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远远没有结束的悲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586 次 更新时间:2008-07-11 15:17

进入专题: 科索沃危机  

孔寒冰 (进入专栏)  

本书快要写完的时候,科索沃战争还没有结束,但快要结束了。

科索沃战争快要结束了,但是在一方遭到了巨大痛苦、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实现的。

科索沃战争快要结束了,但是带来的后果是无限的,其中最重要就是在阿族与塞族之间、在南联盟与北约之间、与巴尔干半岛的其它国家之间,在北约与中国、俄罗斯之间,留下了广泛仇恨的种子。

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在全人类,特别是受害者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最深之处不知需要多少年才能愈合。

1) 奇特的战争

南联盟与北约进行的是一场级别极为悬殊的战争。

说级别相着悬殊,是指无论在兵员上还是在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上,南联盟与北约都不可比的。且不说随着战争的发展北约不断增兵,而南联盟的兵员和武装不断减损,只看一下战争爆发时双方军力的静态对比就清楚了。

据法国路透社3月24日的一篇电文披露,南联盟和北约之间的军力对比是这样的:南联盟方面,武装部队人员总数是11·4万(新兵4·3万),预备役人员40万。在现役军人中,陆军约有9万人(新兵有3·7万)。在武器方面,南联盟陆军拥有由俄罗斯T-72改装而成的M-84坦克239辆,较为陈旧的T-34坦克181辆;仿造俄罗斯BMP-1的M-80装甲车568辆,M-60P装甲车169辆,BOV-VP装甲车68辆;20、30和57毫米口径的高射炮共1859门,萨姆-2、萨姆-3、萨姆-6等型号的地空导弹1000枚,萨姆-9、萨姆-13、萨姆-7和萨姆-18等战术短程导弹2000枚。空军有1·97万人,其中包括3000名新兵。南联盟可以用于作战的飞机有俄罗斯造的15架米格-29,17架米格-21U,47架米格-21F及其其它一些杂牌飞机。其中米格-29了先进。海军有7500人,其中包括3000名新兵和900名潜艇人员,拥有4艘潜艇,4艘带舰空导弹和舰艇导弹的驱逐舰。

北约方面:在意大利集结的460架飞机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包括F-16S、F-15E、F-117、EC-130S、A-10S、EA-6B等等。此外还有法国的“美洲虎”、幻影2000D战斗机,德国和意大利的狂风战斗机,英国的鹞式战争机。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美国的B-52、B-1A、B-1B、B-2等远程战略轰炸机。海军方面,美国当时在地中海集结了4艘导弹巡洋舰、4艘潜艇,第6舰队则停泊在亚得利亚海。这些舰只都可以发射巡航导弹。在北约拥有的导弹中,最重要的是80年代后投入使用的、射程在800-2500公里的战斧式各种巡航导弹。另外,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西班牙、英国、土耳其等国的军舰也陆续集结在亚得里亚海。

除了军事力量对比相差巨大之外,这次战争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非对抗性。北约对南联盟的打击要么是在高空,要么在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之外。正如南斯拉夫人自己讲的,光听到爆炸性,光看到自己遭受到各方面的惨重的损失,光知道自己挨打,可是看不到敌人,愤怒、着急可又使不上劲。北约虽然从一开始就嚷嚷要出动地面部队,甚至还派去了配合地面部队进攻的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但始终也没有发动地面进攻(至少到写这本书的时候),原因之一大概就是为了避免与南联盟直接交火,减少自己的伤亡。

所以,迄今为止七十多天战争,实际上就是一方面肆意施暴,而另一方面大体上只能挨打的状态下进行了。每天看着、听着这样的新闻报道,就像大气压强很低,让人感到上不来气。

这样的战争怎么打,可能是科索沃战争留给军事家们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甚至对传统的战争概念、方式都提出了挑战。军事上知识我懂的极少,但我要说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战争必定要以一方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而告终,具体讲必定会直接影响到科索沃战争的结局。

2) 各种和平方案

科索沃战争爆发,不论从阿族与南联盟角度说,还是从南联盟与北约角度说,都是由于达不成一项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再概括一下说,导致科索沃战争爆发焦点有这样几方面:一是阿族要求科索沃独立,南联盟最决不同意;二是科索沃解放军要以武力方式达到目的,南联盟军警对此进行了坚决的镇压;三是北约要求南联盟军警从科索沃撤出,科索沃解放军也应放下武器,停止暴力冲突,南联盟和科索沃解放军都不同意;四是北约提出派维持和平部队进驻科索沃,而南联盟坚决不干。

科索沃战争的各方归根到底是为了争取实现自己目的,所以在武力冲突的同时,反应冲突各方要求的各种和平方案也不断地提了出来。不过在4月,各方提出各自的方案。从来源上分,这些方案大体上有这么向个方面:

南联盟方面的和平方案。

战争爆发后,米洛舍维奇和南联盟的态度十分强硬,军队和人民也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抵抗。直到复活节,米洛舍维奇才宣布南联盟单方面停止在科索沃的对军事行动。同日,米洛舍维奇在会见希腊总统时重申南联盟两条不变的原则,一是要坚决保卫国家,二是争取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西方则传说,南联盟有可能提出新的方案,即将科索沃分成塞尔维亚人控制区和北约控制区,而米洛舍维奇想要控制的主要是科索沃的交通要道、进出马其顿的要道以及普里什蒂纳西北的科索夫斯卡――米特罗维察周围的重要矿区。

在4月中下旬,阿族温和派领导人鲁戈瓦和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多次举行会晤,29日在贝尔格莱德发表了联合声明。关于这项声明的内容,许杏虎烈士当时写道:“通过塞政府与科政治党派之间的会谈,就实现科索沃在塞尔维亚境内的所有民族平等的高度自治而共努力,是保证这一问题最终公正解决的基础;双方的会谈必须是直接的,双方应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在双方同意的前提下,国际机构代表参加会谈;组建科索沃临时执行委员会。”

另一方面,南联盟在外国军队进入科索沃问题上的口气也有所松动。14日,正在贝尔格莱德访问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说:“南联盟准备接受联合国或其它国际组织的文职观察员,但不接受参与侵略巴尔干行动的国家的人员。”可到了21日,南联盟又宣布,它将自行解决科索沃危机,决不允许国际干预。

23日,经过艰苦的说服,俄罗斯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与米洛舍维奇达成了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条件:难民和移民安全返回;提供人道主义的援助;重新开始制定科索沃未来自治的框架;尽可能地减少南联盟军队和警察部队在科索沃的存在,北约在南斯拉夫周边国家聚集的军队同时撤离;国际社会帮助恢复南斯拉夫的经济,包括科索沃和整个地区的经济;征得南斯拉夫的同意,在联合国的监督和俄罗斯的参与下实行国际介入。

俄罗斯方面的和平方案。

最早是叶利钦3月底提出的召开8国集团外交部长会议来共同讨论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问题。国际社会对此反应不一,日本、德国比较积极,英国不阴不阳,美国则十分冷淡。不过,8国集团的外交部长倒是很快开始聚到一块进行协商了。

19日,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推动科索沃问题解决的原则:立即停止包括“暴力与镇压”在内的所有军事行动;与此同时,北约从南周边国家撤走进攻性的部队,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出多余的南军队和警察部队;保证所有难民安全返回家园,不因种族和宗教信仰而有所区别;为人道主义组织发挥职能而创造条件;在完成尊重南联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条件下,恢复南领导人与科索沃阿族领导人就给予科索沃广泛自治地位进行的政治谈判;推动包括科索沃在内的整个南联盟的经济重建工作。

西方国家的和平方案。

战争开始后,北约发言人3日提出,如果南联盟能满足以下三条,北约可以考虑停止轰炸:1,停止在科索沃的战斗;2,从科索沃撤回军队和治安部队;3,允许受多国部队保护的科索沃难民安全返回。

作为对南联盟单方面宣布停火的回应,德、法、英、意、美等五国7日提出的一份联合声明。声明说,米洛舍维奇并没有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是否真准备停止所有战斗行动和屠杀,是否准备从科索沃撤出军队部队、警察部队和准军事部队,是否准备允许所有难民无条件返回家园,允许人道主义援助畅通无阻,是否准备参加制定以朗布依埃协议为基础的科索沃政治框架。北约声称,只有南联盟全部接受了这些要求,才能停止轰炸。这可以看成是第二个和平方案。

12日德国又提出了一份和平计划,其中有两点引人注意,一是由欧安组织的部队而不是北约的部队进驻科索沃,取代那里的南联盟的部队;二是这支部队中包括俄罗斯人。14日,德国进一步公布了实现科索沃和平的6点计划:

1,举行一次8国集团――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部长会议,商定出一系列要求,这些应当成为联合国决议的要求包括:南斯拉夫的所有军队、警察和准军事力量应在何时从科索沃撤出;科索沃解放军应停止战斗,解除武装并坚守阵地;按照“强有力的”接触原则部署一支国际维和部队;援助组织尽可能快地返回科索沃;一俟南斯拉夫部队完全撤出科索沃,难民就可以开始返回;科索沃将由联合国控制的临时行政机构治理,直到达成一项政治解决方案为止。2,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应当研究并作出一项决议。3,这项决议将提交贝尔格莱德政府。如果撤军开始,北约将暂停空袭24小时。暂停空袭的时间可以延长,直到撤军完毕。倘若撤军在规定的时间框架中完成,则空袭将彻底停止。与此同时,科索沃解放必须停火并坚守阵地,直到部署国际维和部队为止。4,与此同时,北约在将在科索沃建立军事控制区并确定军事接触的规则。5,一俟国际维和部队部署,救援组织就开始工作。6,一俟南斯拉夫部队的撤退完成,难民将返回家园。初步的重建工作将开始。也是在14日,欧盟领导在布鲁塞尔通过了一项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办法草案,内容是:1,建立一个国际临时性机构,欧盟可以接管这个机构;2,创建一支主要由在科索沃占大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组成的新的警察部队;3,举行自由、公正的选举;4派驻国际军队,保护科索沃人民的安全。

其它国家的和平方案。

希腊总理西米蒂斯14日在欧盟特别会议上提出,科索沃问题的彻底解决必须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有联合国和欧盟的参加;二是制定巴尔干地区的稳定、经济发展与和平的新计划;三是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并协调和扩大这种援助。

乌克兰总统库奇马16日提出了一项分三个阶段解决科索沃危机的计划:在第一阶段,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出军队和治安部队,与此同时,北约停止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在第二个阶段,由联合国安理会委任一个政治家领导维和部队监督并保护难民返回家园,负责对难民进行安置以及派驻欧安组织的人道主义的观察团;在第三个阶段,在一个中立国家召开国际和平会议。

到了5月,各方的和平方案进入到了综合、接近的时期。

7日,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8国集团外交部长达成了一项科索沃和平计划的框架协议,但是具体实施方面,俄罗斯与西方7国之间的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其中最突出的是在两方面:关于向科索沃派驻一支国际维和部队问题,美英等国坚持这支部队必须以北约为核心,俄罗斯则说参与轰炸南联盟的北约盟国不能执行维和任务;关于北约停止轰炸南联盟问题,西方国家明确地说,只有在南联盟完全满足了北约的要求,即从科索沃撤出全部军队,俄罗斯则认为继续空袭有害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科索沃危机。

此后,国际社会的斡旋活动更是紧锣密鼓地进行。除了切尔诺梅尔金之外,17日,经过磋商,德国总理施罗德又代表欧盟支持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出面调解科索沃危机。现年61岁的阿赫蒂萨里,早年曾作过高中教师,1965年进入芬兰外交部,1987-1991年曾担任过联合国负责行政事务的副秘书长。波黑内战期间,阿赫蒂萨里曾与联合国在那里的维和工作,1994年完成维和任务之后回国参加了总统大选,成为芬兰总统。18日,南联盟政府也暗示,它准备就8国外长提出的框架协议进行对话。但两天后,南联盟又对俄罗斯说,它不能从科索沃撤出全部军队,而且也反对由一支国际部队来控制科索沃。21日,南联盟又提出,北约停止轰炸是政治解决科索沃冲突的前提条件。俄罗斯与美国之间更很难协调,不仅切尔诺梅尔金和塔尔博特之间的磋商没有进展,阿赫蒂萨里在切尔诺梅尔金和塔尔博特之间的斡旋也不见成效。

斡旋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出现在29日。俄罗斯发表的一份关于切尔诺梅尔金与米洛舍维奇28日会谈成果的正式通报说,南联盟将接受8国集团所提出的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共同原则,并同意联合国安理会在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上解决危机的决议。同日,南联盟军队驻科索沃总司令也宣布:军队愿意实施米洛舍维奇总统的“和平倡议”。这就意味着南联盟同意从科索沃撤出部队,同意国际部队进驻科索沃;这还意味着一起无声无息的联合国又将走上前台来。

又经切尔诺梅尔金和阿赫蒂萨里的几天穿梭调解和各方的讨价还价,6月3日,米洛舍维奇正式宣布同意国际社会提出的科索沃和平计划,并将它提交给塞尔维亚议会;同日,塞尔维亚议会召开特别会议,对和平计划进行表决,最终以136票赞同、74票反对、3票弃权通过了这个和平计划。据法国《解放报》的一篇文章说,南联盟之所以接受这个和平计划,主要原因,一是北约地面进攻的威胁和压力;二是俄罗斯的斡旋,三是塞尔维亚人内部的分裂;四是国际刑事法庭对米洛舍维奇的指控威胁。

这个由10点组成的和平计划内容是:

1立即并在可核查的情况下结束在科索沃的暴力活动;

2按照一个迅速行动的时间表,并在可核查的情况下从科索沃撤出全部军队、警察和准军事部队;

3在联合国主持下在科索沃部署一支有效的国际文职人员和安全部队,他们将依据联合国宪章第7款采取行动,保证共同同意的目标得以实现;

4这支国际安全部队将有大量北约部队参加,将根据统一指挥和控制的原则部署这支部队,应该授权它为科索沃的所有居民缔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并为所有难民和流离失所人员安全地返回他们的家园提供方便;

5为科索沃建立一个临行行政管理机构,它将是国际文职人员的一部分,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它的构成,在这个临时机构的管理下,科索沃人民将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内享有实质性的自治权;

6在所规定的人员撤出后,一批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人员(人数由各方同意)将被授权返回(科索沃),以帮助完成下述任务:负责同国际文职人员机构和国际安全部队进行联络;识别地雷区;维持现存的塞尔维亚文化传统遗址;维护现存的重要边防检查站;

7使所有难民和流离失所的人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安全和自由地返回家园,所有人道主义救援组织都能够不受阻挠地进入科索沃;

8开始为达成一个临时性政治框架协议的政治进程,以便为建立一个实质性的科索沃自治政府作准备,充分考虑朗布依埃协议和南斯拉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并使科索沃解放非军事化;

9全面考虑发生危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稳定问题。其中包括在大批国际机构参与的情况下贯彻实施欧洲东南部稳定条约,以便促进民主、经济繁荣、稳定和地区合作;

10结束军事行动要求接受提到的上述原则,并遵照执行其他所要求的条件。

此时,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仍然没有停止,但是,北约与南联盟的军方代表已在就从科索沃撤军、北约停止轰炸,俄罗斯与北约也在就国际维和部队组建问题进行磋商。又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8日西方7国与俄罗斯在德国科隆就和平草案达成一致,又过了两天,南联盟也宣布接受这个和平决议并将很快从科索沃撤军。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也宣布,一俟南联盟撤军得到证实,北约将停止轰炸。

8国外长通过的和平决议草案的要点包括:

――在贝尔格莱德接受联合国决议并提交撤军时间表之后,北约将暂停轰炸。在可以核查的撤军开始之后,北约将停止轰炸。

-―南斯拉夫必须从科索沃撤出所有的军事、警察和准军事部队,但是数量未定的人员将获准返回科索沃,履行扫雷、同国际人员联络、守卫塞尔维亚人的一些世代相传的地点和驻守边界过境点等职责。

――国际安全部队由文职和军事人员组成,在科索沃驻扎的时间初步定为12个月,但是联合国安理会可以延长对它的授权。

――国际安全部队中将有一定数量北约的部队参加,并将在统一的指挥和控制下部署,以帮助难民重返家园。

――阿族难民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的监督下重返科索沃,同时人道主义援助组织将进入科索沃。

――在科索沃的所有国际人员将根据允许国际干预的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行动。

――分离主义的科索沃解放军和科索沃其他阿族武装将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解除武装。

――联合国安理会将在科索沃建立过渡性的行政管理机构。在这个机构的领导下科索沃人将享有充分的自治,并将建立他们自己的民主自治机构。

――科索沃阿族人和贝尔格莱德应就科索沃的最后政治解决办法举行谈判。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和这个地区其他国家的领土完整得到承认。

――有关各方,包括国际安全部队在内,将同已经就南斯拉夫在科索沃犯下的战争罪提出起诉的联合国审判前南斯拉夫战争罪行法庭充分合作。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指派一名特别代表监督文职方面的执行情况和同北约维和部队密切配合。不管怎么说,和平的曙光终于显露了。我希望当读者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已经成为过去。就和平协议的内容而言,基本上又回到了朗布依埃和谈协议上面了,只是对米洛舍维奇和南联盟来说是更加不利了。

3) 科索沃战争带来了什么

科索沃战争还没有停止,所以它的各方面后果也并没有最终定格。但是,经过70多天的狂轰滥炸,其可怕的后果大体上显现出来了。这些后果将不仅长期影响着南斯拉夫,也将长期影响着巴尔干、东欧、欧洲乃至全世界。

科索沃战争带来了什么?它带来了大量的难民。

什么叫难民,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解释是,“难民是因为人种、宗教、社团、政党或政见的缘故,遭受迫害或怕遭受迫害面背井离乡的人”;有的解释是,难民是“由于战火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流离失所、生活困难人”。难民是战后的一个重要的国际政治现象,“联合国成立的,难民问题被列入第一届大会的议事日程。1951年,大会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主要任务是给难民以国际保护,协助志愿遣返,或与当地同化。该办事处曾帮助过数以百万计的难民。1954年和1981年它两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科索沃的难民产生于科索沃战争,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阿族与塞族之间的战争、南联盟与北约之间的战争。在1998年科索沃解放与南联盟军警冲突的过程中,就有20多万科索沃阿族为了逃避战火而背井离乡,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北约开始大规模轰炸南联盟之后,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的难民潮在南联盟的科索沃出现了。其人数随着北约轰炸范围的扩大而成倍地增长。4月初的时候,国际社会估计科索沃难民已超过35万人。到5月中旬,“约有90万科索沃难民逃离家园,前往周边国家避难。”这个数字意味着大约有41%的科索沃居民背井离乡。

大量的难民带来问题也是巨大的。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失去任何工作、劳动等谋生手段,衣、食、住、行全都要靠别人(主要是国际社会)的帮助,成了嗷嗷待哺的羔羊。大量的难民来到周边国家,给这些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安定上的压力。比如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它们本来就是欧洲最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国家,而且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大量的科索沃难民涌入,不仅使它们难以承受,而且会引起它们的政治骚乱。5月中旬,北约在一份文件中说:马其已经开始在经济上显示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该国和南斯拉夫之间的重要的贸易通道已被切断。欧洲最穷的国家阿尔巴尼亚更糟糕,因为这场危机破坏了该国为实现政治稳定所作的努力。

科索沃战争带来了什么?它带来了满目疮痍、尸横遍野。

我没有去过南斯拉夫,但从图片上可以看得出,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人民日报社的一位记者曾写过一本专门介绍南斯拉夫风土人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书,对解体前的南斯拉夫作了生动的描述。其中一段给人的印象最深,“几十年来南斯拉夫的生产增长速度在欧洲一直名列前茅。这里不妨举几个数字来说明一下。自1950年他们开始实行自治制度到1980年这30年间,南斯拉夫整个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3%,其中工业增长率为8·6%,农业增长率为3·8%;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从460美元增加到2500美元;就业人数从150万增加到580万;高等学校学生从57000人增加到444000人;从平均每2700人一名医生增加到每580人有一名医生;每人平均住房面积从8平方米增加到15平方米;从1963年起实行每周5天(42小时)工作制。”

现在的南斯拉夫又是什么样的呢?6月1日,北约发言人对北约70多天的轰炸“成果”进行的总结,实际上在最保守的程度上描述了南联盟的现状:

70天以来,炸毁了11条铁路和34座公路桥,通往科索沃的两条主要主要铁路线和两条主要公路陷于瘫痪。实际上已经切断了这个省和塞尔维亚其他地方的联系。在此期间,“有选择地”打击了电力工业设施:变电站和配电网。南斯拉夫失去了石油加工能力。据北约的统计数字,炸毁或严重毁坏了41%的军用油库和57%的军地两用油库。39%的的广播――电视转播站陷入瘫痪或严重毁损。

6月4日,西班牙《理性报》上刊登的一文章也写道:

正如从实力差别上考虑所预见的那样,北约迫使它的敌人退缩了,没有战斗员死亡,物质损失也微不足道。相反,南斯拉夫损失了数千人(据北约说,有5000人死亡,1万人受伤)。基础设施基本上已被摧毁,多少年内难以恢复。

总之,正如人民日报记者吕岩松说的那样:“南斯拉夫被害惨了”。

科索沃战争带来了什么?它带来了阿族人和塞族人更加深刻的仇恨。

正如前面所讲的,从科索沃问题的产生,发展到科索沃危机,再发展到科索沃战争,主要原因就是阿族与塞族之间由来已久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历史恩怨。这些矛盾与恩怨经过这次战争的加温,更加难以调和了。真不知以后这两个民族还怎么在一起相处。其实,就这次战争而言,阿族人也好,塞尔族人也罢,都是北约轰炸的受难者。真希望这它们能够正确地总结教训,能够摈弃前嫌,平等相待,共同振兴南斯拉夫。

中国新疆地区有这样一个童话,说的是在深山老林里住着一头母熊和它的两个孩子。小熊长大后要到外面见世面,临行前熊妈妈对孩子说:我的孩子,你们到了外面,千万不要分开,要互相友爱,要忠诚。

兄弟俩从森林到平原,走了一月又一月,终有一日它们带的干粮吃没了。弟弟饿得哭了起来,哥哥生气地说,我比你还饿呢。好不容易又走了一段路,它们在路边拾到一块馕,可是为了分这个干粮,又争吵并揪打起来。这时,一个狐狸走了出来问明缘由后说:让我来替你们分均吧。狐狸将这块馕分成一半大、一半小两块。熊兄弟大叫起来:你分得不均。狐狸说:别急,我现在就把它们分成一样大。说着,狐狸就在大的一半上大咬一口,使它比小的那块还小。熊兄弟又叫了起来,说不平均。如此这般,这块馕全进狐狸的肚子里了。两只小熊没有记住妈妈的话,受了狐狸的骗。

中国还有一名成语,叫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讲的是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夹住了嘴,两个方面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本来挺严肃的书,干吗要讲这些给孩子们听的话呢?

我希望阿族人和塞族人能明白这个道理,更希望所有的中国人,不论住在哪儿,也不管属于什么民族,都应当记住这样一个道理:平等相待、共求发展、努力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更不能寄希望于外界干涉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科索沃战争带来了什么?它破坏了南联盟、巴尔干半岛乃至欧洲的生态环境。

联合国的特别小组在评估北约轰炸南联盟时指出:轰炸释放出来的毒性物质会给整个巴尔干地区造成环境灾难。 “如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但使南斯拉夫人民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也失去了战后重建家园的最宝贵的生存资源――生态环境。北约的导弹袭击使南联盟重要的石油化工城市潘切沃的化工厂、化肥厂和炼油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造成大剂量有毒化学物质泄漏。5月17日和18日空袭那两天,潘切沃上空二氧化硫、氯化物等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600倍。”

科索沃战争还带来了什么?它在世界范围引起了新一轮军事竞赛。

科索沃战争既是一场高科技的竞争,又是西方国家新武器的试验场。从价格最昂贵的B-2远程战略轰炸机到价值几百万美元的飞行员逃生设备,更不必说那形形色色的巡航导弹了。从这场战争中,人们似乎看到了现代化的高科技武器的威力。于是,没有打仗的国家也纷纷开始在现代化高科技武器上作起了文章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是南亚次大陆印巴两国较量。据报载,4月11日,印度试射了“烈火”二型中程导弹;相邻的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于14日试射了“高里”二型中程弹道导弹,次日又试射了射程在600公里、可以携带核弹头的“山鹰”式导弹。二是俄罗斯在军事发展战略上的动向。仅在4-5月份,报纸上刊登的有关这方面的消息就有:叶利钦讲,核力量仍是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俄罗斯将对发展核威慑力量作重大修正;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说,由于北约已经在华盛顿首脑会议上通过了新战备概念,俄罗斯也将修改自己的国家军事学说;空军总司令科尔努科夫说,鉴于南斯拉夫事件,俄罗斯领导人正在研究追加国防拨款的可能性。此外,其它国家也不不甘落后,纷纷显示自己的军事力量等等。

总之,科索沃战争带来的太多太多了。然而,它所带来的,都是人们不希望的;它所带来的,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来说,都是属于灾难性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战争不管结局如何,都没有胜者或赢家。美国输了,因为它在对南联盟狂轰滥炸的同时,也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失去了道义和信誉。在满目疮痍、尸横遍野的南联盟衬托下,美国所主张的“人权”和“人道主义”是那样的苍白、那样的虚伪和那样的无力;西欧盟国也输了,因为北约轰炸的不仅仅是南联盟,也是它们自己的家园;俄罗斯也输了,因为它色历内荏,以后谁还能把它作为真正的朋友呢?南联盟也输了,因为当它在北约的和平协议上签字的时候,不仅这个新协议比朗布依埃协议更糟,而且过去那个美丽、富饶的南斯拉夫已经不存在了;科索沃解放军更输了,因为它指望在外部势力帮助干预下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结果绝大多数的阿族人蒙受无限的痛苦。他们是千古罪人。所有的战争参与者都失败了,因为这场战争是在世纪之交对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一次沉重打击。

4) 由科索沃战争想到的

或许科索沃战争很快就能成为过去,但是留给人们思考的问题却是很多很多。

科索沃战争告诉我们,内忧往往是外患的前提。

我决不否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全球化的倾向,也不否认它的霸权主义。它违反国际法、联合国宪章,打着各种旗号到处扩张并制造了种种灾难,绝对是应受到谴责的。但是,在承认这个前提下,我们应当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凡是它能够插手的地方,往往都是内部动荡不已、战争乱频仍。就南联盟的今天处境而言,归根到底还是民族矛盾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并且不断激化的结果。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凡是有外部势力干预的地方,其内部往往也总有一部分人希望并且呼吁外部势力进行干预,就像科索沃阿族解放军那样,想借外部强大的势力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正所谓“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所以,在反思科索沃战争时,强调某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具有的侵略扩张本性不能说不必要,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关注内部的团结和统一,增强对统一国家的认同感。否则的话,内部的问题就会被忽视,得不到妥善的解决甚至不断的激化;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种盲目的排外情绪,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因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而激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热情,绝不能光体现在对它的声讨、谴责上面,而更应集中在内部的团结和统一上面。纵观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当然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可是内部封建专制统治腐败,民众如同一盘散沙,没有任何凝聚力,也给了外敌入侵以可乘之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东北仍至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固然与它的侵略本性有关,可是如果中国人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对敌的话,一个小小的日本怎么可能占据了诺大个中国呢!记不起是谁讲的这样一句话:近代中国屡屡遭列强侵略,这只是国难;而内部不团结,兄弟相残,这才是国耻。因为国耻才有国难,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是一个大国,既面临着统一的问题,也面临着民族团结的问题。其中尤以国家统一问题最为敏感。本着邓小平提出的“一个中国,两种制度”构想,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怀抱了,澳门也即将回归。比较麻烦的是台湾问题。两岸的统一之所以困难重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国共两党的历史恩怨,几十年来,两岸一直处于敌对状态,80年代以来虽有缓和但并没有解除。其次,台独势力作祟。在两岸关系上,他们要求与大陆平起平坐,先后提出“两个中国”、“一国两府”、“一国两体”、“一国两治”、“一国两岸”、“一中一台”等等,花样不断翻新。最近,那位声称自己身上流着日本人的血的“李总统登辉先生”竟然又提出将中国分为几部分的“高论”。归根到底,台湾就是想独立成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台湾就指望美国的干预和“保护”。所以,本来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肠梗堵”。其实,透过科索沃战

争,主张台独的人应当明白,想要指望外界干预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只能是为外界插手中国内部事务创造条件,最终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科索沃战争告诉我们,现在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是高科技的较量。

这就要求每个中国人将爱国热情化作奋发向上的动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学习,而工作。前面曾讲过,由于中国底子薄、基础弱,与世界上发达的国家相差甚远。所以,爱国热情应当持久下去,而不能一阵风似的刮过就没有了,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说:“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OOO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要想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和平的外部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不过,由于这次科索沃战争,人们不免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产生了怀疑,甚至觉得继南联盟之后,北约下一个轰炸的对象可能就是中国。从防人之心角度说,这种担心也无可非议,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威胁,而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也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时代是一个横向较宽和纵向较长的大概念,通常指依据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而划分的历史时期。科索沃危机只能是这个历史时期中一个不幸的插曲,并不能成为主流,否则就话,西欧北美就不会出现非常强烈的反战示威游行了。乌云毕竟是暂时的,它无法永远遮挡住湛蓝的天空。

科索沃危机只是当今世界历史进程的暂时曲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有可能利用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集中发展生产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绝不能被科索沃战争所搅乱,中国人应当永远记住邓小平讲留下的政治遗言:“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本文发布经作者授权】

进入 孔寒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科索沃危机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