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仁: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几个着力点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425 次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9

进入专题: 社会治理  

董立仁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时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并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加强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

党的百年恢弘历史和奋斗经验证明,坚持党的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我们的生命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需要顺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趋势,重申“一切工作到支部”,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发展与治理,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功能,确保社会治理正确方向,发挥党组织集聚社会治理合力和思想引领功能,不断提升党的组织力、领导力,树立底线思维,形成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系。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要通过党组织做好基层工作,让社区居民有归属感、认同感。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在党的领导下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生活的共同体和具有归属感、认同感的基层社会。

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贯穿到社会治理的各环节全过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政治觉悟,坚定不移跟党走。要充分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就必须全面增强党领导社会治理的能力。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宣传功能、引领功能,把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动作用内化为治理活动的新动力,并把法治政府建设与法治社会协同推进,转化为治理效能,共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美丽中国,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优势。

增强社会治理协同力

所谓协同力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能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离不开社会协同力,巩固强化社会治理协同力是领导干部能力的应有之义。构建多元主体的治理体系是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新时代新征程健全基层社会协同治理体系,就是要以基层党组织领导为主,强化党建引领,形成社会组织、群众、企业等在内的多元化的协同治理主体。

协同治理的突出特点是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协作而产生合力。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政府的职责在于:要当好精心的组织者、正确的引领者、科学的设计者、有效的执行者、严格的监督者等。各级政府要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协商讨论,切实做到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的有机统一。要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内容和手段上坚持做到守正创新。企事业单位要强化社会责任担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指出,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广大群众积极响应社会号召,树立起主人翁意识,要有担当精神,不仅作为社会治理的客体,更要做社会治理的主体,同时还要做治理的宣传者、先行者和监督者。要不断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围、形式及整个过程。要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完善相关制度。民主协商制度是我党执政成功的一个重要举措,协商民主不仅可以满足基层主体需求多元性,还可以维护主体间的共同利益。无论涉及环境保护、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离不开基层各类主体的广泛参与和集体讨论。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也可以充分调动社区各类行为主体积极性,以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可以及时化解传统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矛盾,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共同意志,提高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能力。

提高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认同度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筑牢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必须让人人负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成为社会习惯和全社会的共同偏好,将其寓于个人和家庭生活之中。以共同体的方式抵御风险、谋求生存、寻求发展是关乎人类命运的选择,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选择。构建城乡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思路。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整合城乡社会治理资源,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元主体的优势。在统筹城乡一体社会治理中,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和服务优势,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使社会组织成为基层政府的得力帮手。另一方面,要依托“三治融合”推动制度建设。制度是共同体得以实现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在自治过程中始终贯穿法治思维,合理运用德治手段;通过法治为自治提供保障,为德治提供底线;用德治润滑自治和法治全过程。通过深化融合,让三治融合更加成熟定型,合力促进未来城乡共同体建设。

作为社会的一员,新时代我们每一位既是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参与者、教育者、受教者、监督者,又是治理成效的获得者、共享者,同时更是宣传者、传播者、践行者、守护者。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人人有责,而且责无旁贷。

优化社会治理文化新动力

社会治理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治理文化贯穿在治理活动的每个环节。治理文化的优良与否决定着社会治理效能高低,同时也反映着社会治理领导力的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治理的价值支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凝聚共识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如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已经根植于人们内心,成为大众化的价值共识,可以间接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二是文化的精神力量有助于解决社会治理难题。文化的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指导着实践,间接转化为解决社会治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如优秀礼仪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德领域问题的解决。三是优秀传统文化是德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套成熟完备的道德价值体系,在城乡社会治理的“三治融合”体系建设中,德治是以道德来规范人们行为从而规范社会秩序的治理观念和方式。深入挖掘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廉政文化资源、节俭文化资源、孝道文化资源、道德伦理文化资源等等,充分发挥其在城乡社会治理的德治作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熏”人,以文“诫”人,以文“励”人,以文“理”人,以文“律”人等,增强文化对人们的熏陶力、感染力,提升行动力,以进一步丰富“三治”内涵,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整体效果。

充分发挥智慧治理的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和质量,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智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

要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坚持完善社会治理科学技术嵌入力,为社会治理增臂添翼。基层社会治理应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方式,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速算超算精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智能化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加快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建设,构建以大数据、人机协作、跨界整合为驱动的新型智能治理模式,助推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服务便捷化。

新时代新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搭建基层社会治理的信息挖掘分析处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运用新媒体形式,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展群众参与和监督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托“雪亮”工程,逐步将城管、交通、住建等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公共视频监控接入110指挥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深度融合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阳光信访三大信息平台,深化平安视联网建设,发挥“智慧治理”的力量。

秉持社会治理的系统性重塑力

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系统性重塑力。所谓系统性重塑力,就是以事物发展原本存在的状态为基础,依据系统观念及其相关逻辑为主线,对事物进行重新制造、重新打造、重新创造、重新塑造、重新智造、重新质造、重新治造等的能力,形成强大矩阵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等观念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程中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困难,要把守正创新思维贯穿在社会治理各个步骤环节之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之“机”,治理之“基”,治理之“道”,治理之“路”,治理之“理”,治理之“术”,治理之“效”,治理之“值”,从而夯实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中国之治”的基石。

新时代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质量,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也是亟待学术界理论工作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这既是实践创新问题,又是需要坚持守正创新的重大理论课题。社会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理念的嵌入;治理行为的协同性、整体性、全员性及全周期性的有机统一,包括治理体制机制的运行、治理格局的构建、治理方式方法的守正创新、治理队伍的整合、治理文化的优化、治理效能的评价、治理价值的传播等等。

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优良社会运行系统犹如人的生命健康系统一样,它需要一个健康身体,包括:神经指挥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营养系统,骨骼支撑系统,肌肉辅助系统,细胞组织免疫系统,皮肤保护系统,精神动力系统等等,缺一不可。新时代的社会基层治理是一套把优秀传统治理药方和现代化良方有机结合的综合式组合“拳术”,不仅需要治表,还需要治本。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的背景,要充分认识新时代社会治理服务和依法治理的理念。新时代新征程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质量,要从治理理念到治理行为,从理论探索到实践活动,从治理模式到治理文化价值,不断提升,逐步向更高层次迈进,形成强大的社会治理矩阵力,达到治理法治化、精细化、专业化、智慧化、现代化、增值化、系统化等高水平治理模式和路径。善于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嵌入治理的各个环节之中,融入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滋润到治理文化之中,渗透到社区千家万户,多维汇入更多的共享治理成果,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新的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党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号召。“十四五”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主动掌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问题新矛盾、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新特征,通过社会治理系统化策略与举措,有效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和水平质量,积极创建优良的治理文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全周期的坚强保障。

 

作者: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教授 董立仁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2023年第2期

    进入专题: 社会治理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23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