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幸 竺毅哲:欲望与理性(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46 次 更新时间:2012-04-08 11:52

进入专题: 欲望   理性  

李幸   竺毅哲  

人类的一切活动无时不刻地在改变着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然而,要合理而有效地改变世界,就必须首先力求正确地解释这个世界。

人们在解释自然对象方面得出了无数令人信服的结论,因而在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改变自然对象的活动中也相应取得了无数令人赞叹不已的成就。

然而,人们在解释人自身的种种现象和关系方面却仍显得相当的模糊和牵强,以至在使人们改善自身的行为和人际关系方面也就仍然非常令人失望和忧虑。

在黑格尔看来,是理性统治着世界;然而,在到目前为止的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却是欲望统治着世界。

目录

序 ………………………………………………………………………………………………… 3

一、欲望 …………………………………………………………………………………………… 5

1、欲望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了的生物本能 ………………………………………………… 5

2、欲望的类别 ………………………………………………………………………………… 6

3、不同欲望之间的关系 ……………………………………………………………………… 11

4、欲望的一般性质 …………………………………………………………………………… 13

5、欲望在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 16

二、意识 …………………………………………………………………………………………… 19

1、人的意识的一般性质 ……………………………………………………………………… 19

2、情感 ………………………………………………………………………………………… 22 

3、意志 ………………………………………………………………………………………… 23

三、理性 …………………………………………………………………………………………… 25

1、理智、智慧或工具理性 …………………………………………………………………… 26

2、科学理性 …………………………………………………………………………………… 28

3、价值理性 …………………………………………………………………………………… 29

4、哲学理性 …………………………………………………………………………………… 29

四、欲望与理性的关系 …………………………………………………………………………… 31

1、欲望与理性的一般关系 …………………………………………………………………… 31

2、欲望与理性的历史演进关系 ……………………………………………………………… 35

五、人类理性所面临的问题 ……………………………………………………………………… 39

1、不同社会发展形态的国家所面临的不同问题 …………………………………………… 39

2、社会结构形式的历史演变所产生的问题 ………………………………………………… 44

3、人类理性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人口 ………………………………………………… 45

附表1 ……………………………………………………………………………………………… 49

附表2 ……………………………………………………………………………………………… 50

以七十年代后半期为起讫点,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在一个极短的历史期间内,人们的观念、意识、行为和活动便完成了一次极具戏剧性的嬗变,当人们还未能稍加思索一下这一嬗变的意义和内涵,便发现自己已经身不由主地从一种政治动物变成了一种经济动物。就象在不久前人们还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在若干年后,人们又以同样的热情置身于各种经济活动。于是,对权力的角逐也就自然而迅速地演变为对财富的追逐,人们心中的偶象也从政治权威换成了商业巨头。这种变化尽管近乎突然,然而由于它迎合了人们一种早已萌发的内在需要,因此,人们也就很快认同并接受了这一变化。摆脱贫穷和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渴求使人们迅速抛弃了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实际利益的、且又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各种政治运动而全力投身于商业活动,于是,中国便开始了经济起飞的发展进程。

勿庸置疑,在这一进程中,没有什么比用利益激励来推动经济发展更有效的了,因为人的生存与生活以及幸福和快乐的获取总是必须首先构筑在物质和利益的基础上的,充分满足人们的利益和物质需求完全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则,因而也必然成为一切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有力的推动原则。

然而,同时又必须承认,在人的天性中显然又存在着一种无可否认的利己的和永无休止地追寻快乐的自然倾向或本能,这种倾向或本能在上述的经济发展的利益激励原则的催化下不可避免地会迅速形成一种被称之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风尚,而它们显然又是产生现代社会中一切非道德行为、丑恶现象以及腐败和犯罪的直接原因。中国经济改革的领导层显然意识到了这一事实,并努力设法改变这一社会现实。然而,这种努力并没有产生所期望的结果。由于上述的社会风尚与现时人们的一般心理意识特征相符,并且经济的高速增长又必须依赖利益激励和消费的快速增长,而利益激励和刺激消费则又几乎必然导致上述社会风尚的形成并日益被强化。于是,一个曾被学术界所激烈争论的关于发展与道德的两难选择问题便日益困扰着中国的改革进程。

如果说,中国的问题还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产生的问题,在它们的背后似乎还有一个较令人乐观的前景。那么,在那些落后的、经济状况十分糟糕的国家中,其情况却是真正令人忧虑的:不断发生的政治对抗和冲突使无辜的生命频遭杀戮,并使其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极少数人的骄奢淫逸与大多数人恶劣的生存条件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则令人震栗,为维持迅速增加的人口的生存又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而真正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国家的这种状况似乎还没有出现一种能较快地得到改善的迹象。

相对于这些贫穷国家而言,那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状况似乎令人羡慕:社会稳定,关系平等,生活富裕,它们几乎成为所有其他国家的人们心中的福祉所在。然而,稍加了解便不难发现,事实上并不那么令人乐观。由于实行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在高度竞争的世界经济活动中普遍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并因此而导致高失业率。然而,问题似乎还并不在于此,真正令人忧虑的、足以使人产生危机感的是在生活的富足之后出现的人们对自身存在价值以及整个社会价值理想的迷惘和困惑,这种迷惘和困惑的直接后果便是毒品泛滥和邪教盛行,并在高失业率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整个社会的高犯罪率和高自杀率。

任何一个关注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有思想、有责任感的人是不能漠视人类目前的这种存在状况的,因为他们所面临的实际上远不止只是上述的各种不同形态的国家目前所存在的各种深刻而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真正面临的更深刻和更复杂的问题是人类自从进入文明时期的发展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且由人类自身产生的,似乎是没有穷尽的,且又不断演变着的各种矛盾、冲突、弊病和罪恶。而且令人感到深切忧虑的是,尽管在人类文明历史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中都不少有思想,有正义感的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中种种矛盾、冲突、弊病和罪恶的存在,并都予以深刻而尖锐的批评和揭露。更有不少志士仁人为了改变这种社会现实而献身。然而,所有这些矛盾、冲突、弊病和罪恶却没有因为这种批评和献身而有任何明显的缓解,唯一明显的变化只是不断改变着自身的形态和性质而已。如果说,现代发达国家的社会状况相对还显得较为稳定而有秩序,那么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较健全而严厉的法律来维持的,没有法律的强制作用,很难想象这些国家仍能维持这种相对而言的稳定和秩序。这一事实不由使人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即,人类究竟是否有能力最终消除由自身所产生出的这无尽的矛盾、冲突、弊病和罪恶?或者只能依靠法律的强制来维持一种相对的稳定和秩序?

与某种经济决定论相对应,一些人认为,社会弊病和罪恶的存在与贫穷之间有着一种必然的关系,一旦社会变得富裕,社会的弊病和罪恶便会自然消失。这种论点显然是难以成立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反例便是:经济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比之一些经济落后国家人们的生活不知要富裕多少,然而,经济发达国家却仍然被自身的种种社会弊病和罪恶所困扰。区别仅在于其社会弊病和罪恶的形态和性质有所不同而已。反之,某些相对比较贫穷的地区却有着非常纯朴而良好的民风。也即,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的弊病和罪恶之间不存在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

由此可见,人类社会自进入文明时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矛盾、冲突、弊病和罪恶的产生原因显然不应再从其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去寻找,而必须从人类自身的某种不良天性中去寻找。基于这一理由,本小册子对人的本质作了一些粗略的分析,以求对一直困扰着人类的,且由人类自身产生的一切矛盾、冲突、弊病和罪恶的产生原因作出解释,进而对人自身的存在和演进的本质和原因作出解释。

    进入专题: 欲望   理性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伦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197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