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常森:转型时期泰国政治力量的结构分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99 次 更新时间:2008-12-08 23:58

进入专题: 泰国  

喻常森  

[关键词]泰国;政治力量;结构

[摘要]在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社会向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国家政治力量结构呈现出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局面。作为国家政治结构的主要力量,官僚阶层、军队与政党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三角关系。在泰国的政治结构中,官僚阶层是基本的和不变的常量,军队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干预变量角色,而政党是一种集合性变量。本文通过分析泰国三大政治力量的结构及相互关系,推演出泰国现当代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规律。

 

泰国在20世纪3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但是,革命成果随即落入到保守派军人手中,在泰国开始了漫长的以军人独裁为特点的威权政治时期。70年代中期,泰国有过一段短暂的"开放政治"和"民主实验"的文人统治时期,然后进入"温和"的军人政权阶段。1988年7月,泰国举行大选,产生了以民族党主席差猜?春哈旺为总理的民选政府。但是,3年后的1991年,军人再度发动政变组成军人政府,引起群众抗议运动并酿成流血事件,在国王的直接干预下,次年举行了和平选举,产生以民主党领袖川?立派为总理的联合政府。在此后将近15年的时间,泰国基本上处于民主政治时代,政府在政党轮替下和平更迭。然而,那种认为泰国军人已经回到军营的设想又一次被新的军事政变的现实无情地打破。2006年9月19日,泰国军方发动政变,宣布解散他信?西那瓦政府并废除宪法,成立由各军兵种将军们组成的国家管理委员会,这无疑是泰国民主化进程的一次重大挫折,致使泰国再一次回到威权政治时代。由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当今泰国政治发展并没有完全进入成熟的民主化阶段,而是仍然处于不确定的转型时期。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引领泰国现代政治的发展方向?在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中什么是基本不变的因素?本文试图依据政治结构学说对泰国政治发展进行分析。国家的政治结构是指主要政治集团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国家政治力量众多,但是,对大多数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主要作用,处于支配性的力量有官僚阶层、军队和政党。本文将分析这三大力量对泰国现代政治格局走向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官僚阶层---不变的常量

在泰国的政治结构中,官僚阶层是基本的和不变的常量。在大多数处于由威权政治向民主化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官僚阶层位于政治结构的核心部分。现代泰国政体在很大程度上是官僚政体,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中,政治舞台存在于官僚政治[作者简介]喻常森,博士,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16?SOUTHEASTASIANSTUDIES东南亚研究2007年第5期之中,且只有少数有影响的、独特的官僚机构"[1]。关于官僚阶层的定义及其对泰国的适用性,根据范围大小,有三种不同的划分方法:宏观上的官僚阶层包括一切文官和军官。如《剑桥东南亚史》认为:"(泰国)官僚集团主要由雄心勃勃的文官和军官组成,它是在泰国最初几位维新国王在位时得以扩大的。"[2]中观角度定义下的官僚集团不包括军人。饶伟迅认为,"泰国官僚统治阶级远远不止一群任公职者。其核心由那些与王室有着直接关系的家族组成。其他的主要家族则具有自大城王朝时代(15-18世纪)以来一直任公职的光荣家谱,还可以声称具有王室血统或皇家军队关系。"[3]莫齐的《东盟国家政治》也认同泰国的官僚集团包括传统权贵和文职人员,其中,泰国的权贵包括最高层的文官,数量不多的政治家以及王室成员。"这些权贵在许多方面有着共同之处:他们都来自特权家庭,是一流大学或军事学院的毕业生,而且都来自城市。此外,他们往往非常注重社会地位和传统价值观。而官僚中的文职人员,他们隶属政府各个部门,只有最高级的部长才是'权贵'"[4]。而目前学术界更倾向于将官僚定义为国家行政人员,这是一种比较微观的界定。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给官僚下的权威定义是:"官僚"指各种负责政策执行和行政管理事务的职业技术官员。其主要特点是履行事务性职务、职位按等级划分、以文凭和考试任命产生、有固定的薪水、职位与职务分离、接受职务监督、提升取决于上司的判断等[5]。鉴于本文拟将军队作为泰国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加以专门分析,所以基本排除宏观说法;而中观的定义将王室和贵族引入官僚阶层,增加了分析的难度和复杂性,故而也不宜采用;最后只有微观的定义比较符合本文的分析思路。本文所指的泰国官僚阶层主要是指国家公务员系列,包括厅局级以下行政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是国家机器得以运作的基本支撑力量,他们不会因为政府更迭而进退。

泰国官僚阶级具有悠久和坚实的历史传统。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泰国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类型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官僚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各级官僚根据爵位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土地和劳动力,享受不同的特权和荣誉,这就是著名的"萨克迪纳制度"[6]。近代以后,由于泰国没有被殖民地化,使得原有的国家行政和官僚体系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甚至"在1945年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泰国的政治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存在着)一个官僚精英对广大农民称王称霸"[7]。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泰国官僚阶层的人员结构身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除了传统政客和贵族成员外,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士加入到官僚队伍中去。官僚阶层的这种新的变化,既有力地挑战传统政客、贵族的特权,也大大加强了官僚队伍在泰国政治结构中的整体力量及其合法性统治地位。

泰国现代官僚制度直接起源于19世纪中叶朱拉隆功国王推行的改革运动。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仿效西方,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系统。从内部结构上看,泰国现代官僚系统分为三个层次:中央、府(省)和地方。泰国中央设有13个部,部下设司和处,各部有一个部长和一至两个副部长,其中内政部规模最大。在各部之上又设有总理办公室,直接监督13个司。泰国现在共有75个省(府),每省有一个省长(或府尹),一至两个副省长和一个助理省长。省下设区及相应的区长,区下设镇、村及相应的镇长和村长。目前泰国文官制度在管理上实行官衔和职位分类制。根据职位分类制,除王室外,泰国的高校、科研单位和警察部门等也实行官衔分类制。一般来说,级别、官衔与物质利益直接挂钩。泰国文官的招聘和选拔必须经过公开竞争考试,任何符合条件者均可报名参考,机会均等,获得政府奖学金者或文官学校的毕业生可以不参加招聘考试,但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方可成为文官。除了极少数部门如安全部及与国家安全、情报有关的专业等特殊部门的招聘考试外,其他的考试均是公开进行,考试的成绩由考试委员会集中评定,然后公布,择优录取。至于文官的晋升制度方面,则较为复杂和不透明,低级别的官员的晋升除资历外,还得通过晋升考试。但高级别文官的晋升主要强调学历、资历、工作经验,然后再考虑工作能力。

鉴于泰国政治文化中普遍盛行庇护制度,实际上,个人职位的升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司及庇护者的信任和赏识。泰国现行文官法对各类文官的调动有着多方面的限制,而跨部门、跨行业的调动尤其困难。正是由于这种行政制度的高度官僚化和专业化的性质妨碍了各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形成了各行业文官的稳定性和封闭性,"造成(政府机关)尾大不掉的低效状态和一定程度的内部腐化"[8]。一旦新政府要向官僚集团发起挑战,就会触动各部门敏感的政治神经。我们发现,他信?西那瓦于2001年就任总理后,曾经实施过行政机构改革,颁布了《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草案》和《调整部厅条例草案》,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官僚集团的政治势力,增强了政府的行政控制力,但同时也招致了整个官僚集团的怨恨。同时,由于泰国官僚制度具有相当程度的封闭性,使得它具有?17?东南亚研究2007年第5期SOUTHEASTASIANSTUDIES较大的抗干扰能力。官僚制度"既是泰国政治制度的强处,也是它的弱点。一方面,官僚政治是泰国稳定的基石;另一方面,这种官僚政治又是变化和发展的基础"[9]。我们发现,官僚集团并没有因为民主化进程而受到削弱反而得到加强。因为,随着现代化变迁带来的工业化运动和社会分化导致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对技术管理需求的日益增加,需要专家治国。长期以来,不管泰国政局如何变化,不管是"两方联盟"还是"三方联盟",谁也离不开官僚集团。从这个角度上,甚至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泰国政坛上,只有技术官僚是个常数,其他都是变数"[10]。

军队---重要干预变量

在泰国现代政治结构中,军队始终扮演着重要的干预变量角色。现代泰国军队是在封建王朝军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中叶朱拉隆功的改革曾经模仿欧美国家建立起近代陆海军和军事学校。目前,泰国武装力量包括海陆空三军、准军事力量和警察部队,总兵力301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15%[11]。泰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公民服役年龄为21-30岁。根据宪法,泰国国王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国家安全的最高决策机构。国防部负责武装力量的建设和运转,下设最高司令部,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机关,直接指挥海陆空三军的行动,最高司令一般由最具实力的陆军司令兼任。

在历史上,泰国军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在封建王朝时代,泰军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皇家军队,国王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并通过任命最高司令直接控制着军队,其他王室成员掌握着军队的高级职务。在泰国,军队的重要性首先取决于它与王室的特殊关系。泰国曾经广泛宣传下列内容的招贴画:"国王(好比)是一座房屋,而军队是这座房屋的围墙。"[12]进入现代以后,泰军仍然以保卫国王及君主立宪制度为首要任务。尽管泰军曾经在冷战时期配合美国军队到朝鲜、越南参战以及最近跟随美国到伊拉克执行出国作战任务,但在泰国现代历史上军队基本上没有过抵御大规模外敌入侵的作战经历。这样,就使得泰军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维持国内治安和社会稳定上。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泰军作为重要政治力量广泛地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甚至发挥着政治平衡器的作用。泰国现代政治的最大特点是,"军人政变和军人政权构成了泰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13]。

军队卷入国家的政治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那些实行威权统治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形成普遍要晚于军队的建设,军队在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使军队处于相对优越的地位,成为国家体制内部或外部的重要"制度"。通常军队被视为是民族国家主权的标志和民族统一的象征,是国家的特殊机构,有时甚至扮演国家的仲裁机构角色。"在落后的社会中,军队是唯一的全社会的机构,它超越于传统停滞的带有宗教种族观念和偏见的世界之外,超越于分成阶级、宗教和集团的世界之外"[14]。泰军的现代化开始于朱拉隆功改革,不但进程早而且一直是泰国最为重要的一个现代化部门。在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泰国作为美国的军事盟友始终保持充分的军事预算并获得大量军事援助,有能力建立强大的军队。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中,军队特别是中高级军官率先掌握了现代设备和现代行政管理职能和技术,因此很多军事领导人极力促进国家现代化。在国家发展不平衡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军队有可能成为一支推动进步和变革的力量。许多泰国人把军队看作是王国组织得最好的力量,他们感到,军队中强调地位和等级符合泰国的价值观念。在威权政治的社会大环境下,个人的政治前途是很不明朗的,对那些缺乏机会但又渴望成为现代社会一员的青年可以通过军队生涯而得到提拔。军队效率、战斗力与政治家的无能和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旦文人政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控制能力出现疲弱的时候,军人就走到了政治的前台。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泰国军人还广泛地卷入国家的经济活动并且在国家的经济中拥有牢固的地位。长期以来,泰国国防部掌握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业企业,包括石油公司、皮革厂、玻璃厂、纺织厂、罐头厂,国内大部分商业无线电台属于军队。泰国还有专门的军人银行,其最大的股份属于国防部。这样,军队的上层变成了集体的资本家,其综合竞争力大大超过了私人企业家。

近年以来,随着泰国民主力量的成长特别是城市公民社会的发展,泰国军人干预政治的传统遭到强大的阻力。泰国军队在1973年10月和1992年5月两度镇压群众性的民主运动的不良记录,更加速了军人政治前景的下滑。同时,随着泰国军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支配地位的削弱,军队的经济利益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作为泰国军人集团特权标志---泰国军人银行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被迫接受国家的金融改革资产重组计划,将银行资金75%的股份转让给私人企业包括国外商人控制,这样使"将军们失去了通过该银行从武器交易和商业经营中获得的收益、作为股东所享受的津贴和向其亲信?18?SOUTHEASTASIANSTUDIES东南亚研究2007年第5期的公司提供贷款而获得的赞助"[15]。在新的挑战面前,军人并没有心甘情愿地淡出政治舞台,而是不断地"以变图存"。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泰国军人逐渐以新的面貌继续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一是改变过去垄断政治权力的做法,实行与文人分权制,由前台退到幕后。军队把内务部长、国防部长等关键职位控制以后,把总理及其它部长职位让给文人。如1976年政变以后,军事当局选择文人政治家最高法院大法官他宁?盖威迁任总理组织政府。1991-1992年军事政变期间,外交家阿南?班耶拉春被推选为临时政府总理。二是军人组党参政。最为典型的是差瓦立?永猜裕将军于1989年建立了新希望党,该党以退休军人和官僚为核心。在1992年大选中,新希望党成为议会第二大党加入了民主党川?立派为首的联合政府(1992-1995),差瓦立任内政部长。其后,差瓦立又在泰国党主席班汉?西拉巴阿差联合政府(1995-1996)担任国防部长,并从1996年11月开始担任总理。这样,差瓦立便有了泰国三朝元老和政坛不倒翁的称号。

政党---集合变量

在泰国政治力量结构中,政党是一种集合性变量。泰国政党政治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像其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按照"民主政治即政党政治"的说法,在像泰国这样的实行西式民主制的国家中,政党是国家政坛上有唯一性特征的"主要演员"[16]。当其它东南亚国家还处在西方殖民统治的时候,泰国本土就自发产生了合法的现代政党,并开始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但是由于军人威权统治,泰国的政党曾长期处于非法或半合法的状态,在1932年到1996年的64年时间里,政党活动的真正合法时间只有大约26年时间,而另外38年处于非法状态[17]。

泰国政党发展史最大的特点是小党林立。据统计,自1932年至1996年间,曾正式注册的政党累计达155个。在1998年泰爱泰党组建以前,泰国较有影响的政党是20世纪40年代成立的民主党,70年代成立的泰国民族党、社会行动党、泰国民众党以及1988年6月成立的正义力量党、1990年10月成立的新希望党、1992年7月成立的国家发展党等。绝大部分泰国政党其实并不具有完整的现代政党机制,仅是政客们为了选举的需要而临时拼凑的利益集团或俱乐部。一旦大选结束,这种政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于是就随即自然解散了。例如,1974年4月大选前共有政党39个,其中为参选而临时注册的竟达12个之多[18]。泰国政党往往在大选期间活跃一时,大选结束后就很少活动了。所以,"泰国政党从来都是短命的,意识形态色彩很弱(如果有的话),没有群众跟随,它们主要目的是选举特定的候选人。一旦某个候选人被选上或落选,这些政党往往就解体。"[19]由于大部分泰国政党高级成员只关心自己的选举入阁及政治分肥,党组织建设非常松散,许多泰国政党没有党纲甚至没有基层组织。1996年,在全部的13个政党中,只有7个建立了基层组织,而到1997年,政党有12个,建立基层组织的仅剩4个[20]。由于缺乏稳定的组织关系和经常性的政治生活,泰国政党党员的组织观念淡薄,不少政党的党员包括党的领导人普遍对党组织缺乏效忠意识,尤其是党员议员变节现象频繁发生。例如,在1995年7月大选过程中,曾经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那些名声显赫的政治家可望因转党而得到1000万到2000万铢的"转党费",据说这些费用有时是以每月的聘用定金和诸如享用豪华汽车等特权的形式来兑现的[21]。在当年的大选中,泰国党获得了92个席位,在议会中成为第一大党,由此组成了以该党为主导的内阁,党的主席班汉也登上了总理的宝座。可是,时隔不到一年半,1997年11月大选前,党内的一些派别组织为争取获选,在组阁时谋得一席之位,纷纷临阵易帜,使得泰国党转瞬间下降为议会第四大党,议员只剩39席。在泰国,一个政治家一生中先后加入过多个政党的现象并不少见。如他信的顾问沙努?天通起家自泰国党,曾于1995年协助党首班汉登上总理职位,后因未能获得内务部长一职而退出泰国党。随即,沙努?天通加盟新希望党,并于1995年辅佐党魁差瓦立上将荣登总理宝座,但不久又因党内领导权之争而退出新希望党加入了泰爱泰党。他信在创立泰爱泰党之前也曾经几次转党。近年来,他信泰爱泰党之所以能够快速上升为议会的压倒性大党,采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吞并其他小党来实现的。泰爱泰党在成功兼并了新希望党后,又试图将已有28年历史的泰国党收归旗下。总之,由于思想意识和政治纲领并不构成党的组织基础,当利益发生变化,与政党的隶属关系也就变了。有人把泰国政党生动地比喻成一棵大树,政客就像是栖息于大树上的鸟,而金钱和特权就是树上的果实[22]。只有拥有留住人的刺激物(金钱或别的利益),才能确保成员长久依附于党。

由于泰国政党的松散性和软弱性,使得它难以发挥强有力的政治作用。同时,由于泰国政党具有小而多的明显特点,政府往往由多党组成,形成多党联合执政局面,形成一种集合性变量。如1992年9月13日的大选,民主党主席川?立派出任总?19?东南亚研究2007年第5期SOUTHEASTASIANSTUDIES理,由民主党、新希望党、正义力量党、统一党、社会行动党(后改为正义力量党)联合执政。以后历届政府也均如此,基本上是5-6个党联合组阁。由于各政党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在政策制定与贯彻上就难免出现讨价还价,久拖不决的现象,使得政府办事效率低下。而且,一旦矛盾激化,更是会出现政党间联盟破裂,政府提前解散的结局。根据资料统计,从1992年到2001年的10年中总共换了四届政府,平均每两年半更换一次,有两届政府执政时间仅有一年。在现代历史上,泰国政府频繁更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党政治的不成熟性。

政治力量结构模式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在现代泰国政治结构中,官僚阶层是基本的和不变的常量,政党是一种集合性变量,而军队始终扮演着重要的干预变量角色。在泰国三大政治力量结构中,官僚阶层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军队和政党是两个基本变量,泰国现代政治格局演进实际上主要反映了这三种力量之间的权力博弈和消长过程。三种力量之间的互动,逐渐形成一种次稳定的"浪漫三角"关系模式[23]。在这个三角关系中,官僚阶层是相对稳定的主轴;军队与政党是三角形的两翼;官僚与军队、官僚与政党的关系比较和睦因而也相对比较稳定,而军队与政党的关系则比较复杂,属于不稳定的一边。(如下图所示)

在军人专政时期,军政府除了调换某些重要部长人选外,基本上仍保留各部常务次长以下的政府常务官员,以便他们能够维持政府的日常行政事务和业务工作。"文官能够使军人执政的政府机构保持正常运行,甚至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所进步,没有文官支持的军人政府很快就会失败"[24],这就使得任何军事政变都没有损害官僚尤其是文官的既得利益。相反,军人政权的威权统治还能够为官僚创造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而不必担心因选举而产生的政党政治轮替可能造成的动荡和不安。"军人统治并没有剥夺技术官僚的职能,相反赋予了他们充分的权力,(官僚)能够制定和实施他们认为对国家和人民最为有利的发展计划,能够发挥他们的才能,实现专家治国的理想。"[25]由于官僚们属于受薪阶层,使得国家的运作能力同他们个人利害相关,政治的失败就等于个人的失败,因而维护国家制度就成了他们利益相关的大事,"受薪官僚的脆弱性是现代官僚权力干预政治的深刻根源"[26]。同时,官僚们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角色模式与军队的组织活动原则最为接近,这些模式包括理性决策、管理过程的技术方法、感情中立、契约方式、效率至上等,这些构成官僚与军队达成较为普遍共识的基础。因此,官僚不但不反对军人政权,而且极有可能与后者结盟压制大众政治参与,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既得利益的目的。军人执政使泰国政党正常发展历程常常被打断,泰国的政党曾长期处于非法或半合法的状态。这种间断性停滞,使政党没有时间自我完善和发展。泰国政党制度的缺陷,既是军人专政的结果又是军人政权得以长期维持的原因。泰国政党在战后初期,由于根本不具备独立领导国家的能力和社会基础,而只能拱手将权力让与军方,处于从属地位。泰国政党政治的最大特点是长期小党林立,难以构成对军人势力的集中挑战。亨廷顿在论述发展中国家政党与军人政变关系时指出: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一党制较之多元政党体制更趋于稳定。多党制对处于现代化中的国家更容易招致军事干预。一党制并不能杜绝发生军事政变,但多党制却几乎肯定要产生政变[27]。泰国政党政治的不成熟性也为官僚阶层更深地卷入国家的政治生活打开了方便之门。首先,泰国议会党派林立,难以做出一致决议,成了官僚政治的附属品。其次,政党一旦赢得大选组阁,由于不熟悉政府机关运作程序,必须依赖官僚阶层从事日常行政工作以维系国家机器的运转。所以,不论在威权统治时期还是民主转型时期,官僚成为国家政权结构的重要部分而与军队或政党结成联盟就有着必然的逻辑。就军队或政党而言,他们本身无力承担国家管理的具体事务。随着现代化变迁带来的工业化运动和社会分化导致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对技术管理需求的日益增加,越来越需要专家治国。

由于泰国军队在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已经成为一股中坚力量,在民主化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重新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这既是结构惯性作用,也是利益使然。那种认为发展中国家军队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而彻底国家化,一夜之间回到军营的想法多少有点不切实际。相反,"军队在国家结构中卷入越深,在民主转型后就越容易重新干预政治"[28]。一方面,军人往往由于转型后失去原来的?20?SOUTHEASTASIANSTUDIES东南亚研究2007年第5期利益而心存不满,不惜推翻新生的民主政权。另一方面,军队在后威权时代寻求对政治生活的干预,其性质已经由原来的权威主义时代的扩张性利益转变为寻求保护性利益。这种保护性利益体现为军人极力影响政府的工业化政策和其他改革措施,使这些改革政策能够维持军队作为一种制度建构的整体权力。同时,军队常常企图保护自己在民主政府中的自治地位,特别是在军费和军队内部职位上的独立,以免受文人政府的干预。在20世纪90年代初,泰国老牌军人政治家差瓦立?永猜裕借助担任内政部长和国防部长等政府要职时机,一方面取消了一些关于分散行政权的建议,例如使地方长官当选和削减村长职权等;另一方面,重新起用军人集团,公开保护军人的利益特别是开支计划。进入21世纪,当泰国在他信为首的泰爱泰党强势统治下,军人的势力遭到重挫。泰爱泰党甚至兼并了具有浓厚军人背景的新希望党,他信并在军队中大肆安插自己的亲信,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动摇了军人集团力量。但是,军人集团并没有坐视自己的势力被文人政客肢解,而是不失时机地借助了民众对他信政权因经济丑闻引发的抗议风潮,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他信政府,军人不自觉地充当了一次民主政治发展的"清道夫"。这样,距离上一次军事政变(1991年)15年后的今天,泰国政治可能再次到了一个政变---军人政权---大选---文人政权新轮回的起点。

结语

通过上述对官僚阶层、军队和政党三大政治力量的结构分析,我们发现,在泰国现当代政治发展过程中,官僚阶层是最为稳定的结构常量,而军队和政党是基本变量。

三大力量的实力消长及结构互动决定了泰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当然,除了这三大基本力量外,在泰国现代政治发展进程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还有众多介入性力量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们主要有王室、僧侣集团、私营企业家、城市中产阶级和农民等等。其中,王室特别是国王以及城市中产阶级(即公民社会主体)的作用比较明显。王室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旦三大基本政治力量出现结构失衡或者政治力量真空的时候,国王就会运用自己超凡的政治影响力发挥着微妙的平衡手角色。作为泰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另外一股重要力量---中产阶级和知识阶层,他们越来越不能容忍军人操纵政权,而力图通过政党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中产阶级的日益觉醒和政治化,扩大了政党的群众基础,从而导致政党力量不断壮大和日益成熟,并有可能最终取代军人在泰国政治生活中的支配地位。

(作者系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教授)

  【注释】

  [1]〈英〉黛安?K?莫齐主编,李国兴等译《东盟[15]〈泰〉乌吉?巴玛南(UkristPathmanand):《泰国家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43页。

  [2](新西兰)尼古拉斯?塔林主编,贺圣达等译《剑桥东南亚史》(Ⅱ),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45页。

  [3]〈英〉饶伟迅(KevinHewison)主编《泰国的政治变化:民主和参与》,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合作翻译,2002年,第87-88页。[4]同[1],第44页。

  [5]〈德〉马克斯?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上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46页。

  [6]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泰国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3-60页。[7]同[2],第345页。

  [8]李文主编《东亚:宪政与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69页。

  [9]同[1],第43-44页。

  [10]任一雄:《东亚模式中的威权政治:泰国个案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64页。

  [11]《泰国武装力量简介》,《搜狐新闻》,http://news1sohu1com/2004/03/22/10/news2195310921shtml

  [12]〈苏〉格?伊?米尔斯基:《"第三世界":社会、政权和军队》,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95页。

  [13]张锡镇:《当代东南亚政治》,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8-289页。

  [14]同[12],第8页。国的全球化和民主发展:军队、私营部门和公众社会的新变化》,《南洋资料译丛》,2004年第2期。

  [16]任一雄:《政党的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泰国政党的历史与现状看其民主政治的前景》,《东南亚研究》,2001年第5期。

  [17]同[16]。

  [18]同[16]。

  [19]同[1],第49页。

  [20]同[16]。

[21]同[3],第184页。

[22]同[2],第350-351页。

[23]L owellDittmer,The Strategic Triangle: AnEle2 mentary Game Theory Analysis,WorldPolitics,33 (4),July1981,p1791

  [24]〈美〉弗雷德?W?里格斯:《第三世界各种政权的脆弱性》,《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4年第5期,第38页。

  [25]李志东:《泰国现代政治演进特征众成因分析》,《东南亚纵横》,2000年增刊,第78页。

  [26]胡伟:《新威权主义政权的民主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8页。

  [27]〈美〉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1989年,第390-391页。

  [28]同[26],第232页。

    进入专题: 泰国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比较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05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选举与治理,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