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定:当代硬汉军人形象的成功塑造——评杨亚海长篇小说《边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89 次 更新时间:2012-01-05 18:31

进入专题: 杨亚海   边关  

余三定 (进入专栏)  

阅读杨亚海的长篇小说《边关》(载《战士》2011年第1、2期合刊),我被其扣人心弦的情节所深深吸引,被其所塑造的顶天立地的当代硬汉军人形象所深深感动,被其内蕴的祖国情、边关情、战友情所深深感染,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引起我长久的回味和思索。

《边关》作力描写的,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末那场西南边境自卫还击战初期的一次收复失土的大战斗。作品充分地写出了我方被迫自卫还击作战的正义性,逼真地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岑西(出场时是营长)、老猛(出场时是一连连长)、老骚(出场时是二连连长)、老儒(出场时是三连指导员)、老三(出场时是副营长)多个血肉生动的当代硬汉军人形象。真诚爱国,对祖国绝对忠诚,视戍边卫国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天职,是他们共同具有的精神境界;“打仗不怕死,跟敌人搏斗不要命”,是他们共同具有的英雄气概;经过了长期的刻苦训练,身体素质好,军事技术过硬,是他们共同具有的军事基础。上述人物形象在突出地表现出当代硬汉军人共有素质和气质的同时,又各具鲜明的个性特征。岑西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天才;老猛不少时候表现出“猛张飞”的某些特点,甚至因杀敌心切而不顾违反军事纪律;老骚“武”中有“文”,很爱钻研军事理论;老儒因学习的经历较杂,经历的岗位较多,又担任指导员,更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老三胆大心细,善于出主意,想办法,是特别优秀的军事副主官。岑西、老猛、老骚、老儒、老三等各自不同的鲜明个性特征,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表现了当代硬汉军人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我们从中看到,当代硬汉军人形象并非是简单的,更不是单一的、概念化的。

岑西、老猛、老骚、老儒、老三等当代硬汉军人形象的成功塑造,是靠作品中逼真的、扣人心弦的、精彩的战斗过程的描写来实现的。从整体的角度看,作品主要描写了自卫还击战初期一次收复失土大战斗的起因发生、曲折发展、最后取得彻底胜利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则主要是依次描写了击毙和擒获潜入我纵深地区的敌特工、首战打主攻、“挖地老鼠”( “地老鼠”指化妆成我民工而潜入后方来偷袭我运输民工的敌特)、打穿插迂回、攻破被敌人占领的主峰阵地并全歼敌人等多次战斗。其中,攻破被敌人占领的主峰阵地并全歼敌人的战斗打得最为艰难、最为惨烈。隘口山主峰海拔2410米,敌人在主峰建有非常坚固、且充满机关的工事,敌首“卡壳带着他的所谓精锐部队,据险死守”。开初,我友邻部队进攻受挫,我大口径大炮多次猛轰亦未能奏效,就是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岑西率领全营官兵接替攻击。岑西们和敌人斗志、斗勇、斗智、斗力,反复攻击,最后以牺牲一百一十三名官兵的代价,全歼守敌,胜利占领主峰阵地。作品中富有诗意地写道:“用鲜血染红的八一军旗,在隘口山主峰阵地迎风飘扬。这宣示着,我们神圣的领土又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作者对于战争能描写得如此真切、感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作者当年曾亲身参加了那场自卫还击战,英勇负伤,并立下了战功,作者有真切的生活体验,有真挚的情感基础。

《边关》作为一部高水平的描写战争的长篇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作者很注意情节的安排和节奏的把握。作品第一章首先描写我军击毙和擒获潜入我纵深地区敌特工的战斗,开头便写军情通报:敌三名入境特工,一名被击毙,二名潜入黄公岭地下工事(该工事为上世纪四十年代侵华日军留下的,早已废弃),岑西营受命围剿敌潜入特工,岑西立即部署好兵力并主持召开阵前“诸葛亮”会议;接下去第二章并未按常规紧接着描写剿灭敌特的战斗,而是在把剿灭敌特的悬念留给读者去期待的同时,又设置一个新的悬念:老猛 “差点儿被枪毙了”;第三章插叙敌人头子卡壳的人生经历和凶残性格;第四章插叙自卫还击战前老猛率领的边防连与敌边防工作站之间的交往(农查领导时期)和较量(卡壳领导时期);第五章插叙老猛因难忍敌人的凶残、因杀敌心切而不顾违反军事纪律炸掉了卡壳的工作站;第六章插叙岑西、老三机智地、不露声色地救老猛;第七章插叙老三的人生。如此丰富、复杂的情节迤逦而来,一直到第八章才回到作品第一章描写我军分别击毙和擒获潜入我纵深地区敌特工的战斗叙述上来,可谓调足了读者的胃口,紧紧地吸引着读者非一气读完不可。《边关》还很注意故事情节叙述节奏的把握,比如第四十章,岑西营即将投入隘口山主峰攻坚战的前夕,在气氛十分紧张、大家心弦紧绷的特殊时刻,作品用一种悠闲的笔调叙写岑西带着老骚做游戏的情节,逗得大家(包括现场的官兵和读者)捧腹大笑,这就显示了作者在叙述节奏上的张弛有致,特别适合读者的审美欣赏心理。

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鲜活,富有创造性,构成《边关》的又一突出特色。作品中比喻的运用就特别符合军营生活的特点,可以见出作者真是匠心独具,别出心裁。我们来看下面几个例子。第十三章这样描写枪声:“岑西背靠帐篷边,微笑地听着他们的射击点射声长长短短,短短长长,简直是弹钢琴一样的悦耳晨曲。”胆小鬼听到枪声就会发抖,只有当代硬汉军人才会像欣赏音乐那样去倾听、欣赏枪声。第十七章写岑西和胡雁恋爱之初,岑西有意把两人的第一次正式会面选择在公园里,作品中写道:“岑西是把选择地点当作冲锋前的选择道路那样,便于发起冲锋,障碍陷阱相对少一些或能迅速排除的——选择青秀山是一种相亲冲动,更是一种作战情结。”最富浪漫色彩的爱情也被着上了军人阳刚之气的独有色彩。第二十章写岑西在恋爱过程中能做到“发乎于情,止乎于礼”,作品中写道:“‘不到吹号不开饭’,是这一代人的修为。”语言虽不甚雅致,却恰当地表现了军人特有的毅力和刚强。

作者既是小说作家,又是诗人(作者曾发表过多首有影响的长诗和短诗),所以在《边关》中多处恰当而巧妙地嵌入了诗词和对联,大大地增加了作品的抒情意味和艺术感染力。比如其开头的“题诗”后四句是:“我没有理由不热爱这边关阿| 我用青春和热血在这里划下闪光一笔| 我没有理由不歌颂这边关阿| 多少征人在这里创出无字的诗篇”。可谓感人至深,让人回味无穷。

(2011年9月14日稿毕)

进入 余三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杨亚海   边关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和文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8869.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