查局等特工身影,随意逮捕、刑讯、秘密判决。



*曾因“美丽岛事件”而坐牢的陈菊,若干年后,当上了高雄市长,任上陈菊把高雄的“美丽岛”捷运站进行了艺术化,化悲痛为希望;唐德鑫/摄


整个70年代,台湾出现了三本最有代表性的人文杂志:《台湾政论》、《八十年代》、《美丽岛》,遭到当局仇雠。终于按耐不住,矛盾激发。1979年12月,《美丽岛》杂志社组织了两万人集会,祝联合国发表《世界人权宣言》一周年,当局出动镇暴部队、镇暴车与催泪瓦斯弹对付集会人群。酿成重大事件,史称“美丽岛事件”。


“美丽岛事件”后,施明德、吕秀莲、陈菊等一批人锒铛入狱,陈水扁也因担任“辩护律师”名声大噪。吕秀莲、陈菊、陈水扁等人,也由此积累了日后的从政资本。“美丽岛事件”,是台湾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促使台湾从封闭走向开放,促进台湾走向多元化、自由化。


直到1987年蒋经国“解除戒严”,台湾在蒋氏父子的“白色恐怖”中,渡过了38个春秋。在陶涵的《蒋经国传》中记载道,晚年的蒋经国如是说:“我知道我是专制者,但我会是最后一位。我以专制来结束专制。”


与此同时,蒋经国开始思索两岸和解的问题。1986至1987年,充当两岸密使的沈诚,不断穿梭于大陆台湾之间。遗憾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蒋经国旋即病逝。两岸斡旋之机,也就戛然而止。



*建设中的台北,台北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于80-90年代。如今显得陈旧,也鲜见大型复建。唐德鑫/摄


(二)从“白色恐怖”到“绿色恐怖”


1974年,时任行政院院长的蒋经国,提出了台湾“十大建设”,主要是南北高速公路、桃园国际机场、铁路电气化、北回铁路、台中港、苏澳港、核能发电厂等,由此奠定了80年代台湾经济腾飞之基。到了80年代,蒋经国更是不遗余力的参与全球“两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半导体产业。1987年蒋经国病逝之际,台湾经济已经完成了“出口导向”转型,成为“全球新兴工业地区”,并逐步跻身为“亚洲四小龙”之中。是年,台湾GDP总量1049.6亿美元,大陆GDP总量3271亿美元。而台湾人均GDP为4905美元,大陆人均GDP才区区251美元,不可同日而语。


遗憾的是,1987年到2018年,30年间,斗转星移,2018年的台湾,GDP总量仅5894亿美元,人均GDP近2.5万美元;而大陆GDP总量(未含港澳台地区)13.7万亿美元,超过15座城市人均GDP逾2万美元。蒋经国之后的30年,台湾经济增速一直在1%-3%间徘徊,难有起色。作为当年“亚洲四小龙”之一,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大浪潮中,早已湮没。2018,“九合一选举”,韩国瑜喊出了一句“高雄又老又穷”,刺激了经历台湾繁花似锦一代的人,甚矣有切肤之痛。


曾经38年之久的“白色恐怖”,让台湾人体味到自由民主的可贵。可是,当一艘巨舰猛然调头,却又矫枉过正,偏离民主自由之航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民主泛滥,自然也是另一种“恐怖”。民主泛滥,必然滋长“右翼+民粹”,必然走向黑金政治、假民主、狭隘的平民主义、极端的民族主义、盲目的排外情绪。


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出台一系列“去中国化、台独、打击国民党”的政策,被台湾媒体界描述为“绿色恐怖”。纵观蔡英文3年多来的执政,经济上一塌糊涂,政治上,则无外乎三条基本路线,即:台独反中、反核电、对国民党抄家灭九族。


一方面,在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中,台湾不断丧失其时代定位、全球化地位。一方面,矛头对内,在岛屿政坛内讧中,社会公器也开始沦为翦灭政敌之工具。


*图片源于网络


蔡英文执政后,先后成立了三大机构,被台湾媒体冠之以“三大东西厂”,所谓:“促转会”( 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党产会”(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中选会”(中央选举委员会),集中对国民党“抄家灭族”。


在“党产会”的高压打击下,国民党面临遁台以来最大的生存危机。大量的党产遭受冻结、党部遭受查封、下属机构被冠之以“附随组织”遭受清理。最典型的,就连台湾“妇联会”也被被当局判为国民党“附随组织”而开出巨额罚单,令人哭笑不得。我在访问台湾期间,真切感受到了国民党的日子举步维艰,迄今都靠吴敦义每月借款3000万新台币(约97万美元),艰难度日,发放薪酬。


在台北另一个年纪约60岁的出租车司机谈起蔡英文,义愤填膺的说:“如果我有机会接触蔡,我就杀了她,我自己挨子弹,牺牲我一人拯救台湾2300万人。”当然,在台湾,这种整天扬言要消灭哪位政要的言论,不绝于耳,老百姓也习以为常。


在经济上,蔡英文缺乏谋划能力,在政治上,她走向“绿色恐怖”,离心离德。执政3年多,台湾进入“穷经济时代”:低薪资、低成长、高物价。2018年,台湾GDP总量仅5894亿美元,人均GDP近2.5万美元,人均增长GDP仅为新台币4453元(约144美元),不及马时代的1/3。相反,2018年“亚洲四小龙”,排名第一的韩国,GDP总量为16198亿美元,人均GDP首次突破3万美元大关,高达3.14万美元。而垫底的台湾,GDP总量仅为韩国的36%。


蔡英文上台后的另外几大“诟病”,是“年金改革”、“拔管事件”和“非核家园”。每一项都引发严重的社会冲突。


“年金改革”说白了,就是政府财政赤字,只能从军公教(军人、公务员、教师)中克扣退休金,从中节出400亿台币,用“多缴、少领、晚退” 的改革方式,“延后”财政破产的时间。“拔管事件”则被前台湾教育部长黄荣村形容为“台大就像魔戒召唤黑暗势力”,为了把民选的管中闵拉下马,民进党不惜换掉了教育部长。台大在历经劫波之后,利空出尽,依然屋漏偏逢连夜雨。至于“非核家园”,以绿色环保之名,要在2025年前彻底废除核能发电,看似美好。然而停止核能发电,势必增加燃煤发电,最终2017年的台湾碳排放报告指出,较前年反而增加了9百万吨的碳排放量,创下近十年新高,适得其反。甚至爆发了“815”大停电,怨声载道。


*图片源于网络


(三)台湾的出路?


2018年底,台湾迎来新一轮“九合一”选举。选前,民进党自信的认为“只要守住高雄,民进党就没有输”。然事与愿违,选举落下帷幕,全台湾22个县市席位,民进党仅占6席(包括2席“直辖市”),国民党占据15席(包括3席“直辖市)。民进党不但失去“铁票仓”高雄,“六都”只守住桃园及台南。民进党整体得票率更从上届选举的47.5%跌到39.1%,少了约8%,换算约流失93万张选票。


选前,高雄的一处知名餐厅贴出“民进党不倒,台湾不会好”的大海报,往来行人穿梭过往,五味杂陈。与此同时,国民党籍高雄市长候选人韩国瑜,于“九合一”最后一月,在高雄凤山、旗山、冈山连续举办3场大型造势晚会,场场爆满,首场便逾5万人参加,成为国民党14年来最成功的集会。在会上,韩国瑜如是说道:“我们的土地是4个新加坡大、3个香港大、10个台北大。伟大的高雄市巨人要清醒了!我们要拒绝贫穷、拒绝又老又穷,要迎向光荣富庶。”现场人潮与欢呼声,排山倒海。从此,“韩流”刮起,扶摇而上。


“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用来形容当下的台湾,至为恰当。停滞而迷茫,暮气而彷徨。韩国瑜的一路逆袭,是民众对停滞的不满,对迷茫的抗争,“韩流”带来的,是民众对朝气的渴望,对繁荣的诉求。


有人说:“去了台湾才发现,日月潭是个湖,阳明山是个坡,台北101也不过是栋不高的楼。”究竟,台湾的出路在哪里?


    进入专题: 台湾问题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556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