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义乌发展的人文考察与启迪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31 次 更新时间:2021-05-26 15:34:19

进入专题: 义乌   人文  

常修泽 (进入专栏)  

   原编者按:

   应浙江省义乌市有关部门的邀请,2021年4月23日至4月26日,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常修泽教授再次前往义乌市实地考察。此次考察中,侧重从他的人本经济学视角,深入不同人群探索,并将所见、所思,写成随笔式调研报告。结为四集:

   第一集  义乌“大名人”;

   第二集  义乌“带头人”;

   第三集 义乌“新商人”;

   第四集 义乌“新洋人”。

   本公众号依然将常教授随笔中的图文编绘成章,以供参考。

  

  

常修泽

莫干山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作者小序:

   义乌,一个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县级市(我认为可以用“崛起”称之),当地居民84万,外来常住人口168万(其中外商常住1.5万人)。去年(2020)GDP 1485亿(超过北方一些地级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37元和42158元,确实比较"殷实"。

   经笔者调查与评估,义乌的小商品经营已经超越"卖全国”"买全国”的阶段,正在向"卖全球货""买全球货”层面升级,此举引起中外经济界注意。

   几个重要数据:全市市场经营面积64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7.5万个,汇集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被联合国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此次新发现:现正在创建"进口商品孵化区和增长地”。

   义乌是怎么崛起的呢?

   来义乌者, 不少朋友重点看“品”(商品),我也看“品”,但更看“人"。因为,按照笔者1986年提出的"人本经济学”课题,在社会整个经济运行中,"人”是主人,而"品“只是"奴仆“而已(《学术自传》第160页)。在义乌结识的有意思之"人”,拟分四集发出。

  

  

   第一集   义乌“大名人”

   研究一个城市或区域,须先研究此地的人文精神根系:探历史积淀,看现代延续。这是笔者人本经济学的内在逻辑。

   25日上午,到义乌博物馆探古代骆宾王与宗泽。下午,驱车前往三处乡村,谒近代三位名人故居。

  

骆宾王

   骆宾王。出身寒微,初唐四杰。曾撰写《讨武檄文》,其中两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连被讨者武则天都为之折服。至于"试看今日之域中,合是谁家之天下?”千古流传。史书记载:兵败之后,骆不知所终。至今,学界还在考据。

  

宗泽

   北宋名将宗泽,力主抗金,却遭阻害。极度忧愤,疽发于背,三呼"过河”!"过河”!"过河”!饮恨而死。大英雄也。

  

   城西分水塘村,访陈望道故居(1964年他上交村里)。近期,攘攘熙熙,成文化旅游名地矣。

  

   在陈家柴房,见到他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模拟场景。一段故事:误把墨水当糖水。由此成一名句: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陈望道展示馆」刚落成,展《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其中第一版,细看封面”共产党"误印成了"共党产”,似“错票”。

  

   上溪镇一同志带我到苦竹塘村,参观吴晗故居。正在建〈吴晗史学馆〉,白墙。

  

   吴晗先生最著名者当属《海瑞罢官》,被陷害获罪。方知:其女1976年9月,在狱中自杀身亡(十几天后"四人帮”垮台)。死在黎明前,可惜!

  

   到赤岸镇神坛村,谒冯雪峰故居。其姪儿冯潮忠亲自讲解:1927年412大屠杀后低潮时(6月)入党,后与鲁迅等筹建建"左联",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57年被打成”大右派“,等等,令人肃然起敬。

   在此获得一重要信息:1983年,冯雪峰诞辰80周年日,义乌市拟举办纪念大会。有关方面下令:只限本地人士。然,义乌市委突破限制,邀请丁玲等全国乃至国际名人来聚,深情大义!(类似勇为之举,见诸下集)

  

   我坚持上山拜谒冯墓,向这位老一代革命家兼文学理论大家鞠躬敬祭。发现:碑后有朱镕基亲笔题写碑文。

   镕基写此为"表敬命之情”,并特嘱:"只可藏之深山,不足为外人道也”。心心相印,刻骨铭心。

  

   (4月28日晨记)

  

   第二集  义乌“带头人”

   义乌为什么能崛起?为什么能创奇迹?追根溯源:当年曾有在全国开风气之先的改革领头人。启迪:中国真是需要这样"刚正勇为""不怕丢乌纱帽"的干部。

  

   80年代初任义乌书记的谢高华,顺应群众要求,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框框,毅然拍板提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大胆放开市场。他说:“出了问题我负责,我不怕丢乌纱帽!”

谢高华

  

   25日,在市规划馆历史部分,我找到当年"第一代市场”(湖清门市场)的老照片。您看,这就是小商品市场的雏型。至到今天,群众中仍流传俗言口碑:“谢天谢地谢高华”。

  

   如今,已发展到第五代市场。我与调研朋友用两天时间,考察国际商贸城(五个区,连绵四、五公里),似一条巨型飞龙。

  

   2018年12月18日,改革40周年时,谢高华同志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称号,被誉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转年10月,因病去世,群众痛哭惜别。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 常修泽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义乌   人文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6688.html
文章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2 推荐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